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U1體驗:這就是電動自行車中的國產寶馬1系

2021-01-09 虎嗅APP

每天來回 60 公裡的通勤,開車堵、地鐵擠,電動車是我在夏天時的最主要通勤方式,從 N1 到 M1 再到之後的 N1s,總共騎行了幾千公裡。

這次在發布會前三天,我拿到了小牛此次發布的 U1,騎行了兩天。如果說 M1 更像是 N1 的功能升級,體積縮小版,U1 應該算是一款完全全新設計、全新定位的產品。你可以把 U1 當做一款標準的民用「買菜車」,雖然沒了之前產品的運動感,但是可拓展性和實用程度卻有增不減。

幾乎全新的外觀設計,但還是一眼能看出是小牛

在發布會前與小牛創始人胡依林長聊過兩次,都談到了電動車的外觀設計問題。在大眾消費品層面,外觀可以說是「第一生產力」,消費者選擇一款產品的第一因素可能就是外觀設計。

胡依林說中國品牌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家族設計語言,做新設計不難,最難的是把一款好設計延續下去。

M1 看起來更像是個緊湊的 N1,但 U1 卻使用了一種全新的設計,由於整車尺寸要符合國家法規,那麼做外觀設計就幾乎成了一件戴著鐐銬跳舞的事情。

全新的 U1 外觀設計看上去比較復古,甚至可以說是「略顯簡陋」。但你還是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款小牛新車。在拍 U1 照片的時候,我被不少路人圍觀,也有不少人第一眼就認出來說:這是小牛的新車啊?

圓形的 LED 日間行車燈,直線帶倒角的硬朗外觀,U1 確實還是一款設計「很小牛」的產品。而且從各種細節可以看出,U1 是一款完全功能性設計導向的車型。

在國標合格下為了保證車身強度,U1 採用了車架外露的外骨骼結構,座椅後方的伸出部分也足夠帶人而非像 M1 那樣只能一人騎行(當然,我們不倡導騎車帶人)。全車車身上共有 30 個改裝掛點。這樣也就意味著用戶可以為 U1 裝上側框,前框,車後座,車後座靠背等配件。小牛官網也在公開銷售這些配件方便用戶到手將自己的電動車改裝成功能化最強的樣子。

但為了保證功能化、合規和平衡成本,在外觀上 U1 也做出了一些妥協,比如說車把部分採用了裸露走線的方式而非像 M1 一樣為車把做了精緻的外殼包裹。整車的尺寸縮小後車身為了合規也比之前做的更窄,騎行起來的擋風能力略微受到影響等等。

並且為了符合法規,U1 還隱藏了腳蹬子的安裝孔,也就是說,用戶還是可以為 U1 安裝上腳蹬子,當做自行車騎行,只不過這一功能幾乎僅僅是為了新車合法,騎行體驗很差,且鏈條在純電動騎行的時候,也會發出空轉的響聲,有些惱人。不過為保證安全而設定的法規就是如此,小牛也算是找到了一個法規框架下不太影響整體體驗的適應點。

幾個實際體驗中的優點和缺點

來說幾個 U1 設計的明顯優點,首先是全新設計的車型採用了一個小燕把,車把的位置提高了,整體的騎行姿態也更好了。我身高 186,在騎 N1 和 M1 的時候總有一種蹲在小板凳上騎車的感覺,但 U1 更高的騎行姿態坐上去確實是更舒服了。只不過在這樣的設計下,我也不敢像騎 N1 或者 M1 那種速度「上路飆車」了。

U1 的電池經過了重新設計,體積更小了,重量也縮減到了 6 公斤,女性基本上拎起來也無壓力了。

關於續航的問題後面的騎行體驗我們再細談,作為一個小牛的長期用戶,忍不住要先誇下 U1 的座桶設計和新充電器。因為在調整了電池、座桶和充電器設計後,充電器終於可以完全放在座桶中,而不是像 M1 那樣只能單獨背著了。

全新設計的充電器體積比之前小了不少,大概是一個 iPhone 那麼大。縮小了的充電器更加輕便,但充電功率也減少了不少,基本上需要一整晚才能把電池充滿。

除此之外在功能性上,U1 對儀表也進行了重新設計,比起之前的產品更加直觀,GPS 型號強度也被直接展示在錶盤上不會讓人迷惑。儀表屏幕的整體可見度也比之前更好。

小牛在防盜功能上一直做的不錯,因為車輛有 GPS 定位,所以直接通過手機就能實時了解車輛的位置。U1 取消掉了龍頭鎖,但這並不意味 U1 就可以直接退走。當車主用車鑰匙鎖車後,如果有人推車,車輛在發出聲音警告的同時還會鎖死後輪電機,基本上車就很難推動了。

除此之外,車身內部還加入了六軸的陀螺儀,作用是可以對車輛的異常狀態進行報警,提醒車主車輛可能翻倒等等。

全新的無鑰匙啟動可能是個比較容易讓人吐槽的功能,使用便捷性提升不大並且在不適應的時候,還容易丟鑰匙。我還是更喜歡將鑰匙插入擰動後啟動車輛的感覺,估計不少人和我的看法一樣。

車小了,速度慢了,續航還是老樣子

來主要說說騎行體驗。其實體積稍小的 M1 和 N1 的騎行體驗就完全不同,U1 比起前兩款產品的騎行感受差別更大。

簡單來說,騎 U1 的感覺就像是在騎一個普通的電動自行車,坐姿很端正,騎行姿態也相對較高。U1 一樣支持速度破解,破解的具體方式就不公開了,也很容易查到,破解之後 U1 Lite 最快可以到 30km/h,U1 都市可以到 35km/h,U1 動力版可以到 38km/h。

(圖中騎車人為虎嗅編輯宋圖樣)

這個速度比 M1 和 N1 最快 45km/h 的速度要慢一些,但在 U1 這種車型設計下,35km/h 已經會有明顯的速度感,再快些就比較難保證安全。另外 U1 並非採用之前 M1 和 N1 上使用的博世電機,而是用上了自家研發的電機,U1 的加速能力所有衰減,但這可能與小牛自研能力無關,U1 較高的騎行重心確實不太適宜急加速,小牛應該是在做產品標定時對電機的性能進行了限制。

由於 U1 到手時間不長,所以裡程測試只進行了兩次。小牛官方公布的數據是 U1 能夠實現 60 公裡的續航裡程,但這應該是在理想條件下使用電池性能最好的 U1 運動版。

我拿到的是 U1 都市版的電池,從家到公司大概是 30 公裡的距離,滿電出門,到達後還剩餘 30% 的電量。比我用運動版 M1 的續航能力略差些,但已經是個不錯的成績。好在充電器還可以放在座桶內,也無需背包了。

一點微小的期望和最終購買建議

和胡依林對話的兩次中,他不止一次說過 U1 的定位就像是寶馬 1,需要滿足更多用戶的基本需求,而 M1 則是更精緻的高科技電動車,N1 則更像是巡航車。

可以看到的是,政策的原因對小牛在整車設計上的限制多了不少,比起 N1 和 M1 可以作為高科技感的玩物,U1 更像是普通用戶日常生活中能夠長期使用的入門款產品。

小牛沒有躲開供應鏈的成本上漲,即使是入門款的 U1,定價也定在了 2999、3499、3899 元這個價格上。那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最大的吸引力可能就是:1、這是一個完全符合國家標準可上牌的電動車 2、這款電動車在同類產品中確實更加高端可靠。

但即使是符合國標,也僅僅是國內部分地區目前對電動車有嚴格的管制措施,其他地區的管制還不嚴,那麼如果計劃買臺小牛,並且你沒需要在車上裝更多車筐或者是帶人的需求,我認為 M1 對比入門的 U1 是個更好的選擇。

最後作為小牛車主,我還是想說,依然更懷念 N1 的設計,希望在明年的小牛發布會上能夠看到功能更完善,性能更強的 N1。就像國產寶馬 1 確實能滿足很多人需求,但真正能體現品牌實力的,還要看高端產品。

相關焦點

  • 2017最新款小牛電動車u1價格多少錢?小牛u1配置參數功能介紹
    2017小牛電動車u1多少錢?小牛電動車u1已經正式發布了,可能還有不清楚的,下文帶來2017小牛電動車新品u1配置參數,一起和小樂哥來了解下吧!  2017小牛電動車u1多少錢?  牛電科技發布全新U系列產品—小牛電動車U1,青春版2999元,都市版3499元,動力版售價為3899元,現可在天貓旗艦店,小牛線下門店預定。▲牛電科技過去的一年  在了解產品之前,我們先來說說牛電科技去年的成績。目前,牛電科技已經開設授權體驗店102家,遍布57個城市。
  • 為什麼說小牛電動U1是為政府和投資人量身定製的
    U1給了用戶各種折騰的空間,各種外掛:菜籃、貨架、側掛,小牛在其官宣中自豪地說,小牛U1有多達30個改裝掛點,用戶能把它改得讓你認不出來。由於它可以在科學解鎖後速度由25公裡/時飆升到45公裡/時甚至更高,所以外界對於電動自行車橫衝直撞的擔心就沒有消停過,當然,這不止小牛一家,幾乎所有的電動自行車品牌都存在時速和體型、體重遠超國標的現象。沒轍,1999年執行實施的《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還沉浸在當年最高時速不超過20公裡、整車重量不超過40公斤的自娛自樂裡。
  • 小牛U1體驗|一輛骨感卻又實用主義的買菜車
    小牛正是依靠這些,有了從明星創始人到真正依靠明星產品的轉變,從牛電科技首款產品—小牛電動車 N1,一年內大陸 10 萬臺的銷量已經是對這款產品的肯定,到瘦身版的 M1,再到更加的「人性化」的升級版本 N1s,小牛一直在延續這它打破這個行業所獨佔的優勢。
  • 披著牛皮的狼:小牛 U1 Pro 電動自行車試駕
    在這種情況下,電動自行車扮演著潤滑劑的作用,既可以覆蓋比共享單車更遠的範圍,又具備了比軌道交通更大的彈性,而這一眾品牌當中,小牛是做的最貼近智能的一家。在相繼試駕過小牛的 N1、M1、U1 之後,我們又拿到了 U1 系列最頂配的版本 U1 Pro,讓我們看看在符合上牌要求的身軀裡,到底能塞下怎樣的性能。
  • 小牛U1評測:為「上牌照」設計的輕量化電動車
    在發布會前夕,新浪數碼已經拿到了小牛U系列真車,下面就將幾日的體驗分享給大家。電動摩託變身電動自行車?從N系,到M系,再到今天發布的U系列,小牛電動車的每一次更新都在向著輕量化發展。無鑰啟動的好處不言而喻,方便快捷,但鑰匙不插在車上行駛中萬一丟失也是一件麻煩事兒。騎行體驗:個頭雖小勢頭強勁在這使用的短短幾天中,新浪數碼對這款小牛U1進行了實際體驗。儘管小牛U1的個頭比之前的N系列和M系列都要小很多,但在實際體驗過程中,小牛U1給我感觸最深的有幾點,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
  • 生死博弈:小牛電動「碰」雅迪
    據工信部統計,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93.3萬輛,同比下降31.62%,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4月以來我國電動自行車市場逐年回暖,2020年7月產量達到374.1萬輛,較2019年同期增長22.7%。兩輪電動車市場回暖,愛瑪科技、小牛電動、雅迪控股等電動兩輪車品牌,都發出銷量創新高的喜報。
  • 30多萬買國產特斯拉Model3還是寶馬3系,養車費用差多少?
    那麼對於國產特斯拉Model3和寶馬3系這兩款車,它們的購車成本和養車費用相差多少?本期《錢車之鑑》欄目,小智就來為大家好好算筆帳,讓大家做到心中有數。很多人可能會問,國產特斯拉Model3在免購置稅的基礎上,能否享受到作為純電動車型的新能源補貼。通過諮詢,小智發現國產特斯拉Model3目前的訂單中並不會算上新能源補貼,也就是說35.58萬元就是最終成交價。原因可能有以下2點:①第一批國產車型的電池很有可能還是進口的松下電池;②現在下單,實際的交期要到明年第一季度,那時的新能源補貼金額誰也說不準。
  • 小牛電動U1體驗:無鑰匙啟動大讚
    對於在2015年才推出第一個產品的電動車品牌小牛來說,品牌已經走到了第三個年頭,而他們旗下的產品線也迎來了第三個系列,U系列。而我們也是拿到了這個系列中的U1都市版,讓我們來上腳體驗一下, 看看新系列能夠帶來什麼樣新的體驗吧。
  • 小牛新品U1的實用哲學:為全家庭出行而生
    實際上,滿身技能的小牛U1適用人群幾乎覆蓋全家庭成員。牛電科技在設計U系列之初,即為Ultra lite,不止於超輕量的駕乘體驗,30個開放掛點的周到設計即定義其為一款適合全家庭出行的電動車。相較於小牛此前發布的科技極客範兒的N系列,以及時尚先鋒範兒的M系列,全新的U系列回歸生活實用化。
  • 小牛電動車U1—輕盈靈活出行的最佳拍檔
    如果說科技感十足的N1是極客們的寵兒,時尚感爆棚的M1是視覺先鋒們的摯愛,那麼實用且價格實惠的小牛U1定位則更加生活實用化。牛電科技發布的第三代智能電動車—小牛U1,與之前的M、N系列不同,小牛U1定位超輕量級電動車,分為青春版、都市版與動力版三個版本,有白、紫、紅、藍四款顏色供用戶選擇。小牛U1在小牛的整個智能電動車系列裡更具有都市範兒。
  • 小牛電動車U1―最經典的智能電動車之一
    如果說科技感十足的N1是極客們的寵兒,時尚感爆棚的M1是視覺先鋒們的摯愛,那麼實用且價格實惠的小牛U1定位則更加生活實用化。 牛電科技發布的第三代智能電動車—小牛U1,與之前的M、N系列不同,小牛U1定位超輕量級電動車,分為青春版、都市版與動力版三個版本,有白、紫、紅、藍四款顏色供用戶選擇。 小牛U1在小牛的整個智能電動車系列裡更具有都市範兒。
  • 看完這些你就知道小牛U1電動車到底值不值得買
    前段時間不少小夥伴通過各種渠道批評郭老屍好久沒有寫體驗文章了,在這裡郭老屍向大家道歉。因為一方面郭老屍的確是懶癌的深度患者,另一方面郭老屍也因為前陣在籌劃全新的內容形式(昨天已上線),所以還請大家多多包涵。這不,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帶來一個新品,小牛U1電動車。說到小牛,那從N1到M1再到N1S郭老屍可以說都是如數家珍了。
  • 小牛電動U1發布:續航60km/無鑰匙啟動
    在N1、M1、N1s三款產品之後,今天下午,小牛電動帶來了全新產品U1,分為青春版(2999元)、都市版(3499元)、動力版(3899元),續航裡程分別為40km、45km、60km。4月13日10:00,將在小牛電動天貓旗艦店首發。
  • 一次小牛,一生小牛!從N1到US的轉變
    文/Samuel 小牛車主坐標:上海。2015年那時正好結婚,搬了新家。新家與地鐵站的距離有點遠,走路太慢,打黑車太貴也不安全,當時就考慮需要買一輛通勤的電動自行車,平時短途也可以買買菜什麼的。因N1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所以第二輛電動自行車毫不猶豫又選擇了小牛。選擇現在的US其實是老婆在路上看到湖藍色的很漂亮,其實我們看到的版本是U1(上海已經停產了),但是我們都沒有看樣車也沒有試駕,就直接打電話給老闆,讓他送貨上門,這個也是充分信任小牛,信任老闆!
  • 小牛電動U1 Pro評測:城市買菜神器
    小牛電動車U1在四月份已經正式上市,是繼小牛電動車家族M1,N1,N1S成員之後的新成員,目前包括三個車型青春版,都市版,動力版。三個版本分別提供40km,50km,和60km的續航裡程,四個月後,小牛電動車於8月3號推出了新一代版本的U1,名為U1 Pro。
  • 小牛電動US、U+的選購體驗上牌
    但不巧恰逢新國標傳的沸沸揚揚,想想還是政策落地明朗了再出手吧,這就等到了今天。瞄準了幾款自稱符合新國標的新品電動車,通過各種對比糾結最終下單買了兩輛小牛。至於為什麼是小牛,主要因為我是一名設計狗必須講顏值,除了小牛其他電動車的外觀設計讓我比較難接受。至於為什麼是兩輛,那是因為平衡和女朋友的資源配置。
  • 寶馬1系運動轎車場地體驗 拋棄預設立場
    人是一種具有思維慣性的生物,對於寶馬品牌的死忠粉來說,「前驅」和「中國專供」這兩個詞幾乎是是要被拉進黑名單一般的被排斥。甚至編輯我在體驗全新的1系運動轎車前,也抱著同樣的態度。不過在短暫體驗過這款全新車型之後,編輯想說,是時候拋棄此前的預設立場了。
  • 九號B80電動自行車評測:5000元不到的出行神器?
    新國標實施後,電動自行車市場迎來了不小的變化,亦有不少廠商推出中高端產品線塑造品牌形象。然而到了較低價位段,電動自行車依然存在著產品規格不清晰、駕乘體驗難以量化、缺乏工業設計和差異化等問題,消費者選購時仍有不少困難。
  • 新國標重新洗牌,實測猛獁電動A7是否具備一線電動車的軟硬實力
    再加上現在各種高端用料、工藝、技術的「變相下放」讓電動自行車的配置完全不亞於更高的兩個執行標準。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合格的前提下,儘可能買高端的原因。雖然猛獁電動入局電動車市場比較晚,但產品思路就是完全沿襲著新國標來。可選型號不多,整體價格區間比較接近,並沒有原先小牛電動產品線的價格跨度那麼大。
  • 你越來越懂我了 華晨寶馬新1系三廂前瞻
    網易汽車2月23日報導 華晨寶馬全新1系三廂版將於2月27日上市,它從信息公布到實車下線一路伴隨眾多爭議,焦點無外乎就是前驅/三缸/20萬,但對廠家來說這都是浮雲,一臺懂消費者順應市場銷量火爆的車才是王道,總不能讓奧迪A3獨自撈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