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遍布在人體的每個部位,只要有血管的位置就會有血液流動。人體的血管分為動脈、靜脈以及毛細血管三種,從心臟開始不斷分支,到了肢端就會慢慢變小、變細,管壁越來越薄,最後被分為大量的毛細血管再匯合為靜脈返回心臟。如果血管裡面出現了斑塊就會影響到血液的流通,人體也會受到以下幾種傷害。
一、腦梗。如果大腦血管裡面出現了血管斑塊,在早期斑塊比較軟,容易脫落,如果血管腔狹窄度超過了20%就會使人出現頭暈、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身體乏力等症狀,因為血管腔變得狹窄之後就會影響到大腦的供血供氧,長時間下來,大腦就會變得慢性缺血,如果平時休息不足、身體過度勞累或者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都比較容易使斑塊脫落,引起腦梗死之後造成生命危險。
二、心梗。血管裡面的斑塊越來越多就會導致血管發生閉塞和壞死,身體的血液無法順利循環就會影響到心臟的調節功能,因此心臟功能越來越差,如果堵塞的位置發生在心臟就容易引起冠狀動脈閉塞,心臟某個位置的供血中斷之後使部分心肌持久性缺血就會導致局部壞死。
患者這時就會出現明顯的胸骨後疼痛、身體發熱、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沒有及時治療就會失去寶貴的生命。
三、肢端缺血壞死。如果一個人的四肢血管裡面出現了大量的斑塊,血管腔越來越狹窄就會影響到局部的供血,四肢長時間的缺血、缺氧就會引起四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在早期會使人感覺到患肢發冷、麻木,如果堵塞的位置在下肢就會使人發生間歇性跛行,隨著病情的發展,缺血部位就會出現疼痛感,尤其是晚上更加嚴重,到了後期就會引起潰瘍和壞疽。
四、腎衰竭。如果血管斑塊的位置大量在腎臟的血管聚集就會使腎臟得不到充足的供血,腎臟功能越來越弱,長時間沒有得到改善就會引起腎功能衰竭。早期腎衰竭的患者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發展到中期患者的食慾會下降,同時伴有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消化道出血、咳嗽、呼吸困難、少尿、意識障礙等症狀。
血管斑塊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儘量提高疾病的預防意識。想要預防血管斑塊的發生就有必要了解形成斑塊的原因,比如平時經常吃過於辛辣、油膩的食物,長時間大量的抽菸、久坐不動等。為了讓自己的血管保持健康,以下幾個小妙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一、清淡飲食,多吃水果、蔬菜。身體攝入過量的脂肪容易導致體內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大量的堆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變得越來越厚之後影響血液的流通,所以平時要多吃清淡口味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提高身體的抗氧化功能,使血管的彈性增加,增強血液循環。而且蔬菜、水果裡面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吃了之後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身體排毒。
二、多喝白開水。每個人每天都應該儘量保證自己的攝水量達到2000毫升左右,多喝水可以使血液得到稀釋,使血液順利地在人體裡面循環,同時還能滋潤腸道,促進大、小便的排洩,有利於將身體裡面的毒素排出,使人的血管更加健康。
三、堅持運動。運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人體的脂肪得到消耗,鍛鍊肌肉、骨骼,還可以增強血液循環,使血管裡面的斑塊無法聚集在一起,血液越流通,血管的斑塊可以得到分解,身體的健康自然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雖然心梗、腦梗之類的疾病對於人們的生命威脅非常大,但是只要大家平時多注意身體的保健就可以預防很多種疾病的發生。一旦發現動脈血管裡面出現了斑塊就要及時接受正規的治療,臨床上有很多種藥物都可以延緩斑塊的形成以及縮小斑塊,所以大家也不要過度緊張、焦慮,相信從藥物和生活管理兩方面著手也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