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香港]一場地震引發的網際網路風波

2020-12-06 央視網
[直通香港]一場地震引發的網際網路風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5日 14:20 來源:CCTV.com
進入[直通香港]>>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

一場地震引發的網際網路風波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剛強,歡迎收看《直通香港》。今天我們的話題節目關注的是,一場地震引發的一次互連網風波。前些日子,我國南海海域發生的強烈地震,導致國際海底通信光纜中斷,這個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比如說,MSN無法登陸;境外郵箱打不開;微軟的官方網站也無法打開等等。香港作為中國面向國際的中轉站或者說是樞紐,也不一例外地受到了衝擊和影響,它的對外電訊甚至一度癱瘓。而今,香港的整個網際網路體系已經恢復了正常,但是這件事件中對香港的影響以及香港作出的應對或許可以帶給我們一定的思考。

    北京時間2006年12月26號晚上8點26分和34分,我國南海海域發生強烈地震,導致了6條國際海底通信光纜中斷,(中美海纜、亞太1號及亞太2號海纜、FLAG海纜、亞歐海纜、FNAL海纜)中斷點在我國臺灣以南15公裡的海域,造成附近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和地區性通信都受到嚴重影響。

    一石激起千層浪,香港這個繁忙的國際大都市,一時間,亂了。MSN無法登陸;話音和專線業務受到幹擾;國際網際網路訪問一度停滯;境外郵箱無法打開;通過網際網路落盤的股民得不到準確報價;國際轉帳匯款業務及外資銀行網銀業務無法展開。

    香港署理總監 夏勇權:一次地震可以影響三百公裡的海床,是非常罕見,所以這次造成這樣嚴重,在電訊業來說是一個災難。

    在香港,有很多跨國公司與總部是通過專線聯繫,斷網事件使得多家外資公司與總部的專線聯繫中斷。

    小王所在的企業就是這樣一家公司,12月26號晚上,小王一直沒有辦法登陸公司總部的內部管理系統,而撥回總部的電話也一直無法接通。公司的研發部門原本是和總部的研發中心通過網絡聯繫,形成一個虛擬的辦公室,斷網之後,由於無法溝通研發進展情況,設在香港的研發部門只能暫時停擺。

    一項約有4萬人參與的網絡調查顯示,超過95%的網民表示生活與工作因光纜中斷受到影響,其中58%的網民認為受到了嚴重影響。

    事件一經發生,搶修工作隨即展開。但是受到餘震影響,電纜修復工作遇到較大困難。其中一組海底電纜的首期修復工程可望在16號完成,其他受損電纜預計大部分修復工作在1月底前可以完成。

   地震引發網絡衝擊波 折射生活高度網絡依賴

    到今天為止,海底電纜的修復工作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星期。香港與海外的電話服務已經恢復正常,網際網路服務也已基本正常,整個事件可以說是告一段落了。但是,不管是香港還是內地,在這場地震引發的網絡衝擊波中,折射出來人們對網絡高度的依賴性不得不引起關注。當然我們不是要談「沒有網絡怎麼辦」,在這個事件過後,我想更多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加強對網際網路安全的保障。

    對於這次突發事件,香港有關機構緊急做出應變方案,將通訊分流到其他可以使用的電纜,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災害程度。

    事實上,中國的海底電纜發生故障已不是第一次。2001年,中美海底光纜曾被漁船走錨鉤斷,造成了通信中斷。時隔6年,中國網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以及這次事件的影響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語。

    有網站發表題為「強震震塌現代網絡生活」的文章,對這場衝擊波反映出來的網際網路安全保障方面的問題提出了質疑。

    香港鳳凰網發表文章(應該如何應對「網震」),認為完善通訊方面的應急措施尤其重要。緊急租用衛星電路、同其他電信運營公司聯繫選擇迂迴路由、或是採用建設周期最短的連結方式如無線方式建立起臨時連結,這些都是可以儘快恢復通信的措施。3.地震引發網絡衝擊波 折射生活高度網絡依賴性復通信的措施。

    香港八達通

    香港德輔道之一――海上街道

    香港有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它以第十任港督德輔的名字命名,這條連接香港中區和西區的交通要道,晝夜都響著有軌電車行走的叮噹聲。這條街有傳統風格的老式海味店和中藥店,也有朝氣蓬勃的高樓大廈。從古老漁村發展為繁華都市的流金歲月,這條街都見證著香港的成功和魅力。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連續給您介紹這條古老街道上的風華,今天我們先帶您走進海上街道。

    清晨,一輛在街頭行駛著的有軌電車,發出「叮叮噹」的聲音。每天早晨,這條街道都在電車駛過的響聲中醒來,一個世紀,從未間斷。然而,翻開香港1854年之前的城市地圖,我們驚訝地發現,今天電車行駛的道路,當年竟是一片汪洋大海。那麼,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裡,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個城市有了如此大的變化?這條本來不存在的道路,又是怎樣出現的呢?

    1854年的香港,土地嚴重不足,為了緩解土地緊張,當時的第4任港督寶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填海。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寶靈海旁西和寶靈海旁中終於浮出了海面。這2條道路,就是今天德輔道的前身。然而,由於部分英商的反對,這2條道路修建完成後並沒有全線貫通,之間仍然相隔著幾英裡長的海岸。

    1887年,第10任港督德輔走馬上任。當時的香港,土地依然貧乏,經濟發展受到極大的制約。為了解決這一現狀,德輔決定將填海計劃繼續進行下去。

    1904年,寶靈海旁西和寶靈海旁中終於全程貫通,成為連接香港中區和西區的交通要道。為了紀念已經離任的港督德輔,人們將寶靈海旁中改名為德輔道中,而寶靈海旁西則改名為德輔道西,合起來稱為德輔道。

    這時,距離香港第一次填海,已經過去了整整50年。

    歷史學家 林雲峰:德輔道,它都是不同的時段填海回來的,所以這些建築的發展呢,也反映了香港在過去一百多年,一步步的發展。

    今天的德輔道,早已成為香港最具有特色的街道之一。也是連接香港西環、上環和中環的一條主要幹道。在這條充滿著古老和現代風味的街道上行駛著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雙層電車車隊,只花兩元港幣就可以隨意乘坐的電車,承載著一代代香港人不斷向前的精神,悠然駛過。

    林雲峰:原來香港的海岸線,就是我們電車走的那一條道路。

    每個早晨,德輔道都在電車的叮噹聲中醒來,一個世紀從未間斷,電車早已成為德輔道最生動的風景。

    電車從位於西環屈地街的電車總站發出,在德輔道上穿行。乘坐電車遊覽德輔道,已經成為每一個香港遊客必不可少的活動。但很少有人知道,早期的香港電車正是隨著德輔道的貫通而正式投入運營的。從電車公司保存的老照片中我們發現,當年電車的第一位駕駛員,竟然是電車公司董事長的夫人,而一路負責打鈴報站的,是她年少的兒子。

    香港著名收藏家鄭保紅先生,對電車有著深厚的感情。

    鄭寶鴻:我在中環長大,很多時候母親父親帶我到德輔道購買東西,看電影、吃東西,我工作的時候,德輔道,有很多家大的銀行,我也要到那個銀行去辦公,所以我對德輔道充滿感情,尤其是很多時候我又乘電車,電車就令我想起了德輔道。

    今天的香港,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和巴士、地鐵比起來,搖搖晃晃、慢慢吞吞的電車,顯然已經趕不上香港的節奏。但這種來自英國的老式交通工具,依然擁有蓬勃的生命力。

    除了大批遊客的乘坐外,很多香港市民,也會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登上電車上層,在丁丁當當的車鈴和車輪摩擦鐵軌的「隆隆」聲中,放鬆一下自己繃緊的神經,香港人稱之為「遊車河」。

    坐在古老的電車上,從位於西環的電車總站出發,一路上可以看到怎樣的景色呢?我們拭目以待著,敬請關注下香港德輔道之二――海味街。

    精彩香港行

    小小飛行隊

    香港一向注重對青少年的培養,有很多組織和團體在青少年的成長中,提供非正規的教育和訓練活動,培養青少年的服務精神、團隊精神。從今天開始,我們的節目將向大家介紹一系列的香港製服團體。這個團體在香港有著悠久的歷史,對香港青少年的成長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先帶您走進其中的一個制服團體――香港航空青年團。

    一身淡藍色的制服,制服上綴著閃亮的雄鷹圖案,這就是香港航空青年團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這個是在三十五年前由一群熱愛飛行運動人士共同創立的制服團體,主要是通過嚴格的紀律訓練、交流活動和社會服務,培養團員成為優秀領袖和良好公民,並且為香港培育航空人才。周日的早上,我們來到了九龍城宋皇臺道香港航空青年團的總部,和這群通身洋溢著青春氣息的隊員們一起,開始了一天的訓練活動。今天隊員們要上的第一課就是直升機飛行體驗。

    航空團裡的3900名12到21歲的隊員都會接受漸進式訓練,從簡單的航空理論教育、領袖培訓到步操及紀律禮儀。而今天的直升機體驗飛行,就是為了讓隊員籍翱翔藍天引證課堂中汲取的航空理論。半年前加入航空團的這兩個小姑娘今天第一次參與飛行體驗。

    航空青年團見習學員  張佩英:昨天晚上睡不著。很緊張,不知道坐直升機是怎麼樣的感覺,很興奮,也很開心。

    記者:你的感覺呢?

    航空青年團見習學員 林佑達:先前沒坐過,感覺也很新鮮。

    興奮歸興奮,上機前的安全工作一點都不能馬虎。在起飛前,學員必須熟練掌握安全知識,做好每一個安全措施,我們這些新手也穿上了救生衣。

    記者:在救生衣的右邊,裡面有個口哨,如果你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吹口哨發出求救信號。在救生衣的左邊裡面有個氧氣瓶,如果有什麼情況發生,你可以拉動這個紅繩,整個救生衣就會充氣。現在上機前的準備工作就做好了,我們可以上機了。

    在惡補了一堂安全知識課後,我們終於登機了。

    記者:在系好安全帶後,你還要帶上這個耳罩。因為在直升機上噪音是很大的,耳罩可以很好的保護我們的耳朵。現在我帶上這個耳罩後,基本上是已經聽不到外界的聲響了,很安靜。

    我們的飛行之旅開始了,當天的陽光格外燦爛,從高空俯瞰香港,如絮的白雲下,蔚藍的大海中,一片秀美的群島景色。雖然直升機的顛簸讓人稍有不適,可也沒有影響學員們好心情。

    航空青年團見習學員 張佩英:在起飛的時候,有一點離心力,就很緊張,不知道會怎麼樣。但是在飛行的中途,看到景色很漂亮,很開心。

    航空青年團見習學員 林佑達:我們都拍了很多照片。

    記者:航空青年團每個月都會給110名學員,提供每人20分鐘的飛行體驗,培養他們對飛行的興趣。

    結束了上午的飛行體驗,我們又來到位於將軍澳的航空青年團遙控模型飛機基地,另一組隊員正在這裡進行遙控模型飛機訓練。

    記者:如果你以為讓我身後的這些遙控飛機上天,和你小時侯玩的遙控玩具一樣簡單,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看看我手裡的遙控器,上面密密麻麻複雜的按扭是不是讓人有些頭暈?不過,飛翔的感覺還是讓很多年輕人參與其中。

   航空青年團一等學員 彭溢恆:我在電腦裡面的模擬器練習了差不多3.4個月,然後用真正的模型飛機學習了差不多一年。

    在航空青年團裡,晉升資格不靠年齡和資歷,靠的是能力。沒有頑強的意志力和認真的學習,通過見習學員的測試都是件難事。

    航空青年團行動及訓練助理 姜卓浩:今年我們大概招募了900,接近1000人,但是有大概50%的團員不能夠接受我們嚴格的訓練,都退伍了。

    李苑琳是今年團隊中獲得滑翔飛機獎學金的唯一一位女孩,再過不久她就要去紐西蘭學習滑翔飛行,不過在加入團隊初期她也是吃了不少苦頭。

    航空青年團儀仗中隊學員士官長 李苑琳:我是在年紀比較大的時候才加入這個團隊,那個時候有些年齡比我小的人,但是因為他們(在航空團)的經驗比我多,我做的不好的時候,也會被比我小年齡小的人罵。那些感覺真的不好,因為我想我這麼大了,還要給一些比我年輕的人罵,但是再想一想,其實他們也是想我們好,想我們學更多的東西,所以現在已經沒有不好的感覺了。

    航空青年團行動及訓練助理 姜卓浩:這些孩子通過我們的培訓,使他們的紀律性、動手能力、領導能力得到鍛鍊,這對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很有幫助。

    航空青年團儀仗中隊學員士官長 李苑琳:在參加航空青年團以後,我越來越喜歡飛翔的感覺,所以我打算在我畢業後在航空方面繼續發展。我想做一名航空交通管制員,可以幫助控制在天空上的交通,我覺得這個工作很重要。

    短短一天內,隊員的青春活潑,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言談舉止間,給人以有教養、懂禮貌、大方得體的感覺。聽到稱讚他們的制服漂亮,小姑娘會甜甜地一笑說「謝謝」;就餐時,他們會齊聲喊「開始吃飯」。時時處處,體現出一種和諧合作的團隊精神。晚上是團隊一年一度的「鳴金收兵」儀式,表示全年團隊活動暫時告一段落,隊員們也會相互交流總結這一年來的得失。在莊嚴的歌聲中,隊旗徐徐降下,暈黃的燈光映射著一張張青春的臉龐,祝福來年他們的夢想一路展翅飛翔。

責編:趙巍

相關焦點

  • 英航空乘在香港被隔離,引發了一場外交爭端
    艾麗•弗裡曼是英航BA的空乘,在最近值機飛往香港以後根據香港當地的規定,所有抵港機組人員都要在機場酒店進行隔離。一開始給他們分配的酒店是萬豪。>艾麗將自己的遭遇發到了社交媒體上,沒想到居然引發了一場外交風波
  • [直通香港]香港積極改善溫室效應
    [直通香港]香港積極改善溫室效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9日 14:28 來源:CCTV.com 進入[直通香港(news)]>>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其實,溫室效應所產生的不良後果也遠不止是這些.
  • 美國地震專家警告:近期加州地震頻發可能會引發一場大地震
    這些地震可能已經將該州一步步推向一場更大、更致命的災難。兩位地震學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這些地震事件增加了聖安地列斯斷層發生大斷裂的可能性。這些地震事件以震中附近的一座城鎮命名,被稱為「裡奇克萊斯特地震」。
  • [直通香港]李宗盛:首次香港個人音樂會
    [直通香港]李宗盛:首次香港個人音樂會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  香港資訊站  香港特區政府加緊安排實施5天工作制  從今年7月1日起,香港特區政府將分階段在政府部門實施每周5天工作制。
  • [直通香港]香港發現斑文鳥屍體攜帶禽流感病毒
    [直通香港]香港發現斑文鳥屍體攜帶禽流感病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0日 15:38 來源:CCTV.com 進入[直通香港]>>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    香港的冬天    俗話說:寒在三九,這天兒是一天比一天冷。
  • [直通香港]香港將推出環島生態遊(6月14日)
    [直通香港]香港將推出環島生態遊(6月14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9日 11:48 來源:CCTV.com 進入[直通香港
  • 香港市民:反感修例風波暴徒的破壞,小朋友暑假沒地方去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香港市民
  • 造假風波引發「大地震」 行業自查難以遏制學術不端
    論文造假風波引發「學術圈大地震」背離科研道德的行為衝擊公眾信任  行業自查難以遏制學術不端行為  ● 近年來,在評價體系以量化為主的科技界,拼湊和抄襲論文的現象不斷發生。  此前10多天,有關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的學術爭議事件,也引發了「學術圈大地震」。隨後,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稱已經關注到相關問題,正調查了解情況,暫不下結論。  「關於學術誠信問題,在科學技術普及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等法律中都有抽象地涉及。目前,規制學術不端行為主要依據教育部、科技部等有關部門制定的部門規章。」
  • 臺南地震致網際網路大面積癱瘓 修復尚無時間表
    臺南地震致網際網路大面積癱瘓 修復尚無時間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8日 07:08 來源:   臺、美、歐、東南亞方向網際網路癱瘓 尚未有修復時間表  現狀:至少10條光纜受損  來自中國電信的消息稱,受強烈地震影響,中美海纜、亞太1號、亞太2號海纜、FLAG海纜、亞歐海纜、FNAL
  • 香港人士展望2020:希望「風波」可以儘快徹底平息
    聽香港各界人士展望2020:希望「風波」可以儘快徹底平息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 白雲怡 崔天也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黃博寧】編者的話:「6個月前,恐怕誰也不會想到香港會變成今天這樣!」這是最近《環球時報》記者在香港採訪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
  • 歷史上的今天 印度洋大地震並引發南亞海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並引發南亞海嘯這次地震發生的範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消亡邊界。 地處安達曼海。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芮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芮氏規模8.5至8.7。其後香港天文臺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最後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
  • 香港長洲附近發生1.4級地震 是有紀錄以來第八次有感地震
    中新社香港12月5日電(記者 梁今)香港長洲附近罕有地發生地震。香港天文臺指,5日下午12時22分在長洲附近發生一次1.4級地震。天文臺接獲超過十名市民報告,表示感到這次地震,震動維持數秒。香港天文臺初步分析顯示,這次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的第三度,即室內有感。類似小型貨車駛過的振動。天文臺高級科學主任陳世倜表示,今次地震級數屬於輕微,香港並非處於活躍地震帶,但附近有斷層活動,間中會引發輕微地震發生。他相信今次地震是淺層活動,較近地面發生,所以有相當多市民感到震動。
  • 地下水水位可能引發地震?
    博科園:科學科普-地球科學類2014年8月24日一場地震席捲了加州北部的納帕索諾瑪山谷這是舊金山海灣地區25年來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2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造成5億美元的損失。當內華達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梅雷迪思·克雷納(Meredith Kraner)檢查地震周邊地區的地震記錄時,在數據中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特徵:地殼的擴張和收縮模式。
  • 美國地震「持續升溫」!加州「大地震」會引發海嘯嗎?
    最近幾個月,加州地震活動穩步上升,引發了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大地震」的擔憂。該州居民對7月6日發生在克恩縣Ridgecrest的7.1級地震感到驚訝。專家表示,從拉斯維加斯到奧蘭治縣都有震感,這是該市20年來最大的一次地震。活動破壞了Ridgecrest周圍的地面,產生了明顯的裂縫。
  • 新界核彈引發香港大地震
    春節前,南京河西的一塊土地以超過4.2萬元/平米的樓板價成交,香港新界樓板價還不到南京河西的4成。記憶中幾代人的TVB裡都有這樣的橋段,類似於買完大跌,待了幾年才開始暴漲,但是整體還是上漲趨勢。年第四季度,香港房價下跌7.5,標普今日發布報告稱,2016年香港房地產行業形勢將更加嚴峻,房價預計將較2015年下滑10%-15%。香港地產業瀕臨加速貶值危機。
  • 自然災害越少越好,但是地震那麼危險,為什麼還要引發人工地震?
    ,我國經歷過很多場非常慘烈的地震災害,因此人們都希望地震這東西永遠都不要再光顧中國才好,然而這麼危險的自然災害,有時候卻並不是大自然自發產生的,甚至於有的時候還會人工引發一些地震,這究竟是在做什麼?,最常見的還是那些爆破引起的地震,當我們在修建一些大型的工程項目的時候,往往會用大量的炸藥進行爆破,這些爆破的衝擊波,如果順著地質結構進行傳導,那麼就很容易引發一些人為的地震了。
  • 香港天文臺加強海嘯預警機制 加強地震海嘯教育
    新華網香港1月18日電 香港天文臺臺長林超英表示,雖然香港發生海嘯機會低,但港人應居安思危。天文臺將加強有關教育,計劃提高預警機制的要求,向外公布影響水位少於1米的海嘯。  香港天文臺上世紀60年代加入太平洋海嘯預警機制,當太平洋地震引發海嘯影響香港水位1米或以上,即向外公布。
  • 地震原因新突破!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海洋潮汐可以引發地震
    一項新的地震研究發現,海潮可以引發地震。地震產生的地震波能夠將整個城市夷為平地,這使得早期探測和預測變得至關重要。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地殼構造板塊邊緣海底山脈的地震是如何與潮汐聯繫在一起的。班達亞齊在2004年被一場強大的海嘯襲擊由於中大洋斷層的移動方式,低潮的相關性令人驚訝。
  • 香港觀察:「鬧辭」風波後 立法會如何撥亂反正?
    香港立法會攬炒派議員」總辭」鬧劇在12月1日落下帷幕。這些議員的離開,會否妨礙立法會正常運作,將如何影響立法會生態,建制派議員面臨怎樣的挑戰和困難等等,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反對派威脅「總辭」,卻被「反將一軍」11月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後,香港特區政府隨即宣布楊嶽橋等4人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而另15名攬炒派議員聲稱要和這4人捆綁,紛紛遞交辭呈。
  • 香港天文臺:太平洋板塊邊緣為全球地震最活躍地區
    香港天文臺:太平洋板塊邊緣為全球地震最活躍地區 2015-05-15 08:50:12  香港天文臺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向記者介紹,地震監測發現,印澳板塊目前傾向於向東北方向移動,而歐亞板塊大致上向東南方向移動,這樣的地殼運動引發了包括此次尼泊爾地震以及汶川地震在內的大災難。  莫慶炎說,儘管在印澳板塊邊緣近幾年地震頻發,但如果從全球地震監測情況來看,從地震發生頻率來講,太平洋板塊邊緣地區,尤其是在西太平洋、阿留申群島以及南美邊緣,是最活躍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