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之爭無論是膠片時代還是數碼時代,都是一場無比激烈的戰爭,在去年蘋果發布5K顯示屏的iMac之後,民用數位相機第一次在解析度上感受到了危機感。如今,單眼相機已經正式邁入了5000萬像素的時代,似乎我們不必再擔心解析度不足的問題了。筆者今天這片文章,就帶大家看一下5000萬像素的照片,究竟可以做什麼,而我們「超越人眼」的終極目標,要如何才能實現。
·高像素不是神話 終極目標還原人眼
在2015年,高像素又一次成了影像界最熱門的話題,無論是佳能5DS/5DSR的5060萬像素,還是奧林巴斯E-M5II的合成6370萬像素,都讓民用級別相機的照片解析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在邁上5000萬這一大關後,我們的輸出列印尺寸有了更大的提升,而顯示器的解析度也再一次被相機秒殺,可以說高像素已經不在是神話,那麼我們到底需要多高的像素,高像素又能帶來什麼呢?
佳能5DS使得135相機像素真正趕上了主流中畫幅(左:佳能5DS 5060萬;右:賓得645Z 5140萬)
在上一篇關於像素之爭的文章中,筆者曾經提到過,當相機像素達到1800萬後,即可完全覆蓋5K顯示器;對於使用而言,日常的網絡圖片傳輸通常使用500K以下的圖片,對於照片輸出和新聞傳播,日常中像素需求也不會超過1200萬(文章可參見《顯示器邁入5K時代 你相機像素還夠用嗎?》)。這一次,當相機像素邁上5000萬後,我們可以聽到很多聲音,例如:「5000萬拍風光更有用」,「5000萬可以後期空間更大」,雖然我們都知道高像素可以提升列印輸出,可以讓照片更清晰,但是具體對日常生活有何幫助可能很難說清楚。
佳能的5000萬像素,看似僅是對拍風光和輸出有幫助,但其實有著更大的意義
高像素最直接的作用,是提升列印的輸出,特別是商業圖像輸出,但是這種僅僅是最顯而易見的層面,對於每一個數碼影像設備的研發者來說,高像素的終極目標永遠都是還原最真實的現實場景,更直白更宏大的目標,就是還原人眼的視覺呈現效果。那麼,到底多少萬像素才能真正還原人眼,影像科技的未來又究竟是怎樣的,今天筆者和大家一起探討一番。
·5000萬仍然太低 還原人眼困難重重
正如筆者所說,影像產品的最終極目標是還原現實,也就是還原人眼的呈現效果。雖然單純的單幀採集上,我們更傾向於創作層面,並不追求絕對的逼真感,但是當我們上升至整體層面來看,人類一直在力求最大限度的記錄現實環境,這裡我們就來看一下還原人眼究竟需要多少像素。
還原人眼一直是相機廠商的終極目標,例如索尼路線圖就打出了「2017年超越人眼」的宏偉目標
單純從像素角度來看,在之前測試中我們得到的結論是:從數碼像素的理解來看,人眼的像素值最高可高達十億(詳情參見文章《最高超10億 實測人眼到底等於多少像素》),因此5000萬像素相比起人眼來還是非常渺小的。但是,還原人眼不一定要達到人眼,我們首先來簡單看一下人眼的成像效果。
人類的眼鏡,其實是「泛焦鏡頭」,我們的眼球只負責記錄,而大腦這臺超級計算機可以將所有光線信息匯總成一幅「畫面」,因此人眼雖然像素極高,但是觀察到的大部分區域是模糊的。因此,雖然人眼的雙眼視角為124度,實際清晰的「焦內」大約只有43度。由此換算,人眼的實際清晰成像像素只有10億的1/9,因此,實際上人眼的清晰像素值僅有1.1億左右。
人眼的清晰視野,或者說「景深」內,其實只有總體視角的1/9左右
就數值上看,5000萬與1.1億似乎相差並不大,而且目前量產相機中,哈蘇H5D-200C的像素值已經達到了1.2億,而老一代哈蘇的抖動合成像素可達2億!但這就能說明相機已經可以完全實現人眼效果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人會觀看照片時感到完整地現實感,原因共有三點:
一、景深控制。人眼是「攝像機」而不是「照相機」,人眼是解析度極度不平均的攝像機系統,所以視覺獲取有連續的視差,這種視差可以產生非常靈活多變的景深變化。
二、純淨度。人眼的信號採集是非常複雜的,但是大腦會屏蔽掉所有不相關的信息,因此目前相機的純淨度達不到人眼的效果。
三、色彩與寬容度。人眼另一個變態的屬性是可以識別連續的色彩與亮度變化,人類對色彩與明暗的辨識是連續的,而且適應力極強,但數位相機的數據是非線性的,範圍和連續程度無法匹敵人眼。
人眼最難還原的,是景深變換和明暗適應性
目前,讓視覺設備最貼合人眼、讓人們最直接的感受到畫面「實時感」的方法,就是把顯示設備做的更大,然後把像素密度做的更高,讓所有顯示區域覆蓋人眼的視覺範圍但又不會被察覺出顆粒感。
目前,對於顯示而言,像素雖然不斷提升,但是其他方面提升不夠
但雖然我們可以通過3D效果模擬景深來保證視野的真實感,但是現有設備中能達到近似人眼解析度的採集設備僅有70毫米電影膠片(數碼設備中,連續採集還無法達到5000萬像素級別),但是這類設備的純淨度遠達不到要求。因此,目前想要完全還原人眼,無論採集設別還是顯示設備現階段都是難以實現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所謂Retina屏,是指顯示細膩度極高,而並非指可以呈現完整的人眼視覺效果。)
·影像科技需創新 提升畫質才是本質
既然我們發現,在現有的採集設備條件下,單純提升像素是無法滿足人眼需要的,那麼我們要完全實現人眼的視覺效果,需要如何做呢?其實,方法並不是單純的集中在採集設備上,而更多依賴於採集與顯示的集成化。
由於人眼的視覺不平衡性,加上大腦這臺超級處理器的協助,一般的影像設備無法真實模擬人眼的記錄方法,即便是目前最宏大的IMAX放映系統(IMAX是前期與後期相結合的一套放映體系,並非單純的影院系統,詳細內容參見「從《星際穿越》解析IMAX商業妥協之路」),也只能依靠大來獲取更接近真實的顯示效果。
IMAX是比較成功的實現最大視野化的系統,但是還達不到完整的真實顯示效果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達到人眼需要有兩個條件:連續的景深控制(目前多採用3D效果實現)和高清無噪點的信號源。目前人類投入商業生產的設備中,最難達到的便是畫面純淨度與畫面色彩的控制,因此,雖然實現人眼的視覺效果依賴於採集與顯示的協同發展,但是目前的瓶頸依然在於圖像採集,我們無法獲取具有億萬像素的100%純淨的動態畫面。
另外筆者想說,雖然高像素看上去非常驚豔,但是人眼可以通過大腦控制來進行「變焦」,目前,通過一次拍攝後,照片放大能夠達到人眼精細度的,可能也只有哈蘇的合成2億像素,但對於民用級別,達到這一級別還需要幾年時間。
奧林巴斯合成樣張,E-M5II的合成,去除噪點的表現比像素提升更驚豔
在純淨度方和寬容度方面,目前我們可以從奧林巴斯E-M5II的抖動合成上已經可以看到了一些端倪,抖動合成不僅可以提升畫面的解析度,更能夠降低畫面的噪點!不過在色彩與寬容度方面,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傳感器的採集能力,另一方面則是一個重要領域,就是我們相機需要更好的文件格式支持。
普通RAW文件具有12/14Bit的色彩深度(軟體中顯示為16bit)
實際上PS支持32bit的色彩深度,但實際上大文件處理起來會很慢,而且文件非常大,如果在動態影響中使用更加困難
對於色彩與亮度,雖然我們可以無限提升色彩的深度來改善圖片或者視頻的寬容度,但是有兩個問題:大位深對於文件大小是非常苛刻的要求,即便是目前最頂級的民用工作站,也很難處理大尺寸的32位圖片,何況是大規格的視頻文件了。另外,我們設備的採集信號並不是無限的,目前可以獲得儘可能高的寬容度的方法同樣是合成,但這樣的文件純淨度非常難以保證。
光場相機看似僅僅可以先拍照後對焦,但是未來可以創造出更符合人眼的景深變換
最後,雖然3D可以解決景深問題,但其實有一項新興的技術非常適合還原人眼成像,那就是光場相機技術。不過這一技術目前解析度還非常欠缺,因此只能在空間感覺上還原人眼,並不能在視覺解析度上達到人眼效果。
·單純像素既無用 提升像素究竟為何
通過我們長達兩頁的論述,不知道您是否已經有些困擾了。既然我們單純依靠提高像素,不能夠實現真正的人眼視角,那麼為何我們還要提升像素呢?答案是我們一開始所提到的內容,為了輸出!
列印輸出!才是攝影最終的表現形式
人們總希望能夠輸出更大畫幅的照片,來進行印刷或者製作商業廣告,而大尺寸印刷需要更大的照片解析度,目前使用尼康D810,能夠實現約30寸照片的300DPI超精細印刷,而佳能5DS的解析度為8688*5792,可以實現35寸照片的列印輸出。看似多出來的5寸似乎不大,不過在印刷排版上會是非常大的改善。同時,更大尺寸可以保證用於更大尺寸的商業印刷,並且能提供更多的裁剪空間,以適應不同的畫幅。
雖然看似數據相差不大,但是實際大小差異還是很大的
對於日常生活,還有一個非常便捷的就是大尺寸可以適應更多的裁剪尺寸。日常生活中,裁剪照片可能是很多人非常熱衷的事情,其實對於商業攝影,裁剪也是必不可少,因為很多大幅輸出的畫幅都不是標準的相機畫幅,因此我們需要對照片進行很大的裁剪,才能保證商業印刷的正常顯示。
國內攝影師4K延時作品,在2015年,我們會見到8K延時!(作者:王宗源)
當然,換一個輸出形式的話,或許效果更加明顯,那就是延時攝影。隨著這幾年延時攝影的興起,更多用戶已經不滿足使用1920*1080的畫幅來進行延時製作,4K延時已經成了主流,那麼假如我們使用5DS進行拍攝,可以得到什麼呢,最直接的就是,8K延時!(D810解析度為7360*4912,無法製作8K延時)
輸出一直是攝影的王道,如果您是簡單的網絡分享用戶,哪怕5DS的畫質再出色,其實對於您拍攝分享來說提升也是微乎其微,但是如果您要列印照片,特別需要大幅輸出,那麼5DS是不二的選擇。尤其是風光攝影中,5DS將展現現有單反難以實現的清晰視界。
·超越中畫幅尚早 高像素好壞看用途
關於這次5DS推出,有很多種聲音,其中一種聲音認為,5DS的推出再一次撼動了中畫幅的定位,甚至一些攝影網站也驚呼這一次佳能會超越中畫幅。不過請各位相信,在現階段,數位相機中依然是畫幅為王。雖然筆者本身也為5DS點了32個贊,但是135畫幅下的5000萬像素距離中畫幅的5000萬還有一定差距的。
很多人都知道中畫幅好,但除了畫幅大,中畫幅好在哪裡不是每個人都說得清的
不管怎麼說,佳能5DS這一次算是第一次真正追上了中畫幅像素值(D800推出時,同時段中畫幅像素最低值為4000萬),目前採用索尼傳感器的賓得645Z、飛思IQ250和利圖Leaf Credo 50,有效像素均為5140萬。而且,從官方樣張來看,佳能5DS的解析度的確是非常震撼,那麼同是5000萬級別,佳能5DS和中畫幅比有多大差距呢。
賓得645Z實拍100%截圖(ISO 1000)
佳能5DS樣張100%截圖(ISO 800)
實際來看,佳能5DS比起645Z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645Z是最便宜的中畫幅,使用的是14位的RAW文件,而其餘中畫幅均為16位RAW文件。為何135相機與中畫幅始終會有很大差距呢?相信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畫幅差異,像素密度越低,照片的噪點越少,畫面越乾淨,細節越豐富。但是同為CMOS,同位ISO100,純淨度上的差異非常小,這時,中畫幅領先的地方在於兩點:
1、文件記錄格式。在之前筆者說過,我們要提升照片質量,很大程度上要改善文件格式。中畫幅普遍採用16bit的RAW文件,因此對於135相機來說,中畫幅在色彩與寬容度上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
2、電路設計。不評價CCD與CMOS的優劣,即便同為CMOS傳感器,中畫幅在信號採集上還是和單反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對數據信號的處理上,中畫幅更為強大。
不光是畫幅,中畫幅在電路設計和文件存儲上和135單反也有很大差別
不過,不管如何,佳能的5DS都是2015年上半年最為驚豔的一臺135相機,這會進一步刺激傳感器研發市場,我們也非常期待尼康和索尼在未來會如何接招。同時,筆者可以料想,目前飛思和哈蘇的中畫幅非合成最高像素為8000萬像素,相信在這一年也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在2015年,註定會是民用相機站上5000萬像素大關、專業相機突破一億像素的一年。
·總結 如何看到高像素,全看如何使用照片
雖然像素不是越高越好,但高像素終究是未來的潮流,超越人眼的目標,也離不開像素的再次飛越,未來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或許以後我們人人都可以是大尺寸照片的締造者,2015年還有很多未知。對於佳能5DS,目前的言論有很多,但是筆者認為5DS是一臺針對性非常強的相機,但相機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事論事,筆者來分析一下佳能5DS的5000萬像素,究竟意味著什麼:
一、高像素解決了解析度問題,但目前無論135相機還是大中畫幅,都沒有在畫質純淨度和寬容度上取得質的突破。(中畫幅寬容度好,是相對135而言,本身寬容度和純淨度已經很久沒有質的提升了)
二、日常生活中,網絡傳輸和圖像顯示還不適合5000萬級別的完整顯示。特別是國內網絡分享傳輸,對大尺寸照片支持還有很大欠缺。
三、對於商業用戶來說,5000萬像素提供了一個廉價解決高輸出的方案,因為不考慮純淨度,室內拍攝時5DS足以匹敵入門級中畫幅。但是室外大場景拍攝時,還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