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時工作不眠不休,再真實的劇本也道不盡這群「打工人」的辛酸

2020-12-05 裕然電影

醫生題材的國產電視劇這些年看過不少。

但以兒科醫生為主視角的作品卻是不多

印象中兒科似乎總是醫院最忙的地方之一。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有作為父母或是孩子在兒科醫院目睹醫生被一眾心急如焚的家長兒童圍得水洩不通、焦頭爛額的記憶。

對於每個病人來說,大部分醫生都只是一面之緣。

一些人可能一年都沒去過幾次醫院。

但對於一位醫生來說,一天卻要接收大量的病人,熬夜加班連軸轉更是稀鬆平常。

套用現在的流行語說,他們才是最高尚卻也最辛酸的「打工人」。

正巧就有這麼一部國產新劇向我們描述了這群「打工人」最真實的日常生活——《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是由楊磊導演,王歡、翁海鑫擔任編劇,陳曉、王子文、賈青等人主演的都市醫療劇。

該劇主要講述了來自雲南麗江的女孩焦佳人,在帶教老師普外副主任醫師鄧子昂悉心卻又嚴厲的培養下,從一名專培醫生正式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科醫生的經歷。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主要以「兒科醫生」這個特殊崗位為著墨點。

通過改編自現實的兒科案例,向觀眾道出了兒科醫生平日裡最真實的狀態。

陳曉在這部劇中飾演的男主鄧子昂就好比醫生中的「高帥富」。

長相帥氣,還是正規醫學院科班出身的精英技術控。

不僅對待工作極度嚴謹認真,加起班來更是拼命三郎的那種。

標題裡提到的36小時堅持連軸轉工作的主人公就是他。

更讓人佩服和感動的是,儘管36小時不停歇地堅守醫院崗位,第二天一大早他還是能做到一準起來上班打卡。

首集第一幕就集中描述了這個橋段,同事掐表預測鄧子昂起床時間的情節將鄧子昂的敬業人設凸顯得淋漓盡致。

而與男主鄧子昂的精英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王子文飾演的女主焦佳人卻是來自雲南麗江一個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地方的專培醫生。

來童磬醫院之初,焦佳人的專業能力並不被大城市的這些同行們認可。

但後來她硬是憑著熱情和努力蛻變成了合格的兒科醫生,讓人刮目相看,堪比一出「灰姑娘的逆襲」。

對王子文的印象,觀眾最深刻的想必還是《歡樂頌》中的富家女曲筱綃。

這一下子成了不那麼精緻、有些土氣傻氣的雲南女醫生角色確實有點不習慣。

不過幾個鏡頭過後這種因固有印象導致的人設不適應很快就沒有了。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前幾集有一幕讓人感觸最深。

一個小女孩誤把敵敵畏當飲料喝了,被緊急送到了童馨醫院。

情況緊急,醫院裡需要大量的阿託品用於搶救。

然而每支阿託品的規格僅為0.5mg/1ml,要保證足夠的阿託品供給,需要醫護人員持續徒手掰開足足8000瓶的阿託品玻璃包裝。

焦佳人路過房間的時候發現有個醫護姑娘在一邊掰阿託品一邊哭。

一問才知道她因為自己掰得實在沒力氣了而懊惱。

焦佳人果斷上前幫忙。

沒過一會,醫院裡又來了好幾位醫護人員一同奮戰。

最後一伙人連續交替工作,一直加班掰到第二天早上,這才終於完成了這個「馬拉松式」的任務,孩子成功脫險。

而焦佳人以一己之力掰3000瓶之多,全程沒有停止過工作,掰到手指出血。

最後累得倒在大廳的長椅上,連第二天專培生的拓展訓練都錯過了。

8000瓶,整整8000瓶,這個數字實在太過震撼。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沒有一絲劇本誇大的成分,完全改編自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

一群兒科醫生為了救起一個孩子,甘願和8000這個數字綁在一起。

所有的辛酸和委屈都被看到孩子成功救活後的欣慰衝得煙消雲散。

這是何等的純粹和偉大。

焦佳人因為小時候被當時的兒科醫生、現在的童馨醫院院長谷立峰救過一命,從此立志要當兒科醫生。

而一直把焦佳人視同己出的谷立峰在焦佳人身上看到了醫者精神和巨大的潛力,將其破格招入自己的院中。

除了劇中每位醫生對病人無條件的付出外,這樣的醫者精神傳承橋段同樣讓人感動。

還有一點值得點讚的是,這部劇每集結束後都有一小段關於兒童的急救知識、培育護理小貼士的環節,相當暖心和有意義。

相信《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導演編劇之所以決定拍這部劇,其目的應該和我寫這篇劇評的想法無二。

更多地是想讓觀眾了解「兒科醫生」這個群體的真實一面,而不是簡單地謳歌它。

兒科醫生治癒的不僅僅是病人,而是整個世界的未來。

因此兒科醫生哪怕再累再辛酸,只要一日在崗,也甘願把那些個人情緒往肚子咽。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因用很大的篇幅點明了這一點,而不是執著於打著醫生幌子談戀愛,所以才無愧是一部真正的醫療劇。

相關焦點

  • 30小時不眠不休!山東博興警方追擊凌晨砸車盜竊案,仨賊落網
    12月28日,在濱州市公安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博興縣公安局刑偵大隊火速出擊,行程2000餘公裡跨越3個省份,30小時不眠不休、連續奮戰,快偵快破系列砸車玻璃盜竊車內財物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破現案9起,帶破外地案件21起,涉案價值14萬餘元,極大地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 「打工人」是什麼梗 打工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打工人」是什麼梗眾所鄒知,給自己增添新的外號是網友們自嘲的表現之一,例如前兩年火起來的「社畜」「搬磚人」等。近段時間,網友們喜歡互相稱之為「打工人」,你知道這個梗是怎麼來的嗎?
  • 俄羅斯科學家用狗做「不眠實驗」,撐了100多個小時,終究是悲劇
    第一隻「扛不住」的狗,死於實驗開始後的第96個小時,最後一隻則死於第143小時。於是,瑪麗根據實驗得出初步結論,認為狗大致可以堅持96到143個小時不眠。沒過多久,瑪麗又用6隻狗狗進行了第二次實驗,這次所有的狗都撐過了96個小時,但是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些非正常的行為,於是96小時一過,瑪麗和工作人員就對狗狗進行了各項檢查,並試圖通過緊急救助使它們的身體恢復,但是很不幸,6隻狗全部都喪了命。雖然瑪麗的實驗有些殘忍,但是實驗讓當時的人們認識到,睡覺對於動物來說是必須的,不睡意味著極大的危險。
  • 臺灣有2.5萬臺計算機正在不眠不休地找外星人
    信息時報報導,臺灣有2.5萬臺計算機正在不眠不休地找外星人。據報導,1996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戴維·戈迪提出尋找外層空間智能的計劃,通過計算機屏幕保護程序的方式,在一般家用或公司計算機不工作時,「借用」計算機的CPU計算從外層空間接收的無線電信息,並將計算結果傳回到網絡上進行分析,希望能找出外星人的蹤跡。
  • 5個打工故事:打工人是他們的自嘲,但他們的生活絕不是玩笑
    從「喪文化」到「佛系」再到「打工人」,普通人在自嘲和反覆的網語解構中,不斷地尋找著共鳴。他們中有人辛勤打工一天後,晚上會躺在宿舍的床板上,思索明天去哪裡找一份更高收入的工作。他們,是「打工人」世界裡最艱辛的打工人。
  • 張萌:我的生物鐘是36個小時
    這五分鐘裡,工作人員試圖指導攝像老師再調整下光線,張萌制止,「你還不如人家專業呢」。——一個製片人的自覺,凸顯出來。 這幾年,演員張萌開始嘗試做製片人。這個身份的冒號後,已有《白髮》、《穿越火線》等業內認可的作品。今年,張萌參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製片人身份更為大眾所熟識。
  • 一連3天不眠不休行完香港100座山峰,可能嗎?
    疫情之下,到郊野遠足行山,成為了不少人在2020養成的新習慣。由那時起,千島湖清景臺、釣魚翁、獅子山等紛紛成為熱門郊遊地點。有攀山好手自12月31日起一連3天不眠不休,走完香港100座高峰,希望以此舉鼓勵港人,亦冀為香港移植運動協會籌得30萬。
  • 超一小時極端通勤道破千萬人辛酸
    近日,一則「超千萬人正承受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近5億的閱讀量折射出城市「打工人」對通勤現狀的廣泛共鳴,職住距離遠、通勤耗時長,依然是公眾日常生活出行的痛點。36分鐘,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僅為76%,超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
  • 打工人難逃「過勞時代」:每天加班3小時,心臟病風險高60%,「996...
    來源:生命時報微信「有時間掙錢,沒時間花錢」,是上班族的一句自嘲,卻也反映了辛酸的現實。對很多人來說,每天下班後「主動」加班已成常態。當一群人掙扎於「996」時,另一群人已經被迫開始了「007」。長期保持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可能導致多種系統功能下降,繼而引發呼吸、消化、免疫等系統性疾病……甚至是猝死。
  • 從社畜到打工人,青年亞文化不喪了?
    「早安,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我們要悄悄打工,然後驚豔所有人」、「打工讓你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打工不僅能致富,還能交友娶媳婦」、「不拼爹不拼媽,我們打工人只拼命」。從朋友圈到社交網站、短視頻,「打工人」成為光速走紅的網絡梗。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這輩子都不能打工」出獄後周立齊在幹什麼?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2012年,廣西人周立齊因為偷竊被抓,在派出所面對採訪鏡頭時講出這句話。因為髮型酷似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更因為他的「不打工」宣言裡,仿佛擁有的反叛精神,民政村村民周立齊成為網紅「竊·格瓦拉」。一個充滿喜感的表情包,一個有些荒唐似乎又帶點確鑿意義的符號。記者|駁靜「能幫他家起房子嗎?」
  • 《這就是生活》真實地反應了當代打工人的職場和家庭現狀!
    我想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劇比較真實的反應當代職場和愛情的真實情況,引起了同樣身為打工人的我一個共鳴。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太多霸道總裁倒追職場小白的劇了,也看慣了太多影視中套路化的戀愛遊戲。就比如說摔入懷中,緊接著兩眼深情對望,一見鍾情。每每需要男主的時候,男主都會英雄救美。這些橋段,不是說不好。只能說針對的觀眾不同。
  • 網傳達文西每4小時睡20分鐘 這睡眠法你也信?
    網傳達·文西每4小時睡20分鐘,一天只需睡2小時 這麼奇葩的睡眠法你也信? 春天來了,又到了春困的時節,很多人發出感慨,怎麼睡都睡不夠,太耽誤工作和學習了。於是網上開始流傳起一種「達·文西睡眠法」。據傳,達·文西每工作4小時就去睡15—20分鐘,這樣一天下來,只需睡2小時左右,能餘下大把時間從事創作,並保持充沛的精力。這是真的嗎,這種睡眠方法真的靠譜嗎? 達·文西睡眠法一直存爭議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達·文西睡眠法就是達·文西提出來的。」航空總醫院呼吸科主任陳乾華表示,達·文西本人是否按照此方法進行睡眠,似乎也無從考證。
  • 打工人苦,不如學技術
    #打工人#「打工苦,打工累,上班不準打瞌睡!打工生活真是好!菜裡可以吃出草!年年打工年年愁!天天加班像只猴!每到年底就發愁!不知何年才是頭!」打工人的梗爆紅,可以看出當代年輕對階級跨越已經不抱有幻想。只要我努力奮鬥,老闆就可以過上他想要的生活了!看似調侃的背後,蘊藏著數不清的辛酸。那麼,打工人就只能永遠做打工人嗎?答案當然不是!去年的你或許在打工,去年的去年的你或許也是如此,今年的你,明年的你,今後的你呢?
  • 其實,「打工人」自嘲的背後是……
    前段時間,李誕在談到「打工人」時說道:這個詞是有一絲心酸在裡面,打工人其實就是小小地抱怨一下,向生活撒一個小嬌。此話不假,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們自嘲過後,仍舊一頭扎進全民奮鬥的時代洪流。 但是當代年輕人的現狀到底是怎樣的?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
    針對這一流行語,@南海看雲 說說自己理解與看法,看看是否妥當。1.打工人的流行,與當今社會的熱點與痛點緊密相關。現在的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大,時代快速發展,社會變化巨大,快速變化的工種,快速出現的無人時代,無論是誰,如果你不學習,你自己節拍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很容易被社會環境所淘汰。
  • 陳昇《鼓聲若響》風格High詞 道盡成名前的辛酸
    陳昇16年前和他組成的樂團「新寶島康樂隊」,曾經創作了一首用拉丁語開場的臺語歌《鼓聲若響》,這首歌連續15年,都是他跨年演唱會上必唱的high歌,事實上,歌詞內容其實是非常悲傷的,陳昇說,這首歌可以說是,道盡所有音樂人在成名之前的辛酸,但在舞臺上,這歌卻總是用歡樂的方式呈現。
  • 邊留學邊賺學費,在法留學的「打工人」才是人上人
    留學生在法國,想要打工的理由有很多——賺取生活費或者零花錢、多了解法國的社會文化、擴大社交圈、鍛鍊法語聽說能力……除了一些常規的兼職外,我身邊還有的小夥伴在學習之餘,搞起了自己的副業,不僅時間自由,而且不受工作時長限制,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揭秘在法國賺錢抵學費生活費的發家秘籍~自己給自己打工十分贊!
  • 年輕人為何愛上「劇本殺」
    根據美團研究院的報告,2019年度「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越來越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成為它的忠實擁躉。為什麼它會這樣迷人?2016年,「劇本殺」在國內悄然興起,逐步在年輕群體間普及傳播,於近年走進大眾的視野。該遊戲起源於歐美派對,直譯為「謀殺之謎」,玩家由5-7人組成,根據劇本線索,在4-7小時之內進行推理,還原故事、完成任務。
  • 沒有劇本,也就是說,真實的他是很聰明的人?
    ,所以一直有在關注這節目。,智商高的人通常運氣不只不會太差還會爆棚如果真的如他所言,《二十四小時》沒有劇本,沒有擺拍,全憑成員自己玩…那真實的他是很聰明的人?人氣基礎不差,人緣不錯,知名度不低,顏值自從注意身材後再沒掉線,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