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謝各位小夥伴為郭老屍捧場。
前段時間不少小夥伴通過各種渠道批評郭老屍好久沒有寫體驗文章了,在這裡郭老屍向大家道歉。因為一方面郭老屍的確是懶癌的深度患者,另一方面郭老屍也因為前陣在籌劃全新的內容形式(昨天已上線),所以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這不,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帶來一個新品,小牛U1電動車。說到小牛,那從N1到M1再到N1S郭老屍可以說都是如數家珍了。N1的真實用戶,M1全國首位評測人,N1S也是在第一時間進行的全方位的解讀,如果說郭老屍是看著小牛一步步成長到今天也不算過分。再看這款U1電動車,它發布至今也有20多天了,而郭老屍最近也是一直在進行體驗,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和之前的車都很不一樣,無論是N1/N1S還是M1它們一旦你跨上去都會有一種熟悉的氣息,而U1更多的感覺確是全新的體驗,這種體驗到底如何,讓我們細細道來。
1 先看定位
一個產品找準市場定位,找準目標用戶很重要。如果是N1/N1S和M1的產品設計思路是年輕、激情,那郭老屍覺得U1的關鍵詞就是平和和實用。我們知道小牛之前的產品更多的受眾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而郭老屍覺得U1或許是小牛向下挖掘的一次全新的嘗試。樸素中帶有特點的工業設計、實用的外掛配件和更加親民的價格,這些都是三四線城市的更為看重的因素。目前三四線城市市場都是那些銷量恐怖的艾瑪、新日這樣的傳統品牌所控制,在一二線城市電動車需求有限的現狀下小牛也清楚,向下才是出路。
2 再看設計
這個問題其實是仁者見仁但或許是從N1開始小牛的設計風格已經是在郭老屍的心中有了一個較高的位置,所以U1我的觀點是不如之前的N1/M1的。但如果只說一個醜字顯然太不負責任,我只是覺得U1的設計太過平庸。
如果說N1是中國電動踏板車歷史上最漂亮的,相信會有小夥伴和我持相同觀點,這主要是因為過往那些動輒銷量上百萬輛的傳統品牌更注重其功能性和成本控制,所以這讓不少消費者固化了電動車形態,所以小牛的出現才更能讓人眼前一亮。再者過往的電動車面向的市場主要是三四五線城市以下,這些城市受限於收入水平和消費觀念影響很難為產品的設計買單,所以也正是傳統品牌不夠重視一二線城市市場才讓小牛鑽了這個空子。
而說到平庸,郭老屍覺得小牛賴以生存的設計感在U1上越來越弱,甚至有的設計元素在廉價電動車上也能找到,如果這個輕量型電動車是不得不做的那它卻沒有更好的繼承前面產品設計理念。但其實細想也能理解,或許是N1、M1把小牛把用戶審美水平提的太高才會出現今天的局面吧。就好像賈伯斯時代的iPhone和庫克時代的iPhone一樣,畢竟產品設計應該屬於加分項但不應成為產品最重要的核心。此外郭老屍覺得U1還是要往下走的,摻雜更多關於三四五線城市的需求屬性或許能為U1的銷售帶來更好的效果。
3 終於可以看產品了
1,這款U1電動車在功能上最大的特點是增加了無鑰啟動,有不少小夥伴都說無鑰啟動是只有在汽車上才有的功能,但實際上電動車也是早幾年就出現了,只是比較少。無鑰啟動帶來的方便就是不用在用鑰匙捅進鎖孔裡開車了,那是不是不用隨身佩戴鑰匙了呢?當然不行,因為根據小牛的邏輯你用遙控器鎖住的車是無法直接按車身的開鎖鍵打開的,要不然豈不是像沒有鎖一樣了。此外U1推出了無鑰啟動後電動車就再也不能像此前一樣鎖住車把了,但全新的防盜系統一旦車輛用遙控器鎖閉後車連推都推不動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改進,但郭老屍覺得在麵包車面前這都不是事兒。
2,此外儀錶盤的變化也比較大,說到儀錶盤小牛真是一個產品線一個樣,每個型號細節也各不同。U1採用的圓形儀錶盤看起來比較Q,內容顯示相對完整但受限於錶盤面積所以略顯侷促。從儀錶盤上我們也能看出U1帶有GPS和GSM兩種定位模式,可謂是為了防盜煞費苦心。此外從錶盤上我們也能看出U1的檔位是兩檔,這和M1是一樣的。
3,再看車把上的功能按鈕,左側車把是轉向燈、定速巡航按鍵和喇叭按鍵,右側車把則是加減檔、啟動鍵和開關大燈撥杆。雖然功能上差不多,但是功能按鍵的體積比此前都是小了不少,甚至油剎盒的體積都不到N1的1/3,用慣了大按鍵的郭老屍對這些變化確實非常不適應。此外由於U1是前碟剎後鼓剎的配置,所以車把只有一側有剎車油,這配置和M1也是一樣的。
4,從U1的後輪我們能清晰看到U1的電機,但是卻沒有找到小牛一直對外宣傳的博世logo,取而代之的則是小牛logo。那是不是小牛自己能造電機了呢?明顯不是。據內部人士介紹,由於合作細節問題U1的電機小牛並沒有和博世合作,取代博世的則是國產品牌金宇星。但這並不影響博世繼續支持小牛的其他款電動車。
5,外掛點的設計是U1的一大亮點。據了解U1的車身加入了30個改裝掛點,可以在前後左右各個位置增加置物籃來放置東西,所以在過往小牛電動車儲物不足的能力將可以在U1上得到完美解決。所以我們能看出這款U1更多的是在實用性上的優化,這也能讓我們更深的了解它的產品定位。
6,座椅和M1無論材質還是形態比較類似,但角度略有不同,M1的座椅是個純平面而U1在尾部稍稍翹起。郭老屍曾經評測M1時覺得M1的座椅角度問題會讓我的尾椎在長時間騎行時有些酸痛, 但U1座椅翹起的尾部可以給尾椎一點回饋力,所以我覺得U1比M1騎行舒適度要略好一點。
7,打開座桶裡面則是這塊5kg的18650鋰電池。從N1大家詬病電池太沉開始,小牛就一直致力於減輕鋰電池的重量,從N1的10kg到M1的8kg通過對電池BMS的重新梳理、車輛減重續航裡程100km並未下降,但U1降到5kg,續航時間卻降到了60公裡,而且是標稱值。另外值得表揚的是座桶內部終於可以放得下充電器了,終於改變騎M1出行還得背個包裝充電器的尷尬情況,而且重新設計的充電器顏值有所上漲,充電時也沒那麼熱了。對了這裡多句嘴,U1不是無鑰啟動嘛,所以U1的鑰匙唯一的作用就是打開座桶。
8,最後我們再看腳踏和鏈傳導,U1和此前所有的小牛最大區別恐怕就在這裡了。小牛這次推出U1主要是為了上牌,這些我們可以在小牛的任何宣傳品中可以看到,這是小牛款產品的核心需求郭老屍不去評價,但我想說的是是不是可以不要把軸承露出來再扣個帽子。我覺得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腳踏或許還是只是為上牌使用,所以一款結構上設計完美的產品將會更長時間的陪伴用戶,這就像iPhone的攝像頭,雖然凸出來也可以但是多少人希望它能夠做平。此外,鏈條是為傳動腳踏這大家都知道,所以在日常使用時千萬不要裝鏈條。裝有鏈條的U1就像是滑行的自行車,除非你能忍受那個聲音。不過好在這兩樣都是選配。
4 再來看體驗
前面大家對產品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但肯定很多人想知道它騎起來到底怎樣。首先先說一些基本數據,它標稱續航60km,但很明顯和之前一樣這是一個1檔的實驗室數據不是真實路況,而真實路況郭老屍根據經驗推斷估計是不到40km;解鎖後最高時速在35km左右,而這數據也是和騎車人體重和車輛的個體差異有關的。
另外在騎行感受上,由於U1比M1還小所以U1在馬路上還是非常靈巧的,在一些大型摩託電動車無法通過的狹窄路段,U1可以靈巧鑽過。在避震方面U1的感覺略軟但是不如N1s,在過減速帶時還是有明顯感覺。或許是車身較輕的原因(動力版50kg),在起步加速上U1有輕微的前躥的感覺,但是比M1要好一些比M1要好起步時更容易掌控。而當U1滿速35km時車輛略飄,這時候車把的稍微轉動都能感到車輛的明顯晃動,所以郭老屍在這裡還是建議小牛將其限速到30以下。
5 還有什麼值得關注的細節嗎
最後還有什麼值得關注的細節嗎?當然有!不過有好有壞。
1,前大燈。和此前都不同的是前大燈雖然從外形上看一點沒變,但實則做了優化。過往前大燈開關都很乾脆,而U1的前大燈關閉後有個很短的延遲漸熄的效果,感覺更柔和一些。但這並不能說U1大燈就很好,因為U1取消了遠近光燈切換功能當然也就沒有遠光燈了,這或許是出於節省成本的考慮吧。
2,陀螺儀。過去,尤其時N1的年代小牛的防盜系統那是天天被詬病,但現如今U1加入了六軸陀螺儀,只要車輛姿勢稍微發生變化敏感的陀螺儀就會發出警報,這大大的提升了U1的安全等級,但也讓郭老屍苦不堪言,由於陀螺儀太過敏感以至於北京大風天兒的時候郭老屍一天要手動關閉報警好幾次。
3,電池。據官網的參數表中寫道,U1的青春版和都市版都是採用的國產18650電芯,只有動力版採用的才是進口電芯,而且也不能保證都是松下的。所以小夥伴在購買前可要想好。
4,車筐。選配件中其中有一項是車筐,但需要注意的是車筐的安裝位置是在車燈之下,所以當車筐放置物品時可能會有擋住車燈的可能為夜間行車帶來風險。
5,車把。另外U1車把的角度和N1和N1S都不太相同,N1的車把是個向內側的小弧形朋友笑稱它有點哈雷範;N1S則是更為挺拔,車把接近直線;而U1的車把是比N1向內的弧度更大,感覺胳膊不用伸那麼靠前就能抓住車把。
6 這就是全新的小牛U1
喏,這就是全新推出的小牛U1,你心動了嗎?
總的來看這款車有功有過吧,更輕更小的車身,可擴展置物的車架更適合家長裡短的買菜生活的使用,可裝卸的腳踏設計也可以讓那些受地方法規限制的牛油終於可以買到小牛充值一下信仰;而無鑰啟動更可以讓你的U1在人群中體現出逼格滿滿的科技感。但前文郭老屍分析過這輛車更多是向下挖掘市場的嘗試,但在這嘗試的過程中價格卻不怎麼親民。動力版3999,都市版3499,青春版2999的價格很難說十分友好,而在凸顯性價比的三四五線城市價格戰每天都在進行,所以說如何在未來這個更大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才是小牛該好好考慮的問題。你說呢?
好啦,今天的小牛U1的產品體驗就到這裡,小夥伴們任何問題和建議可以隨時和我溝通。各位小夥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