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碳同位素分餾:機理、表徵及其意義

2020-12-05 騰訊網

頁巖原位含氣量吸附氣/游離氣比例是頁巖氣資源潛力評估和可採儲量計算中涉及的關鍵地質參數。如何獲取這兩個參數,是我國石油公司及勘探家們非常關注、但迄今為止沒有滿意方案的關鍵難題。前人業已提出並應用的評價方法(直接法、間接法)大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有效解決方法。同位素分餾法作為地球化學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工具之一,為解決上述關鍵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徑。

在頁巖氣開採和現場解析過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隨開採/解析時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分餾現象。近年來,這一現象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但不同學者對導致這種分餾效應的成因及其機理仍存在很大爭議。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李文鏢博士及其導師盧雙舫教授、李俊乾副教授,對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的甲烷碳同位素分餾效應進行了系統的實驗模擬研究。首次報導了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分餾的四階段性,建立了同位素分餾一般模式,闡明了同位素分餾的主控因素及機理,並拓展應用於原位含氣量和吸附氣/游離氣比例關鍵參數的評價。該研究以「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碳同位素分餾:機理、表徵及其意義」為題發表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中文版第4期、英文版第5期。

文章研究發現,頁巖氣解析過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分餾均表現為四個階段的變化規律(圖1),碳同位素分餾特徵(分餾幅度和持續時間)主要受頁巖總有機碳(TOC)和黏土礦物含量控制。隨TOC含量增加,同位素分餾幅度增加,各階段持續時間增大;隨黏土礦物含量增加,同位素分餾幅度降低,各階段持續時間減小。

圖1頁巖物質組成和解析過程碳同位素分餾特徵

研究者進一步提出了碳同位素分餾的一般模式,認為在一個連續完整的頁巖氣生產過程中,由氣體運移引起的碳同位素分餾存在四個階段(圖2):游離氣壓差滲流階段(I)、吸附-游離轉換階段(II)、吸附氣解吸階段(III)和濃度差擴散階段(IV)。壓差滲流過程中12CH4和13CH4同步運移,不產生顯著的同位素分餾;濃度差擴散過程12CH4佔據優勢,δ13C1值先變輕後趨於穩定;吸附-解吸作用對頁巖氣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解吸初期12CH4優先補給,隨後13CH4逐漸富集,δ13C1值從較輕值開始持續變重。

圖2頁巖氣生產過程中同位素分餾的一般模式及機理

最後,作者結合Amoco曲線擬合法與同位素分餾的認識,提出了一種評價頁巖原位含氣量的新方法——ACF-CIF方法。結果表明,ACF-CIF法計算值與實測結果具有很好的相關性(圖3a~c),展現了該方法在頁巖含氣性評價方面的應用潛力。此外,該方法可進一步計算解析全過程中吸附氣/游離氣比例的動態變化(圖3d~f),為監測頁巖氣井生產狀態、優化生產方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徑。

圖3ACF-CIF法計算結果

相關焦點

  • 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學科組副研究員王志兵及合作者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地球表生系統中偏輕Mo同位素潛在的長期穩定儲庫,揭示了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準確限定陸源輸入到海洋的Mo同位素組成是運用Mo同位素準確反演地質歷史時期全球海洋氧化和缺氧事件的重要前提。
  • 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學科組副研究員王志兵及合作者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地球表生系統中偏輕Mo同位素潛在的長期穩定儲庫,揭示了風化過程中
  • 江桂斌團隊在納米材料轉化過程穩定同位素分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該研究採用了天然穩定同位素來研究環境中納米材料的過程和來源。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納米銀在自然轉化過程中的穩定同位素分餾現象,通過多接收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MC-ICP-MS)測定了納米銀在轉化過程中天然銀同位素組成的極細微變化。研究發現不同的環境過程能夠導致不同的銀同位素分餾效應,進而通過同位素變化揭示了納米銀在自然水體中的轉化途徑與機理。
  • 頁巖氣碳同位素倒轉:機理與應用分析
    頁巖氣是指主要以吸附和游離狀態賦存於富有機質頁巖地層中的非常規天然氣。世界頁巖氣資源豐富,全球頁巖氣資源量約為456.24 x 1012m3,可採儲量將超過187.40x1012m3,相當於常規天然氣已探明儲量。
  • 稻田生態系統汞同位素分餾特徵研究獲進展
    同時,汞是一種全球性汙染物,人類活動排放到大氣中的汞,可以隨大氣環流進行長距離傳輸實現全球循環,因此環境汞汙染受到學術界的關注。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馮新斌團隊發現汞礦區大米可以富集甲基汞,食用大米是貴州汞礦區、貴州省甚至我國南方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徑;水稻對於甲基汞和無機汞表現出不同的富集過程,稻田土壤是水稻甲基汞的主要來源,水稻對甲基汞的富集是一個吸收-運移-富集的動態過程。
  • 地化所稻田生態系統汞同位素分餾特徵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馮新斌團隊發現汞礦區大米可以富集甲基汞,食用大米是貴州汞礦區、貴州省甚至我國南方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徑;水稻對於甲基汞和無機汞表現出不同的富集過程,稻田土壤是水稻甲基汞的主要來源,水稻對甲基汞的富集是一個吸收-運移-富集的動態過程。因此,定量示蹤大米甲基汞和無機汞的來源及富集過程,對汞汙染地區稻田汞汙染控制及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 碳、氫、氧、氮穩定同位素學術交流會
    【會議簡介】   穩定同位素技術是研究陸地生態系統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手段。碳、氫、氧、氮作為自然界最常見的組成元素,其在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大氣圈間的交換、吸收、運移、分配、轉化構成了自然生態系統的主要生態過程。
  • 專家觀點 陳玖斌:土壤環境重金屬汙染的同位素示蹤
    主要從事金屬穩定同位素環境地球化學研究,建立了地質樣品鋅、汞、鎵、銻等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有機絡合、礦物吸附等環境過程金屬同位素分餾機制、汞同位素非質量分餾機理、古氣候重建以及土壤、河流、大氣、湖泊等環境金屬同位素應用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在NC、GCA、EST等高水平SCI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 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
    田恆次等-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成因的制約鈦鐵礦常以副礦物的形式存在於火成侵入巖中,是巖漿演化過程的記錄者。但是,在鎂鐵-超鎂鐵質侵入體中,鈦鐵礦和磁鐵礦是主要的組成礦物,甚至形成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釩鈦磁鐵礦礦床。
  • 力學所等在頁巖氣藏氣水流動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世界經濟對油氣資源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非常規頁巖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備受關注。頁巖氣藏具有獨特的存儲和低滲特徵,水平井完井和水力壓裂技術是開發頁巖氣藏的關鍵技術。但在水力壓裂過程中,只有少部分的壓裂液在清洗階段被回收,大部分壓裂液滯留在頁巖地層中,水鎖問題嚴重影響著頁巖氣藏的有效開發。
  • 部分熔融和熔體滲濾過程中Cu同位素分餾:以Alps造山帶Baldissero和Balmuccia地體橄欖巖為例
    然而筆者發現,即使沒有受到殼源物質改造的橄欖巖同樣具有不均一的δ65Cu= ‒0.24 ~ 0.19‰,說明一些未被識別的地幔過程影響了地幔的同位素組成。因此,在利用Cu同位素研究殼慢相互作用之前,必須準確制約Cu同位素在地幔熔融和熔體滲濾(meltpercolation)過程中的分餾方向和分餾尺度。實驗和自然樣品研究發現,相對於矽酸鹽和氧化物,硫化物富集輕Cu同位素(63Cu)。
  • 研究發現氨氣分子擴散存在同位素分餾效應
    揭示大氣氨濃度變化及其來源,是制定減排策略的科學基礎,具有迫切的現實需求。 過去幾十年,基於擴散吸附原理的被動採樣器被廣泛用於大氣氨濃度測量。由於造價低廉、操作簡單等優點,被動採樣器已成為全球大氣氨觀測網絡的標配。近年來,被動採樣器開始用於氨同位素溯源研究。然而,被動採樣器表徵大氣氨同位素的可靠性一直懸而未決。
  • GCA:攀枝花層狀巖體中鈦鐵礦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及對層狀侵入體成因的制約
    金屬Mg和Fe同位素理論上可以為其成因提供制約,這是因為:Fe是該礦床的主要組成元素;分離結晶和部分熔融不會顯著地使Mg同位素分餾,但會引起Fe同位素變化;液態不混溶產生的兩相具有不同的聚合度,富Si相理論上會產生大尺度Mg-Fe同位素分餾的現象。雖然前人對中國西南攀枝花和白馬巖體中的Mg-Fe同位素已進行研究,但仍未取得一致的結論。
  • 地化所在Cd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示蹤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在這其中,由於Cd同位素體系具有十分特殊的分餾機理,已被廣泛應用於宇宙化學、礦床學、環境科學、海洋學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2)同位素實驗地球化學研究:通過實驗研究和現場觀測,發現在風化過程中Cd同位素存在明顯的且有規律的分餾(可達0.5‰),這一發現豐富了Cd同位素的分餾理論
  • 同位素是如何測定地球的年齡,和陽澄湖大閘蟹真偽的呢?
    在某一地質過程中,如果兩相之間同位素交換達到平衡(例如海水中緩慢沉澱碳酸鈣),而平衡分餾係數是溫度的函數,所以只需要測定兩相之間的同位素比值差異就可以求得平衡時的溫度。例如,不同地方的水土中Sr同位素組成都略有差異,同時Sr同位素在風化、生物過程中一般不發生顯著的分餾,這樣Sr同位素就可以用來示蹤源區。
  • 為什麼自然界巖漿系統未發現溫度梯度導致的鎂同位素分餾
    因為自然界巖漿溫度基本低於液相線,溫度梯度會導致兩端結晶,進而熔體部分產生濃度梯度,而在濃度梯度下的物質擴散又會驅動輕重同位素發生動力學分餾;此外,熔體部分自身發生的Soret效應(溫度梯度中純熔體相發生的物質不均一現象)也無法達到穩定狀態,將產生擴散導致的同位素動力學分餾。    以上兩種分餾過程都對Richter效應產生影響。
  • 碳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Res.雜誌發表綜述論文,系統總結了過去五年在碳催化烷烴氧化脫氫反應機理方向的研究工作。   對碳材料催化活性中心的定性和定量是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的基礎和關鍵。近反應條件下的分子吸附熱和原位XPS表徵結果均表明碳材料表面親核性較高的氧物種對催化烷烴氧化脫氫反應貢獻顯著。
  • Fuel:頁巖氣在非直孔道中納米流動的分子模擬研究
    與常規的化石能源相比,頁巖氣具有儲量巨大、清潔高效的特點。使用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可以使頁巖氣從微納米孔隙運移到壓裂縫網,最後匯聚到井筒流出。頁巖氣的微觀流動規律呈現非達西的特點,是一個尚未解決的科學問題。前人在分子模擬研究中,大多構建平直管道來研究頁巖氣的微納米流動,但頁巖樣品的微納米孔隙網絡十分複雜且曲折延伸,所以研究非直管道的納米流動規律對於開發頁巖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 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進展與展望
    因此,開展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機制研究,對於認知場地汙染成因與治理修復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系統分析了國內外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指出了目前該研究領域中存在的科學與技術問題,提出了我國場地土壤-地下水汙染物多介質界面過程與調控原理的研究思路與重點方向,以推動我國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科學理論與技術的發展。
  • 武漢植物園揭示森林恢復過程中微生物碳氮同位素與碳氮可利用性的...
    武漢植物園揭示森林恢復過程中微生物碳氮同位素與碳氮可利用性的關係 2016-06-13 武漢植物園 造林能夠改變輸入到土壤中凋落物的數量和質量,進而改變土壤中有機碳的動態。土壤中碳氮穩定同位素是對植物凋落物同位素信號的反應,所以,微生物利用土壤中來源於不同質量凋落物的有機物能夠被評估。但是,現階段影響微生物碳氮同位素的因素還不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