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梅雨期」武漢日照時間60年來最短

2020-12-06 荊楚網

長江日報訊(記者黃師師)7月21日,在武漢駐足43天的「梅姑娘」,和大家揮手告別。不過今年出梅後,雨水暫時還不會輕易離開,未來一周,陣雨將時不時「串場」。另外,近期氣溫抬升明顯,7月底前後武漢將開啟酷暑天氣。

武漢入梅始於6月8日,較常年提早了9天(平均6月17日),整個梅雨期長達43天,較常年平均(24天)偏多19天,不僅創下本世紀之最,也成為24年(1996年56天)來最為漫長的一個梅雨期。平均雨日多達30天,較常年偏多13天。

6月8日至7月19日20時,武漢在梅雨期間也發生了8輪強降水(6月9日—10日、6月12日—13日、6月15日夜間、6月20日—22日、6月27日—29日、7月2日、7月4日—7日、7月18日—19日),較常年同期偏多5輪。其中江夏區烏龍泉站以日降水量472.3毫米(7月5日20時—6日20時)和小時雨強88.3毫米(7月7日4時—5時)創下極端值;蔡甸暴雨日數(9天)刷新歷史同期極值。

此外,由於陰雨不斷,梅雨期陽光難覓,氣溫偏低。入梅以來湖北、武漢平均氣溫都較常年同期偏低1℃以上,全市平均日照時數104.1小時,較常年同期偏少148.7小時,排1961年以來倒數第1位。

連結>>>

「梅雨季」缺乏日照 謹防身心「長黴」

長期沒有太陽的照射,會給人的健康帶來哪些影響?該如何進行預防、治療?多科醫生從心理、身體、健康等角度,為市民進行健康提醒:梅雨季缺乏日照容易讓身體和心理「長黴」。

心理:勿熬夜合理髮洩情緒

最近,連綿陰雨難以見到陽光,一些中老年人容易感到胸口不適、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即使年輕人也常常難以入睡、愛發脾氣或者容易產生低落的情緒,心情也變得「陰雨綿綿」。

武漢市武東醫院心理科主任趙孟建議,在連續的陰雨天中,當察覺到自己心情低落時,要避免獨處,應多和家人朋友聊天交流;可以選擇羽毛球、遊泳等室內運動項目,減少肌肉緊張,從而達到發洩情緒的作用。煩悶時可以看看喜劇片、找點感興趣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在梅雨季節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晚上儘量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此外,雨天時營造溫馨的室內環境也可以改善情緒。

生活:居家防黴 食物熱透

武漢市疾病控制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消毒監測室主任許慧瓊提醒市民,梅雨季節,家中的衣服、食物,甚至牆壁可能被黴菌侵襲。因此,衣服要常洗常換,有陽光時可暴曬4~8小時,沒陽光時可按產品說明書加入適量的衣物消毒液進行洗滌,通風晾乾,也可烘乾後晾在開了空調除溼的房間乾燥;存放的衣服棉襖徹底晾曬後再入櫃貯存,可在衣櫃內放置防黴、吸溼、除溼等用品;定期清理鞋子,可用烘鞋器烘乾存放。

食物應儘快食用完畢,不要長期擺放暴露在空氣中;剩飯、剩菜應放入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餐(飲)具可煮或蒸至少15分鐘,消毒後的餐飲具不可再用抹布重新擦抹,要乾燥保存。

有陽光時開窗通風,注意衛生間、廚房等潮溼地方消毒。

(長江日報記者毛茵)

相關焦點

  • 武漢這個冬天日照時間歷史最短
    原標題:武漢這個冬天日照時間歷史最短   長江日報訊(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高迅芝 李傲 唐悅)盼雨停,盼太陽,成了武漢市民近期最關注的天氣問題。2月18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湖北省氣象局獲悉,3月6日以前,湖北仍以陰雨天氣為主,要做好長期應戰準備,但好消息是氣溫將有所回升。
  • 武漢今日出梅,陣雨將時不時「串場」
    長江網7月21日訊 7月21日,在武漢駐足43天的「梅姑娘」,和大家揮手告別。不過今年出梅後,雨水暫時還不會輕易離開,未來一周,陣雨將時不時「串場」。另外,雖然近期氣溫抬升明顯,但真正的酷暑還要等到月底才完全開啟。
  • 合肥今年梅雨期降雨量將超歷史氣象記錄
    明日起至28日,合肥還將迎來新一輪降雨過程,今年梅雨期降雨量超過1991年(826毫米)創新記錄已成定局。 具體來說,26日,大雨,降雨量20-40毫米,其中廬江、巢湖大雨到暴雨,降雨量40-60毫米;27日,大雨,降雨量20-40毫米;28日,中等雷陣雨,降雨量10-25毫米,東南風3-4級,陣風6-7級,並可能有雷電活動;29日:雷陣雨轉多雲,降雨量0-5毫米;30-31日:多雲,午後局地有雷陣雨。
  • 今年梅季短 不知不覺"出"去了 未來幾天以晴熱為主
    今年梅季短 不知不覺"出"去了 未來幾天以晴熱為主 2012年07月03日 07:20:28   浙江在線07月03日訊自上周六以來,嘉興市接連出現高溫天氣,35℃以上的溫度加上火辣辣的太陽,讓人領教到了炎炎夏日的威力。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冬(2019年12月-2020年2月,下同)、春、秋三季氣溫均偏高,其中冬季創歷史同期新高;夏季與常年持平。全省平均入春時間3月5日,較常年提早14天,為1961年以來第三早;平均入夏時間5月8日,較常年提早12天;平均入秋為9月18日,提前3天;平均入冬時間11月21日,推遲3天。年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 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冬(2019年12月-2020年2月,下同)、春、秋三季氣溫均偏高,其中冬季創歷史同期新高;夏季與常年持平。 安徽省平均入春時間3月5日,較常年提早14天,為1961年以來第三早;平均入夏時間5月8日,較常年提早12天;平均入秋為9月18日,提前3天;平均入冬時間11月21日,推遲3天。 年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
  • 梅雨形成原因科普 武漢、杭州、上海、南京梅雨季節時間
    不過每年的梅雨,並不像嚴謹的德國人那樣做事嚴絲合縫,時間和空間上,經常會有變化,這就像上下班坐的公交車,不一定每天都是特別準點來,甚至有時候怎麼都等不來。來看一組數據:  入梅最早:6月2日(1991年),最晚:7月9日(1982年),相差37天。  出梅最早:6月14日(1994年),最晚:8月3日(1998年),相差50天。  梅雨最長:50天(1954年),最短:6天(1971年),相差44天。
  • 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精彩內容,第一時間送達。20世紀20年代,人們認識到了植物的開花與晝夜相對長度有關,即光周期現象。根據光周期現象,可以對植物進行如下分類。長日照植物是指在一個晝夜周期中,日照長度大於一定數值(臨界日長)才能開花的植物,如小麥、大麥、菠菜、芹菜、胡蘿蔔等。短日照植物是指在一個晝夜周期中,日照長度小於一定數值才能開花的植物,如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草莓等。
  • 2020年安徽氣候年景為「差」 官方詳解數據來了!
    陰晴冷暖,風雲變幻,從氣候的角度看,2020年也是見證歷史的一年,多項氣象記錄被打破。我們先後經歷了歷史上最暖的冬季、最長的梅雨季節。年初,1月雨雪量和日數雙雙破紀錄,而年中7月,則是史上最涼,也是雨水最多、陽光最少的7月。超長梅雨還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重洪澇災害。
  • 60年數據顯示:這是太陽流浪最久的一次 安徽成「包雨」區
    原標題:南方陰雨大賽|60年的數據告訴你:這是太陽流浪最久的一次這個冬天,南方的太陽有點少。2018年12月以來,江南、江淮等地降水天數都超過了40日。
  • 今年是60年最冷的冬天?今年啥時候最冷?春節會冷嗎?答案來了
    理論上,我們北半球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是冬至日,因為太陽直接照在北回歸線上,是北半球光照最短的一天。冬至過後,太陽的直射點緩慢北移,溫度也會隨之上升。然而現實中卻不是這樣。會有一個升溫降溫的過程。就像夏天一樣,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而是七八月。冬天也是如此。一般來說,冬天最冷的時候是3949。過了這段時間,溫度會慢慢升高。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在今年,第29次是最冷的。
  • 三個月來日照時間不足7天!雨雨雨何時休 權威解答來了 
    據溫州氣象部門數據統計,在2018年12月1日至今年2月27日(今天),這近三個月期間,溫州全市平均下雨時間達到62.8天,為溫州同期歷史最長;日照時間方面,溫州全市平均為154.1小時,相當於6.4天,較去年同期323.6小時,足足短了一倍多,為溫州同期日照時間歷史最短。其中2月至今,溫州日照時間不足一天。
  • 2019年開年太陽偷懶了 這9天是日照時長史上最短9天!
    深圳新聞網2019年1月10日訊(記者 陳婕)由於太陽自2019年起就沒有正經"上班"過,自1954年有記錄算起,今年1月1-9日累計日照時數為歷史最低,9天僅有8.4小時,即平均每天日照時數不足1小時,是為深圳有記錄以來陽光最少的9天,不說了,先去聽會兒《種太陽》。
  • 今年是60年最冷的一年嗎 2020冬天是60年最冷的嗎
    導語:前些日子,關於今年是60年最冷的一年的說法傳得沸沸揚揚,好不容易專家出來闢謠了,但如今12月臨近,風雪襲擊,大家又開始傳這一說法了。不過,天氣多變,還是需要實時進行分析了解。那麼,根據最新專家分析,今年是60年最冷的一年嗎?到底2020冬天是不是60年最冷?一起來了解。
  • 為什麼2020年雨水特別多?2020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11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相關氣象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
  • 拉尼娜要來 今年真的會迎來60年來最冷的冬天嗎
    玩笑歸玩笑,但關於「今年冬天60年來最冷」的話題接二連三出現在網上,甚至還有人振振有辭:「一切和拉尼娜現象有關」!根據監測,今年8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了拉尼娜狀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 中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城市:全年日照長達3000小時,被譽為日光城!
    我國疆域遼闊,西高東低,自然環境多樣,地理環境複雜,因此,每個城市的日照時間是不同的,相對而言,西北和北方地區年日照時間長,而南方的四川、重慶、貴州等地日照時間短。就全國而言,西藏是全年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平均每天日照8小時,一年的日照可達3000小時左右,全年有300天陽光燦爛。
  • 今年冬天60年來最寒冷?
    今年冬天60年來最寒冷?近日一則「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的消息在網上瘋傳加上多地氣溫驟降甚至迎來今秋第一場降雪很多民眾對其信以為真事實究竟如何呢?國家氣候中心預測,秋季會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預計到今年冬季會達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一般而言,在多數拉尼娜事件盛行的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
  • 今年地球自轉為50年來最快!
    今年地球自轉為50年來最快!,因為地球自轉速度為50年來最快。報導稱,這是因為幾十年來,地球完成一次自轉的時間略長於24小時,但從去年開始,地球自轉的時間已經略短於此。據報導,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原子鐘一直以超高精度記錄每日時長。它發現在過去50年裡,地球完成一次旋轉所需的時間很少短於24小時(86400秒)。
  • 一個查看房屋日照時間的網站
    發現了一個查看房屋日照時間的網站,挺有意思的:http://xuanfangyi.com/ 支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