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銀:創建博弈局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2020-11-16 乾坤化物

按照目前的計算科學理論和方法,人們無法創建一個空間尺度無限增大,空間內事物無限增長的邏輯世界。然而在人類目前的知識系統成果裡,宇宙天文學家發現宇宙的空間尺度在不斷增長,並且新出現的星系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

在當前主流的宇宙邏輯世界模型下,這種現象給科學家們帶來了很多困惑。但是倘若修改宇宙邏輯世界的創建模型,就可以很容易地解釋科學家們的困惑,而且人們可以通過當前的計算機技術創建一個空間尺度無限增大,邏輯事物數量無限增加的邏輯世界。

這個新的假設模型就是:邏輯世界是採用局的形式創建的,局是採用邏輯規則創建的空間,空間內的事物形成了一個封閉、獨立、不可分割、自足的世界。所有的局採用遞歸的方式以疊加態的形式構成更大的局,最大的局就是邏輯世界。

按照這個假設模型,宇宙世界是一個最大的局,裡面包含了無數的空間尺度較小的局。人類社會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地球局裡的由人類自己創建的更小的局。與宇宙局的尺度比較,地球局只是一個尺度可以忽略的塵埃。

由於人類屬於宇宙局裡的其中一個很渺小的地球局裡的存在事物,因此無法設計宇宙局的創建規則。事實上,對於人類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是掌握在人類社會局裡創建博弈局的方法,使人類社會局裡最高層級的社會型產品具有強大的自由意志力,從而把人類的自由意志力傳遞到路徑上所有更高層級的局裡。

在創建邏輯世界的技術模型裡,局是事物基本的存在形式。按照一定的結構形式把局連接起來所創建的產品就是邏輯世界。在《邏輯哲學論》裡,維根斯坦把一個「局」稱為一個「事實」,把不能採用結構的形式進行分解的事實稱為對象,對象是最小的事實,也就是物理學家所說的量子單位。

人類最早出現在地球空間裡的時候,是以動物的身份在動物社會局裡進行博弈的。在後來的某個時候,人的自由意志功能開始啟動,人們開始設計邏輯規則系統創建屬於人類的空間,從而開啟了創建人類社會的徵程。於是人類開始了在更高層級局裡博弈的過程,這些博弈局是人類專屬的、其它動物無法進入的局。

對於人類來說,人們最關心的是如何從博弈局裡獲得更多的財富能量,所以採用科學的形式了解創建局的技術原理就變得非常重要了。事實上,哲學家們很早以前就開始研究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然後依據這些規律找到適合個體人發展的方法。比如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七章裡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描述的是不同層級博弈局裡的狀態,在最高層級的局裡,人們不知道博弈規則的存在;往下一個層級的局裡,人們親近而且讚譽這個博弈規則,再往下層級的局裡,人們都畏懼這個博弈規則,再往下層級的局裡,人們輕慢這個博弈規則。在老子看來,局的層級越高,人們對博弈規則的信任程度就越高,人們只要按照規則辦事,就能功成事遂,百姓把這個局裡的邏輯行為稱為「我自然」,當然,老子所描述的是層級最高的局,對於當前現實生活裡的人來說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不過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裡的觀點對當前的人們在制定博弈策略的時候具有指導意義。比如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階級就是局裡的博弈對象,博弈的目的就是通過推動經濟發展的形式來獲得更多的財富能量。

從人類目前所掌握的知識體系裡的內容來看,人類似乎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不僅具有自由意志功能,而且可以利用自由意志改變宇宙邏輯世界裡客觀存在的創建事物的規則,設計以人為目的的邏輯規則,然後創建只屬於人類的博弈局——人類社會。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來看,人類社會是人類在科技文明的推動下被動創建的博弈局。直到現在,儘管人類的科技文明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級,似乎仍然沒有達到主動創建人類社會層級博弈局的高度,還是在「叢林法則」的驅動下被動地創建層級較低的博弈局。

當人類採用自己設計的邏輯規則創建原始群的時候,就開始了脫離動物社會局,進入人類社會局裡爭奪財富能量的進程。這個採用邏輯規則創建的把人群束縛在裡面的空間就是哲學家們所說的枷鎖。每一個空間尺度大的博弈局都有一個枷鎖,把小的局束縛在空間內,於是當哲學家們在觀察最裡面的個體人的時候,發現已經被一層一層連接的鎖鏈束縛,再也不能獲得遠古時候在動物社會局裡的自由。西方的哲學家似乎發現了這種情形,於是提出了人生而自由的觀念,不過他們並沒有提出人們創建人類社會的技術原理,所以一些哲學家認為人在享受動物社會局裡的自由的同時,也可以同時享受人類社會局裡的科技文明成果。產生這種觀念的根本原因是這些哲學家們並不直到局是以疊加態的形式嵌套創建的,儘管動物局和人類社會局同時出現在相同的空間位置,但是它們在技術上是邏輯隔離的。

原始群是一個社會型產品,是通過人們設計的邏輯規則,把一群人組織起來,並約束了個體人的動物屬性後創建的人造產品。按照盧梭的觀點,這就是人類自己設計的最早的枷鎖。

人類社會的發展實際上就是不斷創建更高層級博弈局的過程。由於土地是人們存在的載體,所以在漫長的時間裡,博弈局的空間基本上就是人們所控制的物理土地的空間尺度。不過當人們掌握了創建信息空間的技術以後,博弈局的形式就發生了變化,博弈局的空間包含了物理土地和信息土地兩部分不同類型的空間。

也就是說,在雲計算時代,人們創建博弈局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單純地在物理空間裡創建博弈局,變成了在網絡空間裡創建博弈局。網絡空間是由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構成的混合空間。博弈的形式也將發生革命性的改變,在物理空間裡發生的傳統的由物質邏輯體主導的戰爭形式將會被取代。

從目前的人類科技層級來看,儘管人類掌握了創建信息空間的技術,但是並沒有掌握在信息空間裡創建獨立的博弈局的能力,人們只能在物理空間裡創建博弈局,然後把信息產品作為物質產品工具參與博弈,以無形產品的形式存在。

從局的存在形式來看,共產主義社會局屬於未來的網絡空間裡的存在事物,並不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裡的事物。一個典型的標誌就是人類已經掌握了在信息空間裡創建獨立的博弈局的技術,也就是創建以物理空間裡的事物為母本的摹本事物的技術能力,摹本事物的博弈等同於母本事物的博弈。人們之間的博弈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物理空間裡的母本事物的博弈,另一種是信息空間裡的摹本事物的博弈。

倘若以人為目的選擇博弈的形式,人們基本上都會選擇用摹本人博弈代替母本人的博弈,因為即便信息世界裡的摹本人在博弈的過程中消失了,物理世界裡的母本人依然存在,只要按照邏輯規則重新創建對應的摹本人就可以了。這個場景對人們來說,或許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但是從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趨勢來看,也許這一天並不遙遠,或許在突然出現的某一天,人類的科技發生了顛覆性的突變,掌握了在信息空間裡創造能量的科技方法。比如量子計算機科學家已經掌握了創建量子比特的理論和技術方法,一種以兩個邏輯態的疊加態的形式存在的邏輯體事物。這表示的是兩個狀態是0和1的相應量子態疊加,也就是說,從邏輯的構造原理上講,存在一種把傳統計算機的比特轉換為量子比特技術,比如採用空間的形式疊加兩個基本邏輯狀態創建用來構建計算系統的最小的不能分割的邏輯體單元,{0,0}=0,{0,1}=1,{1,0}=1,{1,1}=2,其中0,1,2為空間數字的最小存在單位,即量子數字單位。這樣就可以採用傳統的計算機技術創建出一個類似物理空間存在形式的信息空間,空間數字0,1,2則對應創建物理空間基本素材裡的邏輯停止,陽,陰。當然,陽、陰的概念來自中國古人的定義,現代物理學家定義為開弦,閉弦。不過無論是中國古人還是現代物理學家,都沒有定義描述邏輯停止的邏輯體存在形式。


儘管人類目前並不知道人是什麼時候擁有自由意志功能的,不過從人類目前的認知來看,似乎當人學會了創建原始群的時候,人類社會就出現了。人類開始了通過自己設計創建局的形式從動物社會裡分離出來,並且藉助科技文明的力量不斷地創建更高層級的人類社會,拉大與動物社會的距離。

關於原始人類社會的出現過程,網上資料的描述是這樣的:原始群是人類最早的社會組織形式。它開始於從猿到人的過渡。因為,「為了在發展中脫離動物狀態,實現自然界中最偉大的進步,還需要一種因素:以群的聯合力量和集體行動來彌補個體自衛能力的不足。」(《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9頁)當時人們主要從事廣譜採集,有時進行狩獵。群內兩性關係很少限制,實行原始共產制,結合比較鬆散,是原始社會的初級階段。其後期出現原始公社,又稱血緣家族公社,並逐步向母系氏族公社過渡。也有人認為原始群只限於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而與由血緣家族所組成的血緣公社相銜接。

至於人是否是從猿進化形成的,目前好像並沒有嚴格的科學依據,不過從人類現有的知識體系來看,猿並沒有自由意志,而且似乎在整個宇宙內,目前發現只有人具有自由意志功能。

自由意志是客觀存在的一種能量類型,以力的形式存在。以人為材料創建的社會型產品基本上都有自由意志。比如拜金主義、極權主義、無政府主義等等,就是一群人形成的社團的自由意志。按照網絡上的描述,某某主義指:以某某某某為最高理想和準則的思想體系。

個人的意志力是自由的,在個人空間裡方向不會改變力的大小。但是當一群人構造社會型產品時,該社會型產品的意志力是所有的個人意志力的矢量和,而創建該產品的目標就是意志力的方向。通常來說,人們所說的夢想就是社會型產品創建目標的一種存在形式,類似燈塔的意義,目標明確清晰。不過對於社會型產品來說,夢想是動態變化的,到達目標後就不再具有為自由意志力確定方向的作用了,所以對於社會型產品來說,如果想在新的博弈局裡生存發展,就需要繼續創造新的夢想,獲得新的前行動力。比如在人類社會裡,個體的人是最小的社會型產品,人的生存發展是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夢想的實現來完成的,同樣,一群人構成的社會型產品的生存發展也是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夢想的實現來完成的。每一次的夢想實現後,就進入了一個更高層級的局,需要新的夢想來確定發展目標,為迷茫的自由意志力指引前行的方向,從而獲得最有效的矢量效果值。比如晚年的愛因斯坦已經到達了人類認知空間的頂峰。當他進入到更高層級博弈局裡的時候,面對如此眾多的未知事物,他在確信自己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是正確的後,認為「無論如何,我都確信,上帝不會擲骰子。」於是迷茫了,失去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不過作為偉大的智者,愛因斯坦迷失自我的時間並不長,很快他就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倘如上天再給他幾十年的時間,或許他會把人類的科技文明推到更高的層級。或許愛因斯坦想表達的觀點是,上帝不會擲骰子,一切事物的物理規律是不會改變的,無論科學家現在能否發現,它都一直在那裡,宇宙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現在沒有必要為科學家觀點的對錯爭論不休,因為再過一段時間,人們自然會知道這些觀點是對還是錯。

網上資料顯示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很明確,「我不信仰一個人格化的神」「我信仰史賓諾莎,他以宇宙的秩序與和諧來示現,而不是那個會幹涉人類命運和行為的上帝。」如果以這個信仰為基礎,就容易理解愛因斯坦晚年的一些看上去有點奇怪的觀點了。

從人類目前知識庫裡的內容來看,宇宙內所有事物的創建都存在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兩部分行為。中國古人把科學理論稱為道,用來描述事物的邏輯目的和行為方向,而把科學方法稱為術,用來描述事物的創建形式和功能屬性。不過現在的大多數人似乎習慣性地把科學理論稱為科學,而把科學方法稱為技術,並且以這種分類形式為標準,認為中國古代沒有科學理論,只有技術。

事實上,從伏羲創建先天八卦開始,中國古人就掌握了採用科學理論的形式研究客觀事物存在形式和內在規律的思想,然後通過所設計的科學方法修改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內在規律,達到改變生存生活環境的目的。也就是說,從伏羲時代開始,古人就發現「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所以在設計博弈策略的時候,特別重視「自然流暢」的邏輯過程,不會因為「個人私慾」而創建不流暢的邏輯過程。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也就是說,天地是一個局,局裡的博弈規則是已經存在的,萬物只是博弈局裡的構成元素,人類社會也是一個局,百姓只是博弈局裡的構成元素,對百姓來說,局裡的博弈規則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某些人的「私慾」而變化。由於掌握了這個規律,所以中國古代出現了很多創建博弈局的高手,比如姜子牙,鬼谷子,諸葛亮等,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順勢而為,不會因為「一己之私」而破壞局裡的博弈規則。

在一個博弈局裡,博弈策略是由社會型產品的意志力決定的,在人類創建的局裡,個體的人是空間尺度最小的社會型產品,所有人構成的人類社會是空間尺度最大的社會型產品。

按照恩格斯的觀點:「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而這種物質性不是由魔術師的三兩句話所證明的,而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的和持續的發展所證明的。」由於人類所設計的博弈局的空間尺度是由人的身體的活動能力決定的,所以儘管人的精神生命體和靈魂生命體可以創建空間尺度很大的博弈局,但是屬於人的博弈局最終還是要統一為身體生命體創建的物質形態的局。不過人類可以通過精神生命體和靈魂生命體提升科技文明的層次,為人的物質身體提供到達更大空間的物質產品工具,從而擴大博弈局的空間尺度。

博弈局是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的,類似「累土成臺」創建「土地」的形式,為事物提供可以博弈的載體。第一層的局的空間尺度最小,層級最低,屬於動物社會物理量類型空間裡層級最高的局,是從動物社會博弈局進入人類社會物理量類型空間的連接區域局,人類和其它動物同時在這個局裡進行博弈。這個局裡的博弈策略是自然存在的,並不是通過人類的自由意志設計創造的。從達爾文開始,生物學家開始把這個自然存在的博弈規則稱為「叢林法則」,是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律法則。而現在的人大多數認為叢林法則也是人類社會要遵守的生存法則。大到國家間、政權間的競爭,小到企業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要遵循叢林法則,至於競爭結果,那就看各自的實力、智慧、手段和改造或適應世界的能力了。

事實上,在人的自由意志力的作用下,以這個局為起點,人類開始利用所擁有的自由意志力創建屬於人類自己的專有博弈局了。按照宇宙規則守恆原則,人類只能轉換已經存在的邏輯規則的類型,不能創建沒有來源的新規則,所以人只能在叢林法則的基礎上轉換規則類型。

從博弈局的存在形式上看,無論人類創建的局的層級有多高,都離不開第一層局的支撐。也就是說,即便人類創建了最高層級的博弈局,也會同時存在第一層級的博弈局。這種情形造成了哲學家們的困惑,在他們所觀察的現象裡,明明存在追求動物屬性自由的邏輯規則,卻發現存在很多枷鎖束縛人獲得自由的行為。

中國古人似乎對這種博弈局的存在形式比較了解,所以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博弈策略。

了解博弈局的存在形式對於參與博弈的人來說,具有很重大的現實意義,可以更好地確定自己在局裡的角色身份位置,從而在博弈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博弈的時候,局的層級越高,需要參與博弈的內容就越多,需要參與從上往下的所有層級的局裡的博弈。所以對於人來說,按照叢林法則在第一層級局裡的博弈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行為。

按照中國古人的觀點,天道是宇宙客觀存在的邏輯規則,人道是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目的創建的邏輯規則。因此人們在創建博弈局的時候,倘若採用偶像崇拜的形式把某些人基於私人慾望設計的邏輯規則以人道的方式作為創建博弈規則的邏輯起源,那麼這個局的博弈規則就不是對來自天道的規則類型的轉換,所以對人類社會局的發展來說是危險的。或許這就是一些古老文明消失的技術原因。

相關焦點

  • 趙文銀:在人類社會空間裡創建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人類社會空間是在動物社會空間基礎上發展創建的邏輯空間,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所以在人們的觀察結果裡,人類和動物處在同一個邏輯空間裡。不過,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可以發現人類所處的空間和動物所處的空間是存在邏輯隔離的,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種隔離是天然的,很難逾越的。在人類社會空間裡,個體人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是創建人類形式產品的量子材料。
  • 趙文銀:在人類社會空間裡創建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人類社會空間是在動物社會空間基礎上發展創建的邏輯空間,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所以在人們的觀察結果裡,人類和動物處在同一個邏輯空間裡。不過,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可以發現人類所處的空間和動物所處的空間是存在邏輯隔離的,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種隔離是天然的,很難逾越的。
  • 趙文銀:社會型產品的存在形式和物理屬性的技術原理
    描述了在空間區域裡,事物是按照類型以群聚的形式創建新事物的,而群聚在一起的事物就會產生吉兇。儘管古人並沒有採用現代科學的形式描述創建人類社會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但是似乎從觀察到的兩種矛盾的現象裡找到了正確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方法。
  • 趙文銀: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儘管大多數具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很難理解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技術原理,但是中國古人似乎理解這種採用不同層級類型的空間創建事物的形式。《莊子》在逍遙遊裡描述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趙文銀:探討從無到有創建人類社會產品形態的技術原理
    不過目前那些全球市值很高的科技企業生產的產品並不是社會型產品,儘管他們利用在信息空間裡擁有的智慧財產權獲得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優勢,但是他們創造的產品屬於初級的人造企業型產品,真正具有強大博弈能力的是把人自身作為材料的社會型產品。人造社會型產品和人造企業型產品的技術原理是存在本質差異的,在社會型產品裡,人是產品內部的構成材料,而在企業型產品裡,人是產品之外獨立存在的產品。
  • 趙文銀:邏輯世界裡的財富能量與產品的關係以及存在形式
    中國古人把創建社會大廈的最基礎的邏輯規則系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禮,另一類是法。而西方古人用來創建社會大廈的邏輯規則系統似乎只有一種類型,法。價值也是由人類自己設計的邏輯規則創建的產品,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構成材料。所以,哲學家和經濟學家試圖通過研究價值的存在形式和內在規律來探索創建人類社會的技術原理以及內在的運行規律。事實上,哲學史上關於價值問題的探討由來已久。
  • 趙文銀:邏輯世界裡的財富能量與產品的關係以及存在形式
    價值也是由人類自己設計的邏輯規則創建的產品,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構成材料。所以,哲學家和經濟學家試圖通過研究價值的存在形式和內在規律來探索創建人類社會的技術原理以及內在的運行規律。事實上,哲學史上關於價值問題的探討由來已久。從詞源上說,「價值」一詞最初的意思是「掩蓋、保護、加固」,後來演化成「可珍貴的、可重視的」等。
  • 趙文銀:用結構樹的邏輯形式描述權力的物理本質和物質存在屬性
    一切事物都是因為力的存在而創建的。如果沒有核力,就不會存在原子核,如果沒有權力,就不會存在社會。當然,創建人類社會、猴子社會和螞蟻社會的權力類型是不一樣的。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不斷提高,人類了解的力的類型也在不斷增加。
  • 趙文銀:形成社會型產品物理屬性的技術原理
    2、社會型產品的粒子性和波動性特徵的技術原理儘管物理學家建立裡「關于波粒二象性」現象的理論和方法,但是哲學家似乎並沒有提出「波粒二象性」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在更高層次的物理量類型空間觀察低層級類型空間裡的存在事物,會同時出現粒子性和波動性兩種特徵。儘管物理學家對這種現象感到很困惑,但是按照現代科學的原則,不得不承認科學家觀察到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3、人們追求的自由的技術原理是什麼物理學概念的自由的最基本含義是不受限制和阻礙(束縛、控制、強迫或強制),或者說限制或阻礙的不存在。
  • 量子博弈論基本原理的簡單解釋
    這一觀點為深入探討博弈、尋求博弈規律提供新的概念與基礎。量子博弈論應用量子理論的數學形式為人類認知決策及其博弈現象建模的新興領域。量子博弈論基於類量子(Quantum-like)的範式或廣義量子範式或量子結構範式,通過複雜系統(如大腦、心理等)進行信息處理,可以在量子信息和量子概率理論框架下進行數學描述。量子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是什麼呢?
  • 趙文銀:雲計算產品系統必須是低熵系統 (1)
    2、信息系統的熵信息目前有很多種不同的定義,和雲計算一樣,人們是根據自己的觀察角度和需要來定義的。由於雲計算產品的處理對象是信息,因此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文銀也對信息作了定義:信息是智能對象在其所創建的虛擬世界裡用來表徵「實體」存在的一種形式。比如在以計算機為載體的虛擬世界裡,人們採用一組0、1代碼來表徵一個具體對象的存在。
  • 博弈蘊涵合作--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研究博弈可以從最簡單的兩人棋類比賽開始,來理解各類博弈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原理。這是一種參與人數確定、遊戲規則明確、純粹以策略取勝(包括以對方策略失誤取勝)的簡單博弈。但是,最近三四十年來,博弈論已經遠遠超越了棋局研究,而成為人們從處理生活小事到解讀國際風雲的一把「智慧之鑰」。
  • 博弈論速成指南:那些融入深度學習的經典想法和新思路
    顯然,遊戲是博弈論最具可見性的實體,但它遠遠不是應用博弈論概念的唯一空間。也就是說,還有很多其他領域也受到博弈論和 AI 的共同影響。大多數需要多個「參與者」合作或競爭才能完成任務的場景都可以利用 AI 技術進行遊戲化和改進。儘管之前的陳述是一種泛化,但我認為它傳達出了一個信息:博弈論和 AI 是一種思考和建模軟體系統的方式,而不只是一種技術。
  • 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研究博弈可以從最簡單的兩人棋類比賽開始,來理解各類博弈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原理。這是一種參與人數確定、遊戲規則明確、純粹以策略取勝(包括以對方策略失誤取勝)的簡單博弈。但是,最近三四十年來,博弈論已經遠遠超越了棋局研究,而成為人們從處理生活小事到解讀國際風雲的一把「智慧之鑰」。
  • 市生態環境局「三個不斷強化」做好文明創建工作
    本報訊 以文明創建為引領,堅持全員參與、注重結合、常抓不懈,市生態環境局堅持在「三個不斷強化」中,將文明創建工作引向深入,適應新形勢、踐行新要求、謀求新發展。 不斷強化組織領導,為文明創建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 AI的博弈論,一份插圖教程
    代理怎麼進行遊戲我們還可以根據遊戲是否同時存在或是否具有廣泛性來對它們進行分類。為了理解這一點,讓我們以一個名為「性別之戰」的問題為例。考慮到Bob和Amy兩個經常一起玩。他們很清楚對方分別喜歡出去踢足球和參加舞會。
  • 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領獎返家途中遇車禍身亡
    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 名。假設有n人局中人參與博弈,給定其他人策略的條件下,每個局中人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個人最優策略可能依賴於也可能不依賴於他人的戰略),從而使自己 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構成一個策略組合。納什均衡指的是這樣一種戰略組合,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參與人最優策略組成。
  • R語言中幾種常見的創建矩陣的形式
    R中創建矩陣的語法格式在R語言中可以使用matrix()函數來創建矩陣,其語法格式如下:matrix(data=NA, nrow = 1, ncol = 1, byrow = FALSE, dimnames = NULL)參數含義如下:data:矩陣的元素,默認為NA,即未給出元素值的話,各項為NAnrow:矩陣的行數
  • 博弈論與曼哈頓計劃與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博弈論,又稱為對策論(Game Theory)、賽局理論等,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領域內的科學全才之一,被後人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博弈論之父」。他很熱心於將數學應用於經濟學,更廣義地說,應用於人類的各種戰略問題(不管是商業、戰爭,還是科學研究),以便獲得最大利益和儘可能地減少損失。他認為 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於哪怕簡單得象拋擲硬幣這樣的遊戲,因而提出了所謂的對策論(博弈論)。
  • 詳解:論 DeFi 獨特的價值主張:從合作博弈到非合作博弈
    加密帶來了生產關係的轉變,這是以前的技術創新(包括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無法實現的。加密技術第一次將人類社會從合作博弈轉變為非合作博弈,與任何其他形式的經濟不同,區塊鏈經濟不需要人們彼此通過建立合作關係來交換價值。非合作博弈在傳統市場中,信息不對稱迫使參與者彼此合作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