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獎!全國僅25人,這位河海科研學霸,優秀!

2021-01-07 教育看濰坊

學,成於勤奮,因為他是腳踏實地不懈奮鬥的源泉;業,精於自律,因為他是摒棄外擾高效工作的智慧;仁,成於熱愛,因為他是心懷家國勇於擔當的情懷。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領略2020 年度寶鋼教育獎「優秀學生特等獎」(全國僅25人)獲得者——環境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昆的風採。

李昆,中共黨員,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2017級碩博連讀生。2020年度寶鋼教育獎「優秀學生特等獎」獲得者。目前已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S&T)和WATER RESEARCH (WR)等TOP期刊上發表SCI檢索論文21篇,並獲得2項發明專利授權和5項發明專利申請公布。曾獲國家獎學金,並榮獲江蘇省普通高校省級三好學生,河海大學「科技之星」提名獎及河海大學優秀研究稱號等。成功入選「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和「河海大學環境學院優博培養計劃」。

愛科研 也愛運動

李昆能獲得2020年度寶鋼教育獎「優秀學生特等獎」,這與他良好的科研品質和科研習慣是分不開的。他特別認同施一公教授的一句話:「所有成功過的科學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科研的過程是「砸時間」的過程,也是投入遠比產出艱辛的過程。時間不僅「砸」在實驗室裡,還要「砸」在各種學術積累中,看文獻、參加相關學術會議、關注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正是這種日積月累的堅持,讓一個自認為「天賦不佳「的學生蛻變成一個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在長期的摸索過程中,李昆還培養了科研的另一種優秀品質——敢於挑戰傳統知識。他深刻記得在一次ES&T論文發表的過程中,自己使用了一個學術界尚存在爭議的理論,在當時,他頂著巨大的壓力不斷進行實驗論證並與審稿方交涉,終於讓這一理論得到認同。李昆認為:當今社會是科技仍在持續發展的社會,很多的觀點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科研工作者要敢於和權威討論自己的觀點,這樣既能使自己得到提高的空間,無形中也推動了科技的進步。

除此之外,李昆還非常感謝他的導師們。研究生期間,雖然導師正在海外交流,但對李昆的項目推進過程仍十分關心,有時會為了某個學術問題與李昆一起長時間討論。他對導師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科研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博士生期間,導師總能給迷茫的自己以活力和動力,導師的話語常使他如沐春風,使他更加能夠將科研問題落到現實中,落到祖國的大地上。

羽毛球和籃球是李昆最擅長的運動,一直以來,他都認為體育運動對於個人來說十分重要。讀博期間,他依然積極參與學院的各類體育競賽,曾獲河海大學環境學院羽毛球比賽男子單打比賽季軍。李昆說:「每天一定時間的鍛鍊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在科研上遇到某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李昆會選擇把身體從座椅中「解放」出來,短暫的體育活動或許能給緊張許久的大腦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與突破。

課餘時間的選擇很重要

大學生活總是充滿多姿多彩的課外活動,上課之餘,大量的課餘時間如何分配,對於很多同學來說並沒有很好的規劃,但不經意間,大量的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流逝了。當被問及自己對於課餘生活的安排時,李昆十分樂意分享自己的經歷。

他將自己的課餘生活分為兩個方面,學術方面和社交方面。在學術學習方面,李昆告訴我們在研究生期間,他經常參與各類學術沙龍等交流活動。參加類似活動能鍛鍊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和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個人想法在交流中得到分享和反饋,會得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不僅如此,換一種學習方式,還能給疲倦的思想注入活力,何樂而不為呢?

除此之外,極具學術前沿意識的李昆還經常在課餘時間閱讀相關領域的書籍。他告訴我們,目前最頂尖的學術研究普遍存在學科交叉現象,利用課餘時間增長與自己研究項目息息相關的學科知識,不失為一種高效利用時間的方式。

在社交方面,李昆積極參加各類志願服務活動。他說:「大學期間實際上是彌補個人缺點的時期。」初入大學時,李昆認為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欠缺,但是比起逃避,他更願意直視短板,於是他積極參加演講比賽,以此來不斷訓練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口頭表達上的欠缺,會一定程度影響到社交活動,他告訴我們,參加社交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與書本知識的學習並不矛盾,因此,根據個人需要參加一定數量的社交活動是重要且必要的。

李昆還談到,平衡學習和各類活動的根本方法是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一個高度自律的人,能做到矛盾的優先判斷,進而合理安排時間。」

「我並不是一個天賦型選手」

作為多項獎學金和榮譽獲得者的李昆,可謂是一個妥妥的學霸,但當被問及高效學習的做法時,他說的第一句話卻是——「認清自己,規劃先行。」。李昆認為,認清自己是首要任務,「我並不是一個天賦型選手」。讀研初期,他花了半年的時間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對他以後的道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的認知裡,有目標的人生才會有動力,「再靈光的人,也看不清自己的脊背。」這是他堅信的至理名言。談及對新生的建議,李昆說可以花一年左右的時間探索自己適合什麼,探索過程中不妨和老師多交流,多「點」開發。

對於高效學習,李昆認為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在他看來高效的學習來源於厚積薄發和多方面交流。在採訪期間,他特別提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特別喜歡隨身攜帶一個小本,用於記錄隨時可能迸發的靈感。李昆特別推薦了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的自傳《別鬧了,費曼先生》,這本書對學習方法的完善大有益處,學會把自己當作傾聽者,把所學講給自己聽。

日常中的一次次積累,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向前,收穫屬於自己的學術果實。

把家國裝於心胸

身為一名中共黨員,踏實努力的他將情懷寄於家國。從剛入大學時對所學專業的些許懵懂到如今的目標明晰,除了對實現人生價值的渴望,促使李昆在環境學領域不斷進取的還有他的親身經歷。當目睹身邊的環境狀況逐漸惡化時,李昆逐漸意識到環境和生態安全對國民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勵志保護綠水青山的種子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逐漸成長為一種不可動搖的信仰。作為一位正在從事水環境究的博士生,李昆認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為祖國的水環境改善事業貢獻屬於自己的綿薄力量。

在疫情期間,李昆也積極作為,作為大學生黨員主動請纓參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敢於奉獻不怕吃苦,志願報名積極參與本地區防疫小組科普工作,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為疫區捐贈口罩等物資,在村組和路口向人民群眾耐心宣傳防護知識,細心講解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識,引導廣大群眾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當被問及疫情肆虐時的心理時,他坦誠回答自己內心也曾有過恐懼。但是想到自己是一個有專業知識儲備的大學生,同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感已經戰勝了恐懼,他說:「抗疫期間,自己的所作所為比起那些逆行者來說,真的算不了什麼。」

李昆,一位水之子的榜樣,也是一位心懷家國的科研工作者,正背著夢想的行囊,懷揣一顆初心,在追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來源: 河海大學

文字:小海螺記者團 唐偉桓

圖片:李昆

編輯:小海螺記者團 張博聞,柏蓉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河海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特等獎!優秀!
    該同學先後參與多項導師主持的重大科研項目,並主持研究生創新項目(Ⅱ類)1項。還曾獲得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並獲評「Top10優秀團隊」(大賽最高獎)以及華為網絡與通信賽亞軍和MathWorks專項賽二等獎。
  • 超級學霸:這25人將「爭奪」北航本科生最高榮譽,都非常優秀!
    獲2018寶鋼獎學金(本碩博僅5人)、兩年國家獎學金、5項特等獎學金、1項一等獎學金、2項二等獎學金,連續三年校級三好學生,2018年獲北京市三好學生。參加多項科技競賽,熱愛大自然和物理學,獲北航物理競賽一等獎、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數理基礎紮實,所有數學科目均在95分以上,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北京市一等獎、國家一等獎。
  • 河海大學學子在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中獲佳績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25日訊(記者 候智 通訊員 李靜 王向東)近日,中國力學學會發布第十二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個人賽)全國獲獎名單,河海大學學生鮑仕昱、葛盼猛獲全國一等獎,趙帥、陸昕陽獲全國二等獎,王治力等33人獲全國三等獎,辛忠毅等90人獲優秀獎。
  • 太優秀!他是同學眼中的超級學霸、科研大神,舍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不負初心使命,靶準目標方向;不懈專心求索,暢享科研樂園;不怠堅守奮鬥,勇於攀登高峰,這是張建峰剛進入大學時規劃好的目標和信念。青春奮鬥,勇於攀登,時光轉眼一瞬,學習成績優異成為張建峰的代言詞。大學期間,張建峰獲得三年專業冠軍、國家獎學金、江蘇省三好學生等榮譽。他勇於鑽研專業創新領域,榮獲全國和江蘇省特等獎、一等獎4項(均排名第一),受理國家發明專利5項。
  • SEU人物 | 訪「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提名獎」獲得者趙林度教授:善之...
    11月14日,2020年度寶鋼教育獎評審結果揭曉,我院趙林度教授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的獎項提名。在指導本科生參加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過程中,他親自帶領學生到醫院、急救中心等相關機構進行調研。為了便於學生測算急救物資運輸時間,他主動為學生購買無人機設備,最終,提交的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生命快遞」:危機重症患者多階段院前急救方案—基於南京市急救體系實證調研的建議,獲得2017年全國競賽江蘇省選拔賽二等獎。
  • 只有工整如「印刷體」才叫學霸筆記?這位美女學霸可不同意
    一直以來,「學霸筆記」在網友們心中有了固定印象:字跡工工整整,整潔得就像印刷出來一般。但在南京財經大學國貿院,績點高達4.47的學霸居瀟凡表示了不同觀點。她向記者展示了一本頗為「坎坷」的筆記本,清楚的底稿被多種螢光筆有序「畫重點」,還配合折線和解說。
  • 河海學子在第十二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中獲佳績
    中國水利網站訊 近日,中國力學學會發布第十二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個人賽)全國獲獎名單,河海大學學生鮑仕昱、葛盼猛獲全國一等獎,趙帥、陸昕陽獲全國二等獎,王治力等33人獲全國三等獎,辛忠毅等90人獲優秀獎。
  • 這位杭州男生還不是單純的學霸,隱藏技能令人驚訝
    杭四中是一所寬容而又嚴謹的學校,優美的環境讓人感到舒適,規律的作息更讓人踏實。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才能夠專注於學習,逐漸進步。」據說,在杭四中,能考高分的學霸隨處可見,只有像蔣皓這樣學習拔尖又有特長的「有志趣的學霸」才引人膜拜。顧名思義,「志」是指有明確的學業發展目標,「趣」則是在學業優秀之外,還有多元的個性發展和特色。
  • 25人入圍全國總決賽!江西賽區名單公布
    25人入圍全國總決賽!202人進入決賽經過公示最終毛詩宇、楊文武等25名(組)選手將代表江西賽區赴上海參加2020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全國總決賽82名選手獲得人民優選(江西)金、銀、銅牌帶貨官
  • 這位川大高能青年你必須pick!績點3.9、高水平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四川省優秀畢業研究生、中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特等獎、四川大學第十一屆優秀學術之星、四川大學優秀畢業生、四川大學優秀研究生……榮譽密密麻麻能填滿半張A4紙。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科技轉化小能手,目前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8項,公開6項。
  • ...興義一中學子拿下第三屆「燕園杯」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全國特等獎
    興義一中高三(15)班學生鄭秋榕從決賽220名入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特等獎(全國僅22名人選),這是自「燕園杯」開賽以來貴州省拿到的第一個國家級特等獎。此外,興義一中還獲「優秀組織獎」。本次大賽中,興義一中語文組和歷史組積極組織、認真指導參賽學生。通過層層選拔,興義一中共有10名學生獲得省級獎項。
  • 成果被國際認可,科研達國際先進,天津這位院士還斬獲中科院特等獎!
    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及教委二等獎共4次,軍隊科技一等獎1次,中科院特等獎1次。學術界廣泛應用的「姚技術」「科學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從開始的一無所知,然後逐步深入,最後做出成果。這就像走在森林裡探寶,最後找到科學寶藏的時候,那真是種享受。這種樂趣,是對自己最大的回饋。」
  • 這位華科男被中央點名,25歲就成國產航母總設計師團隊最年輕成員
    2018年4月13日,一則消息引爆網絡,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全國青聯秘書處日前下發《關於申報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人選的通知》。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可謂是青年的至高榮譽之一。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
    原標題:青島海地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全市涉海院所獲獎數量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本報1月22日訊 日前,由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組織評選的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全國
  • 4朵金花學霸,上同一所大學,住同一間宿舍,還集體保研讀名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的一個「神仙宿舍」---63棟504宿舍,住在這個宿舍的四名美女學霸全部保研讀名校,都是我國的優秀人才,她們後來怎麼樣了?科研型學霸:王曙光王曙光同學對科研充滿熱情,她在兼顧學習成績的同時,經常參與科研試驗,在校期間就完成了某聚合物的阻燃改性實驗,並且她還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對於科研事業有著出色的天賦和過人的熱情。
  • 保研清華、中科院,發sci論文,考公務員……這個宿舍友愛又優秀!
    河海大學西康路校區八舍204室,一個享有文明宿舍和學業示範宿舍榮譽的小窩裡,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學霸們,他們都來自水文水資源學院。這不,又一屆保研季落幕後,他們收穫了累累碩果。嚴子涵保研清華大學,李承龍、莫然保研河海大學,張宇嘉保研北京師範大學,朱雲濤保研中國科學院大學,而拉巴多吉同學則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正在備考公務員。
  • 人事部表彰全國優秀博士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等
    為了宣傳表彰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和優秀博士後管理工作者,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決定授予歐陽鍾燦等127名同志「全國優秀博士後」榮譽稱號,授予清華大學水利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等73個集體「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榮譽稱號,授予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等22個集體「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榮譽稱號,授予馮支越等30名同志「
  • 五名優秀研究生獲評 復旦大學第十一屆「學術之星」特等獎
    日前,第十一屆「學術之星」特等獎答辯會舉行。經過文、理、醫科三個專場的評審答辯,10名特等獎候選人從獲評「學術之星」的31名優秀研究生中脫穎而出。答辯會以「潛心科研、追求卓越」為主題,彰顯復旦學子的科研追求與創新精神。
  • 河海大學水工結構研究所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
    近日,教育部公布100個第二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名單,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工結構研究所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入選。水工所支部所屬的河海大學水工結構工程學科由徐芝綸院士於1952年創建,先後入選國家重點學科和雙一流建設學科目錄,是我國同類專業中建立最早、培養學生最多的學科,是水利工程一流學科建設的中堅骨幹力量。水工結構研究所教師黨支部緊密圍繞河海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勇擔「立德樹人」的時代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 優秀是會「傳染」的|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兩宿舍8人全員保研!
    2019年,任心如和張姝雅一起參加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了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的好成績。談及學習方法,任心如說:「上課前,我會提前預習這節課要學的內容,進行大體梳理。大學課堂的信息量往往會非常大,課後我會列個框架,讓知識點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