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村民在阿克陶縣皮拉勒鄉英阿爾帕村村辦農產品合作社加工車間分揀核桃。「冬季攻勢」啟動以來,阿克陶縣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積極開展各類技能培訓。□本報全媒體記者約提克爾·尼加提攝
12月10日,裕民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駐哈拉布拉鄉加勒帕克塔勒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彭冬梅(右一)指導村民學習服裝縫紉技術。 楊化光攝
12月14日,庫車市黨員志願者(左)在給花卉種植戶講解花卉種植技術。 吳樂攝
12月14日,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交通運輸局、統計局駐和什託洛蓋鎮迭倫社區「訪惠聚」工作隊聯合和豐誠信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為村民講解糕點製作技藝。 何承強攝
新疆日報訊 12月8日,在沙雅縣託依堡勒迪鎮託依堡勒迪村文化大廳內,「特色風味小菜醃製培訓班」開講。戴著口罩、繫著艾德萊斯綢圍裙的村民阿則古麗·阿不都熱衣木像在參加美食類電視節目,和電教員米熱古麗·艾海提輕鬆交談,米熱古麗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後,兩人示範起小菜醃製方法。
走進冰雪覆蓋的新疆農牧區,像託依堡勒迪村這樣讓「冬閒」變「冬忙」、讓小培訓孕育新產業、讓小課堂傳遞好政策的情景隨處可見。
記者在採訪中真切感受到,在全疆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之際,各地在「冬季攻勢」中既打好鞏固脫貧成果的底子、又拓寬增收致富的路子,「冬季攻勢」帶給廣大農牧民的是內心的火熱和無限的希望。
大培訓 鞏固脫貧成效
宣傳培訓,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今冬,在我區各地農牧區,各支力量入戶走訪,幫群眾算清扶貧「四筆帳」,培養脫貧「明白人」。運用各種載體展示貧困戶脫貧、貧困村退出、貧困縣摘帽前後的變化,引導群眾感受好政策帶來的巨大變化,從而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張書記,您怎麼來了?快進屋,咱們好好聊聊。」12月14日,連飄兩天的雪花讓莎車縣喀群鄉尤庫日恰木薩勒村銀裝素裹,村民努如孜·祖依敦看到村第一書記張其霞登門感到很驚喜。幾天前,他剛從電視上看到喀什地區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張其霞的事跡。
從屋裡的溫度聊到餐桌上的食物,從在外打工的兒子兒媳聊到懷裡抱的小孫子,努如孜有說不完的話。聊著聊著,張其霞幫努如孜家算起了「增收帳」:2014年,努如孜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時,家庭人均收入只有1839元。今年,他家人均收入增長到了13952元。
收入水平還能不能再提升?張其霞支招:「你兒子、兒媳和女兒都就業了,你還不到50歲,完全可以在家學種香菇、發展養殖再增加收入。缺技術,村『兩委』會派技術員手把手教你。」努如孜聽了這話心裡熱乎乎的,他說:「感謝黨派來了你們這樣的好幹部幫我們脫貧,又幫我們想辦法致富。」
網絡信息化、知識系統化、技能專業化在農村的推進,使得我區「冬季攻勢」的內容愈加豐富,形式愈加多樣。今冬,雖受疫情影響不能開展傳統的集中培訓,但基層幹部和群眾感到,大培訓無處不在。
12月11日,在尼勒克縣喀拉託別鄉喀拉沃依村,遠離居民區的圖力帕爾馬養殖專業合作社四周白茫茫一片。扶貧幹部卓勒德哈力·哈尼拉駕車來到這裡,與合作社負責人艾力努爾·特列甫巴勒德商量怎樣來提高合作社成員的綜合素質和增收本領。現在,這個合作社已經帶動了183戶脫貧戶增收。
「棚圈裡的馬、牛怎麼科學餵養,夏牧場、冬牧場怎樣做好生態保護,怎樣培養脫貧戶的產業發展意識,都是合作社進一步擴大規模、社員持續增收的關鍵。我們會做好入戶走訪宣講,還要利用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來開展培訓。」艾力努爾說。
記者的視線沿茫茫雪野向遠處延伸,看到的是我區正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各支力量、各級幹部進行針對性培訓,讓幹部們掌握如何服務群眾,引導群眾學會從脫貧走向小康的更多本領;開展群眾性培訓,更細緻地講解政策、法律、產業、就業、消費、金融等知識。
重幫扶 做好項目規劃
項目建設是推動脫貧攻堅、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疆各地正在總結「十三五」各項工作經驗,加強脫貧攻堅項目管理,規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確保扶貧項目精準落地、充分發揮資金的扶貧效益,備戰「十四五」開局之戰。
「我們製作的糖稀主要銷往和田、阿克蘇、喀什等地,顧客反響好。今年廠裡引進了麥芽糖漿脫色技術,建成南疆第一家可生產透明麥芽糖漿、葡萄糖漿的工廠。」12月12日,在墨玉縣阿克薩拉依鄉烏尊艾日克村和諧糖稀廠,工廠負責人託合提麥麥提·如則艾依提說。
一直以來,託合提麥麥提在作坊裡製作糖稀,產量小,收入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入戶走訪時,得知他有製作糖稀的手藝,因缺乏資金無法擴大生產規模,幫他籌措了100餘萬元資金,從內地購買了先進設備升級糖稀生產作坊,建成900餘平方米的和諧糖稀廠和聖福百年食品(糖果)加工廠。
「產業+就業是貧困戶脫貧最直接的方式。」自治區信訪局駐烏尊艾日克村第一書記吾肉孜阿力·哈西哈爾巴依說,「烏尊艾日克村堅持圍繞精準幫扶,做好項目規劃,結合本村實際列出38個小項目。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生產清潔用品及食品為主的村級小作坊產業格局,為全村富餘勞動力提供了240個就業崗位,其中貧困戶180餘人。」
2020年度脫貧攻堅「冬季攻勢」是脫貧工作全面收官的重要一役,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開局之戰。我區各地完善縣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項目庫,規範扶貧資產管理,扶貧項目優先在集體經濟薄弱村、深度貧困村落地。
12月11日,在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大石頭鄉大石頭村的新絲路服裝廠,生產車間裡的班長古麗哈義恰·巴合提給姐妹們分享自己做服裝的體會:「針腳要再細密些,幹活別急,慢工才能出細活。」
說起村裡的服裝廠,古麗哈義恰感慨道:「我以前在家帶孩子,丈夫到山上放羊,一家人年收入不到1萬元。去年,服裝廠在村裡落地後,我們夫妻有了固定工作。今年,服裝廠規模擴大了,再加上村裡上了創業孵化中心等項目,年輕人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了。」
「冬季攻勢」中,昌吉州按照「兩上兩下」工作程序,從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項目庫中確定項目計劃。昌吉州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以縣市為單位,對2021年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項目庫、項目計劃、項目實施方案等進行政策把關,確保「冬季攻勢」見成效。
細梳理 建立長效機制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今冬,我區各地在「冬季攻勢」中繼續抓問題整改,對已整改問題「回頭看」,逐項對照梳理,對標對表自查。在抓鞏固拓展中,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抓好監測預警幫扶和邊緣易致貧戶提升,將鄉村振興各項要求融入脫貧行動中,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連日來,在脫貧摘帽剛一年的烏什縣阿克託海鄉吉格代力克村,各支扶貧力量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在入戶走訪中精準摸排、精準施策。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駐吉格代力克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高利軍介紹,對於脫貧戶、邊緣戶中不具備外出務工條件的勞動力,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安排公益崗位方式保證其收入穩定;對於正常勞動力,則通過主動聯繫附近企業助其就業,提高收入。同時,積極幫助鼓勵有能力的富餘勞動力自主創業,扶持村裡的村辦工廠、扶貧車間、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而吸納本村及周邊村更多的勞動力就業。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今年,烏什縣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關於建立貧困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全力做好邊緣戶和監測戶幫扶工作,有效防止返貧致貧。「冬季攻勢」中,當地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問題清零行動,全面查漏補缺,做到問題見底、整改有效。尤其在讓脫貧群眾進一步分享產業發展紅利上,著力推動農業由增產向提質轉型,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形成發展新動能。
「感謝黨的好政策,再一次把我家從貧困線上拉回來。」12月11日,精河縣大河沿子鎮呼和哈夏村村民古在努爾·艾買提阿吉說。原本,她家已經脫貧,但2010年,親人患了大病因病返貧,工作隊和村「兩委」了解到她家情況後,制定了「一戶一策」幫扶方案,鼓勵她到鎮上一家食品加工廠工作,使她提高了收入、學到了技術,返貧風險被化解了。
大河沿子鎮黨委委員周德斌介紹,今冬,鎮裡組織各村的扶貧幹部對所有農戶進行走訪,調查研究,加強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了解他們生活、生產等方面的需求。把準問題的「脈」,開出有針對性的「藥方」,解脫貧攻堅疑難雜症,切實幫扶幫到點上、扶到根上。(記者張治立 參與記者蓋有軍 宋雅文 加孜拉·泥斯拜克 拍熱扎提·阿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