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術發展史回顧

2020-12-06 搜狐網

  

  硬體再發明(公眾號:newhard) 編譯整理

  可穿戴技術可能是當今科技產業裡最為多產的潮流。從動作追蹤健身腕帶,到谷歌眼鏡,再到Oculus Rift,許多業界知名的廠商都紛紛加入到了這個曾經非常小眾的領域。可穿戴技術是如何發展至今的呢?科技網站Mashable日前就對該領域的發展史進行了回顧:

  你或許不會知道,可穿戴計算設備背後的技術可以說是為了在賭場裡作弊而誕生的。在上世紀60到70年代,一些發明家製作出了一些最早的可穿戴設備,來增加在賭桌旁的勝率。

  從那之後,可穿戴技術的研發還維持在較小的規模。除了計算器腕錶在80年代的流行,這個領域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可穿戴技術或許值得欽佩,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實際,也絕對稱不少友好。在新千年之後,可穿戴設備的樣子終於開始接近於我們最愛的科幻電影,這項技術才真正開始了發展。

  

  1961年:可穿戴計算機?

  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Edward Thorp在他第二版的賭博指南《Beat the Dealer》當中寫道,他成功地使用自己製作的可穿戴計算機在輪盤賭當中作了弊。Thorp和聯合開發者Claude Shannon發現,自己的設備在賭局當中可以為佩帶者帶來44%的優勢。

  1972年:George

  為了在二十一點當中取得優勢。Keith Taft發明了一款用腳指頭操作的可穿戴計算機George。在這款設備的「幫助」下,發明者在一個周末就輸掉了4000美元,隨後George便被打入冷宮。

  

  1975年:計算器腕錶

  世界上首款手腕計算器Pulsar在1975年年末正式發布,並隨即流行開來。福特總統據傳對售價3950美元的限量版Pulsar產生了興趣,這讓媒體激動不已。不過福特表示,那不過是一個家庭玩笑。

  1981年:計算機背包?

  當時還是高中生的Steve Mann把一部6502計算機連接到了一部帶鋼架的背包上,來控制攝影裝備。這款設備的顯示屏是一塊連接到頭盔上的相機取景器。Mann日後在可穿戴計算和計算機攝影領域也取得了許多的成就。

  

  1984年:終結者預言?

  《終結者》上映。在這部電影當中,機器人所看到的現實世界圖像上被加入了一層計算機界面,這似乎和谷歌眼鏡如今的理念有些相似。

  1987年:數字助聽器

  首款數字助聽器在這一年問世。但由於體形過大,續航又太差,這類設備並未獲得成功。

  

  1994年:可穿戴無線攝像頭

  在發明了可穿戴計算機背包的13年後,Steve Mann製作出了一款可穿戴無線攝像頭,並開始將圖像上傳至網絡,直到1996年。許多人都把Mann看作是首位「lifeblogger」(用圖片記錄生活並將它們上傳至網絡的人)。

  2000年:藍牙耳機

  首款藍牙耳機在這一年問世。

  

  2002年:Poma PC

  Xybernaut Poma可穿戴PC問世,售價1500美元。這款設備就像是把磁帶錄音機綁在了頭上,其機身重約300克。

  2003年:C-Series

  Vitatron C-Series是世界首款完全數位化的起搏器。有了這款設備,醫生可以在18秒內下載好病人的信息。

  2006年:Nike+iPod

  耐克和蘋果聯合推出了Nike+iPod,一款允許用戶將自己的運動同步到iPod當中的運動套件。耐克隨後還推出了數款帶有iPod專用口袋的服飾。

  

  2007年:Fitbit

  Fitbit由James Park和Eric Frienman兩人所成立。據Park透露,生產上的困難好幾次都差點把這家公司拖垮。直到2009年,Fitbit才推出了自己的首款產品。

  2009年:W200

  W200可穿戴計算機由Glacier Computers所發布,設計初衷主要是讓用戶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獲取大量的信息,同時又能空出雙手。這款設備具備防水能力,重約280克。

  

  2012年:Pebble

  Pebble智能手錶這一年在Kickstarter上籌得了1000萬美元,而該項目的籌款目標原本只有10萬美元。

  2013年:谷歌眼鏡

  谷歌眼鏡在2013年面向開發者發布,並開始受到媒體的大量關注。與此同時,這款設備還引發了公眾對於隱私的熱議。谷歌眼鏡可通過語音識別和側面的觸控板來進行控制。(Eskimo)

it.sohu.com true 搜狐IT http://it.sohu.com/20140514/n399547820.shtml report 4434 硬體再發明(公眾號:newhard)編譯整理可穿戴技術可能是當今科技產業裡最為多產的潮流。從動作追蹤健身腕帶,到谷歌眼鏡,再到OculusRift,許多業界知名

");}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計算機之父史蒂夫-曼恩
    可穿戴式計算機(騰訊科技配圖0騰訊科技訊(坎貝)北京時間8月8日消息,在很多人眼中,史蒂夫·曼恩(Steve Mann)是世界上首位「電子人」(cyborg)。
  • 可穿戴技術新突破:形狀可定製的織物超級電容!
    然而,在可穿戴技術和智能織物領域,超級電容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筆者曾介紹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開發出的一種固態柔性超級電容器件。科學家通過絲網印刷技術,採用導電石墨烯氧化物油墨,直接將它列印在紡織品例如棉織物上。
  • 柔性微型LED:重塑未來可穿戴技術
    創新為了滿足可彎曲、可穿戴的電子產品的需求,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及其國際同事開發出一種創造可摺疊、扭曲、切割以及粘貼到不同表面上的微型LED的新方法。(圖片來源: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這項研究於6月份在線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為新一代柔性可穿戴技術鋪路。
  • 石墨烯蠶絲:或許將成為可穿戴技術未來
    石墨烯蠶絲:或許將成為可穿戴技術未來 2016年10月31日 00:44作者:馬景東編輯:馬景東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石墨烯似乎是一種無所不能的材料
  • 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2020-11-17 23:43 來源:智玩部落熊小白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一種能實時跟蹤體內多種重要分子的可穿戴式傳感器
    可穿戴式傳感器技術是未來個性化醫療的發展方向,這種傳感器需克服剛性矽基傳感器與柔軟的彈性生物之間的不匹配缺陷,從而持續監測人類的生命體徵情況
  • 可黏貼到不同表面的柔性microLED或重塑可穿戴技術的未來
    可黏貼到不同基底的柔性microLED可能會重塑可穿戴技術的未來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及其國際同事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創建可摺疊,扭曲,切割和粘貼到不同表面的微型LED。這項研究於6月在線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該研究為下一代靈活的可穿戴技術鋪平了道路。
  • 可穿戴福音:三星石墨烯顯示技術獲突破(全文)_液晶顯示器應用技術...
    1石墨烯技術突破    隨著可穿戴設備日漸洶湧的趨勢,適合這類產品的屏幕卻成為短板。眼下,這個問題或可得到解決。    日前,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韓國成均館大學聯合宣布,它們已經合成一種能在更大尺度內保持導電性的石墨烯晶體。三星表示,這是一種可以用在柔性顯示屏和可穿戴設備上的屏幕顯示技術。
  • 中國信通院寇家華等:基於可穿戴計算的體域網技術應用現狀與趨勢研究
    2 基於可穿戴計算的體域網技術可穿戴計算(Wearable Computing)作為醫療健康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支撐,引起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討論。智能可穿戴設備是近年來可穿戴計算技術得以實現的重要載體,以傳感、通信、數據處理組件為其核心組成部分,涉及傳感器、顯示、無線通信、數據交互、數據安全等多個技術領域。
  • 如何設計可穿戴產品?可穿戴產品設計的幾大要素分析
    同樣,成功的可穿戴產品設計需求要關注於「用戶體驗」。這些需求包括可穿戴產品的外觀、感覺和與最終用戶的交互,以及它所引起的印象、感受和情緒。   當今有許多能夠監測健康和生物特徵、跟蹤運動距離、記錄移動路線、估計能量消耗、以及來電和郵件通知的可穿戴產品,同時可以無縫的和我們的智慧型電話進行整合和通信。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為可穿戴設備製造了一種既耐用又靈活的傳感器,可用於從監測生命體徵到追蹤運動表現等一切情況。然而,部分解決方案可能在於我們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利用信息技術和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目前,一些技術大有希望擴大衛生保健系統的能力,將其範圍擴大到社區,改進診斷和監測,並最大限度地提高個人的獨立性和參與性。可穿戴技術的遠程監控系統就是一種,而且,最近可穿戴傳感器系統的發展帶來了許多令人興奮的臨床應用。可穿戴傳感器具有診斷和監測應用。它們目前的功能包括生理和生化傳感,以及運動傳感。
  • 可穿戴的太陽能熱電發電機:效率更高!
    關鍵字自供電、溫差電、可穿戴背景自供電技術,為突破可穿戴電子產品的電池這一關鍵瓶頸,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創新方案。筆者曾經介紹過多個自供電相關的創新方案,特別是在《新型柔性可穿戴熱電發電機:效率更高、性能更好!》一文中,介紹過溫差發電的方式,利用人體熱量實現自供電。
  • 「可穿戴計算機之父」用水演奏歌曲
    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他一直使用可穿戴式計算機以協助提高自己的視力。現在他在自己的右眼上戴了一個顯示屏,並通過該設備連接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創交會·大佬按壓小孔內噴出的水柱,「叮叮咚咚」的音樂悠揚響起,如同置身在音樂大廳。5月10日下午,「2017矽谷高創會」的現場,頭戴棒球帽、右眼戴著一個智能眼鏡的「可穿戴計算機之父」——史蒂夫·曼恩出場便展示起他發明的「智能水風琴」。
  • 可穿戴式傳感器的類型有哪些
    近年來,智能可穿戴設備銷量不斷上升,品類日漸豐富,從健康監測、社交娛樂到虛擬實境等功能均有涉及。可穿戴電子設備是指具有集成電子技術或其他提供智能功能的計算設備、紡織品和服裝,例如手錶,帽子,襯衫和眼鏡等。
  • 使用納米纖維的可穿戴技術,可以監測血壓、心率等生理參數
    在《Applied Physics Reviews》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使用微纖維,甚至更小的納米纖維,作為可穿戴監測器,可以跟蹤病人的生命體徵。基於超細纖維和納米纖維的技術滿足了醫學界對監測糖尿病、哮喘、肥胖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需求。
  • 可穿戴技術重大突破:有機納米材料製成柔性存儲器
    有機納米材料,作為一項常規技術突破,已廣泛應用於柔性電子領域,例如製成柔性邏輯電路或者顯示器。但是,目前的可穿戴電子設備中,有機納米材料並沒有得到更廣泛應用,主要是因為它們無法產生柔性、非易失、具有實用的讀寫速度的存儲器。最近,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的突破性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
  • 各種可穿戴電池優劣分析
    原標題《電池的未來:各種可穿戴電池的優劣分析》,IT之家編輯酌情修改。目前,可穿戴設備集中發展的很快,形式也變得多樣化,比如手錶,腕帶,眼鏡,襪子,衣服,等等。今年,可穿戴技術的發展速度尤為明顯,因為越來越多人已經開始接受可穿戴設備。不過,相比於快速創新的可穿戴設備,可穿戴電池的發展速度似乎比較緩慢。
  • 可穿戴設備快速滲透企業市場 變革在所難免
    另外,員工本身也認為可穿戴設備是一個真正的機遇。普華永道(PWC)對1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77%的受訪者認為可穿戴技術最重要的好處之一是它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挖掘自身潛力。46%的人表示,他們認為公司應該為他們的員工投資可穿戴技術。這些可穿戴設備收集的大數據信息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員工的參與度,甚至有可能降低僱員的病假數量。
  • 基於微流體紡絲技術原位構築有序螢光纖維在白光LED以及可穿戴設備...
    打開APP 基於微流體紡絲技術原位構築有序螢光纖維在白光LED以及可穿戴設備的應用研究進展 李倩 發表於 2018-10-30 10:57:31
  • 商業化過渡期,探尋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前沿市場?
    快充和無線充)、無線互聯等最新技術和測試方案,一起探討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前沿市場。華為副總裁牛紅亮,高通高級產品市場經理丁勇,Nordic技術營銷經理林建鴻,是德科技FAE呂寶華,泰凌微電子副總裁王波,智芯科技CEO周文彬,卡珀林智能副總裁陳強七家企業大咖撥冗出席演講,探討可穿戴市場環境、技術產品、測試方案及未來應用趨勢和挑戰,助力可穿戴設備產品快速實現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