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埃及,人們會想到兩個幾乎不為人知的不朽象徵:巍蛾的金字塔和寧靜的尼羅河。但是金字塔和尼羅河並不能說明歷史,古埃及輪廓的恢復主要依靠人類活動的歷史記錄。古埃及文字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原始文字一樣,都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的象形文字。早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就發明了這種象形文字,這種象形文字稱為神聖的雕塑。
象形文字的名字來源於希臘語中的「神聖」和「雕塑」,這兩個詞最早是在公元前一世紀西西里的戴奧多羅斯作品中發現的。象形文字之所以被稱為「神聖的雕塑」,是因為當希臘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埃及文字時,他們幾乎只能在寺廟和公共紀念碑的牆壁上看到,而且只有在埃及各個年齡段的寺廟裡的牧師才明白文字的含義。
不幸的是,由於災難,這些詞本身寫起來的速度緩慢,也難以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埃及人自己也忘記了如何解釋早期象形文字。雖然古埃及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史料,但後人卻無法理解。因此,18世紀以前的埃及歷史,就像人類起源的歷史一樣,籠罩在濃霧之中。人們只能根據晚期希臘和羅馬作家的個人記錄來彌補不完整的輪廊,希望有一天能揭開象形文字的秘密,並填寫他們文字含義的全貌。
這一天終於到了,1799年法國探險隊軍官布夏爾在埃及羅塞塔附近發現了一座不尋常的黑色玄武巖紀念碑。石碑上刻有三種不同語言的同一銘文,上面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間是古埃及草書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臘象形文字。這是後來被世界稱為「羅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這個羅塞塔石碑將是解釋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但知道這座紀念碑的人在哪裡?石碑出來後不久,《埃及信使報》發表了一篇關於石碑的文章。更巧合的是,埃及報紙找到了一個後來成為埃及學之父的人——法國人讓·弗郎索瓦·商博良。
商博良研究了這些文字,試圖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意思。到1822年,令人費解了1000多年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終於被商博良解開。埃及象形文字,如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一樣,最初是由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圖案獨立產生的,但這種文字最初只是一種圖畫文字,後來發展成象形文字。這種象形文字由表意符號、語音符號和根式符號組成。
表意符號用圖畫來表示事物的概念或定義,在埃及象形文字的開頭,任何可以繪製的物體都由物體的圖形表示,圖形代表一個詞。例如,要表示水,請繪製波浪線;要繪製圓,請添加一點以表示太陽,這一原則在整個法老時代都有應用。從事文字創作的書商,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創作出大量的新符號,用來表達最初象形文字沒有出現的生物或物體。
表意符號雖然直接用圖形來表達詞語的意思,但畢竟與繪畫不同,它們具有傳統符號的性質。例如,「牛」這個詞也被用作一個整體的側視圖,但是「牛」祭祀在儀式上的刻板印象只能用牛的頭來表達,因為這是習慣性的。
由於表意符號不能表達單詞的發音,古埃及人發明了表意符號,語音符號也是一些圖形,它們有24個輔音。在此基礎上,它們構成了大量的雙輔音和三輔音;例如,口為單子音,發「Y」音,燕子為雙子音,發「WR」音,甲蟲為三子音,發「HPR」音等。
由於語音符號的發音意味著一種以上的意義,為了區分,古埃及人發明了部首的符號。這種部首符號的作用主要是區分不同類別的符號,類似於漢字中的偏旁部首,大多數埃及象形文字都有部首的符號。
象形文字原本只有幾個圖形符號,但後來它們越來越多。到了公元前500年,它已經增加到數千個,但常用符號的數量仍然在700個左右,這些基本符號可以構成象形文字的整個詞彙表。
最初,象形文字被用在許多方面,如記錄歷史、宗教儀式、詩歌、神話、祈禱、法典和科學文獻。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碑、柱子、墓碑、金屬物體和木質物體上,或寫在牆上或紙草上,雕刻在浮雕上的象形文字是罕見的。
寺廟、陵墓以及所有注重裝飾性外觀的地方,往往都有色彩優美的精美象形文字,偶爾還點綴著金雕動物形象,呈現出神秘的宗教色彩。紙莎草紙上的象形文字也不那麼逼真,通常只畫出輪廓,但也常常簡化。牧師和文職人員經常用蘆竿製成的筆在紙莎草紙上書寫象形文字。
為了加快書寫速度,他們的筆通常是圓形的,因為他們不需要像用刀書寫的象形文字那樣有一定的角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象形文字越來越局限於刻在紀念碑上。有時,書寫在大張紙或紙莎草紙上的埃及象形文字作為一種有效的工具,不僅記錄和保存了大量的埃及文化遺產,而且在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在現代西方國家,對字母的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