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2020-06-23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先問一個問題——在下圖中藥物分子的羧基引入13C同位素標記,需要哪些反應步驟?

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近期的Science 上,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Rylan J. Lundgren教授團隊給出了一個簡單到極致的方案——把原料溶解在二甲基甲醯胺(DMF)中,然後放在13C標記的二氧化碳氣氛13CO2,1個大氣壓)裡,等幾個小時就搞定了!根據底物結構的不同,反應甚至在20 ℃下經過1小時就能以高收率獲得高純度的13C標記產物,甚至DMF溶液中有水也不要緊,只要別超過0.01 M就可以了。

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Rylan J. Lundgren教授(後排左四)、Duanyang Kong博士(本文一作,後排左三)與研究團隊。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Alberta


筆者剛看到這篇工作,簡直有點不太相信。這是怎麼做到的?


回到最初的問題,不管具體路線如何,通常的辦法都包括:把原來的羧基脫除,再想辦法用13C標記的碳源引入一個羧基。有機化學家在這兩類反應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儘管羧基在大多數條件下都相當穩定,但為了脫羧,前有入選有機化學教材的柯爾伯脫羧,後有近年來火熱的光氧化還原脫羧。而要引入羧基,則常常需要依賴強親核試劑或在電化學過程中原位形成等當量還原劑。反應條件上的巨大差異使得脫羧和羧化反應看似不可能在「一鍋」裡完成。


但是,在自然界,脫羧反應和羧化反應卻一直是在「一鍋」裡完成的。原則上,如果脫除羧基形成二氧化碳能和它的逆反應同時發生,形成一個化學平衡,那麼原則上只要在反應體系中加入過量的13C標記二氧化碳,就能推動化學平衡向生成13C標記羧基的方向移動。


實際上,近年來已經有一些小組探索了簡單脂肪酸的可逆脫羧/羧化反應,但高溫(280 ℃-400 ℃)限制了它們的應用價值。在室溫或接近室溫的條件下實現這個過程依然是挑戰。

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脂肪酸可逆脫羧/羧化反應的探索。圖片來源:Science


在這項工作中,Lundgren教授團隊將4-氰基苯乙酸鉀(1)溶解在DMF中(濃度0.1 M),通入13 mL的13C標記二氧化碳(1個大氣壓,按當量算約6倍當量,此時二氧化碳在DMF中的濃度約0.2 M)。通過監控反應,發現在20 ℃下,同位素交換反應在15小時左右達到平衡,簡單的酸鹼萃取即可以83%的收率獲得13C富集的產物。

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1的CO2交換(紅色)和MeOH質子化(黑色)的比較。圖片來源:Science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實驗中羧酸鹽的抗衡陽離子和溶劑種類對反應有著重要影響。如果僅是羧酸,即4-氰基苯乙酸,升溫到70℃也沒有明顯反應;抗衡陽離子為鋰離子和鈉離子時雖然能反應,但速度較慢。介電常數大於30的極性非質子溶劑對反應是必要的,但體系中少量的水(低於0.01 M)以及甲醇也能被兼容。這些結果表明溶劑化的離子對能有效促進反應進行。

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反應條件研究。圖片來源:Science


在隨後的底物拓展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系列包含相鄰芳基、羰基、氰基或磺醯基的羧酸鹽分子都可發生可逆的脫羧/羧化反應。標記產物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13CO2過量的程度(化學平衡)。實驗表明,產物中13C標記的比例可高達95%(13CO2 ~ 50 equivalents)。高轉化率,加上操作的簡便性,這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一種獲得13C標記羧酸的策略。簡便的操作也讓反應能夠兼容更多的基團,包括硼酸、各種滷原子、醛、酮、酯、醯胺、磺醯基以及一些有反應活性的芳雜環。對眾多官能團的兼容性使得這一方法可以直接用於獲得多種13C標記的藥物分子以及胺基酸等重要的活性有機分子(下圖)。

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底物拓展及應用。圖片來源:Science


研究人員發現,上述底物拓展中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以及轉化率(最終標記產物的佔比)與底物穩定陰離子的能力相關而與氧化還原能力關係不大,因此,他們猜測反應應該是通過直接脫羧或者形成烯醇式的過程實現的。這看似與反應對醛酮等官能團的兼容性相矛盾,但其實需要注意到,在體系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是相當高的(0.2 M),因此能優先與脫羧後形成的碳負離子反應。


實際上,在氮氣氣氛和弱布朗斯特酸存在條件下,確實會出現脫羧質子化,並且速率與布朗斯特酸的酸性成反比,表明布朗斯特酸捕獲脫羧中形成的二氧化碳是決速步驟。在氮氣氣氛下,實驗中還觀察到原料發生「歧化」反應,從表觀上看,一個原料分子的羧基與另一個原料分子上的α-H發生了交換。這表明,在實驗條件下,碳負離子確實有很強的捕獲二氧化碳的能力。但這種過程似乎是不可逆的。研究人員還注意到,在實驗條件下,α-H的H/D交換速率也得到顯著提升,可能的原因是形成了酸酐中間體,提升了α-H的酸性。

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機理研究。圖片來源:Science


上述機理研究啟發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溫和的脫羧反應生成的親核試劑和醛、酮等進行反應(氮氣氣氛下),通過形成C-C鍵構建一系列分子。

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與其他親電試劑的反應。圖片來源:Science


綜上,Lundgren教授團隊發現了一種非常溫和(室溫或者接近室溫、無需催化劑、1個大氣壓)條件下的可逆脫羧/羧化反應,可實現對一系列底物分子的高效13C標記。並且,進一步利用這一反應可以促進H/D交換以及進行更廣泛的C-C鍵生成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Science 投稿於2020年2月25日,接收於6月7日,6月18日就上線了。而在不久前Angew. Chem.上也上線了一篇關於可逆脫羧/羧化反應的研究(投稿日期也更早)[1],其底物分子是芳香取代乙酸銫鹽。筆者認為,相比而言,Angew 的研究中對於溶劑、溫度和底物範圍的拓展比這篇Science 要稍微狹窄一些,而且反應溫度要高一點。

Science:目前最簡單的¹³C同位素標記法

Direct reversible decarboxylation from stable organic acids in dimethylformamide solution

Duanyang Kong, Patrick J. Moon, Erica K. J. Lui, Odey Bsharat, Rylan J. Lundgren

Science, 2020, DOI: 10.1126/science.abb4129


參考資料:

1. Transition‐Metal‐Free Carbon Isotope Exchange of Phenyl Acetic Acids.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0234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02341


(本文由荷塘月供稿)

相關焦點

  • 教材中與同位素標記法相關的實驗(原創)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數的同一化學元素的兩種或多種原子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上佔有同一位置[即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或不同質量數)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同位素用於追蹤物質運行和變化過程時,叫做示蹤元素。用示蹤元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變。人們可以根據這種化合物的性質,對有關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進行追蹤。
  • 2H、13C、15N、14C、18O同位素標記
    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為一種標記,製成含有同位素的標記化合物(如標記食物,藥物和代謝物質等)代替相應的非標記化合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斷地放出特徵射線的核物理性質,就可以用核探測器隨時追蹤它在體內或體外的位置、數量及其轉變等,穩定性同位素雖然不釋放射線,但可以利用它與普通相應同位素的質量之差,通過質譜儀,氣相層析儀,核磁共振等質量分析儀器來測定。
  • 第三節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核酸探針
    第三節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核酸探針   最常用的同位素是α-32PdNTP,3HdNTP,及35SdNTP,多用缺品平移法、末端標記法,隨機引物延伸法和反轉錄標記法。在以mRNA製備cDNA時,同時摻入標記的脫氧核苷酸,制出cD-NA標記探針。
  • 同位素標記二氧化碳交換——領域突破
    同位素標記二氧化碳交換--領域突破有機化學中許多經典的和新興的方法依賴於二氧化碳(CO2)擠出來生成鍵形成事件的反應中間體。合成反應涉及微觀的逆反應中間體的羧化反應,通常是在非常不同的條件下進行的。我們報導了化學穩定的C(sp3)羧酸鹽,如芳基酸和丙二酸半酯,在二甲基甲醯胺溶液中發生非催化可逆脫羧反應。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同位素標記毒品標準物質研製獲得技術性突破
    同位素標記毒品標準物質是毒情監測及痕量毒品及相關代謝物檢測中不可或缺的內標物。我國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存在進口周期長,價格高,供應不穩定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毒品標準物質實驗室在防疫輪換上班期間,每天堅持到崗,加班加點地對同位素標記毒品標準物質的合成開展技術攻關。
  • 18O標記H2O和CO2的實驗對比
    同位素標記法可用於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律,總結如下:1.光合作用中氧氣的來源1939年,魯賓和卡門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然後進行兩組對比實驗:一組提供H2O和C18O2,另一組提供H218O和CO2。
  • 別把同位素15N和18O當作放射性元素
    細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我們很少能見到專門介紹哪些同位素是放射性的這樣的資料,而且,如果15N和18O沒有放射性,為什麼科學家用它來示蹤物質呢?再加上以前的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這樣的描述,以及很多資料的習題以訛傳訛,以致於把15N和18O當放射性元素的錯誤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實,同位素中有的很穩定,是穩定同位素。
  • 重磅發布 |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
    在本次大會上,重磅發布了國內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繆麗燕副院長代表全體共識專家作了發布與解讀,部分共識專家汪秀琴處長、許重遠主任等出席現場發布會。現將全文網絡首發如下: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是闡明藥物人體內代謝及排洩特徵的金標準[1]。
  • 我國攻克碳-14標記關鍵化合物製備與標記技術難關
    科技日報3月20日消息,3月20日,江蘇省江陰國家高新區發布了一項重點創新成果:該區無錫貝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經過10年努力,攻克了碳-14標記關鍵化合物製備和標記技術難關,併集成應用多項現代先進技術,成功開發出用於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診斷用的關鍵緊缺原料藥尿素-14C和尿素-13C等,首次實現真正的國產替代進口,以滿足國內新醫藥、新農藥的研究開發需求。
  •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這是核動力院繼鍶-89產品供貨後在醫用同位素領域的又一突破,對打破我國關鍵醫用同位素受制於人的困境意義重大。  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由於其半衰期長,射線能量較低,具有標記方法簡單、易於追蹤、毒性小、準確性和靈敏性高等特點,被國內外專家推薦為檢測幽門螺桿菌的"金標準",同時廣泛應用於藥代動力學和化學反應機理研究,在疾病診斷、新藥研發、工農業等研究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碳同位素分餾:機理、表徵及其意義
    前人業已提出並應用的評價方法(直接法、間接法)大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有效解決方法。同位素分餾法作為地球化學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工具之一,為解決上述關鍵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徑。 在頁巖氣開採和現場解析過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隨開採/解析時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分餾現象。
  • 同位素運輸淺談
    19世紀末先發現了放射性同位素,隨後又發現了天然存在的穩定同位素,並測定了同位素的豐度。大多數天然元素都存在幾種穩定的同位素。已發現的元素有118種,只有20種元素未發現穩定的同位素。大多數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幾種同位素組成的混合物,穩定同位素約有300多種,而放射性同位素竟達約3200種以上。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稱為天然同位素,人工合成的同位素稱為人造同位素。
  • Science Advances:鈣同位素對碳酸巖地幔源區的啟示
    雖然人們一致認為碳酸巖來源於上地幔,通過極低程度的部分熔融直接產生,或者是通過碳質矽酸巖漿的分異產生,但對碳酸巖物質來源仍存在巨大爭議,目前有兩種主流觀點,一是來源於地殼(Ferrero et al., 2016),二是來源於地幔,但可能混染少量地殼物質(Cheng et al., 2017)。
  • 【國際】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目前已有荷蘭(建設反應堆)、德國(建設反應堆)、澳大利亞(擴大產能)、比利時(研究低濃鈾技術)、韓國(建設專用同位素反應堆)、加拿大(使用加速器)在開展相關工作。美國為滿足航天用同位素電池製備需要,啟動了恢復鈽-238生產的項目,計劃每年生產5公斤。近年來鎝標記藥物的研究得到了極大的關注,出現了一系列基於鎝配合物的新型標記藥物。
  • 放射性同位素在生命科學中的妙用
    要想了解物質在被稱為細胞的「 黑盒子」 中如何遷移, 也只要在此物質上加上可見的標記即可。我們常把放射性同位素當做這種標記來應用。這种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相當於夜晚滑冰場上滑冰運動員手中所持的火把。這種標記, 叫作示蹤原子。同位素在物理性質上雖然與相應的元素有所不同, 但在化學性質上卻完全相同,因而在生物體內所發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
  •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這是核動力院繼鍶-89產品供貨後在醫用同位素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是我國醫用同位素國產化的重要成果,對打破我國關鍵醫用同位素受制於人的困境意義重大。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由於其半衰期長,射線能量較低,具有標記方法簡單、易於追蹤、毒性小、準確性和靈敏性高等特點,被國內外專家推薦為檢測幽門螺桿菌的「金標準」,同時廣泛應用於藥代動力學和化學反應機理研究,在疾病診斷、新藥研發、工農業等研究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質譜檢測法與蛋白質分析
    還可以在進行質譜分析之前往待測樣品中添加定量的同位素標記肽段,以獲得樣品準確的定量數據(圖3C)。這種「鳥槍法」最大的優勢就是簡單,不論從理論層面來說還是從實驗操作層面來說都很簡單,該方法相比前面所述的各種方法能夠對蛋白質組分進行更大程度的覆蓋,同時定量的準確性更高。
  • 石墨烯連發Science和Nat Mater
    然而,目前GNRs的應用還具有局限性,因為如果GNRs能出現金屬性,那麼它將可做為器件裡的導線,或者作為研究一維Luttinger液體,等離激元,電荷密度波以及超導性的理想模型。最近有研究表明,利用「自下而上」的合成手段可製造出能在給定位置中出現具有拓撲保護結節態的GNRs。這種拓撲保護態構成了GNRs的前沿電子結構,並在帶隙處提供了一個未成對電子。
  • 乾貨|高效化學同位素標記液相色譜質譜法用於外泌體代謝組學分析
    研究團隊發展了一個代謝分析流程,包括多重超速離心循環,2 mL人血清在50%甲醇/水的凍融體用於外泌體破碎和代謝物提取,被差異化學同位素標記(CIL)的代謝物用於改進液相色譜(LC)分離和質譜(MS)檢測靈敏度,帶有captivespray電噴霧離子源的納流液相色譜-質譜(nLC-MS)用於代謝物分析。
  • 什麼是同位素?同位素的關鍵是中子變異
    正如氧原子總是有八個質子一樣,氮原子也總是帶有七個質子,就這麼簡單中子不跟風。氧原子中的原子核只有八個質子(正如我們已經確定的那樣)。然而,它也可能包含4到20個中子。同位素是同一化學元素的變體,具有不同數量的中子。現在,每個同位素都是根據其質量數命名的,即一個原子中中子和質子的總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