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US、U+的選購體驗上牌

2021-01-09 企業與觀察

由於工作變動,每天的通勤路線變得賊尷尬,要走好久才能到地鐵站,然後下地鐵還要走好久才能到公司(有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買一輛合適的電動車,對我來說提上了日程。

其實我本來是更喜歡四輪汽車的,但是北京車牌實在太難搖,而且堵車到根本走不了。所以電動車的低成本和高通勤效率成了最佳選擇。但不巧恰逢新國標傳的沸沸揚揚,想想還是政策落地明朗了再出手吧,這就等到了今天。瞄準了幾款自稱符合新國標的新品電動車,通過各種對比糾結最終下單買了兩輛小牛。至於為什麼是小牛,主要因為我是一名設計狗必須講顏值,除了小牛其他電動車的外觀設計讓我比較難接受。至於為什麼是兩輛,那是因為平衡和女朋友的資源配置。

這裡多說兩句,雖然很多時候設計師眼中的世界和大家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會通過產品看到產品背後的設計思想。但對於「美」這件事,其實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儲備,同類型的產品放在一起,大多數時候都可以得到相近的答案。當比較過天貓上類似的產品,選擇更容易和美關聯起來的那個就不奇怪了。

這倆貨一個3499元、一個4999元加起來8498元了,看起來並不便宜,但是鋰電池壽命長,按5年使用壽命算一年1600左右。換成市面上大致配置的鉛酸車型兩輛車加起來怎麼也要5000左右,按鉛酸電池2到3年的使用壽命算,一年也得1800了,相比之下,我這兩臺車還是很划算的。更關鍵是便宜的鉛酸電池估計很難符合國標,上不了牌也上不了路啊。

拍了一張與U+的合影,騎這車穿西服,還是很有調調的。

U+與US都是在原有款型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調整,以符合新國標的規定(這裡劃上,這是重點)。話不多說,來聊聊兩輛車的整體表現。

最關注的——顏值篇

小牛電動車對我最大的吸引力必須是顏值。小牛從第一輛電動車發布開始,便以其高顏值獨步江湖。這兩款U+和US依然保持了小牛一貫的簡約時尚設計風格,除了加了腳踏外,外觀上與之前U系列的產品並沒有太大區別。老實講,在新國標的框架下,能夠保持如此外觀,已實屬不易。反觀其他傳統電動車廠商的新國標產品,外觀有些慘不忍睹。

兩款車的坐墊都非常小,僅可供駕駛者騎乘。

小牛標誌性的天使眼大燈LED光源,挺漂亮的(很多其他品牌的車子也會模仿這個大燈造型)。開啟行車燈,會碰到大爺大媽好意的提醒:小夥子,車燈忘關了吧。對了,車燈下的3C認證還是比較讓人放心的。至少可以判斷,這是符合新國標的產品。

儀錶盤必須好評,擁有衛星定位和聯網功能。小牛作為智能電動車的代表,在智能化細節方面還是遠超其他傳統廠家的。上圖為US儀錶盤,U+的儀錶盤像老大哥N系列的。

強行對稱的車把,US左把中間沒有按鍵也要強行做一個,專門治癒強迫症患者,U+的車把功能要更豐富。

打開坐墊,就是電池倉。緊密貼合的空間,直接勸退了放些雜物的想法。U+的電池比這款US的更大。

可查看剩餘電量功能好評,黃色的主題色差評。放大看一眼中間的黑科技。

官方解說:第 4 代 NIU Energy 睿電 AI 動力鋰電系統科技突破傳統,開創全局研發設計理念,打破性能孤島。從億萬大數據中提取洞察,讓電池、Cloud-ECU 及車輛動力部件緊密協作,進一步提升電池續航、動力、壽命等多項性能指標。使續航裡程提升7%、使用壽命提升100%、最大放電倍率提升50%、防盜性能更強、重量更輕體積更小。

簡單說,就是他們的鋰電比別人的鋰電更安全、體積更小、續航更久、壽命更長。

無鑰匙一鍵啟動好評,更方便實用。需要吐槽的是都做到這個程度了,為什麼不能把兩個鑰匙像汽車鑰匙一樣合體呢。

大家其次關注的——續航篇

由於家離公司還是蠻遠的,不考慮續航,就是耍流氓。這款US都市版官方理論續航裡程是40km,當然我也做好了續航減半的心裡準備,因為這個與體重,時速,天氣,路況等都有關係。沒想到的是,這輛US的續航,完全超出我的預期。本次滿電狀態下測試了大概15公裡,還剩餘60%的電(應該和我體重較輕也有關係)。

駕駛體驗篇

買回來的這段時間,兩輛車給我的騎行感受算是可圈可點的。

首先,兩款車都是前後採用套筒油阻尼式減震,使車子的減震反饋還是比較不錯的(現在每家車子都差不多這個配置了)。

前碟剎後鼓剎的剎車系統(市場標配有木有)。

重點說一下動力方面,據我了解之前小牛多直接採用BOSCH的電機,來保證動力的質量。然而這兩輛US和U+採用的是小牛自主研發的電機(剛開始我是拒絕的)配合巴拉巴拉一堆系統,騎起來感覺還挺不錯的,沒有出現特別肉或者很竄的感覺,整體動力曲線還算線性(真香定理,果真躲不過去)。

 上牌篇

大家現在購買電動車對是否能上牌還是非常關注的(不關注,沒法騎上路啊)。如果是線上購買,自己去辦的話,問題也不大,可以在購車後15日內,帶著身份證、電動車合格證明和購買憑證到當地非機動車登記站辦理,辦理過程免費。US、U+上牌走起來。

總結:

整體來說,小牛US和U+在符合新國標的框架下,能夠給出除速度以外沒有太多閹割的產品,還是非常給力的。對比同類產品,為了符合新國標的規定,無論是從外觀設計,還是整車續航都做了大量的閹割。從選購角度,U+體積較大,更適合男性使用,而US則偏纖細,靈巧,更適合女性。

當然,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車子的一鍵啟動功能,在小範圍挪動車子的時候,經常性的鑰匙操作比較繁瑣。建議最好加入非一鍵啟動操作程序,避免電動鑰匙沒電時,無法啟動電動車的情況。車輛儲物空間幾乎沒有,特別是USB口下方去掉了原有的儲物格,使手機充電比較尷尬。喇叭聲音比較突兀,在騎行感受上,不是很容易接受。當然,瑕不掩瑜,整體上還是一次滿意的購物體驗,具體後續會有什麼問題,那就需要時間來驗證了。

相關焦點

  • 2999能上牌!小牛電動U1體驗:無鑰匙啟動大讚
    對於在2015年才推出第一個產品的電動車品牌小牛來說,品牌已經走到了第三個年頭,而他們旗下的產品線也迎來了第三個系列,U系列。而我們也是拿到了這個系列中的U1都市版,讓我們來上腳體驗一下, 看看新系列能夠帶來什麼樣新的體驗吧。
  • 一次小牛,一生小牛!從N1到US的轉變
    文/Samuel 小牛車主坐標:上海。2015年那時正好結婚,搬了新家。新家與地鐵站的距離有點遠,走路太慢,打黑車太貴也不安全,當時就考慮需要買一輛通勤的電動自行車,平時短途也可以買買菜什麼的。當時買車也沒有考慮上牌的事宜,也沒有關注過政策的問題,後來到了2016年上海開始交通大整治,沒牌的電動自行車要被收繳或者罰款,N1始終沒有進入上海電動車目錄,所以平時只能在家附近行駛,開起來也特別的小心,我戲稱N1為區域網電動牛,就這樣渾渾噩噩的互相陪伴了3年半的時間。
  • 披著牛皮的狼:小牛 U1 Pro 電動自行車試駕
    在這種情況下,電動自行車扮演著潤滑劑的作用,既可以覆蓋比共享單車更遠的範圍,又具備了比軌道交通更大的彈性,而這一眾品牌當中,小牛是做的最貼近智能的一家。在相繼試駕過小牛的 N1、M1、U1 之後,我們又拿到了 U1 系列最頂配的版本 U1 Pro,讓我們看看在符合上牌要求的身軀裡,到底能塞下怎樣的性能。
  • 小牛U1評測:為「上牌照」設計的輕量化電動車
    在發布會前夕,新浪數碼已經拿到了小牛U系列真車,下面就將幾日的體驗分享給大家。電動摩託變身電動自行車?從N系,到M系,再到今天發布的U系列,小牛電動車的每一次更新都在向著輕量化發展。我特意查了一下電動車上牌的要求,基本涵蓋以下幾點,具備腳踏行功能、電池重量有限制,此外就是對速度的限制。可以說腳蹬子是小牛為了上牌做出的妥協,一定程度上確實影響了整體的美觀,不過萬一沒電了當個替補也是不錯的。至於騎行起來感覺如何?後續會有體驗。除了一些改進,小牛的經典設計也大都被保留。
  • 不吹不黑,小牛U1可能真的讓他們失望了
    [摘要]牛電科技在四月中旬發布了小牛U1,小牛官方宣稱這是一臺「為上牌定製的好車」。至今,兩個多月過去了,那些買了U1的人,現在感受如何,它會是一輛好車嗎?  牛電科技在四月中旬發布了小牛U1,小牛官方宣稱這是一臺「為上牌定製的好車」。至今,兩個多月過去了,那些買了U1的人,現在感受如何,它會是一輛好車嗎? 在小牛官方bbs論壇上,不少小牛U1用戶已經開始對這款產品密集「點評」了。
  • 極光(JG.US)宣布與小牛電動(NIU.US)達成合作
    智通財經網 舉報   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移動開發者服務提供商極光(JG.US)宣布與小牛電動
  • 為什麼說小牛電動U1是為政府和投資人量身定製的
    讓我們來看看小牛U1的slogan——為上牌定製的好車。說U1是一款為政府或即將到來的新版《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量身定製的也不為過。給電動車上牌討論已久,尤其從小牛2015年推出N1之後。但顯然最近的「共享電單車」讓對出臺新政的呼聲再次空前高漲,從小牛電動這次主動為掛牌、為合法化推出新車U1來看,應該是小牛得到了風聲——政策要來了,否則沒理由給自誕生起至今就沒上過牌的電單車起個「為上牌定製」的概念啊,這不就是給自己的輪子戴上鐐銬嗎?而小牛此舉顯然在「前瞻性」地討好政府,表明一個積極搖旗吶喊的態度。
  • 小牛U1體驗|一輛骨感卻又實用主義的買菜車
    作者:用 170 節松下 18650 鋰電池代替了沉重的鉛酸電池,用博世電機和自研發電機控制器、加上塞液壓碟剎系統帶來更安全和平穩的使用體驗,最後用它非常清新獨特的設計也為原本稀鬆平常的電動車帶來了不同的選擇。
  • 為了上牌而量身打造的小牛電動車U1,騎起來是個什麼感覺?
    (車架外露的設計)而當 U1 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雖然仍然能感覺到那份獨特的設計感,但說實話並沒有被驚豔到,可能由於這輛車主打的是「上牌」和「實用」,因此在設計上會有一些妥協。(圖自:)小牛在 U1 上,見不到大面積的塑料外殼裝飾,除了那顆標誌性的大燈,最顯眼的就是黑色的車架,U1 的車架採用了外露式的設計,這樣的設計有效的縮小了整車的尺寸。
  • 小牛U1體驗:這就是電動自行車中的國產寶馬1系
    但你還是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款小牛新車。在拍 U1 照片的時候,我被不少路人圍觀,也有不少人第一眼就認出來說:這是小牛的新車啊?圓形的 LED 日間行車燈,直線帶倒角的硬朗外觀,U1 確實還是一款設計「很小牛」的產品。而且從各種細節可以看出,U1 是一款完全功能性設計導向的車型。
  • 無鑰匙啟動、60公裡、可上牌的小牛U1電動車收貨開箱
    作者:擺擺魚作為一個2015年創立的電動車品牌,從其第一臺小牛N1電動車發布就吸引到了所有人的目光,小牛N1不管是外觀設計,還是硬體配置,又或者駕駛體驗,都讓所有的人眼前一亮,我也是在那時才第一次知道,原來普通的電馬兒也能做的如此的高端大氣上檔次,時隔兩年,繼已經推出的N系列和M
  • 生死博弈:小牛電動「碰」雅迪
    11月,小牛電動第三季度(截止至9月30日)財報顯示,小牛電動第三季度兩輪電動車全球銷售25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67.9%。另外,近幾個月小牛電動銷量呈上升趨勢,可以預計下一季度銷量將創新高。數據顯示,2020年10月,在國內市場小牛電動共售出31,935輛電動車;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電動車數量達到2,275輛,同比增長83.9%。
  • 小牛電動U1 Pro發布:80km續航 前後雙碟剎
    如昨日預告,今天小牛電動正式發布了新款電動車——U1 Pro,對動力、續航、配置進行了全面升級。標準版售價5399元,安全版售價5838元(含牛油保),京東8月8日首發。首批有黑、白兩色可選,另有黑紅配色。
  • 選購電動自行車認準CCC認證標誌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劉春林 通訊員胡志慧)9月是全國「質量月」,廣東是電動自行車生產和消費大省,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實行情況如何,消費者該如何選購?9月21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湯武帶隊上線「廣東民聲熱線」節目,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應。
  • 摩託車、汽車都有了,我為啥還買了小牛US
    如題,有了承載夢想的四輪汽車,還有承載靈魂的兩輪摩託車,我為啥又買一輛電動小牛US?他,承載的是什麼?其實與汽車、摩託車一樣,承載的都是在路上的時光,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許每一次到達的目的地最後的結果並不能完全如你所願,那就好好享受在路上的時光吧。好生活,是需要在不同的路上奮鬥滴!為啥要買小牛?
  • 電動三輪車該如何上牌?告訴你答案,需同時滿足這4個條件!
    近日,有用戶反饋,其給父母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老年代步車,聽說今年沒有掛牌的車輛不能上路,便詢問車管所等渠道能否給電動三輪老年代步車掛牌,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而通過查看該車輛的合格證,發現合格證為一張紙質卡片,上面寫有整車型號、車架號碼、電機號碼、生產日期、檢驗員等信息,撥打生產廠家的售後熱線,電話顯示空號。
  • 一個資深玩家眼裡的小牛電動車
    1日牛電科技發布了新產品小牛電動N1,李一男在發布會上了介紹了小牛電動N1的硬體配置和技術,相信外界一定有很多疑惑:小牛電動的配置、技術或價位是一個什麼概念? 為此記者採訪了一位有著多年的電動車改裝經驗的發燒玩家老王,同時他本人也是一位電子工程師,對電動車的技術非常了解,讓我們來看看玩家眼裡的小牛電動是怎樣的。 記者:1日發布的這款小牛電動車,你的印象怎樣的?
  • 一頭性能強勁的「猛獸」 實測小牛U1 Pro電動車
    【TechWeb評測】今年春天,牛電科技在北京發布了小牛U1電動車,這次的新產品與以往小牛M1和N1以及N1S等產品給我們的印象不同,要知道無論是N1還是M1時代,它們給我的印象都是非常年輕化和時尚化,而且產品動力強勁符合年輕人躁動內心對速度和激情的渴望。
  • 無錫電動自行車綜合上牌點又有新增!附無錫電動車上牌攻略!
    好消息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上牌點增加了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上牌點此次上牌點新增,主要針對非市中心區域,有需要的市民朋友請仔細看哦!這些綜合上牌點可以給任意品牌的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上牌另外還有一些交警中隊也可以為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上牌值得注意的是
  • 什麼樣電動三輪車可以上牌上路?需要達到這四個條件!
    最近,有電動三輪車用戶向我反映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自己的電動三輪車因為無牌無證而被扣留。對此,該用戶感到很困惑,也很無奈。那麼,什麼樣電動三輪車可以上牌上路呢?作為一名行業多年的老師傅,今天來給大家相信解讀一下。其實,電動三輪車要想上牌上路,只需要達到這四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