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抑制是常見的放化療副作用,導致病人的紅白細胞、血小板大幅下降,影響身體健康。
目前對骨髓抑制的研究中,將其進行了分度,以便進行治療。一共是0-4五個分度,根據紅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的含量進行分度。通常說到骨髓抑制,一般主要關注的是白細胞,因為白細胞的降低,會導致病人免疫力的大幅度下降,甚至影響治療。而紅細胞和血小板的減少通常導致貧血,相對來說更好處理,但後來發現,貧血的後果遠比想像的嚴重。其不僅會導致病人的組織缺氧引發併發症,甚至會降低治療效果。
而在粒系細胞中,中性粒細胞也是非常重要的。當中性粒細胞數量少於109/L,血小板數量少於5*1010/L,那麼就很容易出現併發症。同行粒細胞在化療停藥後一周會有減少,至半個月左右達到低谷,後緩慢回升,21天左右恢復,這也是為什麼化療的療程在21天左右,紅細胞的情況略有不同。
對這些細胞變化的研究,有助於化療的方案安排,正如療程,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制定。理論上單考慮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其實是儘快給予高劑量,以達到迅速殺滅癌細胞的效果,但是顯然病人的身體是不能承受的。當抑制嚴重時,甚至是需要暫停治療的。另外,通過對血象的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骨髓抑制的發生,及時做出應對方法。除了治療,病人自身也可以做到輔助治療,建議服用去壁的第三代靈芝孢子粉,有很好的增強免疫力效果,當然,並不是說和藥物一樣,吃下去就有效果,需要長期的調養,所以建議是在治療前就開始服用,堅持後會有效果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