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專題:什麼是歲差
(舊文重發。)
在太空中任何天體都在運動,只是在我們的視覺中運動的速度數量級相差很大,對於遠距離的天體,即使運動很快但我們視覺中位置變化很小。所以,我們所看到的天體基本穩定,在一生中看到的星座基本每年變化不大。
但是從長遠來看,天空的恆星位置隨著年代的推移,會發生微小的變化。即我們冬至所對應的星星每年有一點點的位移。會發現我們地球運行過程中看到的恆星向西位移。而我們的節氣是用太陽回歸年計算的,所以就產生了與恆星為參照的周期的誤差。
公元四世紀,中國晉代天文學家虞喜在分析古星圖和星空時,發現星星的位置與當時的情況略有偏移,從而發現歲差,並定出冬至點每50年後退1°。所以推理出:堯時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餘年,乃東壁中,則知每歲漸差之所至。
南北朝時,中國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祖衝之首先在曆法中引入歲差概念。
當然歲差引起的原因除了恆星移動外,還有剛體軌道旋轉運動有微小的變化等等因素。還有黃經和白經軌道也有歲差。
雖然黃道緯度變化不大,但由於黃經周期影響,導致北極對應的恆星變化。公元前12000年,織女星為北極周圍的一顆亮星,可以擔任北極星,到公元14000年將再次擔任。
但這些天文變化,在人一生數十年內是很微小的,現實應用只需要了解我們處於一個暫時的穩定周期下,但又有所變化就可以了。
===========================
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fangchencn ,獲取更多易學資訊。
方晨姓名學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angchen
方晨網站:
http://www.fangchen.net
微信公眾平臺:fangchencn
個人微信:23401
方晨姓名學姓名策劃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