-
安徽大學在新型螢光碳納米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碳點(CDs)具有優良的光學性能和細胞相容性,是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理想納米材料。然而,CDs在近紅外(NIR)區域的微弱響應阻礙了其實際應用。近日,安徽大學畢紅教授團隊與田玉鵬教授團隊以及鄭州大學盧思宇教授合作,在新型近紅外多光子發射碳點的可控制備和生物標記的相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武漢大學在橙紅光TADF發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導讀】: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材料以其獨特性能獲得廣泛關注,被認為是繼傳統螢光材料和重金屬配合物磷光材料之後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第三代發光材料。在過去幾年中,TADF材料的電致發光性能獲得了長足進步。 武漢大學新研究:橙紅光OLED效率達到29.2%。
-
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鈮酸鉀鈉基環境友好型壓電材料的振動催化作用:一種高效的相界催化劑》(Vibration catalysis of eco-friendly Na0.5K0.5NbO3-based piezoelectric: An efficient phase boundary catalyst)為題並以第一單位在線發表於
-
多層石墨烯壓電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學院喬振華教授與南京大學繆峰教授、王伯根教授合作,在多層石墨烯的壓電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石墨烯材料體系中正的壓電效應,並在理論上揭示了多層結構內層間相互作用對該效應的顯著貢獻。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研究持續升溫。
-
基礎研究 | 我區基礎研究領域取一新成果:稀土元素摻雜水滑石類電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在稀土元素摻雜水滑石類電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802320, 21965024)、內蒙古傑青培育基金(2020JQ01)和內蒙古大學人才啟動基金(21300-5195102)等項目的支持。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負極材料作為構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決定著其性能的優劣。因此,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就成為本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課題。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李鎮江教授、趙健副教授等團隊成員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合肥工大在長餘輝發光材料發光機理研究方面獲重要進展 2015-03-30 11:02:51 中新網合肥3月30日電 (周慧 倪欣然)記者30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團隊,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合作,在長餘輝發光材料CaAl2O4:Eu,Nd的發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合肥工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國際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5,卷27,頁2195–2202)上發表。
-
工學院王前課題組在氮化硼材料的金屬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以全文形式刊發了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王前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題為 「Three-dimensional Metallic Boron Nitride」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他們在三維金屬性氮化硼材料的理論設計與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超級電容器材料缺陷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催化材料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在超級電容器法拉第電容材料缺陷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嵌鋰誘導四氧化三鈷缺陷調控實現高法拉第反應活性和優異超級電容器性能》(Lithiation-Induced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我國稀土元素摻雜水滑石類電催化劑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
記者16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化工學院王蕾研究員課題組近日在國際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美國化學學會催化期刊)上發表最新科研成果:釔調控鎳鐵層狀氫氧化物電子結構增強半導體光電催化性能。該研究結果是國內稀土元素摻雜水滑石類電催化劑方面取得的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支持。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平恆研究組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的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組和南加州大學教授汪涵等合作,通過拉曼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表徵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ReSe2。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有機電極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有機電極材料由於其環境友好、儲量豐富、結構多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鈉離子電池中傳統有機電極材料大多數是共軛化合物,可通過官能團和共軛環內的單雙鍵重排機制實現電子穩定存儲。然而,國內外關於非共軛電極材料的儲鈉機制研究還是空白,若可將共軛化合物擴展到非共軛化合物,不僅可以拓展有機電極材料種類,還可以提高有機電極材料活性、豐富鈉離子存儲機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
這類具有極端熱輸運性質的材料在許多領域都有重要應用其製備也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日前,北航材料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給塊體材料結構降維,讓熱傳導慢下來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成果被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基金委聯合主辦的材料領域權威期刊《中國科學:材料》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在低熱導材料研究上取得的新進展:《Extremely Low
-
中科院高介電常數薄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科學時報》訊(記者 張璋)日前,兩種高K薄膜材料:鋁酸鑭(LAO)和鑭鋁氧氮(LAON)公之於眾。作為二氧化矽的潛在替代品,兩種材料可使半導體器件的尺寸在縮小到65納米或更小時,繼續遵從「摩爾定律」,在對現有設備進行一定工藝流程改造後,生產出更小、更快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