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紡織業中,為什麼絲織工藝最為發達?

2020-12-06 小惠灰大人

本文系作者只會好好的愛你一個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織繡工藝中國古代織繡工藝文化底蘊深厚。在絲織、麻織、毛織、棉織、印染、緙絲、刺繡等工藝上,均以歷史悠久製作精美而飲譽於世界。中國古代紡織業,紡起源於舊石器時代的制繩,至新石器時仇已有陶紡輪;織起源於編席和結網,至河姆渡文化已有原始腰機紡輪由輪盤和輪杆組成,使用時,在輪杆底拴紗,然後將輪下垂並且轉動輪杆。

織繡工藝

由於輪盤較重,能使纖維拉直,加上旋轉時所產生的力偶,可以將纖維捻成麻花狀。腰機已經有了上下開啟織口,左右穿引緯紗,前後打緊緯密等3個運動方向。中國的機具織,就是從這兩件工具開始的,中國古代號稱「絲綢之國」,在紡織業中,絲織最為發達。絲織的原料是蠶絲。紡織之前,先要經過一道絲工藝,把蠶兒吐絲作繭的絲穿引出來。

機具織

商代繅絲已用熱技術,西周發展為絲框繅絲,漢代又發明了繅車。繅絲用水影響絲的品質,關係極大,如著名的「輯裡絲」,就是取浙江湖州南穿珠灣之水繅成,絲質堅韌,絲色晶瑩,向稱上品。戰國織繡工藝比奴隸社會的商周時期有了顯著發展。產地普遍、品種增多,比較注重染色、紋飾的美術效果。織繡作品上的織花圖案大多是排列規則的散點菱形圖案,菱形單位有粗有細,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的複雜,有的簡單。

繅車

漢代織繡的品種和質量有較大發展。當地繒帛是絲織品的總稱,但細分之則有:紈、綺、縑、第、紳、縵、綮、素、練、綾、絹、縞、羅、錦、紗、繡、名目不同說明織加工技法有別,因而品質和工藝效果也各有差異。漢代織繡工藝實物資料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完整的衣被、襪鞋、手套、整幅或不整幅的絲帛,以及其他各種雜用的織物。

絲織品

這百數十件絲織品,僅憑視覺能夠識別的顏色有一二十種之多,如朱紅、深紅、絳紫、墨綠、棕、黃、青、褐、灰、白、黑等等。封建社會前期飛躍發展的織繡工藝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標、黃、青、褐、灰、日繼續發展。從東漢開始著名的蜀錦,三國時得到更大的發展。成都大量織造經線起花的彩錦,色澤美麗,花紋新穎,織造技藝相當球南北朝絲織物中出現了緯線起花錦。

蜀錦

緯線起花工藝,最早發現於東漢西北兄弟民族的毛織物中,有別於中原地區經線起花的傳統技藝。絲織物運用緯線起花,較經線起花織機複雜,但操作方便,能織出比經錦更繁複的花紋和寬幅的作品。唐代緯錦十分流行,這是中國織繡工藝文化的一大發展。此時的圖案紋樣,風格別致。花鳥、聯珠團花和纏枝紋樣的新創造,豐富了西漢以來固有的裝飾傳統,為唐代瑰麗生動的織錦紋樣開闢了新路。唐代絲織圖案,有其獨特風格。

織錦紋

大千世界中的千事萬物都可在唐絲織紋樣中得到反映,其中尤以花鳥為主要的裝飾題材更為可觀:鳥獸成雙,左右對稱;聯珠團花,花團錦簇;纏枝花卉,柔婉多姿;配色敷彩,多樣大膽。同時因受佛教藝術的影響,新奇富麗的花、蓮花圖案也廣泛流行。顯然,唐代錦紋在我國絲織圖案史上開創了新面貌,給後代以深遠的影響。唐絲織產地遍布全國,花色品種極為豐富。僅綾一類,著名的就有:定州「兩窠綾」,幽州「範陽綾」,滑州「方紋綾」,兗州「鏡花綾」,青州「仙紋綾」,越州「異紋吳綾」、「單紋吳綾」、「盤條綾」和「繚綾」等。

相關焦點

  • 一天只能織出5釐米,燦若雲霞,寸錦寸金的絲國「天衣」
    它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被譽為「錦中之冠」,其用料考究,用金、用彩、用孔雀羽,不惜成本,至今部分工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替代。這次我們將跟隨匠倉分享人張雙利老師,聽南京雲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雙喜講述他燦若雲霞的雲錦之夢。
  • 七色幻彩絲投入量產 科技助力紡織業迎來新變革
    天津2016年9月7日電 /美通社/ -- 8月22日,由孚信科技聯合新鄉白鷺化纖集團研製的新型光致變色材料「七色幻彩絲」正式投入量產,無異於為近年來處於低迷狀態的中國紡織業注入了一支強心劑,助力新經濟常態下紡織業的轉型升級,開創了高端紡織行業新格局,為曾經創造過無數輝煌成就的紡織業再度帶來新活力。
  • 蜀錦織出中國古代外交版圖
    「蜀錦的製造工藝非常複雜和深奧,就像一臺當代的計算機思維,按照經緯線進行精確組合。」王魯湘說,兩千多年之前,四川的普通工匠怎麼會使用這麼複雜的機械,製造這麼複雜的圖案,是一件令人非常震驚的事。一件件精美的蜀錦文物,是一種先進的計算機思維技術和一種超高美學造詣的完美結合。他說,中國有三種錦,四川的蜀錦、南京的雲錦和蘇州的宋錦,蜀錦源自西漢,宋錦是宋代,雲錦是明清。
  • 成本倒掛成紡織業殺手 滑準稅為最後稻草?
    成本倒掛成紡織業殺手 滑準稅為最後稻草?不久前,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為制定十二五紡織行業規劃而走訪了多個紡織業產業集群地,見到的景象讓所有人都為之振奮。     毛紡織業集散地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鎮委書記尹景輝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僅大朗就出現了生產銷售全面上揚的局面,出口增加37%,上半年毛紡織業的產值增長了71.4%,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的利潤增長了115%。」
  • 世界最珍貴布料-黃金蜘蛛絲 120萬條絲織一匹布
    世界最珍貴布料-黃金蜘蛛絲 120萬條絲織一匹布 2017-12-13 16:09:17 來源:全球紡織網 世界最珍貴布料-黃金蜘蛛絲 120萬條絲織一匹布
  • 漢代的手工業有多發達?有項技術至今無法超越
    其實漢代製造銅鏡的技術相當發達,不僅鏡面清晰可見,而且對光學的原理也有初步的探索。現存上海博物館的兩面西漢時期的透光鏡,其外形與通常漢鏡一樣,但當其光亮的鏡面承受光照時時,牆上就會反映出出與鏡背相對應的圖像。這說明了當時勞動人民已在鑄造銅鏡中,發現了由於應力所產生的「透光」現象,並掌握了必要的研磨技術。
  • 古代所有寫到燈謎的小說中,為什麼說《鏡花緣》是最為突出的呢?
    古代所有寫到燈謎的小說中,為什麼說《鏡花緣》是最為突出的呢?在中國古代所有寫到燈謎的小說中,《鏡花緣》應該說是最為突出的一本,因為李汝珍不僅用燈謎來反映才女們的聰明才智,還要說明他自己對燈謎的研究。畢竟《鏡花緣》是以反映遊藝為主而不是以反映眾才女藝術形象為主的小說,所以在談到燈謎時,不能不談談書中所記載的關於燈謎的知識。燈謎早在唐宋時就已經出現了,「燈謎」又名「燈虎」,是謎語中的一種娛樂活動。《文心雕龍諧隱》記載說:「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喻隱,化為謎語。」語言大多晦澀不明,就像老虎一樣很難射中,所以把這項活動取名為「燈虎」。
  •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原標題: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有兩種基本的方法,即塊範法和失蠟法   一。塊範法   塊範法(或稱土範法)是商周時代最先採用的,是應用最廣的青銅器鑄造法。   此方法簡單介紹如下:以鑄造容器為例,先製成欲鑄器物的模型。
  • 從寸錦寸金的南京雲錦開始,帶你看中國古代養蠶紡織有多厲害!
    在雄蛾四處亂飛的過程中遇到雌蛾便會開始進行繁衍交配,大概半日甚至一日之後,雄蛾才會離開。當兩蛾分開之後,雄蛾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光榮的使命,為了繁衍後代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雌蛾則為這一偉大的任務繼續努力,爭分奪秒的開始產卵。根據中國每個地方氣候和習俗的不一樣,蠶卵的出生地也不盡相同。紙張和布匹都是不錯的選擇,嘉興和湖州用的是可二次使用的桑皮厚紙。
  • 從蠶寶寶到一件絲織品有幾步? 蠶寶寶吐絲之前要做什麼?
    從蠶寶寶到一件絲織品有幾步? 蠶寶寶吐絲之前要做什麼?時間:2016-06-16 12:43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從蠶寶寶到一件絲織品有幾步? 蠶寶寶吐絲之前要做什麼? 很多寶寶問我們看到的蠶繭一般都是白色的,但有的蠶吐絲卻是五顏六色,這是怎麼回事?
  • 珠穆朗瑪峰溫度很低人死了不腐爛,在上面能看到中國古代的人嗎?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一直以來想徵服它的人數不勝數,但可以正真到達頂峰的人卻屈指可數,有記載的人類最早挑戰珠峰的是20世紀20年代的英國登山隊,在此之前中國古代人有沒有攀登珠穆朗瑪峰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中國古代人有嘗試登上珠穆朗瑪峰,那他們出意外後,他們的屍體可以保存多久?
  • 高強度延展性的蛋白質——蜘蛛絲
    胺基酸蛋氨酸的側鏈位於該區域的核心它的作用是確保結構的穩定性,圖中用高亮的小棒表示。 (圖片來源:Pixaby.com;拼圖設計:Hannes Neuweiler)為什麼蜘蛛織的輕絲線要比其他大部分的材料都要牢固呢?來自Würzburg和Mainz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合作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證明天然的胺基酸蛋氨酸為蛋白質結構域提供了可塑性,而這正是蜘蛛絲的組成部分。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導言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中華早期文明的瑰麗結晶,是華夏先民偉大的創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權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藝術品。青銅禮器的生產製作是整個青銅時代的工業核心,有一套複雜的系統流程,後人通過對青銅器上留存的鑄造痕跡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銅器的生產流程和鑄造工藝,總結其中蘊含的工藝思想,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社會。
  • 古代布料的演變史是什麼?服飾特點是什麼
    如果要想做好一件衣服,首先要有一塊好的布料,在古代人們穿的衣服的布料基本分為:土布、麻、紗、蠟染布、絲、絹、綢、緞。而每種布料做出來的衣服也會有不同的質感。但古代布料的演變史是什麼?古代服飾的特點有什麼呢?中國古代布料的演變按照中國歷史演進的順序,不少學者和論著沿用傳統的上古、中古、近古三分方式,描述中國古代文化史。
  • 紡織業的萌芽:新石器時期的紡輪與紡錘
    在三大製造業產生的同時,原始紡織業也逐步發展起來。除了使用獸皮來禦寒,古人已經知道一些植物、動物纖維可以抽絲用於紡織,這些紡織品也可以做成衣物來禦寒,如此一來簡單的紡織技術便逐步產生、發展。因為新石器早期的紡織纖維來源不一,有植物纖維也有動物纖維,新石器早期的紡線原材料多為植物纖維,但也有發現使用動物纖維,如吳興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絲織物,據浙江省紡織科學研究所鑑定,其原料就是家蠶絲。
  • 為什麼蜘蛛絲不可以做絲綢而蠶絲可以?看完後漲學問了!
    絲綢,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人造纖維、短絲等織成;用蠶絲或人造絲純織或交織而成的織品的總稱。在古代,絲綢就是蠶絲(以桑蠶絲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蠶絲和木薯蠶絲)織造的紡織品。現代由於紡織品原料的擴展,凡是經線採用了人造或天然長絲纖維織造的紡織品,都可以稱為廣義的絲綢。
  • 中國古代青銅發展史
    古代人們通常使用泥模。春秋後期出現一種蠟模,就是將蠟做成模具,然後用泥把它包起來。但是近些年在江西發現有用石頭做成石模。中國的青銅器時代大致上是跟夏、商、周三個朝代相始終的。中國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就把中國青銅器的發展分成四個期。
  • 科技創新讓中國紡織業跨入世界先進之列
    產業強大的背後必定是雄厚科技實力的體現,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評價說,紡織科技創新已經從「跟跑」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並存的新階段。  自主創新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紡織業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這也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行業更加注重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
  • 盲鰻不可貌相:小丑魚為紡織業帶來大福音
    盲鰻不可貌相:小丑魚為紡織業帶來大福音 2013-05-27 11:48:59 來源:網上輕紡城 談及時尚與織物,我們會聯想到綢緞;穿皮毛讓人聯想到大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