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故事動畫:子承父業獲諾獎 「基因業務」能遺傳?

2021-01-18 騰訊網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看看科恩伯格父子,還真有道理。

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47年後,他的兒子羅傑·科恩伯格獲得2006年度諾貝爾化學獎。這段子承父業的佳話不得不說的關鍵就是「基因」。

難道科恩伯格一家具有可以遺傳的「諾獎基因」?其實,他們父子所獲獎項不同,研究課題也不同,但是,他們的研究成果都涉及遺傳基因。

在遺傳學中,有一部「憲法」,被稱為「中心法則」,規定了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其中,DNA可以實現自我複製,也可以將遺傳信息傳遞下去。

父親阿瑟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用實驗證明了DNA的複製並分離了複製所需的酶,他把酶命名為DNA聚合酶,並通過實驗合成了DNA。這一成果為基因工程技術的開發奠定基礎,對分子遺傳學、基因克隆、基因測序、基因診斷以及基因組計劃等現代遺傳學的各個重大問題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並為多種治療癌症、病毒傳染病藥物的研製鋪平了道路。

兒子羅傑在2001年揭示了真核生物體內的細胞如何利用基因內存儲的信息生產蛋白質。

我們知道,包括人在內的動物以及植物都是真核生物,細胞中具有細胞核,結構相比起細菌等原核生物更為複雜,真核生物如果想應用存儲在基因裡的信息,必須先將信息備份並傳送至細胞核外,細胞再利用這些信息生產蛋白質,這個過程被稱作轉錄。

而了解基因轉錄的過程在醫學研究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人類的許多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都與這一過程發生紊亂有關。利用基因轉錄技術可以對致病基因進行幹預,也可以創造新的抗生素。目前,基因轉錄技術廣泛應用在基因研究的各個環節中。

基因轉錄過程至關重要,如果轉錄過程停止,基因信息就不能被表達,機體的各項功能也就無法正常進行,生命體也將很快死亡。

持續複製和轉錄DNA中的遺傳信息是所有生命的中心過程。羅傑首次在真核細胞生物中拍攝到了這個動態過程的真實照片,照片中展示了RNA鏈的形成過程,以及DNA分子、聚合酶和RNA在這個過程中的精確位置,描述了真核細胞轉錄的整個運轉情況,使人們更清晰地理解轉錄機制以及轉錄是如何控制的。

顯然,正是同樣卓越的科研貢獻,讓他們成為世界上第六對「諾貝爾獎父子」。要說「家族遺傳」,羅傑認為自己至少從父親身上遺傳了對科學研究的激情,就在父親獲獎那年的聖誕節,當被父親問及想要什麼時,12歲的羅傑答道,「在實驗室裡呆上一個星期」。

聯合出品:中國農學會 光明網

科學顧問:金蕪軍

策 劃:馮桂真 廖丹鳳 張 楠 王長海

統 籌:戰 釗 宋雅娟 趙清建

腳 本:馮桂真 王長海 趙清建

後期製作:劉 明 肖春芳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高一女孩自稱老子與父親對打,子承父業,基因來自遺傳
    人類受基因遺傳的因素很多,不僅僅是人類語言,我們的很多習慣、品行、健康狀況、智商,甚至是我們長大後的工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等,都或多或少受到父母的一些遺傳。雖然,上一代或好或壞的基因,極其可能遺傳給下一代。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基因都會被直接複製。
  • 【諾獎中的「基因」】「一基因一酶」的前世今生
    【諾獎中的「基因」】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人們對基因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基因」一詞也廣泛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然而,將時鐘往回撥100多年,當時的人們並不知曉基因的存在。
  • 兩名女科學家因「基因剪刀」獲諾獎
    能以極高精度改變DNA對生命科學產生突破影響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當天在皇家科學院公布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據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介紹,兩位獲獎者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即「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 生物鐘研究獲諾獎,長期夜班能不能改變節律基因?
    生物鐘研究獲諾獎,長期夜班能不能改變節律基因?王計秋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其實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不少人體內的節律基因,它們很精細地工作著,相互鉗制,此消彼長。它們還通過大腦神經調控著全身的器官,讓大家有節律地工作著。當這些基因發生變化時,身體也會感受到變化。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的華人科學家張鋒,卻與該獎失之交臂。2016年,兩人再獲阿爾珀特獎,2020年,兩人又同獲沃爾夫獎。三巨頭在CRISPR基因編輯領域接連取得重要進展,發表了大量重磅論文。由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疾病治療、疾病檢測、遺傳育種等領域有著巨大優勢和前景,三巨頭分別成立公司,開始CRISPR基因編輯的商業化應用。
  • 因諾獎爆火的「基因編輯」技術,還不值得我們大吹特吹
    又是諾獎季。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法國和美國的兩名科學家,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獎項揭曉,基因編輯技術被熱炒,有關「長生不老」的話題引發廣泛討論。然而,基因編輯技術真的有這麼大魔力嗎?我們的吹捧是否過頭了?
  • 發現高效基因編輯工具,兩女科學家獲諾獎!A股基因板塊市值超萬億
    華大基因一直被視為基因概念龍頭股。此外,美年健康、金域醫學、華測檢測、達安基因、邁克生物、貝瑞基因等基因概念股受到普遍關注。隨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出爐,今天,有著「理科綜合獎」之稱的諾貝爾化學獎也重磅揭曉。
  • 眾望所歸:兩位女科學家因為基因編輯獲化學諾獎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細胞內有一套機制,能讓受傷的DNA以與其同源的序列(一般來源於其等位基因,也就是從雙親中的另一方繼承的相同的基因)為模板來自我修復,這個過程即稱為同源重組。 1990年代後期,賈辛的實驗室發現兩個基因BRAC1和BRAC2的突變和乳腺癌以及卵巢癌有很強的相關性。經過研究,他們發現這兩個基因參與DNA同源重組介導的DNA修復。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會對我們的未來產生什麼影響?
    2020年的諾獎化學獎被授予了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卡彭蒂耶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納,她們因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而獲此殊榮。簡單的說,基因編輯就是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特定DNA片段的加入、刪除等功能,最終改變目的基因序列的技術。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技術從 2012 年發展至今,短短幾年就拿到了諾獎,速度非常快。但這也不意外,這一直都是諾獎預測裡的熱門。CRISPR 是一個普適性很高的實驗和治療工具,可以和 PCR 媲美。可以說,這個技術徹底改變了整個生物學,促進了各個學科的發展;它作為一個切割 DNA 的基礎工具,讓研究者可以對任何感興趣的基因進行編輯。
  • 【諾獎中的「基因」】人類真的可以誘導基因突變嗎?
    【諾獎中的「基因」】 很多電影裡面,主角獲得超能力的方式總被解釋為某些特殊的影響而導致「基因突變」,例如我們熟悉的蜘蛛俠是被毒蜘蛛咬到,而哥斯拉是受到核爆影響。但是,這些橋段並非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在自然界中,基因突變在頻繁發生。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無法親見這一實驗,但是可以通過這一描述大概想像出基因剪輯的全過程,實在是令人驚嘆不已。值得強調的一點是,被編輯過的基因片段是可以通過生物遺傳將這一性狀給延續下去的。小細菌可以通過基因編輯的性狀,讓後代也能識別和打敗它們曾經感染過的病毒,人類也可以通過基因編輯,不僅從胚胎時候就能改良一個生命的基因,還能將這一改良後的基因傳給後代。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小細菌可以通過基因編輯的性狀,讓後代也能識別和打敗它們曾經感染過的病毒,人類也可以通過基因編輯,不僅從胚胎時候就能改良一個生命的基因,還能將這一改良後的基因傳給後代。想一想這是不是非常令人激動,但這也正是巨大的問題所在。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小細菌可以通過基因編輯的性狀,讓後代也能識別和打敗它們曾經感染過的病毒,人類也可以通過基因編輯,不僅從胚胎時候就能改良一個生命的基因,還能將這一改良後的基因傳給後代。想一想這是不是非常令人激動,但這也正是巨大的問題所在。
  • 「基因剪刀,早兩年拿諾獎也沒問題」
    因為CRISPR能輕易地改變任何生物的遺傳信息,甚至包括人類自身。它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深刻改變了基礎研究。很顯然,她在美國也是「超級明星」教授,得過許多獎。她很年輕,富有朝氣、喜歡跑步!她本身是做RNA生物學的,對事物的把握很敏銳,她在很短時間能捕捉到CRISPR/Cas9基因剪刀技術機理和運用,就能看到她的潛質和能力。
  • 有種「遺傳」叫秋瓷炫兒子,「照搬」父母的優點,網友:基因強大
    小傢伙也太會長了,父母的優點全部照搬到自己臉上,基因可真強大!現在的網友們也是很能誇,對著這家人也是金句頻出。一網友說,秋瓷炫人美心善,是中國的可愛媳婦。兒子也這麼可愛,不知道我還有沒有機會呀?姐姐等你長大!等你出道那天!
  • 上海科學家解讀:基因編輯為何能拿諾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北京時間今天傍晚公布,兩位女性科學家--德國馬普病原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獲得了這一獎項,以表彰她們「研發出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
    兩名女性科學家因共同發現了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而名聲鶴立,這一技術為人們在人體和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
  • 斬獲諾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未來或將改造人類,進行星際移民
    Doudna),以表彰她們對「基因編輯」方法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此屆諾貝爾化學獎,最大的熱點估計就是張鋒沒有獲得諾獎了,在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中,張鋒幾乎是繞不過去的重要人物,他未能因所做的開創性貢獻入圍諾獎引起了廣泛爭議。
  • 諾獎風向標!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兩大女神獲2020沃爾夫醫學獎
    基因編輯是一種永久改變DNA的方法,可以從根源上解決基因疾病。它還可以廣泛用於其他用途——從攻擊蚊子身上的瘧疾到培育更耐寒的作物。CRISPR是一種工具,它能在活細胞內精確地找到一段DNA,並將其切片,使科學家能夠打開或關閉基因,修復或替換它們。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用於實驗室,並在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測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