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碳同位素倒轉:機理與應用分析

2020-12-08 OFweek環保網

  頁巖氣是指主要以吸附和游離狀態賦存於富有機質頁巖地層中的非常規天然氣。世界頁巖氣資源豐富,全球頁巖氣資源量約為456.24 x 1012m3,可採儲量將超過187.40x1012m3,相當於常規天然氣已探明儲量。2007-2012年,美國天然氣產量以平均每月5%的速率增長,其主要是緻密砂巖氣和頁巖氣的貢獻。2011年,美國頁巖氣的產量達到1760x1012m3,佔美國天然氣總量的27%,預測到2035年,頁巖氣產量將會佔到美國天然氣總量的50%。自2008年以來,由於頁巖氣的大量開採,石油與天然氣的價格差越來越大,當今世界的能源格局正在改變。

  北美頁巖氣的成功開發及產量的快速增加,引起了全球對頁巖氣勘探開發的高度重視。2005年以來,在借鑑北美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地質背景,我國學者開展了中國陸上頁巖氣形成地質條件和資源潛力的初步評價。2012年3月,國土資源部公布全國頁巖氣資源評估報告,中國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12 x 1012m3,可採資源潛力25.08 x 1012m3(不含青藏區)。

  國內學者對頁巖氣的形成條件」、成藏機理和資源潛力『「等方面均有大量文獻報導,但對頁巖氣地球化學特徵,尤其是氣體成分及同位素特徵研究很少,缺乏相關文獻總結,而這方面對於認識頁巖氣的成因,評價其開發潛力等都有重要意義。

  因此,筆者通過重點介紹北美頁巖氣的同位素特徵,總結頁巖氣碳同位素倒轉機理並進行實例分析,為我國開展相關研究及頁巖氣勘探開發提供借鑑。

  1、頁巖氣成分與同位素特徵

  與常規天然氣或其他非常規天然氣不同,頁巖氣可以形成於有機質演化的各個階段,包括生物成因氣和熱成因氣。由於頁巖孔隙度和滲透率很低,排烴效率非常低,頁巖內僅僅發生了初次運移(頁巖內)和非常有限的二次運移(砂質巖類夾層內),頁巖中滯留的殘餘烴類大量裂解成天然氣對頁巖氣的產量有重要貢獻。頁巖氣賦存相態多樣,吸附氣含量變化大是其另一主要特徵,且吸附氣含量往往與有機質含量密切相關。

  因頁巖氣形成及聚集的特殊性,使得其成分組成及同位素特徵與常規天然氣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從目前國外已開採的頁巖氣井數據來看,頁巖氣成分主要為甲烷,含有一定量的乙烷和少量的丙烷,其他非烴氣體較少。烴類氣體的組成及相對含量與頁巖氣的成熟度密切相關,頁巖氣井產出的氣體組分和/或氣油比可指示頁巖氣的成熟度。在高一過成熟頁巖中,頁巖氣一般為幹氣,氣體溼度小於5%。

  與常規天然氣不同的是,同位素倒轉成為北美某些頁巖氣的典型特徵,並倍受關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往往同位素倒轉的氣井產氣量都很高。筆者總結了近年有關頁巖氣碳同位素倒轉的最新數據(WCSB盆地為碎屑巖一碳酸鹽巖混合儲層,氣體來自於封閉頁巖系統的熱解成因,這裡用來對比分析)。同一地層或盆地,發生同位素倒轉的氣井比未倒轉氣井的溼度明顯要低,多在5.0%以下,似乎溼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是同位素倒轉的一個必要條件。圖1(a)中,當溼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乙烷同位素值開始偏負;圖1(b)中,隨著溼度的逐漸降低,δ13C1一δ13C2值逐漸減小,直至發生倒轉。

相關焦點

  •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有機反應機理系列13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netic isotope effects, KIE)被認為是最直接和有效的研究有機反應機理的方法之一,如應用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我們可以知道某一特定鍵的形成或者斷裂是否包含在反應的決速步
  • 次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有機反應機理15
    如果同位素取代的位置位於反應中心上,所產生的動力學同位素效應稱為a次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例如以下SN1反應:如果同位素取代的位置處於與反應中心相連的原子上,所產生的動力學同位素效應則稱為β次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例如以下溶劑解反應:
  • 一文讀懂: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是核能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放射性同位素已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醫學、環保、軍事、資源勘探、科研等諸多領域,已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應用利用微量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動態追蹤、示蹤物質的運動過程及規律,是常規化學分析方法無法比擬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 一文讀懂: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是核能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放射性同位素已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醫學、環保、軍事、資源勘探、科研等諸多領域,已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應用利用微量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動態追蹤、示蹤物質的運動過程及規律,是常規化學分析方法無法比擬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這一技術已廣泛用於醫藥、農藥、獸藥、肥料的吸收、分布、分解、代謝、效果、殘留及植物固氮等機理研究;人和家畜的疾病診斷;水庫堤壩滲漏檢查,某些新材料、新化學品反應合成過程的研究等等。
  • 頁巖氣運移過程中碳同位素分餾:機理、表徵及其意義
    前人業已提出並應用的評價方法(直接法、間接法)大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有效解決方法。同位素分餾法作為地球化學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工具之一,為解決上述關鍵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徑。 在頁巖氣開採和現場解析過程中,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隨開採/解析時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分餾現象。
  • 地磁倒轉:電影情節還是現實災難?
    為了研究歷史上地球磁場倒轉的速度和過程,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貴州三星洞內的石筍標本,成功重建了歷時15000年的地磁記錄。為何研究石筍可以了解地磁倒轉的信息,地磁倒轉又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呢?  地磁又稱「地球磁場」或「地磁場」,指地球周圍空間分布的磁場。它的磁南極(S)大致指向北極附近,磁北極(N)大致指向南極附近。
  • 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學科組副研究員王志兵及合作者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地球表生系統中偏輕Mo同位素潛在的長期穩定儲庫,揭示了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準確限定陸源輸入到海洋的Mo同位素組成是運用Mo同位素準確反演地質歷史時期全球海洋氧化和缺氧事件的重要前提。
  • 德國《應用化學》封面報導化學所光催化機理研究方面進展
    分子氧參與的半導體光催化反應在環境汙染物降解、化學品綠色合成等領域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其微觀機理很不清楚,尤其是分子氧的作用及其歸屬一直存在爭議,這就限制了半導體光催化反應量子效率偏低和反應選擇性難控制等瓶頸問題的解決。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光催化機理研究方面有了新進展。
  • Atomic Spectroscopy:國際首個磷灰石Cl同位素標樣及高精度微區...
    李揚等-AS:國際首個磷灰石Cl同位素標樣及高精度微區分析突破磷灰石廣泛分布於巖漿、熱液及變質體系,是記錄俯衝帶等複雜地質過程的良好載體;其對流體活動極為敏感,具有精準示蹤含礦流體及礦化劑等關鍵元素的來源及遷移-富集-沉澱機理的潛力。
  • 【國際】放射性同位素應用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同位素與輻射技術的應用幾乎涵蓋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特別是放射性同位素應用,在醫學、農學、脈衝功率應用和核測試分析中應用尤為引人注目。1.放射性同位素應用進展快速隨著國際上幾個主要的放射性同位素製備用反應堆接近壽期和對核不擴散的限制越來越重視,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都在關注高濃鈾生產裂變產物鉬-99的替代技術,包括用低濃鈾直接堆照生產和用加速器製造。
  • 放射性同位素離我們有多遠?
    人們將開始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數目減少到一半時所需的時間,稱為半衰期。例如鈷-60的半衰期大約是5年。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製備放射性同位素的製備是同位素與輻射技術應用的物質基礎。目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製備大體有三種方法:在核反應堆中生產,用於製備豐中子同位素,簡稱堆照同位素;用帶電粒子加速器製備,多用於貧中子同位素生產,簡稱加速器同位素;從核燃料後處理料液中分離提取同位素,這種同位素通常稱為裂片同位素。 四、同位素的應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是核能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 風化過程中Mo同位素分餾機理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學科組副研究員王志兵及合作者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地球表生系統中偏輕Mo同位素潛在的長期穩定儲庫,揭示了風化過程中
  • 地磁場為何會倒轉?下一次倒轉何時來?看詳細分析
    在過去的8300萬年中,地磁場共倒轉了183次,而且沒有明顯的規律,有時候100萬年可以倒轉五六次,有時候可能只有一次。在恐龍繁盛的白堊紀(侏羅紀後),地磁場穩定了4000萬年沒有發生倒轉,這段時間地磁場的方向和今天是一樣的,是迄今為止地層記錄中持續最長的地磁穩定期。最近的一次倒轉發生在78萬年以前,並保持至今。  地磁場的產生以及倒轉可能和地核的狀態以及運動有關。
  • 地球環境研究所:利用湖泊沉積物10Be記錄示蹤地磁極性倒轉事件研究...
    因此利用不同沉積物中的10Be記錄,通過數理方法提取出指示大氣成因10Be產率的信號,就可以有效地示蹤同時期地磁場相對強度的變化以及與地磁場強度減弱密切相關的地磁場極性倒轉事件的特徵以及極性倒轉過程。布容-松山倒轉(Brunhes-Matuyama reversal,B-M)事件是第四紀發生的最近一次地磁極性倒轉事件,是晚第四紀地層劃分以及全球氣候記錄對比的重要時間標記。
  • 果殼中的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netic Isotope Effect in a Nutshell)
    且讓我先分析一下題目的來源吧!「in a nutshell」是一個短語,英英釋義為「summed up briefly」,21世紀大英漢詞典中的解釋是「簡括地(說),簡介」。科普暢銷書《果殼中的宇宙》大家肯定都有所耳聞,從字面的意思上看,我難以理解,宇宙怎麼會在果殼中?
  • 廣州地化所揭示電子電離源質譜上裂解反應的氯/溴同位素效應
    單體氯/溴同位素分析(CSIA-Cl/Br)是當前環境分析化學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近十餘年來,基於氣相色譜-四極杆質譜(GC-qMS)和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的CSIA-Cl/Br方法開始出現,較之傳統方法具有靈敏度高、分析物譜寬及操作簡單等優勢,而且具有與傳統方法相近的分析精度。
  • 2017中國質譜學會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學術會議召開
    無機、同位素質譜技術發展歷史最為悠久,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從最早的簡單同位素質譜測量技術發展到現在的高精度、高靈敏度、高通量的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學科。廣泛用於各類檢測對象中元素含量及其形態、同位素組成的分析,以及成像分析等,很多質譜分析方法已經實現了標準化。  到目前,檢測對象已經涵蓋核工業、地礦、環境、農業食品、生命科學、國土安全等諸多領域。
  • 第一屆全國氣體同位素技術與地球科學應用研討會召開
    第一屆全國氣體同位素技術與地球科學應用研討會召開 2017-08-23 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 會議內容涉及天體化學、油氣地質學、冰凍圈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全球變化研究、農業科學及穩定同位素分析技術新方法等學科領域。會議規模大、規格高、跨學科領域廣。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回顧了世界各國探索月球的歷程,重點介紹了中國在月球探測、空間探測和太陽系探測方面的思路及進展。
  • 全國氣體同位素技術與地球科學應用研討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以「氣體同位素技術與地球科學發展」為主題的第一屆全國氣體同位素技術與地球科學應用研討會8月22日-24日在蘭州召開。
  • 胡耀武作客人文學院穀雨計劃專場講座:「穩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學」
    世界著名考古學家倫福儒曾經以「穩定同位素革命」來形容這一技術為考古界帶來的巨大影響。如今,穩定同位素分析已經十分成熟,成為國內外考古界的「標配」,那麼,它是分析方法還是學科?國內外普遍認為穩定同位素分析僅僅是一門技術。但胡耀武提出,將穩定同位素分析作為技術來看,與其重要地位不匹配,他認為相關領域已經發展到了成為一門學科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