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11月的鐘聲」,「我感覺到地球的到來」,「我感到壓力」,11月3日,日本JAXA隼鳥二號團隊在推特上留下這樣的字句,喜悅中帶有焦慮,因為帶著「未知礦石」的日本隼鳥2號飛船已從數億公裡趕回,現已逼近地球,很快將出現在地球附近。
在臨近地球之後,隼鳥2號飛船將精確投放樣品返回艙(SRC),然後以超過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的速度飛掠澳大利亞上空,到時與地面僅相距200公裡,比國際空間站的高度還要低得多,再次製造航天紀錄。
隼鳥2號即將展開「分離演練」
為了能夠精確投放樣品返回艙,JAXA團隊計劃從11月4日開始對隼鳥2號展開一次名為「分離演練」,的操作演習,「分離演練」目的是為了熟悉樣品返回艙的投放操作,以及返回艙分離後飛船狀態快速修復。
不光地球在以每秒29.78千米速度在飛行,而日本隼鳥2號為了追趕地球,以更高速度在飛行,有數據顯示,隼鳥2號現在速度達到30.80千米/秒,因此要將樣品返回艙準確無誤地投放澳大利亞伍默拉試驗場,需要經過一系列精密計算,涉及隼鳥2號飛行速度,飛近地球角度,與地面高度,地球自轉狀況等多個參數。
有專家形容說,隼鳥2號投放樣品返回艙難度不亞於用一顆子彈來擊中一顆高速運行飛彈,只不過前提條件是子彈和飛彈在長時間飛行,仔細想想這話一點也不假,因此從外太空投放物品並讓它精確著陸某個地區,這絕對是一個技術活。
好在這一切操作不是由人手動完成,而是由隼鳥2號內置電腦自動控制完成,現在JAXA團隊需要做的是,通過此次「分離演練」來熟悉操作全過程,完善樣品返回的指令代碼,到時能準確無誤地釋放樣品返回艙。
隼鳥2號可能會帶回未來病毒嗎?
11月3日,JAXA隼鳥二號團隊在推特上還留下另一段引人注目文字:返回艙回收小組也在密切注意新日冕病毒,我們做了一批口罩,希望能早日成功收集膠囊,回收隊全員將帶著這種帶有特別標誌口罩進行回收樣品返回艙。
看到這段文字,容易讓人聯想起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疑問,隼鳥2號帶回的未知礦石中是否帶有未知病毒呢?
關於人類起源的另一種理論曾經指出,一些彗星上可能攜帶了與生命相關的化學物質,彗星晶體中可能存在圓形碳基分子,芳環複合物等,它們是孕育生命的前提條件,可以算是地球早期生命DNA的前身。
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家曾在國際空間站外做了一個關於細菌存活實驗,將0.5毫米大的細菌顆粒放到國際空間站外面,結果三年後還有部分細菌存活,這是因為最外層細菌死亡後形成了保護層,從而保護中間層細菌。
按照慣例,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在返回地面後,都會進行一次長達半個月的隔離期,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怕他們可能帶回了一種未來病毒,因為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病毒是否存在同樣也是一個未知數。
由此可見,隼鳥2號帶回的未知礦石中不能排除存在病毒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極小,況且,樣品返回艙在返回地面後,為了以防萬一,也要經過嚴格的隔離和消毒處理,然後再被使用,所以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就沒有必要在這裡「鹹吃蘿蔔淡操心了」。
總之,日本飛船在步步逼近地球,截至11月4日,隼鳥2號飛船與地球直線距離僅剩1,200萬公裡,如果你有一個舊式雙筒望遠鏡,並且知道隼鳥2號飛船的準確方位,可怕可以在黑夜中看見它微弱的光芒,這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