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上牌而量身打造的小牛電動車U1,騎起來是個什麼感覺?

2021-01-09 愛範兒

由於每天上班的地點在人多車多什麼都多的國貿,乘坐的交通工具一直都是地鐵,開車就不要想了。

雖然考慮騎自行車上班,但是不想一路閃電帶火花,到了還要爬樓梯,一天之計在於晨的心氣在腿酸中度過,於是只好每天擠上人肉味的地鐵,此時很渴望有一臺能載我上下班的小車。

在拿到這臺小牛 U1 前,本人並沒有怎麼騎過電動車,並且對電動車還存有一定的恐懼感,因為當我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偷偷騎過朋友家的一臺電動車,因為起步時提速太快,撞上了馬路牙子,收穫了不可描述的疼痛,從此對電動車產生了一些陰影。

沒騎過也知道這是臺小牛

(標誌性的大燈,不過只有近光)

沒騎過小牛,還沒見過小牛跑嗎?相比 N1 和 M1,U1 的體積小了不少,乍看之下與前兩者有很大的不同,但車前那顆「天使眼」圓形 LED 大燈清清楚楚的告訴你,這就是一臺小牛。

小牛的電動車之所以受到關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獨特的外觀設計。N1 的出現讓很多人有一種「原來電動車也可以做的很漂亮」的感覺,M1 則是在 N1 的基礎上做的更加的緊湊而且充滿了運動感。

(車架外露的設計)

而當 U1 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雖然仍然能感覺到那份獨特的設計感,但說實話並沒有被驚豔到,可能由於這輛車主打的是「上牌」和「實用」,因此在設計上會有一些妥協。

(圖自:)小牛

在 U1 上,見不到大面積的塑料外殼裝飾,除了那顆標誌性的大燈,最顯眼的就是黑色的車架,U1 的車架採用了外露式的設計,這樣的設計有效的縮小了整車的尺寸。此外,得益於車架外露的設計,U1 車身擁有 30個改裝掛點,搭配小牛官方提供的豐富的改裝物件,一輛上下班通勤用車可以隨時變為一輛買菜車,而對於年輕用戶而言,高度定製化的車身可玩性也比較高。

車架向後延伸的部分形成了一個後座,相比於 N1 和 M1,雖然小牛的尺寸不及他倆,但後做並不是擺設,確實可以乘坐。

一切為了上牌

小牛 U1 主打的就是發布會上一開始就打出來的標語——「為上牌而生的好車」。

為了滿足全國大多數地區電動車上牌的要求,小牛選擇了相對來說上牌規定較為嚴格的上海地區作為標準。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幾項重要的上牌要求中,小牛 U1 基本上是達到要求了的。可以說,這臺電動車幾乎就是按照上牌規則量身定製的。不過,也可以看得出,為了駕駛員的安全考慮,某些要求還是比較苛刻的。

(踏腳板)

為了上牌犧牲最明顯的當然就是車身了,U1 明顯比 N1 和 M1 小了一號,收窄的車身使得放腳的位置變得侷促,而廠家則在低盤的兩側加了兩個單純為了放腳的踏板,由於追求輕量化設計而少了塑料外殼的包裹,露出的腿部可能會影響整車對抗風阻的效果。

穩穩的「推背感」

(從上到下依次為:加減檔,燈光開關,駐車鍵)

愛範兒(微信號:ifanr)拿到的是一臺藍色動力版(高配版)的 U1,由於配備了無鑰匙啟動,可以像開車那樣優雅地坐上車,按下啟動按鈕,之後的操作邏輯和小牛的其他車款沒有差別,依然是按下綠色的駐車鍵之後,轉動右側把手就可以起步了。

開頭說到曾經被電動車搞出過一點「陰影」,所以在騎上這臺小牛前還是做了一點點心理準備。不過騎上後發現,完全是多慮了,起步時雖然有期待中的迷之「推背感」,但這臺高配動力版的 U1 並沒有車輛向前衝的過猛的表現,個人認為這一點對於定位在日常通勤用和買菜車的 U1 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表現,會給人一種安全感。

(女性用戶騎行時的坐姿較為自然)

由於定位是「能上牌」,U1 的最高時速被鎖在了 20 km/h(實測最高在18 km/h,偶爾能到 19 km/h,不過還是可以解鎖最高時速的),擋位也只有兩檔,來到二檔後,仍然能感受到一絲「推背感」,但加速略弱,達到最高速度後,明顯能感覺到車輛仍有對更高檔位的需求。

在上班回家的路上,偶爾會被自行車強行超車,下意識的加檔轉動把手,以為車子在思考人生,然後才回過神來這車給你的不是快感而是安全感。

(小牛聯合研發的新電機,此前車款均為博世電機)

行駛中的坐姿比較舒服,本人 176 cm 的身高,像坐在餐桌的椅子上,行駛姿態較高,但較為輕鬆,腿部也可以自然的落在兩側的踏板上,整體上行駛中不會感覺勞累。不過較高的坐姿不太適合急加速和急剎車,而 U1 上的這臺小牛聯合研發的電機(其他車款為博世)啟動和制動的表現較為溫柔,或許也是為較高的行駛姿態做了調教。

適合短途用戶的續航能力

(圓形儀錶盤,顯示信息較為齊全,夜間背光稍有些晃眼)

這臺動力版的 U1 裝配的是 48V 16Ah 的電池,滿電狀態下的續航裡程可達 60 km,雖然不及 N1s 和 M1 高配版 120 km 的續航,但日常上下班也基本夠用了。同事從家到單位的距離約為 20 km,到達單位後大約剩餘 56% 的電,如果下班後想要順利回家,最好還是把電充滿較為穩妥。

我家距離單位大約 5 km ,在同事騎到單位剩 57% 的電後,沒有充電的狀態下騎行回家,到家後僅剩 16% 的電,路上一度怕沒電拋錨,或許由於是試裝車的原因,電機和電池的配合沒有調教到最佳,導致電量消耗過快。

(安裝可拆卸腳蹬子的地方)

由於日常使用場景下沒有遇到路上把電用完的情況(用完就要推回來了,沒裝腳蹬子),因此剩餘電量最少的時候在 15%,這時充滿電也大概需要 7 個多小時,與官方所說的 8 小時充滿差不多(未來會有快充 3 小時滿電版本)。

(U1 的電池與電源體積較小)

動力版的電池包重量大概在 6.5 kg,手提並不會感覺到費力,女生也能拎地動,由於電池的體積縮小,且電池箱經過重新設計後,電源可以收到座位下。

總的來說 U1 的續航能力比較令人滿意,但 60 km 裡的續航裡程最適合的還是短途用戶,長距離用戶還是考慮 N1s 和 M1 吧。

小細節上的體驗

(電池箱優化後可把電源也放進去,但剩餘空間幾乎為 0)

除了可以自行加裝儲物筐等配件,U1 還給用戶提供了一個放手機的儲物盒,而儲物盒的上方還有一個供手機充電的 USB 插孔。受制於車身尺寸,座位下放的電池箱空間並不理想,放入電源後完全沒有儲物空間了。

(無鑰匙啟動按鈕,USB接口)

U1 上拋棄了物理鎖,改成了電子引擎鎖的設計,在用無線鑰匙鎖車後,後輪的電機會鎖死,無法挪動。此外,由於內置了六軸運動傳感器,在體驗中,如果拍打或者挪動車輛,警報都會被觸發,再配合手機上小牛管家 App 的使用,可以隨時知道車輛的狀況。

不過,在體驗中筆者有一個小疑問,就是在車輛已經鎖住的情況下,如果將取出電池進行充電,之前在上鎖狀態下的 U1 在電池取出後是可以被挪動的,此時電子引擎鎖似乎就失效了。因此保險起見,還是配一把靠譜的車鎖吧。

小牛 U1 分為三個版本,定價分別為 2999、3499、3999 元,這個價格放在同等續航能力的電動車裡並不算低,如果你是上班族,距離在 30 km 以內,筆者認為可以考慮,但如果是把電動車作為通勤的主要工具,那麼續航裡程更遠的 M1 更加適合你。

總的來說,U1 這臺能上牌又長相特別的電動車,還是適合錢多活少離家近,下班有空買買菜的用戶們。

相關焦點

  • 2017最新款小牛電動車u1價格多少錢?小牛u1配置參數功能介紹
    2017小牛電動車u1多少錢?小牛電動車u1已經正式發布了,可能還有不清楚的,下文帶來2017小牛電動車新品u1配置參數,一起和小樂哥來了解下吧!  2017小牛電動車u1多少錢?  牛電科技發布全新U系列產品—小牛電動車U1,青春版2999元,都市版3499元,動力版售價為3899元,現可在天貓旗艦店,小牛線下門店預定。▲牛電科技過去的一年  在了解產品之前,我們先來說說牛電科技去年的成績。目前,牛電科技已經開設授權體驗店102家,遍布57個城市。
  • 為什麼說小牛電動U1是為政府和投資人量身定製的
    另外,最高60公裡的續航(動力版60公裡、都市版45公裡、青春版40公裡)較N系列和M系列均有所妥協,後兩者的最高續航可以達到100公裡,換高配電池後可達到120公裡(但這些官方聲稱的續航裡程都是在理想環境下測出來的,以騎了小牛N1和N1S的經驗,估算實際續航裡程要打個7-8折)。上面這些都是虛的,試想,肯定是續航越長越好,60公裡的續航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 無鑰匙啟動、60公裡、可上牌的小牛U1電動車收貨開箱
    系列之後,小牛在上個月又正式推出了旗下全新的U系列新品——小牛U1,而這一系列最大的意義在於,其是專門為上牌定製的好車,前幾天筆者非常榮幸的在小牛社區的新品公測中體驗到了這款小牛U1電動車,在此不勝感激,而關於小牛U1電動車的使用體驗,也就此帶來。
  • 2999能上牌!小牛電動U1體驗:無鑰匙啟動大讚
    對於在2015年才推出第一個產品的電動車品牌小牛來說,品牌已經走到了第三個年頭,而他們旗下的產品線也迎來了第三個系列,U系列。而我們也是拿到了這個系列中的U1都市版,讓我們來上腳體驗一下, 看看新系列能夠帶來什麼樣新的體驗吧。
  • 小牛電動US、U+的選購體驗上牌
    買一輛合適的電動車,對我來說提上了日程。其實我本來是更喜歡四輪汽車的,但是北京車牌實在太難搖,而且堵車到根本走不了。所以電動車的低成本和高通勤效率成了最佳選擇。但不巧恰逢新國標傳的沸沸揚揚,想想還是政策落地明朗了再出手吧,這就等到了今天。瞄準了幾款自稱符合新國標的新品電動車,通過各種對比糾結最終下單買了兩輛小牛。
  • 看完這些你就知道小牛U1電動車到底值不值得買
    據了解U1的車身加入了30個改裝掛點,可以在前後左右各個位置增加置物籃來放置東西,所以在過往小牛電動車儲物不足的能力將可以在U1上得到完美解決。所以我們能看出這款U1更多的是在實用性上的優化,這也能讓我們更深的了解它的產品定位。6,座椅和M1無論材質還是形態比較類似,但角度略有不同,M1的座椅是個純平面而U1在尾部稍稍翹起。
  • 小牛電動車U1―最經典的智能電動車之一
    ,而這個夏天,你只需要一輛智能電動車小牛U1,就可以使出行變得輕盈靈活起來。如果說科技感十足的N1是極客們的寵兒,時尚感爆棚的M1是視覺先鋒們的摯愛,那麼實用且價格實惠的小牛U1定位則更加生活實用化。 牛電科技發布的第三代智能電動車—小牛U1,與之前的M、N系列不同,小牛U1定位超輕量級電動車,分為青春版、都市版與動力版三個版本,有白、紫、紅、藍四款顏色供用戶選擇。 小牛U1在小牛的整個智能電動車系列裡更具有都市範兒。
  • 小牛U1評測:為「上牌照」設計的輕量化電動車
    小牛電動車的問世可以說給相對傳統電動車市場注入了一股清流。人們發現,電動車也可以作的發燒如此有科技含量,騎電動車也很有範兒。U1預留30個改裝掛點小牛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如上圖),車頭的前部、腳踏板、包括車尾部都可以選配儲物籃。不過配上儲物籃的U1感覺逼格降了不少。
  • 小牛U1體驗|一輛骨感卻又實用主義的買菜車
    雖然在發布後,小牛在供應鏈、部件質量、售後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小麻煩,但從整體來看,它是一款堪稱成功的產品和品牌,在用戶中也形成了不錯的口碑。而最近他們又不滿足於電動車的優勢,希望再次改變傳統的電動自行車,也是打造了一款能夠正真符合國標能夠上牌照的電動車 U1。
  • 小牛U1體驗:這就是電動自行車中的國產寶馬1系
    小牛官網也在公開銷售這些配件方便用戶到手將自己的電動車改裝成功能化最強的樣子。但為了保證功能化、合規和平衡成本,在外觀上 U1 也做出了一些妥協,比如說車把部分採用了裸露走線的方式而非像 M1 一樣為車把做了精緻的外殼包裹。整車的尺寸縮小後車身為了合規也比之前做的更窄,騎行起來的擋風能力略微受到影響等等。
  • 小牛電動車U1,顏值超高的智能電動車
    再加上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安全環保的電動車作為通勤和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那麼在眾多電動車品牌中,應該選擇哪款呢?小牛U1智能電動車一直是很多消費者的最佳選擇。 自創立以來,小牛便始終致力於創造科技化、智能化的電動車,引入眾多汽車級的配置,小牛讓電動車時尚更有範兒!
  • 小牛電動車U1—輕盈靈活出行的最佳拍檔
    夏天到了,大家都不想在短途出行的時候頂著烈日大汗淋漓走一段路去擠公交地鐵,而這個夏天,你只需要一輛智能電動車小牛U1,就可以使出行變得輕盈靈活起來。 小牛自創立以來,便始終致力於創造科技化、智能化的電動車,引入了眾多汽車級的配置,給同質化電動車市場來一悶棍,原來電動車還可以這麼時尚有範兒!
  • 新國標電動車小牛U1對比小牛GOVA G0,你更喜歡哪款小牛電動車?
    剛剛過去的618消費節,小牛新品GOVA G0智能鋰電電動車火了,這款車在京東平臺銷量超過萬筆,絕對是騎行品類行業的一個奇蹟。隨手翻一下京東上的一些評論,全在誇小牛這款GOVA G0,「整體看起來很紮實,特別是車頭看上去漂亮大氣,儀錶盤好評」,「40公裡續航也滿足生活需求,能騎一個星期」,「外觀比其他品牌的車要時尚大氣漂亮。」
  • 最容易上手的小牛電動車之一——小牛U1的小巧輕便之美
    小牛電動作為時下最受消費者喜愛的電動車品牌之一,近些年已經推出了不少兩輪電動車產品,包括GOVA、MQi、UQi、NQi系列等,每個系列都有好幾個版本的車型,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 一頭性能強勁的「猛獸」 實測小牛U1 Pro電動車
    【TechWeb評測】今年春天,牛電科技在北京發布了小牛U1電動車,這次的新產品與以往小牛M1和N1以及N1S等產品給我們的印象不同,要知道無論是N1還是M1時代,它們給我的印象都是非常年輕化和時尚化,而且產品動力強勁符合年輕人躁動內心對速度和激情的渴望。
  • 小牛U1對比M1圖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牛U1問世,這款電動車問世之初就打出了「為上牌定製的好車」旗號,根據介紹它是一臺符合國標要求的電動車,可以在國內上牌。因此相比U1系列和M1都有很大的變化。由於是一款輕量級產品,所以看上去與M1有相似之處,不過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設計理念完全不同,甚至與目前市面上的很多電動車都不一樣。
  • 一次小牛,一生小牛!從N1到US的轉變
    文/Samuel 小牛車主坐標:上海。2015年那時正好結婚,搬了新家。新家與地鐵站的距離有點遠,走路太慢,打黑車太貴也不安全,當時就考慮需要買一輛通勤的電動自行車,平時短途也可以買買菜什麼的。當時在網上不停地翻閱相關的資料,這個時候看到網上有很多關於小牛電動車的評測視頻,第一眼就被它的外型給打動了,比其他廠家千篇一律的外型好看許多,而且記得當時是第一家使用鋰電池做電動車自行車廠家,但是當時總有個疑問畢竟2015年才剛剛上市的廠家,造出來的車子到底可靠嗎?網上的評論是否可信呢?
  • 一個資深玩家眼裡的小牛電動車
    1日牛電科技發布了新產品小牛電動N1,李一男在發布會上了介紹了小牛電動N1的硬體配置和技術,相信外界一定有很多疑惑:小牛電動的配置、技術或價位是一個什麼概念? 為此記者採訪了一位有著多年的電動車改裝經驗的發燒玩家老王,同時他本人也是一位電子工程師,對電動車的技術非常了解,讓我們來看看玩家眼裡的小牛電動是怎樣的。 記者:1日發布的這款小牛電動車,你的印象怎樣的?
  • 電動車上牌才能上路,為何有的車無法上牌,需要哪些手續?
    >而且現在電費也是非常的便宜,所以騎電車上下班或者出行的話比坐公交車划算多了。但是現在因為電動車的迅速增加,非機動車道上也變得擁擠了很多,而且有很多騎電動車的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這樣的話也是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的。因為騎電動車出門的話並沒有什麼規定, 而且騎電動車也不需要考駕照,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即使闖紅燈或者逆行也不會被罰款。所以很多騎電動車的人在道路上行駛的時候也是隨心所欲。
  • 新國標電動車是有多討人厭 南寧佔比只有0.06%
    南寧電動車保有量超過338萬輛換句話說,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發布一年以來,南寧市只登記了2011輛新國標電動車。這個數字相比超過338萬的總保有量來說,佔比不到0.06%。即便我們把時間尺度調整至新國標正式實施後,2個月的時間內2000輛的銷售量對於電動車大市的南寧來說,也是非常可憐的一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