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入侵的越前水母,基因組中藏著什麼秘密?| BMC Biology

2020-12-06 施普林格自然OA

原文作者:Jong Bhak, Seungshic Yum & Hak-Min Kim

水母的結構看似簡單,但它卻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複雜的動物生命是如何在數億年內完成進化的。在接下來的分享中,在BMC Biology 上發表相關論文的研究者向我們介紹了他們在巨型越前水母(Nomura's jellyfish)的基因組中的發現。

水母屬於刺胞動物門(Cnidaria),這個門內還包括珊瑚、水螅、海葵等。刺胞動物是最早分支的後生動物譜系之一。該群體在大約5億年前經歷了顯著的多樣性變化,刺胞動物作為兩側對稱類動物(包括99%的現存動物以及人類)的姊妹,研究它們可以揭示複雜動物生命進化過程中的重大事件。

雖然兩側對稱類動物在陸地和海洋上成功存活了下來,但刺胞動物仍舊在水中生存。在刺胞動物門類中,水母可以說是最活躍的:它們使用最少的能量進行遊動和捕食,這使得它們儼然成為了地球上最有效的「噴射推進器」。相對於其他刺胞類動物,水母獨特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數百萬年來它們對不同基因和突變的選擇結果。例如,在BMC Biology 中發表的這篇文章中,我們發現水母存在很好的肌肉和神經元信號傳導相關的基因。在垂直或水平方向遊動時,水母已經進化出快速控制滲透壓的能力,來應對不同的水體濃度,

越前水母的系統發育位置及其與其它刺胞動物基因組的關係

了解以及定義水母的最好方法是將水母基因組與其他包含足夠多基因和蛋白質的刺胞動物的基因組進行比較。由於水母和其他刺胞動物(如:水螅和珊瑚)在進化關係上非常遙遠,所以在表型上對它們進行比較十分容易,但卻很難精確地確定水母的基因變異。幸運的是,目前已有大量的關於刺胞動物基因組學的研究被發表出來,並且我們已經檢測出足夠特異的基因、通路和蛋白質結構域來幫助我們從基因角度出發對水母進行重新定義。

為了對水母的基因組進行比較,我們需要找到一些水母作為研究對象。我們很幸運地在韓國溫暖的南部海岸發現了許多漂浮著的巨大水母。這些巨型水母,寬達2米,重則200公斤,它們被稱為越前水母。在日本,它們有時被認為是一種食品,但其實它們十分危險,有時甚至能致人死亡,因而長期被韓國漁民所摒棄。在中國的黃海和南海海域也發現了越前水母的蹤跡,它們已經逐漸擴散到了南太平洋。也許是由於全球變暖和對劍魚和金槍魚的過度捕撈,越前水母現在在韓國海域及日本海水域繁殖迅猛。

我們捕獲了其中一隻並對其基因組和轉錄組進行測序,然後將結果與其他的刺胞動物和兩側對稱類動物的基因組進行比較。第一步是基因組的組裝:將Illumina的短DNA片段測序結果和PacBio的長DNA片段測序結果進行組裝。然後與其他七種珊瑚、海葵和水螅等刺胞動物的基因組進行比較,來鑑定它們的遺傳差異。

目前,已經有七個刺胞類動物的基因組研究被發表了,其中就包括越前水母。水母在形態學上有巨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著重於利用遺傳學水平的差異來對水母的身體機能進行闡述。

越前水母屬於缽水母綱,它的基因組大小為213 Mbp,對於刺胞動物來說大小適中。但與人類的3 Gbp相比,這卻是一個很小的基因組。儘管如此,它與人的基因數量幾乎相同(19,525)。鑑於HOX基因對體形可以產生影響,我們對HOX基因的不同重組形式進行了分析進而對該基因進行研究。在刺胞動物中,水母由於其獨特的頭部和尾部而變得獨一無二。儘管我們在水母的基因組中觀察到了HOX基因獨特的組合方式,但目前還沒有將HOX基因表達和下遊發育途徑與水母的特定形態特徵聯繫起來的研究證據。

從基因組的對比結果來看,我們還發現了水母的基因組似乎已經適應了「細胞的化學穩態」和「鈉離子轉運」功能,這是其他刺胞動物所沒有的。如之前所述,這種行為是有意義的,可以保障它們能夠在水中垂直和水平地遠距離遊動來捕獲獵物。

水母其實並不聰明,而且它們沒有大腦、眼睛或者其他的感受器官,它們只有存在於觸角的很小的感官結構。這些結構被稱為「觸手囊」。水母利用它們的觸手囊和神經系統(神經網)來鑑別光源和氣味。和兩側對稱類動物,如:人類,果蠅和斑馬魚相比,我們發現在水母中,與感覺受體相關的基因家族的數量大大地減少了,這種現象同樣存在於其他刺胞類動物中。

水母利用它們的觸鬚來捕獵。他們也擁有十分強大的防禦機制。為了散布它們那臭名昭著的臭味,水母進化出了特異化的結構:刺絲囊。他們的觸鬚上有數以千計的刺胞動物都有的成千上萬個的刺絲囊,這些刺絲囊在受到刺激時會產生數千微小劑量的毒液。典型的水母毒液包括磷脂酶A2和金屬蛋白酶,並且我們發現這些與毒液相關的蛋白質結構域和基因對那些活躍的捕食者十分有利。

綜上所述,目前至少已經在一個水母體內觀察到了它的身體結構(頭 & 觸鬚)、化學滲透適應能力(溶液滲透壓)和身體協調能力(噴射推進身體前行)保留有進化中遺留下的種種特徵。

BMC Biology

DOI:10.1186/s12915-019-0643-7

相關焦點

  • 水母都是如何入侵人類的?
    不過你知道嗎,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水母,其實正在慢慢入侵我們人類,什麼毒翻遊客,拖翻漁船、堵死核電站之類的事兒,它們都做得出!近日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州深海,一隊科研小組偶遇罕見的「煙花水母」。它有亮紫色的觸角,淡藍色的傘狀外表,橘色的散射光遍布身體,遠遠看去就像是深海中的煙花,非常漂亮。
  • BMC Biology | 近期研究精選
    研究論文包括識別線蟲中的長的功能性非編碼RNA,以及解讀肌動/球蛋白的收縮性在Notch信號傳導中的作用等等。同時,我們根據進化論系列文章中的最新一篇詳細介紹了薄葉海膽的轉錄組、蛋白質組和基因組草圖。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者您想詢問您的論文是否適合在BMC Biology 上發表,請隨時聯繫我們!
  • 巴西攝影師日本深海拍到巨型越前水母
    巨型越前水母【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5日報導,近日,巴西40歲的攝影師露西亞•特瑞(Lucia Terui)在日本福井縣越前市附近潛水時,偶然發現巨型越前水母。據了解,大部分越前水母生活在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海域,體型巨大,足有普通水母的100倍。
  • BMC Biology | 近期要文及特刊更新
    BMC Biology本月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和約稿文章,其內容包括:從演化角度探討人類衰老的綜述、確定人類基因組中基因數目所面臨的挑戰、以血管新生為靶點的新技術,以及對裸鼴鼠長壽秘密的探索。 主題文章 人類究竟有多少個基因?
  • 深海掠食者:對人類造成最致命傷害的「箱形水母」
    今天帶給大家的是出現比恐龍還早的水生動物「水母」。水母種類和分布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它們的影蹤。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它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過250餘種的水母,它們分布於全球各地的水域裡,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 BMC Biology很高興與您分享我們6月的最新研究、約稿以及期刊的...
    本月的研究論文帶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有絲分裂時細胞內膜和微管的行為、細胞對不同濃度過氧化氫的反應以及改進的類器官模型。 三大專題系列的最新內容如下:「進化論」專題中介紹了家犬馴化的基因組學;「神經生物學新技術」專題中介紹了亨廷頓病的一種精細的共培養模型;「膜蛋白質量控制」專題中介紹了與線粒體蛋白分解相關的研究和評論。
  • 拖翻漁船、堵死核電站,水母正在「圍剿」人類……
    除了在水族館欣賞它們優美的姿態以外,大眾對水母的了解並不多。此外,它們接近透明的身軀,也很容易隱匿於海水中。 但有這麼一種水母,你想忽視都難的。它就是水母中的巨無霸——越前水母(Nomura Jellyfish)。
  •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期刊:BMC Biology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閱讀原文: 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
  • 拖翻漁船、堵死核電站,這種巨型水母到底有多逆天?
    它就是水母中的巨無霸——越前水母(Nomura Jellyfish)。這是一種巨型水母,直徑一般超過1米,部分個體甚至達到2—3米,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母。越前水母體內含有毒素,毒素會影響中毒生物的心血管系統。
  • 丹麥科學家研製出水母脆片,決定靠吃解決水母成災的問題
    海蜇,水母的一種,對中國人,尤其是沿海地區的居民來說,是一種習以為常的食材,在福建等地區的宴席上,爽脆解膩的涼拌海蜇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頭菜。但在西方國家,這種黏糊糊的,口感像橡膠,又沒有什麼味道的傘狀生物並不是他們料理的理想食材,醃製海蜇的口感也不太對他們的胃口。
  • 直徑2米巨形水母泛濫日本海域[組圖]
    越前水母的直徑可以達到2米,被認為是體型最大的水母之一。不是,佔據日本海域的是一種巨大的水母,名叫「越前水母」(Nomura's jellyfish)。  1 想法吃掉它們  雖然中、日、韓三國的人民喜歡吃水母,但目前在這幾個國家的海域內水母也急劇增多,造成了當地的漁業危機。它們經常可以撕破漁網或壓死網中的魚,即使一些倖存的魚也會被水母的觸鬚毒死或粘住。還有數例關於人類被水母刺傷的報導。
  • 回到最初的起點,BMC Biology關注些什麼?
  • 幾內亞山藥基因組被破譯
    發表時間:2017/9/19 數字識別碼:10.1186/s12915-017-0419-x 原文連結: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5-017-0419-x?
  • CRISPR/Cas9介導的非同源DNA敲入在多拷貝基因敲除中的應用 | BMC...
    Kwok, Feng Wang, Junyi Xue, Hui Zhao, Kin Wah Suen, Chi Chiu Wang, Jianwei Ren, George G. Chen, Paul B. S. Lai, Jiangchao Li, Yin Xia, Andrew M.
  • 日本拍到世界最大水母:這也太嚇人了
    近日在日本越前,來自巴西的女攝影師Lucia Terui潛水時意外拍攝到了一隻超大的水母。這種水母學名「越前水母」,又名野村水母,是一種在長江三角洲到日本海泛濫的巨型水母,直徑一般超過1米,部分個體甚至能達到2-3米,重量也能超過220公斤,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母,是普通水母的上百倍,北美的獅鬃巨型水母也比不過它。之所以叫「越前」,是來自日本福井縣的古令制國國名「越前國」。
  • 掀翻日本漁船,堵死日本核電站,這種巨型水母「戰力」有多強?
    ,越前水母,水母中的「戰鬥母」。這種水母的直徑一般都能超過1米,最大的甚至能夠達到3米,算是一個真正的巨無霸了,也是世界上發現最大的水母!越前水母不僅體型龐大,而且體內還有很多的毒素,不管是對魚類還是對漁民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若是不小心捕撈到一隻越前水母,漁民往往也都很頭疼,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 紫色水母入侵英國水域
    據國外媒體報導,成群的有毒紫水母首次入侵英國沿海水域。這種紫水母被認為是因近來海水溫度升高而來到英國海域。這種4英寸(約合10釐米)長的紫粉色水母在溫暖水域繁殖較快。  幾年前它們很少出現在英國水域,它們更喜歡生活在溫暖的地中海和大西洋中部。
  • 網球王子:童年和越前龍馬長最像的人物,不是越前龍雅,而是他!
    越前龍馬在《網球王子》中的地位十分的高,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角色。許斐剛每一集幾乎都有讓越前龍馬出場,少了他這個動漫似乎就少了點什麼。雖然龍馬的人氣算不上是最高的,但是一定是不可忽略的。關于越前龍馬的童年經歷,許斐剛也在動漫的後期中進行了介紹。很多人看到越前龍雅之後,都認為越前龍雅才是和龍馬長最像的人物,因為這兩人是兄弟關係,「雙越」組合確實在長相上十分的相似。但是和越前龍馬童年時候最相似的角色,應該是他的部長手冢國光了。這是手冢國光當初剛步入青學時候的模樣,和現在的越前龍馬有著極大的相似度。
  • 全球水母大爆發頻現 成世界性難題(圖)
    水母入侵法國馬賽海灘的情形水母是美麗的,許多地方的水族館裡飼養著各式水母讓人觀賞,但當海洋裡的水母發瘋似地繁殖時,水母就變得不再溫柔,它成了海洋生態災害的兇手和一道世界性的難題。日本是一個靠海吃海的島國,自從2002年幾個漁民在捕魚時發現捕上來的不是魚,而是水母之後,接下來的每一年,人們都會發現數十億隻巨型水母———越前水母在日本海域活動。在黑海海域,每當水母大爆發,每立方米海水甚至聚集著千隻以上拳頭大小的水母,對當地旅遊業和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往往高達數億美元。
  • 燈塔水母可以永生是否違背了自然規律?這就是被稱為「永生」的秘密!
    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永生的生物難以保持基因多樣性,在複雜而殘酷的自然選擇中勢必會被淘汰出局。 而燈塔水母的存在的確是一個奇蹟。 燈塔水母直徑僅僅有4-5mm,是很小隻的。身體透明,內部紅色的胃一目了然,它們的基因組非常簡單。它們是肉食性的,靠捕食浮遊生物、甲殼類、多毛類和小型魚類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