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美學」的古今流變

2021-01-07 騰訊網

[摘要]束腰裹腳之風雖止,它們所隸屬的性別美學並未退出歷史。後者仍以各種名義強調女性的柔弱特徵,推出各種違背平等原則的身體意象,用紛繁的文化符號遮掩其病態品格,以各種方式誘導女性就範。

近年來,「女漢子」一詞頗為流行,引無數網民展示調侃的技藝。他們運用誇張、反諷、戲說等修辭學手段,建構出性別模糊的怪誕形象,極力渲染相關女性的反常品格。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的「女漢子」並非退化過程產生的變異物種,也沒有跨越性別的邊界,她們只是不願意屈服於流行的性別美學,適度彰顯自己對於力量的追求。

按照流行的標準,女性越纖細、柔順、嬌媚,就越能受到寵愛。有人可能想當然地認為,這種性別美學符合陰陽之道。但歷史事實並非如此:母系社會中的女性曾撐起大半個天空,不可能沉湎於陰柔之美;在男權社會建立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女性依舊要承擔不輕鬆的職責,譬如耕種、保家衛國、扶老攜幼等。《周易》對應坤道的女性必須具有載物的厚德。倘若身心過於柔弱,怎麼載物?又何厚之有?秦朝以前的性別美學主張女人應該「至柔而動也剛」。在《詩經》等民間文學作品中,「佳人」就是「碩女」。也就是說,優秀的女性不僅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而且應該高大健碩。由創作於北魏時期的《木蘭詞》,我們可以推知「碩女」的形象。詩中的木蘭不過是一個民間女子也,但「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後,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12年,數建奇功,受到皇帝的嘉獎。在這12年間,她身邊的小夥伴竟然「不知木蘭是女郎」,足見其英武程度。顯然,木蘭就是古代「女漢子」中的佼佼者。

其實,西方人也曾長期推崇「碩女」。在古希臘,柏拉圖曾強調:「女孩子從小就要充分練習舞蹈和帶盔甲的戰鬥,長大了要參加軍事指揮、集體操練,還要使用各種武器。」出於實用方面的考慮,文藝復興以前的西方人很少以女性秀美為榮,名畫、雕塑、舞臺上的女性形象幾乎個個身材高大豐滿。

不過,男權社會的女性無權為自己制定審美尺度。作為佔據優勢地位的男性,希望女性柔弱、纖細、嬌媚,襯託他們的強悍和威嚴。一旦生活條件趨於優裕,男人就會倡導這類性別美學。在中國,唐朝時期的人們雖然仍欣賞女性的豐腴之美,但渲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風尚已經出現,而且日益不可小覷。到了宋朝,裹小腳之風先是在貴族階層流行,逐漸擴展到尋常百姓家,最終將不合理的性別美學推到極致。纏足究竟始於何時,已不可考。據不可靠的傳說,這個陋俗的始作俑者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李煜。這位沒落帝王在詩詞方面的造詣頗深,但其審美偏好卻可以寫入變態心理學——偏愛小腳女性。受他影響,一些貴族女孩開始裹足,試圖以局部器官的嬌小取悅男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貴族美學開始影響平民階層,最終危害尋常百姓的後代。到了清朝,裹小腳之風已經覆蓋了華夏大地。腳小的女性備受男權社會的青睞。在無數男人的夢中,三寸金蓮的形象時常喚起無限的愛憐。只有符合男人設定的尺度,女性才能顯現為「美麗的性別」。某些留著「天足」的女性會刻意遮蓋自己的下半身,以免「露了馬腳」。在這種語境中,高大、豐滿、強壯的女性通常屬於較低的社會等級,「臀圓、臉紅、穿著寬大的粗布衣服」的農婦幾乎總是被放逐到美學世界之外。

在西方,同樣的轉折也早已發生,同樣深刻地影響了女性的命運。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的生活條件日趨優裕,有關秀美的言說開始流行:「身材、毛髮和手要長,耳朵、腳、牙齒要短,指甲、嘴唇、面頰要紅,腹部、嘴、肋部要細。」隨著這類性別美學的興起,與女性相關的身體規範日益趨於極端化,最終造就了女性的束腰之風:「布拉邦特『非常貼身的』緊身上衣能使『上身顯得優雅並且苗條』,西班牙女上裝『兩側那麼窄』,人們難以理解它如何能夠容下身體。不管怎樣,瘦身強調上裝要『短』、『挺』、『緊』。……而唯一一種不束腰的特殊情況就是穿寬大的喪服時,這時外形可以忽略不計。」([法]喬治·維加萊洛,《人體美麗史》)為了凸顯自己苗條的身材,有些女性甚至會摘掉自己的軟肋:美最終成了殘酷的代名詞。

現在看來,裹小腳和束腰都會使女性處於殘疾狀態。隨著女權主義在19-20世紀的興起,這兩種風俗已經先後被廢除。遺憾的是,束腰和裹小腳之風雖已被禁止,但它們所隸屬的性別美學並未退出歷史的地平線。後者仍以各種名義強調女性的柔弱特徵,推出各種違背平等原則的身體意象,用紛繁的文化符號遮掩其病態品格,以各種方式誘導女性就範。面對這套死而不僵的性別美學,我們應該隨時行使說不的權利。

相關焦點

  • 方法論意識與中國傳統美學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感性展現,本就要求多元的美學研究路徑。研究視野中的比較意識    既然是以一種現代以來的學科意識為路徑來開展中國傳統文化的梳理與闡釋工作,那這種研究就註定具有跨文化性質。這種跨文化性質既體現為跨中西(外)文化,又體現為跨古今文化。
  • 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中國電影觀念流變70年一瞥 2019-09-26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美學:樂道為美
    《中華美學概論》對中華美學思想及其特性進行了全面的闡釋,涉及了中華美學思想的文化土壤、思想淵源、發生演變、哲學基礎、審美現象學、審美本質論、審美主體論、審美對象論、審美意識論、主體間性、審美規範和審美範疇、功能論等方面。他認為,中華美學有著豐富而深刻的美學思想,但沒有形成嚴密的概念、邏輯體系。
  • 從一件漢服,看中國古典服飾美學的流變
    提到中國古典風格服飾美學,旗袍、唐裝早已深入人心,大眾對於漢服卻知之甚少,從對「漢服」概念的混淆,到漢服結構的名稱,都缺乏一定的理解,更毋需說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了。所謂「漢服」,指的並不是漢代服飾,而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被稱為漢衣冠、漢裝、華服。
  • 用旋轉流變儀測量聚合物的流變性能
    利用流變儀測定材料流變性能(如流動性、彈性和斷裂特性等)的主要目的在於: 1、對材料結構的表徵,包括:對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對聚合物的支化性能、填充性能、拉伸性能和玻璃化轉變溫度等的分析。 2、模擬聚合物的加工條件,評定聚合物的加工性能。通過對加工過程的分析,以正確選擇加工工藝條件並指導配方設計。
  • 檸萌影業CEO陳菲:「劇變」時代的流變與不變
    如何敏銳感知流變?如何擁抱變化?布局未來?11月18日上午,在三聲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上,檸萌影業聯合創始人、CEO陳菲以「劇變時代的流變與不變」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以下是陳菲分享的內容整理:01 | 流變首先來看看我們行業走過的昨天:表面看,劇集行業第一個風口和第二個風口,是政策和資本的雙重驅動,在我看,背後實質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渠道變遷,是從線性電視向移動網際網路的變遷。那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 語言流變沒那麼可怕
    原標題:語言流變沒那麼可怕【摘要】 日前,全國及北京的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發布,其間透露出的某種變化引人關注。這只是科幻想像,但暗含的道理卻是一致的:語言流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擁抱時代首先要學會擁抱時代的語言。 日前,全國及北京的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發布,其間透露出的某種變化引人關注。
  • 【書訊】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
    《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 進展| 非晶中的動力學缺陷——流變單元研究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汪衛華研究組通過系統實驗,在非晶合金中發現了動力學缺陷存在的證據,定義為流變單元,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圖1所示,流變單元具有較高的能量和較快的動力學特性,容易被激發並作為承載形變的基本單元,並表現出類似液體的行為。
  • 綜述:非晶中的動力學缺陷——流變單元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汪衛華研究組通過系統實驗,在非晶體系中發現了動力學缺陷存在的證據,提出了流變單元的概念,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圖所示,流變單元具有較高的能量和較快的動力學特性,容易被激發而作為承載形變的基本單元,並表現出類似液體的行為。
  • 專家PPT分享 | 汙泥流變特性分析
    汙泥這樣一種原料流體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流變特性這個角度把我們做的工作和大家交流一下。從汙泥的流變特性來講,比如我們講某一個指標,或者某一個評價的體系,如果是既具有反映物料的理化性質,同時也從工程的層面來加以描述,我們覺得流變特性是一個兼具這兩個特性的指標。
  • 論網絡媒介下的微電影美學
    論網絡媒介下的微電影美學 目 錄1.微電影的美學特徵        …………………………………… 31.1「微的敘事     …………………………………… 41.1.3 碎片式的拼貼        …………………………………… 41.2 時尚化影像語言          …………………………………… 41.3 獨特的主題呈現          …………………………………… 52.微電影引發的審美流變
  • 宗馥莉: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
    流變時代,如何將自己的品牌刻印在消費者腦海中?如何使品牌成為一種文化在歷史洪流中奔湧向前?2020年12月5日,在《銷售與市場》舉辦的以「奪冠:新生態,新算法,新賽道」為主題的「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暨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頒獎典禮」上,我們邀請到了宏勝飲料集團總裁、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宗馥莉做了以《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為主題的演講。
  • 尋找人的精神故鄉:全球學者跨越時區,探討雕版印刷的古今東西
    11月29日,由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辦的「雕版印刷的古今東西」國際學術工作坊通過Zoom在線會議成功舉辦,由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陳正宏教授、蘇傑教授和浙江圖書館古籍部主任陳誼聯合主持,共有中、日、韓、越、法五國共九位學者擔任引言人,引出「雕版印刷的古今東西」不同主題,與會代表和旁聽學人隔空對話,討論十分熱烈。
  • 乾貨速遞|電動輪汽車雙磁流變減振器懸架的設計
    分析電動輪輪輞空間及該懸架結構連接關係,設計磁流變減振器、懸架彈簧的基礎上,建立 了磁流變減振器 Bingham 仿真模型,分析磁流變減振器力學特性,結果表明:磁流變減振器響應速度快、輸出阻尼力連續可調,滿足電動輪汽車對減振性能的要求;對懸架彈簧根據最大剪應力理論進行校核,並進行有限元分析,結果誤差小於 0.5%,且均未超過材料許用極限
  • 《移花就鏡》:讀懂「二十四品」美學傳統,打通詩書畫印品鑑通識
    《二十四詩品》是探討古典詩歌創作,特別是古典詩歌美學風格問題的理論著作,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經典名篇。《移花就鏡》是用實例來印證「二十四品」,將「二十四品」的審美體系運用到中國傳統詩、書、畫、印的具體鑑賞上,選取古今佳作與每一品風格相印證,如同將花移到了鏡子前,化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條分縷析,堪稱《二十四詩品》的升級版。閱讀此書,不但能較好地理解到「二十四品」之美學意義,同時對原書中抽象語言的困惑,也將得到一定的廓清。
  • 五千年的美學符號——走近神秘三角形文化
    隱藏在科技美學下的神秘三角形文化逐漸進入主流視野!神秘的三角形文明文明二字之重豈能是一個幾何符號名詞能承受的?然而,當我們從形態這一人類感知事物最直接的視角去剖析和感知過往人類文明中的組成元素時會發現,三角形近乎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存在。
  • 古今同樂•青島為家——青島市博物館組織古今足球聯誼賽
    11月29日上午,由青島市博物館與青島君和泰文化體育傳播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古今同樂·青島為家」古今足球聯誼活動,在代表時尚活力青島新符號的中國首座海上足球場  綠茵茵的海上球場上,石老人小學的新市民孩子們和外籍小朋友們沒有拘束,其樂融融,古今足球在他們腳下歡快飛奔,新鮮與快樂蕩漾在他們的臉上。
  • 中華美學精神光芒萬丈
    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也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使之與全民族共同的美學情感、追求和理想息息相通、共鳴共振。  一個民族的美學精神,就是全民族共同的美學情感的燃燒點、美學追求的總趨向和美學理想的深層內核。而一個民族有什麼樣的美學精神,集中體現著該民族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力量,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狀態和民族的前途命運。  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追求。而中華美學精神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真善美的統一。誠然,追求真善美的統一,在世界範圍具有普遍性。例如可以說,它也是古希臘美學的核心理念。
  • 鑽井液流變參數
    假塑性流體:冪律流體,適合於高分子聚合物體系膨脹流體常用流變參數粘度(viscosity)定義:鑽井液流動時,固體顆粒之間、固體顆粒與液體之間、以及液體分子之間的內摩擦的總反映。流變參數的調整降低PV:通過合理使用固控設備、加水稀釋或化學絮凝等方法,儘量減小固相含量。提高PV:加入低造漿率的粘土、混入原油;增加聚合物的濃度使鑽井液的濾液粘度提高。降低YP:加入適合於本體系的降粘劑,以拆散鑽井液中已形成的網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