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出土古埃及屎殼郎雕塑和「送子女神」,有3500年歷史

2020-12-06 醬知兒

屎殼郎在埃及人的信仰中,有著不凡的地位,據說法老死後,人們會將他的心臟換成一塊精心雕刻的聖甲蟲(屎殼郎),當做逝世法老的守護神,象徵生死交替。以色列考古學家最近發現,聖甲蟲還會和生育女神埋一起。

泰爾·拉霍夫(Tel Rehov)

以色列泰爾·拉霍夫(Tel Rehov)是座有著3500年歷史的猶太古城,曾經是古埃及控制下的城市,所以保留了很多埃及文明的遺蹟,但是聖甲蟲和女神亞舍拉一起埋葬的情況並不多。

泰爾·拉霍夫(Tel Rehov)出土的文物

亞舍拉(Asherah)是古老的生育女神,類似於中國文化中的「送子娘娘」。當地人會把她供奉在家裡,甚至隨身攜帶,保佑家族興盛、後代平安。這次在泰爾·拉霍夫一共挖出五個亞舍拉雕像,她們都被雕刻在石板上,女性形象突出,應該是同一個工匠雕刻而成。

聖甲蟲用滑石雕刻,其上有一串銘文,銘文記錄了聖甲蟲和亞舍拉都是為名叫阿蒙涅姆赫特(Amenemhat)的人製作的,此人是一名「密封物品監督員」,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考古學教授阿米亥·馬扎爾(Amihai Mazar)表示:「密封物品是指那些由官方管控的原材料及珍貴物品,阿蒙涅姆赫特可能是專門管理這些物品的官員」。

聖甲蟲正面

但是,考古人員並沒有發現阿蒙涅姆赫特的墓葬,他是誰、從哪兒來、被埋在哪裡都不得而知,只留下了一個聖甲蟲和五個亞舍拉雕塑,馬扎爾認為阿蒙涅姆赫特甚至從未到過泰爾·拉霍夫,這些物品只是管理權的象徵,用埃及信仰中極具代表性的兩樣物品,表明當時埃及對這個地區的控制。

發現地點還沒有完全發掘,但是從牆壁的厚度、庭院建築風格、佔地面積上推測,這裡可能是埃及設置的地區管理機構,也有可能是專供派往當地的地方官的住所。

聖甲蟲背面

從這次考古發掘可以得知,古以色列人的生活習慣高度模擬古埃及人,二者之間的文化聯繫比人們想像得要更加緊密。雖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但並不影響二者的文化交流。

你對猶太古城出土古埃及器物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點讚、關注、轉發,支持原創!

相關焦點

  • 屎殼郎 埃及的太陽神
    屎殼郎是埃及的神,至高無上。它象徵著偉大的太陽神。
  • 埃及百年之後的博物館,3500年保存完好木乃伊一如當初
    大埃及博物館」位于吉薩大金字塔西北3公裡的沙漠高地,佔地117費丹(1費丹約1.038英畝),總投資5.5億美元,由埃及政府撥款和國際銀行、阿拉伯發展基金等國際機構及一些國家提供長期優惠貸款,預計4-5年建成。埃及國家博物館可科學地陳列展出15萬件文物,使埃及很多珍貴文物有了妥善保護的新家,還使原來長期「不見天日」的珍貴藏品得以展示。
  • 埃及獨特的聖甲蟲首飾,法老的護身符,竟做成屎殼郎和蒼蠅的樣子
    2005年,埃及政府收到一封求助信,內容是希望埃及政府能收回自己手中的一枚首飾,是從法老圖坦卡蒙墓裡被盜的,帶有「法老的詛咒」,自從得到它後,她的家人開始接連發生變故,這件首飾就是刻有屎殼郎圖案的聖甲蟲首飾。
  • 古埃及未解之「謎」,為何他們對屎殼郎有偏愛之情?
    彈指一揮間蜣螂已經成為了幾千年後的埃及街頭隨處可見的事物。現在埃及屎殼郎出現在街頭隨處可見的壁畫、各式各樣的雕塑上面、就連女性戴的項鍊或是戒指上都能看到屎殼郎的造型,不僅如此屎殼郎在埃及也被當成是護身符,當地人在出生的時候身上就要戴上幾個,死後要下葬的時候也會在身上綁上幾個。
  • 「古埃及吸貓史」:化身為貓的埃及女神貝斯特
    愛貓之人不在少數,但能把貓的起源與歷史說清楚的卻微乎其微,今天小汪帶你穿越回3500年前,聆聽埃及貓神貝斯特的神話故事!在古埃及人的世界觀中,人和動物共享這個世界。說到古埃及人為什麼會這麼喜歡貓,還要從神靈巴斯特講起。
  • 讓古埃及人敬畏的太陽神,竟然是屎殼郎的化身?
    公元前3世紀,一種昆蟲——屎殼郎家族的成員——甲殼蟲在埃及完成了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轉變。這類甲殼蟲的習性是將其他動物的糞便滾成球。它們白天在地面滾動這些小球,夜晚則將屎球推進地面的小孔中。它們以此為食,同時也在其上產卵。小甲殼蟲從屎球中撲扇著翅膀飛出來,隨後開始在地面爬行。
  • 「送子女神」婚神星衝日完美上演
    「送子女神」婚神星衝日完美上演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3日 21: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天津4月13日電(記者周潤健 蔡玉高)13日晚,有著「送子女神」之稱的小行星「婚神星」衝日完美上演
  • 以色列人是怎麼出離埃及的?
    進一步資料,可參看:約書亞記八3和民數記二3~32的注釋。四百三十年 這段時期的年代難以考證。列王紀上六1記載說,從出埃及到主前九六六年奉獻聖殿,一共相隔了四百八十年。如此出埃及就是在主前一四○○年代中葉。在此再加四百三十年,就表示以色列人來到埃及,是在主前一九○○年代的上半。然而不同看法為數不少,其中好幾個都有聖經和考古證據的支持。比較詳細的討論,可參看下文「出埃及的日期」。
  • 埃及出土幼獅木乃伊及世上最大聖甲蟲雕塑
    當地時間23日,埃及當局公布了一批在開羅南方撒卡拉古墓地出土的文物,包括75件木製與銅製雕塑品,5件刻有象形文字的幼獅木乃伊,以及全球最大的聖甲蟲雕塑。當地時間2019年11月23日,埃及吉薩,正在展出的文物。
  • 在古埃及屎殼郎被稱為聖甲蟲,是堅持、無畏、勇敢和勤勞的象徵
    其實聖甲蟲的原形就是屎殼郎,在古埃及屎殼郎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聖物。在埃及神廟的牆上石柱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於麥倫普塔赫的父親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法老,在位時間長達90年,又是古埃及人中罕見的長壽者,一直活到108歲才去世。
  • 8月1日起可觀測「送子女神」婚神星
    原標題:8月1日起可觀測「送子女神」婚神星  新華社天津7月31日電 (記者周潤健 蔡玉高)有著「送子女神」之稱的3號小行星婚神星將於8月1日上演「衝日」表演。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提醒說,如果天氣晴好,在此後約10天時間裡,有興趣的公眾憑藉雙筒望遠鏡,在寶瓶座天區內可觀測到婚神星的「倩影」。
  • 出埃及(下)丨十一天的路程,那一代以色列民為什麼走了四十年
    預備、呼召、授命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是永恆主的旨意!以色列民在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離埃及為奴之地,預表了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要把全人類從罪和死的權勢中釋放出來!摩西深知帶領同胞出離埃及為奴之地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大使命,他表示自己實在懼怕,無法勝任這一重大使命。
  • 歷史文化藝術作品,塑像維納斯,義大利雕塑大衛
    原來她曾有過一段十分坎坷的經歷。在距今兩千多年以前,即公元前四世紀左右,那時的世界形勢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只有四大文明古國,即亞洲的中國、中亞地區的波斯(現伊朗一帶)、非洲的古埃及和歐洲的古希臘。古希臘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賦。雕塑是他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當時活躍著很多傑出的雕塑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精美雕塑。『維納斯》就是其中的一個。
  • 17日「送子女神」婚神星迎來十三年一遇的「大衝」
    新華社天津11月14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有著「送子女神」之稱的3號小行星婚神星將於本月17日上演「衝日」表演,這次「衝日」特別之處在於這是十三年一遇的「大衝」。屆時,感興趣的公眾可嘗試使用雙筒望遠鏡在天宇尋覓婚神星的蹤跡。
  • 古埃及的清奇腦洞:太陽是屎殼郎滾動的糞球
    屎殼郎——埃及的聖甲蟲然而,古代埃及人思路清奇,他們覺得太陽好像是個糞球!太陽每天升起來、落下去,就好像一個個被屎殼郎推上來、推下去的糞球。那麼,推糞球的屎殼郎是什麼呢?屎殼郎這個名字未免太普通,總要加點神聖的涵義,乾脆就叫「聖甲蟲」。屎殼郎,把糞便團成一個球,然後把卵掩埋其中。這樣可使幼蟲在孵化時,就有了現成的食物供應。因此,屎殼郎具有成為重生、再生和循環往復的象徵的前提條件。在古代埃及的神話體系中,屎殼郎是凱布裡(Khepri),象徵著「到來並存在」和生命靈魂的再生。
  • 以色列科研人員研究埃及果蝠 小蝙蝠乖乖蹲手掌
    &nbsp&nbsp&nbsp&nbsp當地時間2019年5月27日,以色列特拉維夫斯,科研人員在坦哈特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實驗室裡研究埃及果蝠。&nbsp&nbsp&nbsp&nbsp當地時間2019年5月27日,以色列特拉維夫斯,科研人員在坦哈特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實驗室裡研究埃及果蝠。&nbsp&nbsp&nbsp&nbsp當地時間2019年5月27日,以色列特拉維夫斯,科研人員在坦哈特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實驗室裡研究埃及果蝠。
  • 談談「古埃及最古老的偉大社會」歷史,喜歡埃及旅遊的值得收藏!
    提到埃及,人們會想到兩個幾乎不為人知的不朽象徵:巍蛾的金字塔和寧靜的尼羅河。但是金字塔和尼羅河並不能說明歷史,古埃及輪廓的恢復主要依靠人類活動的歷史記錄。古埃及文字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原始文字一樣,都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的象形文字。
  • 埃及金字塔和他們的神家族
    我們只能分享一些已有的:1,除了埃及以外 各地都出現金字塔類似建築,其排列方式和獵戶座有密切關聯註:(哈勃太空望遠鏡1990年發射成功,埃及可是4000年前的古文明)2,金字塔的塔尖最初是用本本石(Ben Ben )是重生步驟很關鍵的一步,有傳言Benben是用隕石製造,用來接收外星信號,當然benben 本身也被說是神鳥的種,太陽神的陽具。
  • 埃及人把蜣螂當護身符
    蜣螂,俗稱屎殼郎。在埃及,蜣螂的造型非常之多,壁畫上有,雕塑裡有,甚至婦女佩戴項鍊的掛墜也有許多是蜣螂的造型,而不少人手上的大戒指,乍一看,整個兒就是一隻活脫脫的大蜣螂。    好長一段時間,我不知道埃及人怎麼如此喜歡蜣螂,這玩意兒到底象徵著什麼。現在,置身開羅,天天與埃及人接觸,又翻閱了大量阿拉伯書籍報刊,總算弄明白了其中之所以然。
  • 聖甲蟲又名「屎殼郎」,為何古埃及人對聖甲蟲極其崇拜?
    在歷史的變遷中,由於人文地理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共同影響,從而孕育出了聞名世界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經歷千年風雨,最終還是被伊斯蘭文明所代替,自此古埃及文明就只能掩埋在歷史的塵沙中。古埃及文明中宗教文化位於核心地位,宗教文化又包括三種崇拜,即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靈崇拜,其中自然崇拜中,古埃及人對聖甲蟲尤其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