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風行九天薛老師轉來北大豐子義的《非「前蘇」,非「西馬」,如何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一文,引發了問學研討團老師們的討論。
原文摘錄: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曾經有過多種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方式。蘇聯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方式,西方馬克思主義是另一種方式。」
「應當用「中國話」去述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用『中國話』去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並不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範疇簡單地轉化為中國傳統哲學的範疇,把矛盾變成陰陽、規律變成道、物質變成氣、共產主義社會變成大同社會……只能是概念遊戲」。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絕不是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去迎合中國傳統哲學,更不是用中國傳統哲學去『化』馬克思主義哲學,這種迎合和『化』的結果只能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空心化』,成為『儒學馬克思主義』。」
針對此文,問學研討團的老師們展開了討論:
風行九天:對學者的西向化,俺就是想不通。此文,可作鏡鑑。
朱澤明:唯心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都是有偏頗的,難以達成「不偏不倚」,已失中庸要旨——既不唯心、也不唯物。
西學、馬學,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需要,不一定是人類的長期真實需要。
愛愛:列寧主義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塑造了物質的載體、實踐的主體,用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推動了能動的實踐。
毛澤東思想則為這個物質的載體、實踐的主體,注入了倫理自覺性的靈魂,具有了教化和自我修養的覺悟。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是一個整體的三個不同的層面,缺一不可。今後是要發展出更多的層面,從而成為具有豐富內涵的體系。一個成熟的體系總是多個層面和側面的,比如它是思想的,又是物質的,是制度的,政治的,又是生活實踐的。同時這些多個層面和側面又是貫通,通達的,從而滿足人類生活的不同需要。
列寧主義的貢獻是創造了一個無產階級職業革命家(政治家)集團。無產階級這個概念,具有形而上的意義。這個無產階級職業革命家(政治家)集團的功能與中國悠久的士的傳統相吻合、並結合起來,生根發芽,將發展出豐富的政治內涵和文化倫理內涵。無產階級職業革命家(政治家)集團的特點在於實踐性、覺悟性和判斷力。這個覺悟性,具有「仁」的力量,與人民大眾互動,與世界互動,融為一體。
朱澤明:本次席捲全球的疫情,歐美明明有了中國的抗疫作業,為啥連抄作業都抄不好(或抄不了)?
關鍵在於歐美,沒辦法兩個月內讓基層有「天人合一」思維,這思維誰都沒辦法短時間內形成。所以,「外緊內松」「上緊下散」。實現不了「上下同心者勝」的抗疫動力點。
天人駁離的氛圍,是抄不了天人合一的作業的。無論西方醫療界如何努力,都避免不了事倍功半的結局。
愛愛:大道寬廣,足以容納各種文明,基督教日耳曼文明也是大道在特定時空內的體現,因此也可以容納吸收。
朱澤明:基督教文化,是天人駁離的。這點無論是新約還是舊約,都十分明顯。
大道是「天人合一」的。合一,是不可能容納駁離的。
愛愛:大道不執一,而執中,即可天人合一,也可天人分離,只看時宜。
朱澤明:這有點扯,人與天地分離(駁離),是無從談大道的。
邪魔外道的論調,天人分離者必邪矣。
風行九天:愛愛,這是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割裂後的機會主義。
愛愛:古有儒釋道三教合一,今天也可有中華古典文明、馬克思主義、基督教日耳曼文明三教合一,大道是寬廣的。
風行九天:寬廣,不是混亂的代名詞。
愛愛:天人合一與天人分離之合,是更高層次之合的體現。這才是真正大道的流變性。
@風行九天 只要執中,就不會混亂。
風行九天:不約而同,是謂自然。
愛愛:不約而同,同而又分,分分合合,這就是自然。
朱澤明:以中醫的辨症講,一個人同時有「合一」與「駁離」,表現精神恍惚(即西醫講的「精神分裂症」)。
愛愛:大道體現在流變性,時而合一,時而駁離,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不能理解成共時,而是前後相續。
王巖林(過後補充):愛愛老師這個「流變性」講得極精彩。另外,大道,不只關乎「知」、「思」,同時還涉及著「行」、「用」。頭腦裡的矛盾調和不了,易得「精神分裂症」;可落實到兩條腿、四肢行走和使用時,恐怕少有什麼「身體分裂症」、「四肢分裂症」吧?
為什麼?知思,主分;行用,主合。文明也一樣,不只是系統高明的思想建構;更是古今未來的體行實踐。
「道」,這個字,就是頭腦與行走的結合體,且是以「行」馱載著「知」往前走的。
朱澤明:世界上有不同的、矛盾的思想、觀點很正常,一萬種不同都不是事。但完全矛盾、相反的思想集合一人的時候,就很危險的了。
抑與鬱都一起了,會發展成抑鬱症的。
愛愛:其實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全看怎麼協和陰陽。所謂和而不同,百川歸海。
朱澤明:不同的人是存在矛盾的,不是「人本身就是矛盾的」。
愛愛:這才體現中華文明之道的力量和氣魄。
朱澤明:一個人長期矛盾著,談何成大道?
儒釋道三教,在古時的哪個時代「合一」?
王巖林(過後補充):儒釋道、甚至諸子百家,在自然、道、大道上都是通的。他們如一條藤上結出大小不同瓜,根本與總體上都合於一整套中華之道中。通常,左看一個山頭、右看一個山頭的,那是因為我們沒站到遙感衛星那樣的位置上去看。在外太空回望這大大小小的山頭,其實全是中華同一塊大地上、配置在不同位置的一個個罷了。
我這十幾年就在系統發掘和梳理這一整套的中華之道。面對西方和世界,我們非常需要這一整套自己的中華之道立場、視域、理路和話語。要不然,長期被西方話語所左右、所貶損、所汙名化,就一定是無可奈何的常態。
愛愛:外在的矛盾往往是內在矛盾的外化。正如一個人的一生就是兒童與老人的對立統一,也可化為一個特定時刻一個兒童和一個老人的外在不同。
儒生談佛論道,和尚談儒家倫理,在唐代之後的歷史是屢見不鮮的。
朱澤明:那叫「博學」,不是「三教合一」。
愛愛:這麼說,正是為了體現這三教在中國是和平共處的,可以互相補充的。
朱澤明: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愛愛:學而聚之,寬而居之。世上萬物,沒有比人集矛盾於一身了,所以才要求中。
儒釋道三教,都有「天人合一」的共點,但歷史上尚未有過「三教合一」。
王巖林(過後補充):合,不能理解為必須把幾個變成一個。根脈相合是合,同合於大道是合,合於一體也是合。況且,合,也是有層級、場域、化圈、密切度、堅實度等上的不同區別的。
合,必須看總,看根本,看大趨向。要以綜合、總體、動態思維、終將統合歸一以論之。
荷下有魚:大道,是在黑白相互不兼容、而社會在生發著枝枝蔓蔓處在混沌不清的狀態下,取社會健康發展、政治文化經濟向上向善的現實做法。取大同,棄大弊,勇進取,避安隅,思苦難,善開闢。
愛愛:中華文明一直有著將異質文明「合」進來的傳統。
中華文明信仰的對象是道。西方文明最核心的神,是靜止不動而獨一的;道,則流轉而千變萬化。道不可執一,但要執中。中,是道在千變萬化、流轉之時,要遵循的適當而又確切無疑的軌道、準則。這就叫中庸之道。遵循中庸之道的國度,就叫中國。
道既然如水流,變無定形,自然就具有最大的靈活性、最大的包容性。從「道」這個角度看,一切形式的宗教和一切各具特性的民族和文明,都只是道的表達形式之一。只要他們遵循中道,都將在道的統攝下,並行而不害,不同而和,從而萬流歸海,天下一體。這,其實也就是天下大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由來。
王巖林(過後補充):的確,能將極具異質性的力量或文明「合」於自身的體內,是我們這個合之道文明上取得大合最高成就的一個主要標誌。自周朝奠基中華文明體國家後的秦漢、隋唐兩次大復興和這一次剛剛拉開序幕的第三次大復興,都因直接深度遭遇強大的異質文明,從而站上了一種長周期、大復興的極高層級。
發兩段我之前論述:
「昔日,中華文明面對世界的東方周邊,最難以合之道去合的,是西方、西北、北方、東北面一波波來去無蹤的強力異質野蠻者(因為相對於中華文明來講,他們總體上是不含貶義的野蠻或次文明集群)或現今常講的「遊牧民族」。中華文明,正是在遭遇、吸納、跨越、統合了這樣一類極為不同的異質者之後,才得以進一步地補足與完善自己、邁上了迄今為止最為高大成功的合之道頂峰」。
「考察中華文明兩度復興的大歷史,我們便會發現,中華大合之道文明的每一次固本自強、涅槃重生,幾乎總是發生在民族與文明大碰撞、大對話、大交流、大融合之後。春秋戰國與兩漢時期是如此(主要是西北部的胡人、戎狄、匈奴、南蠻等),南北朝隋唐時期也是如此(北方多個民族的融合與佛教、伊斯蘭教傳入等)。今番第三次也不例外。只是這回主要是換做了西方哲教、馬列主義、現代化工商業文明的大入,且駕上了信息化、全球化及多極化和平發展的『快馬』。」
朱澤明:@愛愛 完全瞎扯。「道」「易」「一」,不同時期對不同表達而已,說的都是同一意思。
愛愛:一而多,多而一,這是道。
朱澤明:從本體論講,「道」是本源,「德」是體用。所以老子曰:道者,德也;兩者,一也。這裡的「一」就是連山易中的始卦。
伏羲一畫開天」的「一畫」指得是連山易五爻中的天爻「一」。漢字初文筆畫構形均始於連山易五爻,即一、乂、人、十、八。五爻中「一」屬木,「乂」屬火,「十」屬土,「人」屬金,「八」屬水。此五爻不僅構成了所有漢字初文的筆畫字根,並且也是易經陰陽五行的源頭。
惟精惟一,才是真道。不執一,是混亂,談何「道」?
愛愛:執一非道,道是活的,不是死的。執一就死了。
既可由一下降到多,也可由多上升到一,來回反覆,這就是道。
朱澤明:道在連山易中就是「一」,中古時「一」與「易」通用,再後來就以易為道。
愛愛:那麼易是什麼?易不是變嗎?只死執一,又何來變?
朱澤明:變易,是一變出來的(一的分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復歸陰陽太極,太極本無極也。
愛愛:是啊,一變多,多而又回歸一,來回反覆。世上多種文明都是由一也即道所變,而又殊途同歸一。
風行九天(過後補充):對陰陽之道,不能僅從字面上去望文生義。那樣,「陰陽」與「唯物」、「辯證法」,就被庸俗化、模糊化了。這也就無法在文明和思想、學術的制高點上進行討論,且非常容易互相對立、相互攻擊。
必須將陰陽還原其「易經」基礎範疇符號地位,才能進入形而上之道,進入超「邏輯」——大道這一「整生羅緝思維」(本人給出的提法)之中。即「一陰一陽之謂道」,講的是「易道」式法,不能被陰陽觀念所拘。
同理,「唯物」,也不能陷入到「物質」的概念定義上。不管是名的,還是哲學範疇的。而必須上升到宇宙觀的層次上。只有在這一層次上,「唯物」之「反宗教」(宗教的「宇宙觀」將一切現象都視作虛妄,「唯物」的宇宙觀將現象作為一切真實的起始主體------這就有了道的含義,也是「中學西傳」的產物)、反「唯心」(「唯心」的本質是理念的「空性」、「上帝性」創造論和線性思維邏輯)才能落到實處。
所以,「唯物辯證法」,不再是語言系統的邏輯規範(西化學界貶低「辯證邏輯」的根據),而是事實發生的原則、規則認識論。而易道——「整生羅緝」,不但有「宇宙」的時空法則根據,是認識論;同時也是文明文字的創造方法論規範。
所謂的包容性,決定於思維式法——「整生羅緝」,而非觀念的「心」態。所以「唯物辯證法」,只是被「理念」思維殘化了的易道。只有回歸母本之後,才會得到全觀和照應,並恰當地被應用社會活動。在指號語言、拼音語詞所形成的意識形態中,其只能作為「他者」存在,而很難融入其中。也就是說,除非作為一種信仰,以準宗教介入(這又成了「異化」的「修正主義」),否則,它是決難成功的。
朱澤明:基督教創世篇,首句「天地終毀滅」。所以天人駁離不是一的分化,也不足以稱為「多種文明」之一。
一種以剿滅人類為主旨的,那根本不算文明。猶太族人能有、也應該有基督教信仰,但中國人入迷基督教伊斯蘭諸教,就是數典忘祖之輩了。這些信外教的人,往往比原族教民更不講到講理,完全不可理喻不可改化。
荷下有魚:天地終毀滅這樣的教來教人是有問題的。這樣的文化,相比天人合一的文化低一個層次。
一,代表所有;一,裡面包含所有個一。天是一,人也是一,天合所有一,人存天地而合於一,天人合一就是道。
愛愛:道,正所謂長江大河,泥沙俱下,所以即便西方文明低於天人合一,也是有力量,有底氣把它消融於內的,只在以我為主而已。
荷下有魚:易有變易之意,又有不易之意。從變的角度看,歷史始終是變化的,從不變的角度看,今天就是昨天,未來也是今天。
王巖林:還是那話,大道,也要分層看。最根本層面上的大道,天人共遵,只要他們都是人、人類的一部分、人世間所創造出的思想理論體系和社會制度體系,就都能統合進去。至於較淺低應用面上的,則就未必了,甚至有時還會有激烈地對立、博弈呢。
荷下有魚:不能向前,沉迷於偏安一隅是自取其辱,自取滅亡。
人以什麼形態在社會存在,才能判斷社會是進步的還是落後的。大道奔的是方向,不是既定在混沌狀態。
金岷林川:愛愛老師,竊以為,應當用「硬幣有兩個面」的觀點,來看故有的中華文化體系,亦用來看待西方輸入的馬列體系。
一個是,積極性的正面;一個是,消極性的背面。只是,硬幣的兩個面,不能對等齊觀,應當分清主次。中華大道這塊金幣,是積極面,為絕對優勢面。中華大道要走向世界,還必須深刻了解中華文化裡的背面,搞清楚我們曾經落後挨打,遭受民族屈辱的諸方面原因。
荷下有魚:形成大道,也是個取精去粗、取優去劣的過程。
愛愛:是這樣的,林老師。就看有沒有眼光,底氣和力量把一切人類文明成果消融在內。所謂百川歸海。
社會主義是正途,大道就是社會主義奔向共產主義的通道。
王巖林:新的大復興,在合入進來許多好的、我們所缺的東西的同時,肯定也需要拋棄、淘汰不少過時與劣鄙的。大道自有更新淘汰之能。
在「大合」的機遇上,我們今天可以說是獨領風騷的。引一段我《中華正在開啟第三輪興盛的大周期》文中的話:「舉目望去,直到今天,能夠將馬列、西方、大道文明傳統和本國現實發展道路,『四流』齊聚一處、實現『混合』『結合』的,除了我們的大陸新中國,還有其他第二個嗎?」
我還據此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判斷:在經歷中國現實與馬列合、與西方經濟文化等合之後,只有再經歷一次與自身數千年文明大道的傳統合,我國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屹立於新時代世界之巔的巨人!沒有這最重要、也是決定性的第三步合,中國是沒法呈現出人類大道上之中央文明體風貌,不可能蛻變為精神文化上之傲世強者的。
今天很多人看到我們現實社會的問題很多,就是因為此第三步波瀾壯闊的歷程,才處在序幕、初起階段,還無法顯現出整體效能和一批批的成果來。第一步的與馬列合、第二步的與西方全方位合,我們分別都用了四五十年以上的時間,這第三步的合,最短也需要同樣的幾十年吧。
愛愛:同意王老師。這就是新中國的歷史底蘊和氣魄。儘管有跌跌撞撞,東倒西歪,但一定會走出一條大道出來的。
荷下有魚:在你們所談的言論中,始終認為大道所存在的形態容納一切肆意奔流。若不能去粗取精,不能進步向前,哪裡能夠匯聚成一條光明的大道?
愛愛:先容納是第一步,其次執其中,以中道疏理出一條正確適當的軌道。
王巖林:對的。凡事都是一步步來的。另外,請好好體悟和信任------道法自然,道自洽合。
荷下有魚:人在社會中是有存在形態的,容納一切是混沌,不是什麼大道。
愛愛:道有多重層面,有混沌,也有具體化的規定。容納是從混沌這個層面談的,至於怎麼由無極而太極,由太極而分兩儀,化為一個具體的世界,還有賴於找到中道,確立具體準則。
荷下有魚:大道奔流是有主旨的,就是人以什麼形態存在才是健康的社會,才有利於人類的生存繁衍,才有利於人們的生產生活。
中道是穩坐釣魚臺,以不變為萬變,自取中落,內耗不前。
愛愛:先有奔流,其次築成堤岸,形成河道,讓水有一個清晰的存在形態,而不可一開始示之以隘。您同意嗎?
荷下有魚:各種存在是支流,有利於社會進步發展的,才有利於形成大道。
愛愛:這種合期間的各種支流,當然會有交集、甚至鬥爭。所以開始階段要吸收馬列主義的鬥爭精神和理想主義的激情呢。
李智慧:陰陽之道中,也有鬥爭精神。「道有凌氣」,是也。
愛愛:自宋代以後,道是有偏的。道有凌氣,是沒有激活的。何以偏偏是在新中國教養中長大的李老師發現了這一點?馬列的鬥爭精神是一種影響吧?
李智慧:太極圖,「陰在陽之對,亦在陽之內。和而同成,克則相殞」。我們不能只看到「陰在陽之對」,看到奴隸制,所以主張鬥爭。還必須全面看待陰陽關係,主張「和而同成」,人類命運共同體。
對不容你的,長期「去華夏化」的,誣解你的(夏商周是奴隸制,1949年之前都是老封建),汙名你(朝貢體制,龍是邪惡之物,八卦=胡說,黃色=淫穢)的,就要鬥爭。
儒家對此,不明,不敢言鬥。儒家,雖能準確解釋何謂華夏,但他們對復闢為廟堂思想界統治者的興趣,超過了他們對真理的興趣。只關注現實世界、現實利益,對夷狄遠人、外星科技、生前死後缺乏興趣,造成了1840-1949的悲劇。新儒家,舊本色。
愛愛: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團結與鬥爭,在更高層面又是可以統合的。祝賀李老師,華夏之道也表達出鬥爭精神了。
荷下有魚:舊中國都成了那個樣子了,不鬥爭只能不斷沉淪,怎麼會有新生?
道是人類大道,不是哪個人的道、哪些人的道,也不是哪個國的道。道本存於天地間,人類皆可取而用,只是我們認識到了它。
愛愛:不能把階級鬥爭絕對化,但根本不承認階級鬥爭又是另一種絕對化了。關鍵還是採取時宜、時中的態度。道,發展出自己的全部差異性,有差異必有鬥爭,但也有互動,這樣道的系統才不至於死水一潭,才是有勃勃生機的。同時也是穩定的。
正是鬥爭,才磨礪出萬物對自己獨特性的意識,發掘出自己的全部潛能。有了互動,才保證了世界的豐富性。獨特性的存在是豐富性的前提,豐富性則是對所有獨特性的承認-------這樣才令大道體現。
李智慧:二位說的正是太極圖的最大公約數、最外部的那個圈——和而同成。
愛愛:歷史往往這樣,由鬥爭而團結,團結是鬥爭爭來的,鬥爭的目的是團結,不是為鬥而鬥。毛主席早已指出了鬥爭,團結,鬥爭,再團結。
李智慧:經過這一番鬥爭,神佑的美國將會持續走下坡路;經過這一番鬥爭,信奉和合大道的中華將會重登世界之巔。中華大道,芳澤華瀛!
愛愛: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真正的媒介,是溝通中西精神的橋梁。正是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教養下的新中國人,不僅在精神上,也在實踐中;既體會繼承了中國傳統文明的精神氣質,也體會了基督教文明的底蘊。
因為黨的組織是教會的世俗化,共產主義與一元化普遍真理的信仰是基督教一神教信仰的世俗化,一分為二的分析性,嚴格主客分離的唯物主義也是科學精神的內涵。
真正深入到新中國的底蘊之中,並受到這一底蘊深刻影響的新中國人,如果仔細分析體會自己的內在靈魂的歷史,是不會對基督教文明的西方有陌生感的。
如果說毛主席的一分為二的鬥爭哲學,是來自西方的天人分離精神的反映。那麼,無論是統一戰線、還是多黨派、多階層的政治協商、把無產階級專政換人民民主專政的說法,都是傳統陰陽互補、乃至天人合一精神在實踐中的曲折反映。
李智慧:「……把無產階級專政換人民民主專政的說法,都是傳統陰陽互補、乃至天人合一精神在實踐中的曲折反映。」
-------立論中正,見解獨到,頗受啟發。
從原教旨的偏執暴力理論改良為中國化的陰陽兼顧、中正平和理論,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一段多麼辛苦的歷程,愈顯偉大。今日受教,十分感激。
愛愛:李老師,這個也不是我的獨到見解。我是從周恩來文選以及毛澤東哲學批註集中,受到啟發,推論出的。
李智慧:原教旨思想是基於西洋歷史演進到十九世紀,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奴隸制發展為先進的僱傭奴隸制(馬克思語),如今發展為更加先進的金融奴隸制,是赤裸裸的人吃人社會,社會達爾文主義大行其道。馬克思主義學說,基本適用於西方的歷史和現實。
我中華則不然。中華自軒轅黃帝實現天下大一統,逐漸發展為超然眾生德才兼備的士大夫階層協調管理下的農工商學兵,以治道為手段,以天下大治為目標,公權力制約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危害。階級鬥爭理論總體不適用於我中華的歷史和現實。
愛愛:從這裡還可以從政治上推論出,黨和群眾是一體的。黨是人民形而上的體現,群眾是人民形而下的體現。在這裡黨和群眾不是基於分離的對抗關係,而是基於互信,和相互教育的和合互動關係。
因此,也就不需要建立在對抗關係上的多黨制。
李智慧:體會:黨和人民(農工商學兵)的關係,不是馬克思主義學說中的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而是管理服務者和被管理服務者之間的關係。黨和人民是陰陽關係,管理服務也是一對陰陽關係。
愛愛:是這樣。黨就融於人民之中,根本目的就在建立人心相通的倫理共同體。關鍵在通,通才能合。因此要把群眾路線從思想方法層面上升到制度化層面。
道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從思想深處的層面,到倫理道德的層面,政治制度和經濟的層面,以及文學藝術的層面這樣就是一個融貫的,活的道的整體的體系。馬克思主義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的這種說法,正是具體反映了打通多層面的一種努力。因此馬克思主義能紮根於中國,的確不是偶然的。
這是道在人的世界的體現,在這裡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合二為一了。是改造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合一,內聖與外王的合一。如果說真有什麼新儒學,那就存在於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之中。而不是港臺的那種新儒學,港臺的仍然是與外王割裂的心性之學,是宋明理學的延續。
道是通貫於宇宙,不可割裂的。因此道不可能被中西所割裂,所受限。道統轄了中西。中國式馬克思主義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的統一,團結協商精神與鬥爭精神的統一,覺悟與解放的統一。正是道融貫整體的體現。覺悟,是中國傳統人文核心精神仁的體現;解放,是西方核心人文精神自由的體現。所以,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以大道融貫中西於一體,只不過還不夠成熟,還是一個基本框架,需要進一步發展,具體化。
新中國的奮鬥史如果從五四運動算起,是一部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鬥爭史,什麼樣的大場面沒有見過,體驗過,受過它的錘鍊。因此只有新中國人才有最寬廣的眼界,最雄渾的底蘊和力量消融西方文明,融匯中西,鑄造出華夏文明的新體系。
王巖林:這一關注切入點極好。過去總是在講:毛澤東思想是將馬各列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結合。但少有人看到,毛澤東思想,是中華大道與馬列理論鬥爭實踐融會貫通的產物。其實在毛澤東哪裡,已經很好地奠基了馬列中國化與大道革命化互化之路。
風行九天:「互化」說,精闢!
真正的政治,應為統治的倫理行為。即把先人的思想或理論文字系統落實到社會的生活實踐之中。這時的主體是家庭、氏族、部落、邦、國、朝廷等。其表現就是禮儀制度。
「西學東漸」之後,「統治」被打上了「反動」的理念烙印,於是「政治」成了「主義」的附庸,而不再是群體實踐的「綜合體」。於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中華大道統攝的人民文明,被夷狄群氓割裂的碎碎念文化所壓制,直至今日。
若非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擔當起了民族文明復興的歷史重任,並作出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和犧牲奉獻,「中華民族」在20世紀就會夷狄化、奴隸化了。
特別強調一點: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根源,於其思維式法是易道文明傳統的,而非庸俗傳統文化的。
王巖林:看來講起毛澤東思想,各位要說的更多了。過些天,咱們再專門搞一次這方面的討論吧。
問學研討團近期部分主話題預告:
一、天下與中國、文明與中華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類主題。
話題1:僅以國家看中國,夠不夠?僅以「國家」論,原來大量的蕃屬國、朝貢國該怎麼說?
話題2:「國」字,要不要打破或超越圍繞四邊的那個框?
話題3:中國與中華文明究竟是什麼關係?二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合為一體、共講一套話語?
話題4:如果以文明論,該將國家意義上的「中國」擺在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的怎樣位置上?
……
二、海外華人問題類主題。
話題1:海外華人問題,會不會是今後中國突破國家邊界的「第一份考卷」?
話題2:大道中華,此一階段應不應該包括海外的新老華人?
話題3:可不可以跳出一國國籍、「雙重國籍」的思路,搞一套新的「華夷之辨」認定系統?
……
三、新時代的大中醫改革與建設類主題。
話題1:傳統中醫,是否面臨著一種走向「大中醫」的全面變革?
話題2:新的「大中醫體系」該以怎樣的思路、如何建立?
……
四、文字、各類文化、中外文明演進史所映射出的大中華類主題。
……
設立一個「國人如何定位中國」的小小民意測驗,誠邀參與投票。結果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