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本能》一書中,曾說過:人類語言,來自遺傳。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便讓我想起《富有的習慣》一書中,也對人類遺傳做了一些簡單的分析。
人類受基因遺傳的因素很多,不僅僅是人類語言,我們的很多習慣、品行、健康狀況、智商,甚至是我們長大後的工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等,都或多或少受到父母的一些遺傳。
雖然,上一代或好或壞的基因,極其可能遺傳給下一代。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基因都會被直接複製。因為後天接受文化和所受環境(包括社會環境)的差異,父母遺傳給下代的基因也會有所改變。但就發展層級來看,很多孩子都會子承父業。
最近,在一部專門拍給農民工的電影《歸途列車》中,就看到了子承父業的普遍現象。
電影中,出生在四川農村的張昌華夫婦,為了解決孩子學費問題,在女兒出生一歲時,便雙雙去往廣東打工。
因為文化水平有限,夫妻倆來到舉目無親的廣東後,找到了一家工廠做流水線針線工作。
雖然工作不算太累,但是收入也不多。為了多存點錢,夫妻倆常常加班。目地就是希望兩個孩子將來不要走他們的老路,能通過讀書找到出路。
每次打電話回家前,夫妻倆都有數不盡的話想對牽掛的孩子說,可是拿起話筒,卻始終無法組織語言。最終,每次的通話只能以問問成績、了解了解健康狀況、囑咐一些農作物…草草結束。
又是一年春運,為了能搶到和回家的票,張昌華夫婦在火車站等了數十個小時,好在最後如願上了火車。
車廂內人滿為患,還沒有開出多久,張昌華夫婦就汗流浹背,但即便如此,想到能馬上見到分別一年的孩子、老母親,心裡依然是數不清的快樂。
張昌華夫婦的回家路並沒有那麼容易,除了乘坐火車,還要轉乘大巴、輪船、徒步,多翻周折後,夫妻倆才回到家鄉。
回到家,張昌華拿出了給女兒買的手機,女兒剛剛初中畢業,接過手機後笑著謝過了父親。
團圓飯上,張昌華原本有千言萬語想要向老人和孩子表達。然而,在飯桌上,話語到了嘴邊,卻還是對孩子學習的關心,最終還引起了女兒的抗拒,短暫的團圓就這樣被尷尬收場。
春節過後,張昌華夫妻倆又離開了家鄉回到廣東打工。大女兒和兒子依然留在農村奶奶身邊讀書。
但是,夫妻離開不久,大女兒也離開了家鄉。
高一那年,張昌華的大女兒看到很多同學出去打工後,回來都衣著光鮮很是羨慕。於是,這個叛逆的女孩便在同學的幫助下離開了家鄉,去到了另一個城市做與父母同樣的工作,只是無父母不在一個工廠。
當父母得知大女兒不讀書跑出來打工時,不善言語的張昌華幾次跑來勸阻女兒,可是最終都沒有說服她。
又是一年春節,張昌華準備帶家人回家過年,他跑到女兒宿舍幫助打包行李,卻不想女兒根本不想回那個農村。因為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女兒只能眼睜睜看到父親幫她收拾行李。
回到家,張昌華夫婦見到兒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問問孩子成績怎麼樣。當看到慢慢長大的兒子開始對自己有些生分時,張昌華的妻子決定停工一年,在家裡陪伴兒子督促學習。
不料,大女兒卻笑著告訴弟弟說,母親才不會回來帶他,父母只是說說而已。
當聽到這樣的話時,一向性情溫和的張昌華被激怒了,他開始大聲質問女兒,而女兒卻脾氣暴躁、張大著嗓門回復他,這讓張昌華很是惱火。
緊接著,父女還是你一句我一句的爭吵。最後,氣頭上的張昌華說讓大女兒出去。沒想到,大女兒竟然飆出一句:「老子這就走」。
就這樣,從不動手的張昌華第一次動手打了女兒。而女兒也毫不示弱,第一次和父親撕打起來…
影片中,後來張昌華的妻子還是選擇了暫時回到家鄉督促兒子的學習,因為大女兒已經把夫妻倆當仇人,張昌華不想兒子也像大女兒一樣。
在外打工辛苦十餘年,最終換來不是實現兒女完成學業實現出人頭地的夢想,卻是孩子的仇恨和埋怨,這讓夫妻倆痛苦不已。
而在他們傷心的時候,女兒卻早已開始了與父母一樣的工作……
子承父業,從遺傳角度來分析,不單單只是承接了父母的家業,還有父母幹事業的能力。
能力的遺傳,在任何一個人的身上都會有所體現。只是,有些孩子深知自己的成功需要後天的努力,在不斷提高文華、認知能力的過程中,父母比較弱的基因便會被後天自身努力的再創基因而覆蓋。
但是,這樣的努力需要很高的自控力,也需要比較好的環境因素。
如果,被先天稍微劣質一些的基因遺傳的孩子,沒有一個好的自控力,沒有一個能夠促使他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的環境。
那麼,父輩的能力,也將成為孩子人生能力的定格線。子承父業就極易產生。
也許,這樣的子承父業還不算太壞。起碼,在一部分人心裡會覺得,至少餓不死、有飯吃,能養活自己。
如果你這麼想,就發錯特錯了!
近年來,社會發展突飛猛進,人工智慧的出現,不僅取締了很多沒有技術含量的流水線工種,甚至某些高端計算領域的工作,也一併被它代勞。
如果後天的不努力,加上先天遺傳基因的弱勢,21世紀的今天,想要子承父業、繼續在沒有被需求的工種上長期下去,幾乎不可能!
也許,有些人會對這樣的遺傳基因說法感到恐怖;會將當下自己的不好生活歸咎於父母基因的差異化;會認為是父母的能力有限導致了自己的碌碌無為……
其實,大可不必!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出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是否珍惜時間,是否願意向那個更好的自己行進。
遺傳因素對我們後天發展,佔得一定的影響比例。但是,最終決定我們一生能否在更高圈層發展的,卻是我們後天是否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努力提高自己。是否願意用自己的自控力去重塑基因!
要知道,你後天重塑基因的堅定信念,意味著,你的後代、世世代代,將在你的基因中不斷演化和提高。這就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真正原因!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