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常見的人們近視了,戴眼鏡,遠視了也戴眼鏡。人眼是對光起反應,並有多種用途的一種器官。作為意識感覺器官,眼睛擁有視覺。在視網膜的杆細胞和錐細胞擁有包括色彩分化和深度意識的光感和視覺。人類的眼睛可分辨約一千萬顏色。人眼的像素是多少?說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拿它和相機作為比較。
時報綜合報導據國外媒體消息,普通人的視網膜擁有500萬個錐形細胞,這些錐形細胞是用來感受視覺色彩的,可以把人的眼睛想像成等同於500萬像素。但是,在眼睛裡面還有一億個棒狀細胞,它們是用來感受單色對比度、明暗的,在你眼睛所示畫面的銳利程度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就算是把眼睛像素當成1.05億,仍然低估了它們,因為它畢竟不是一臺相機。
對於相機或者顯示器來說,像素是固定大小的,而且平鋪在一個平面上,每一個角落裡的任何一個像素都沒有太大區別。而人眼並非如此。人眼內的感光細胞分布在球面上,視野中心區域對細節的辨認能力和視野邊緣相差很大,再加上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人眼和大腦的協同工作讓大腦早就適應了對視覺做出修正和補償,更讓人眼有多少像素這一問題變得撲朔迷離。我們只能估算一下,看看如果人眼是一部相機,能夠產生多少像素的圖片。這就涉及到人眼能夠分辨的最小單位的問題。
有人說,「人眼大約擁有500萬個是神經細胞,其中大約有100萬是無法識別色彩的神經細胞,所以人眼的成像能力大約相當於400萬像素」。
如果硬性比較,人眼大約等效於一臺50毫米焦距,光圈F4-F32可變,400萬像素,是的,只有400萬像素,感光度ISO50-ISO6400,快門1/24的不停連續拍攝的相機。鏡頭約等於3片3組,全部由非球面鏡組成,光圈(瞳孔)小於F32時,一般是某種化學藥品中毒,大於F2.8時~~~那是死人。對焦速度極高,在0.5秒內就能完成從最遠到最近的切換,永不跑焦。非近視的情況下,景深極大。影像處理器大約相當於4塊Digital 3,並行工作,而後臺的模糊識別處理器,則無法用地球上的計算機來衡量。色彩不好說,一般是認為在32位和48位之間。
根據麥可·F·迪林(Michael F. Deering)在一本專著中的描述,人眼解析度越往外圍越低,最外圍似乎只有12度。這樣來看,人眼的像素數應該遠小於10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獲得更精確的數值,因為大腦根本不給我們機會讓我們看到真正的世界——在我們反應過來之前,大腦就已經把我們看到的東西抹去細節、拼接畫面,把我們在視野中心看到的東西加以累加——所以我們只能說,人眼的像素數應該是在5億到10億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