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四川大學十大團員青年標兵名單」出爐的時候,一位來自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三男生宋昕,令人印象格外深刻——
學習成績優異——研究生期間績點3.9;科研表現突出——發表十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一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TOP期刊發表論文多篇,第一作者累計影響因子58.894。
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四川省優秀畢業研究生、中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特等獎、四川大學第十一屆優秀學術之星、四川大學優秀畢業生、四川大學優秀研究生……榮譽密密麻麻能填滿半張A4紙。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科技轉化小能手,目前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8項,公開6項。
學習好、科研棒、比賽強,還是一個「雙創」好手,「高能學霸」這四個字,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
對於這個標籤,宋昕卻很謙遜,他說:「越努力,越幸運。」
大二做科研、大三發論文
目標明確,沒空閒也充滿幹勁!
本科期間,宋昕通過轉專業考試進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學習,並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加入了趙長生教授的課題組。
這個時候的宋昕,還只能算是一個科研小白。但他憑著對生物醫學的強烈興趣和一腔求知熱情,竟拉起了一個五人的小團隊,在趙長生教授的人工腎和血液透析膜研究方向上,開展抗凝血性能、抗生物汙染性能的新型的血液透析膜的研究。
就這樣,從剛開始接觸實驗室裡的「瓶瓶罐罐」,到通過科研項目逐漸對科研工作有了系統化的認識,宋昕心中的一腔求知熱情也進一步升華為了明確的目標:要在高分子學科中繼續深造、投身科研!
兼顧繁重的日常課程和要求極高的大創項目,宋昕每日都是「連軸轉」的狀態。
「天天都跑著去上課,下了課又跑回實驗室,周末就整理數據寫論文,幾乎沒有閒暇時間。」
雖然沒有太多休息時間,但心懷熱愛和目標明確的宋昕,渾身都充滿了幹勁。
終於,在導師的指導下,宋昕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課題,課題獲評「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而他也憑著嚴謹的態度和不斷完善的追求,在大三便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高水平論文。
「這篇論文來之不易啊!一共改了4遍,最後的成稿和初稿幾乎是兩個模樣。」
最終,宋昕以專業第二的成績保研進入趙長生教授課題組繼續深造。
研究生期間,宋昕的專業是生物醫學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是血液淨化材料。
「不僅因為課題組本身在這個方向上有很好的研究基礎,同時也是因為這些研究可以切實地為國家、患者解決問題,減輕負擔。」懷抱著家國情懷的宋昕在進入研究生階段後,迅速地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實驗過程中,宋昕沒少遇到問題和挫折,但他從未灰心喪氣,每次都積極與周圍老師、同學溝通交流。
由於血液淨化材料的研究需要材料科學、生物學、臨床應用等多學科的交叉運用,宋昕還多次請教了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等多位專家和老師,通過學習合作來克服所遇到的問題。
「做科研就像仰望星空,當遇到問題時,需要靜下心抬頭看看別人的研究,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不斷精進。」宋昕感慨道。
「假性血友病抗凝模型研究」是宋昕目前經歷的歷時最久、過程最複雜的一項研究。
研究生剛入學時,宋昕就開始了該方面的探索,然而一年後,他卻發現自己最初的認知完全錯誤!一年來潛心研究的成果,無奈都要全部推翻重來。
「的確有點受打擊,但是當時導師和師兄師姐們都在鼓勵我,這給了我很大力量。」
於是,宋昕重新樹立信心,改變思路繼續前行。這一次,他很快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並嘗試與面向臨床的華西醫院腎臟內科相關研究團隊、擅長血液肌理研究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相關研究團隊建立了合作關係。
在長達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宋昕每天早上7點起床,趕往實驗室做實驗、取樣本、處理血樣……一天忙下來,他總是在實驗室要關門的時候才肯離開,回到寢室已經是晚上11點以後了。
有時候,實驗會失敗,一天的努力就全部歸零。但當第二天一早,宋昕又會準時出現在實驗室裡。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研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建立了一種新型體外抗凝模型,可以實現局部安全的體外循環抗凝血並同時規避抗凝劑的出血風險,對於人工腎、人工肝、人工肺等應用有重要意義。
宋昕在談到這段研究經歷的時候,說的最多的兩個字就是「感謝」:感謝一直鼓勵他指導他的老師們,感謝陪他一起搬耗材做實驗的團隊成員,感謝那些無償向他們提供透析液和機器的公司,也很感謝那個就算失敗仍然繼續堅持的自己。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ature子刊上,影響因子為17.135。
在與導師反覆討論後,他對如何將科研成果應用於實踐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並對相關成果實現實際工業化應用進行嘗試。
在研究生期間,他先後申請了8項中國發明專利,其中6項已處於公開階段。其中與此次研究相關的「自抗凝高性能凝膠微球」課題對於腎衰患者的治療及佩戴式人工腎的研發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正在通過企業橫向項目合作進行產業轉化。
「如何在學生期間就收穫好的科研成就?」宋昕說自己的經驗就是——確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不輕言放棄。「興趣會給予人前行的動力,在前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態,勇敢面對失敗,不輕言放棄。就算你做了100次實驗,其中99次是失敗,只有一次成功了。但你依舊是成功的!」宋昕說。
「我習慣把大目標分解許多小目標。」在宋昕的手機裡,有許多用來時間管理和提高效率的學習類APP,他說自己享受一天下來自己將每日任務一個個劃掉的感覺。「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我的目標,我會很有滿足感!」
雖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科研學霸,但是宋昕的生活絕非單一色調。課餘時間,他參加了不少創新創業大賽,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比賽是一個助力快速成長的過程,通過組建多學科交叉的團隊參加創新創業比賽,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本研究方向的前景,還能幫助我們發現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和產品價值。」宋昕如此看待比賽。
在導師的指導下,宋昕將自己科研成果進行創業項目孵化,與高分子、醫學、商學院的同學共同組建了「Colaney血液淨化領航者」團隊,獲得了中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特等獎、第五屆四川省「網際網路+」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銅獎、第三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省賽三等獎、第一屆「京津翼-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等十餘項獎項。這些項目還與多家工廠、研發機構、醫院等關鍵性企業合作,在產品升級、加工生產和代理銷售等方面都已有了明確的方向。
七年川大學習生活,宋昕總是以理論結合實際,緊跟時代發展的浪潮,真正做到了「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成為了青年科技創新的新興力量!
目前,站在研究生即將畢業的路口,宋昕選擇了再出發——繼續在血液淨化材料方向深耕,去國外攻讀博士學位。
之所以選擇出國,宋昕表示是因為自己一直想去體驗不同的學習環境、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了解更多的行業前沿。
面向未來,宋昕期待著自己能創造出更多造福社會的成果,「我的導師趙長生教授一直都是我的榜樣,我希望自己能夠向他看齊。」
回望過去,宋昕用「幸運」來形容自己走過的路。「越努力,越幸運」正是宋昕的座右銘,「每一個幸運的現在,都有一個努力的曾經」, 宋昕會一直朝著他的熱愛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