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在任何參考系下恆定,這正是狹義相對論需要解決的問題

2020-12-07 李論科學

幾乎所有的物理學定律都著眼於對空間中物體的活動情況隨時間而變化的描述。只有選定一個恰當的參照物,一個物體的位置,或者一個事件發生的地點才有可能被清晰表達出來。例如,在阿脫武德機實驗中,重物的速度與加速度的參照物是該機本身,實際上也是相對於地球而言的。天文學家可以將太陽系的重心作為參照系,以此描述行星的運動。因此,所有的運動都可以描述為在某一參照系下的運動。

物理運動從參照系開始

我們可以設想,有一個由杆構成的架子,它與參照物連接在一起,並且延伸至空間當中。如果將這個設想中的架子看成三維空間的笛卡爾坐標系,那麼,我們就能夠得到三個數來表示任一位置空間點的坐標。我們把這樣與某參照物緊密連接的架子稱為參照系。

笛卡爾坐標系

並不是所有的物體都適合做參照物。在相對論出現之前,人們就已意識到適當選擇參照系的重要性了。17世紀後期的物理學之父伽利略,曾經為了讓人們接受日心參照系這一學說,不惜冒著被監禁甚至燒死的危險也要將之廣為傳播。後來我們通過分析才明白,他與當時專制勢力爭論的主題正是對參照物的選擇問題。

牛頓對參照系和絕對時空的討論

牛頓在後來的物理學概論中對此作出了詳細描述,才使人們普遍接受了日心參照系這一學說。然而,牛頓並沒有止步於此。為了證明有的參照系比其他參照系更適於描述自然形態,他設計了著名的水桶實驗。

水桶實驗水桶實驗是牛頓為證明絕對空間的存在所做的實驗。牛頓對於該實驗的解釋,後來遭到奧地利物理學家、哲學家馬赫和愛因斯坦的顛覆。其實驗方法為:

(a)桶吊在一根長繩上,將桶旋轉多次而使繩擰緊,然後盛水並使桶與水靜止,此時水是平面的。(b)接著鬆開,因長繩的扭力使桶旋轉,起初,桶在旋轉而桶內的水並沒有跟著一起旋轉,水還是平面的。(c)轉過一段時間,因桶的摩擦力帶動水一起旋轉,水就形成了凹面。直到水與桶的轉速一致。這時;水和桶之間是相對靜止的,相對於桶,水是不轉動的。但水面卻仍然呈凹狀,中心低,桶邊高。

水桶實驗分析很顯然,上面水桶實驗的參照系是地球。我們可以把水面的這種變化作這樣的描述:水在不轉動時呈現平面狀態,轉動時則為拋物面狀態。這種狀態的改變與桶的運動狀態無關。

現在,我們設想一個以大小不變的角速度相對於地球轉動的參照系,且這個角速度就等於水桶的最大角速度值。我們從這個參照系的角度來觀察上面的整個實驗:一開始,繩子、水桶以及水都以某一相等的角速度相對於這個參照系「轉動」,水保持平面狀態;接著,水桶與繩子慢慢停止「轉動」,於是水面就變成了拋物面;然後再將水桶與繩子相對於這個參照系「轉動」(對於地球這個參照系而言,水是靜止的),水又會慢慢變回平面狀態。對於這個參照系,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定律描述:只有當水按照一定角速度「轉動」時,水面才會呈現平面狀態,但一當偏離這個特殊運動狀態,水面就無法保持平面了。它偏移的角度將與這個運動的偏離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靜止的狀態也可能使水面呈現拋物面狀態,同樣,它與桶的轉動也沒有任何聯繫。

任何參照系都可以描述自然規律,只有少數可以使自然定理變簡單

牛頓的水桶實驗很恰當地讓我們明白了什麼叫做「恰當的」參考系。任何選定的參考系都可以用來描述自然以及自然界的定律。然而,在所有這些參考系中,只有一個或者說少數是可以讓描述自然定律變得簡單的。換句話說,在這些少數的參考系中,自然定律比在其他參考系中包含的因素更少。我們還是以牛頓的水桶實驗為例子,如果我們用後面那個與水桶相連的參考系來描述自然現象,那麼,我們就必須在我們描述的物理定律前多加一個前提,那就是水桶相對於一個「更好的」參考系(例如地球),擁有一個角速度ω。

日心說能否定地心說的原因而在對行星的運動規律進行說明時,我們發現日心參照系是比地心參照系更優良更簡單的參照系。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在克卜勒和牛頓關於基礎定律的表述得到公認之前,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描述已否定了託勒密描述的原因。

當人們意識到參照系的選擇將對自然定律的形式造成影響時,許多人開始嘗試用數學形式來確定這種選擇的效果,對此他們進行了許多研究和實驗。

無論採用什麼參考系,在力學上都是等效的在物理學中,力學是最早以完整的數學定律來加以表述的。在所能夠想像到的所有參照系中,有一些能夠讓慣性定律以人們熟悉的形式呈現,即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情況下,一個質點的空間坐標與時間呈現線性函數關係。我們把這樣的參照系稱為慣性系。例如牛頓水桶實驗就是這樣的。我們可以用任何其他的參照系來描述不受力作用的質點的運動,但它們的慣性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則要複雜許多,它們的空間坐標將不再是時間的線性函數。

因為在所有的慣性參照系中,力學規律都採用了相同的形式,因此,我們無法從力學上觀察到參照系不同表現在物體本身上的差異。從力學的觀點看來,所有的慣性參照系都是等效的。無論我們採用什麼樣的參照系,我們所描述的自然現象都是等效的,這就是相對性原理。而在後來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得出光速恆定,在光速面前不存在參照系等效,這明顯違背了相對性原理。接下來愛因斯坦對空間和時間概念修正,光速在任何參考系下恆定這就是狹義相對論需要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恆定的光速: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經受住了高能量測試的考驗
    洛倫茲不變性是狹義相對論的核心,它預測在任何情況下,真空中的光速都是恆定的每秒186,282英裡(299,791公裡)。迄今為止,該速度確實在所有的測量中都是恆定的,即使是在科學家們使用粒子加速器產生的地球上最高能量水平下進行的測量。
  • 在所有參考系中,光速都恆定嗎?
    簡單來說,這取決於測量者,在真空中只有當人在旁測量時,光速能保證達到299,792,458 m/s。 但是,我們要通過考慮它的各種含義來解答這個問題。光速在空氣或水中會發生變化嗎?會的。這是傅科在1850年發現這一點的。當人們討論「光速」時,是指真空中的光速,通常還表示在慣性坐標系中測得的速度。 該真空慣性速度表示為c。在真空慣性系中光速是恆定的嗎?
  • 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講一下這些不通俗的事
    這沒有問題。可是當速度逐漸加快的時候,問題就來了,比如光速。光速是恆定不變的,對任何參考系而言都不變。如果在火車上發射一道光束,那麼無論對於火車上的人而言,還是對於火車下的人而言,光速都是每秒30萬公裡,並不會疊加火車的速度。只不過火車上的人和火車下的人的時間發生了變化,火車下面人的時間變慢了。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那麼,兩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就不存在誰更特殊的問題,它們應該都是等價的,這也是相對性原理的體現。但是,在洛倫茲的靜止以太假說裡,以太系始終是那個最為特殊的參考系,它與其它參考系並不等價。雖然洛倫茲從來沒有說他的靜止以太就是牛頓的絕對空間,但從它的性質來看,一個沒有任何力學性質的純背景牆式的靜止以太,跟絕對空間也沒什麼大的區別了。
  • 光速恆定不變,這是怎麼被發現的?源於一次大膽的假設
    光速為299792458m/s,且恆定不變。光速不變是怎麼一回事呢?光速是宇宙系統內部運動的最快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超越光速,且光速相對於任何參考系而言都是恆定不變的。這是不是有些不好理解?那就讓我們從牛頓說起。
  • 恆定的光速: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經受住了高能試驗
    洛倫茲不變性是狹義相對論的核心,狹義相對論預言,在真空中,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光速都是恆定的常數。在迄今為止的所有測量中,這個速度確實是恆定的,即使是科學家使用粒子加速器可以在地球上產生的最高能量水平下進行的測量。 一項新的研究報導說,還具有更高的能量,這些能量是由劇烈的天體物理學現象產生的。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而物理定律對所有慣性系平權,並不存在一個更加優越的參考系,這正是狹義相對論裡相對性原理的精髓。裡我就給大家推導了,我們可以在不預設參考系的條件下直接從麥克斯韋方程組推出電磁波的速度就是光速c。「對,這正是問題的關鍵:地面系覺得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火車系就是覺得它們不是同時發生的,閃電擊中車頭的事件先發生!」「如果這樣的話,我就從電磁理論滿足相對性原理逼出了光速不變,光速不變又要求不同參考系對同時性有不同的判斷。
  • 狹義相對論基本思想及概念梳理(上)
    問題的來源,為什麼愛因斯坦要創立狹義相對論物理學中兩條公認的正確的基本公理,在牛頓力學的框架下,產生了矛盾。一,相對性原理:若K是一慣性參考系,K'相對於K做勻速直線運動,那麼自然中的普遍定律相對於K或K',都同樣成立。
  • 為什麼光速是恆定的,不會因任何運動形式而改變?
    為什麼光的速度是恆定的?簡單說,物理公式和我們觀察的結果都證實了這一點。光速不變原理的出現是近現代物理學上的一個重大變革,這個原理是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也是科學家們在研究探索以外的過程中提成來的,被愛因斯坦提出來的,過程比較複雜,這裡就長話短說!
  • 宇宙膨脹速度可以超光速?狹義相對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認為任何物體不能超光速,這個是狹義相對論的基礎,狹義相對論有兩個前提:1物理規律在所有慣性系下保持一致,比如選A這個慣性系發現牛頓第二定律是F=ma,換成B這個慣性系牛頓第二定律依然是F=ma不變,所以物理規律不會因為慣性系變化而跟著改變,這個很好理解。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比狹義相對論更完善?原因就在這裡!
    也就是說廣義相對論大概就是這樣一個背景下被愛因斯坦提出來了。那麼到底什麼相對論呢?相對論的提出其實和牛頓以及光速有一定的關係。牛頓力學表示物體的速度可以無限疊加,沒有上限,但是光速的存在推翻了牛頓力學裡的這種說法。科學家發現光速幾乎恆定不變,於是愛因斯坦就開始思考,到底是神馬原因導致了光速不變?
  • 怎麼理解光速是恆定的
    光的速度相對於任何參照系都是恆定且相同的,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兩大理論基礎之一,它又稱為光速不變原理。
  • 為什麼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能被超越?
    在宇宙中,物體(能傳遞信息)最快的速度是光速,而且物體速度在光速的情況下,會發生很多神奇的事情,比如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會停止,按照狹義相對論的說法,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只能逼近光速,更是不可能超光速。那麼速度的上限就是光速了嗎?
  • 怎麼理解光速是恆定的,跟參照系選擇無關?
    光的速度相對於任何參照系都是恆定且相同的,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兩大理論基礎之一,它又稱為光速不變原理。至於如何理解光速不變原理,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了解一下。在一列以速度v相對於地面勻速行駛的火車上,火車的前照燈向前發射出一道光,這道光相對於火車的速度為c。假設有甲、乙、丙三名觀測者,其中甲坐在火車上相對於火車靜止,乙在火車上朝著火車前進的方向以速度u勻速運動,丙站在地面上相對於地面靜止。那麼,甲測得光相對於他的運動速度為c,乙測得的光速不是c-u而仍然是c,丙測得的光速不是c+v而仍然是c。
  • 狹義相對論的困難,驚心動魄的十年
    1905年,愛因斯坦發展出了狹義相對論,把空間和時間聯繫在一起。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在這之中起了重要作用。相對性原理告訴我們,一切慣性系都是平權的,並不存在一個特殊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光速不變原理還告訴我們,光在任何慣性系當中的速度都是一樣的。愛因斯坦通過這兩個原理,獨自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只不過,這兩個理論有個矛盾,那就是:光速。具體來說,牛頓的理論認為,速度可以不斷地進行疊加,沒有上限,只要你加得上去就行。可是,麥克斯韋方程得出的光速是一個固定值,似乎暗示著光速無論在什麼慣性坐標系下都是一樣的。要知道,我們在使用牛頓力學時,是需要先選定參考坐標的。
  • 狹義相對論到底說了些什麼?
    要了解是什麼狹義相對論,實際上,要從「運動」說起。狹義相對論的背景這件事其實是這樣的,伽利略的時代,他其實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其實和日心說與地心說的巔峰對決有關。或者說,你可以取任何一列火車為參考系,則另外一列在動。這後來,也被我們稱為伽利略變換,或者相對性原理。後來,牛頓就借用了伽利略變換(不過這裡要補充一下,牛頓其實觀點還是和伽利略有所不同的),建立牛頓理論體系。在這個體系內,我們應該知道的是研究運動是需要選取一個參考系的,所以運動其實是相對的。
  • 一句話摧毀相對論(狹義)
    驅雲趕霧:一句話摧毀相對論 驅雲趕霧:一句話摧毀相對論(狹義),同種媒質的同系統麥可遜_莫雷實驗室中,兩支分光速只能相等,幹涉條紋的移動只能是零結果,零結果不能證明光速不變原理,相對論大廈轟然倒塌。歡迎反駁論證。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於是,上面的問題就有了一個等價的提法:麥克斯韋方程組到底在哪個參考系下成立?如果麥克斯韋方程組在所有的慣性系下都成立(即滿足相對性原理),那我們就可以說電磁波在所有的慣性系下的速度都是光速c。如果麥克斯韋方程組只在某些特殊的參考系下成立(即不滿足相對性原理),那麼我們就只能說電磁波只在這些特殊的參考系下的速度是光速c。於是,我們又進一步把「麥克斯韋方程組到底在哪個參考系下成立?
  • 一口氣搞懂狹義相對論
    伽利略曾經提出過了一個「伽利略變換 」:在一個參考系中建立起來的物理定律,通過適當的坐標變換,可以適用於任何參考系。是不是有不明覺厲的感覺?其實這都是唬人的。可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麥克斯韋方程是不需要參考系的,說白了就是:電磁波速度,或者說光速是不需要相對於某個參考系而言的。在任何慣性參考系下,光速都是3×10^8m/s。這就和牛頓力學是相互矛盾的。可是,牛頓力學是那么正確,觀測和理論完美的匹配。而麥克斯韋方程也同樣堅如磐石,能夠很好地解釋電磁現象。那到底是哪裡出了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