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銀:社會型產品的存在形式和物理屬性的技術原理

2020-11-17 乾坤化物

當前的宇宙是按照客觀存在的邏輯規則創建的世界。在人類的認知空間裡,這些邏輯規則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人類本身作為採用邏輯規則創建的社會型產品,並不知道這些原始邏輯規則的來歷。不過現在的人們可以採用現代科學的形式推測這些邏輯規則的來歷,並且通過類型轉換的方式創建新的邏輯規則。人類把採用這類邏輯規則創建的事物稱為人造產品,也就是凝結了人類勞動力的事物。勞動和勞動力是有區別的,人類勞動是指人的活動形式,人類勞動力是指轉換能量類型時所消耗的力的存在形式。

從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來看,任何客觀存在的事物都是由不同層級的空間採用嵌套的形式創建的,每一層級空間的物理屬性被所在的空間束縛在內部。也就是說,一個社會型產品所表現出來的物理屬性只是該產品最外層空間的屬性,而內部的每個層級空間都有不同的物理屬性。

1、以產品形式存在的客觀事物

在邏輯世界裡,產品是事物的存在形式。事物的技術本質是按照一定的結構形式聚集在一起的邏輯體的集合。產品是採用邏輯空間封裝的事物,是一個新的邏輯體。空間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人們看不見它的存在。所以盧梭在觀察人類社會存在的現象時,提出了「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中」的感嘆,並發現了自然人和社會人的區別,而且考察了人類從原始的「自然狀態」到「文明社會」的發展過程,研究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解決方法。

在人們習慣性認知的產品概念裡,並沒有使用空間層級這個概念。在人們當前的世界觀裡,一切事物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連續性的,並沒有建立空間封閉內部事物物理屬性的層級空間管理模型。所以儘管科學家發現了「不確定性原理」,但是並沒有修改構成宇宙的空間模型理論,而是建立複雜的邏輯過程方法來修正觀察結果。

由於科學家堅持認為宇宙只有一個空間,事物的物理屬性屬於全局性物理量參數,所以「不確定原理」涉及了很多深刻的哲學問題,用海森堡自己的話說:「在因果律的陳述中,即『若確切地知道現在,就能預見未來』,所得出的並不是結論,而是前提。我們不能知道現在的所有細節,是一種原則性的事情。」

倘若修改宇宙的創建模型,事物是以產品的形式存在,事物的物理屬性被空間封閉,變成了空間內的局域性物理量參數,宇宙是由無數的空間按照邏輯規則創建的世界,那麼人們所發現的由「不確定原理」帶來的科學問題和哲學問題都不存在了。在產品所在的空間層級,事物的一切邏輯行為都是確定的。

2、 社會型產品的創建原理和存在形式

儘管客觀存在的產品都是由空間層級非常複雜的事物構成的,但是以人類的需求為參照系,創建產品的空間層級就變得很簡單了,人類把這類產品稱為人造產品。為了描述方便,把空間層級結構系統比較簡單的人造產品稱為「企業型產品」,把空間層級結構系統複雜的人造產品稱為社會型產品。

從目前的市場經濟競爭狀態來看,人們已經很熟練地掌握了創建企業型產品的理論和技術方法,但是似乎並沒有掌握創建社會型產品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這是因為社會型產品屬於網絡空間裡的存在事物,而網絡空間是由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共同構成的混合空間,所以社會型產品是由物質邏輯體和信息邏輯體共同構成的事物。

社會型產品的主要特徵是最基本的材料採用不斷提升邏輯體事物空間層級的方式創建目標邏輯體的形式完成一個物理量空間類型,然後把這個物理量空間類型裡的目標產品作為上一級物理量空間類型裡的量子個體,創建新的目標邏輯體產品。


網上資料顯示,在經典時代的組織形態中,個體與組織的目標看起來是較為一致的。系統組織理論創始人、現代管理理論之父切斯特·巴納德告訴我們,組織基於合作,而合作基於個體生存的需要,組織是由於個人需要實現他自己在生理上無法單獨達成的目標而存在的。

量子個體的本質是一個在該層級空間類型裡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邏輯體單元。因此在該物理量空間類型內,量子邏輯體可以按照邏輯規則多次被不同層級的空間類型重複使用,但是不能被該物理量空間類型之外的空間使用,比如在生物體層級的物理量類型空間裡,細胞量子可以重複使用,但是在生物體社會層級的物理量類型空間裡,則不能使用細胞量子。這種特徵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容易理解的,但是對於那些具有一定的哲學造詣的軟體工程師來說,當他們把宇宙世界抽象為單純的邏輯世界時,這種情形類似「構件復用」的軟體開發思想。比如,當人作為量子個體的時候,人可以同時成為多個不同空間裡事物的構成組件。

物理學家把量子作為創建某類物理量所描述的事物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理單位,從而創建了採用現代科學的方式描述客觀事物存在形式的方法。不過現代物理學關於宇宙世界的模型裡,宇宙只有一個空間,萬物都是這個空間裡的成員事物。

作為一種新的假設模型,宇宙是由無數個尺度不同的空間嵌套形成的世界,空間具有封閉、不可分割、自足的特徵,空間內事物的屬性無法突破空間的約束,只能在當前空間裡產生作用。在這個新的假設模型裡,物理學家定義的量子和物理量就與空間的尺度建立了關係,在不同的空間裡,量子的存在形式和物理量類型也是不同的。比如在自然人這個空間尺度,細胞是量子;在人類社會空間尺度,自然人是量子;而在地球空間尺度,抽象形式存在的人類社會、動物社會、植物社會、細菌社會、病毒社會等無形事物是量子。

在地球空間尺度內,人類將以一個社會型產品的形式存在,所有的人都會在這個社會型產品裡找到相應的結構結點位置,成為產品的構成元素。從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技術原理上講,個體的人只有成為社會型產品的構成元素,才能在地球空間裡生存生活。這個社會型產品就是地球空間尺度裡最終的人類社會存在形式,並且成為地球空間尺度裡更高層級物理量類型空間裡的量子個體。從目前採用現代科學的方式觀察的結果來看,相同層級類型的社會型產品還有很多,比如各種屬性的生物、細菌、病毒等體創建的社會型產品。由於空間封閉了構成社會型產品的量子個體的物理屬性,社會型產品的整體屬性是由產品的結構形式決定的,所以在新的物理量類型空間裡,這些社會型產品成為了類型相同的量子個體,不過個體的功能存在差別。

3、人類社會的存在形式和開發方法

似乎人們並不知道人類的目的是創建人類社會生命體。這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哲學命題,儘管如此,人類通過自己設計的邏輯規則創建社會型生命體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從人類的發展歷史來看,人類社會的確是人類自己創建的社會型產品。不過從邏輯世界裡創建事物的技術原理來看,人類自己設計產品的邏輯規則系統的行為是很危險的,因為人們無法按照技術原理提出理想的用戶需求模型,只能在沒有目標的狀態下採用迭代的方式探索目標需求模型。比如康德從哲學的角度提出了創建人類社會需求模型的三大初始條件,自由意志、上帝存在與心靈永恆,但是並沒有從計算科學的角度提出可計算的數學模型。

儘管這種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創建社會型產品的過程存在很多的危險,但是人類並不是從無開始創建人類社會的,而是在動物社會的基礎上創建人類社會的。按照當前的軟體開發思維,人類的行為相當於修改已經存在的軟體產品的功能屬性,也就是說,人類社會只不過是在以自然人為量子個體創建的社會型產品基礎上的升級版本。按照邏輯世界裡的規則守恆原理,人類設計的規則來自對邏輯世界裡已經存在的規則的類型轉換,人類無法創造沒有邏輯來源的規則。這是一條創建人類社會的基本公理,哲學家們基本上都是依據這條公理探索研究人類社會的創建方法和內在的運行規律的。

歷史唯物主義是哲學中研究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套理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歷史唯物主義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倘若參考現代計算科學的形式對人類社會進行邏輯抽象,就可以採用軟體開發的形式創建人類社會的開發過程模型,起初,用戶提出一個具有應用目的的目標想法(比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這是一個理想的場景模型;第二,採用迭代的形式創建社會型產品,當社會型產品滿足滿足用戶場景模型的要求時,社會型產品就進入平穩運行結果,不再進行重大的狀態改變;第三,根據當前的社會型產品的存在狀況提出更高的應用目的,重複第二個邏輯步驟。很明顯,這個開發方法裡出現了圖靈停機命題的哲學難題。


似乎人類目前並沒有找到在邏輯世界裡開發產品的有效方法。儘管哲學家提出了很多思路,但是軟體工程師們並沒有提出採用計算的形式描述這些邏輯思路的有效方法。

在哲學家理想的描述裡,一個有效的產品包含系統結構、對象事物、停機行為三個獨立的命題存在形式。不過在人們目前掌握的軟體開發方法裡,對一個產品的系統結構、對象事物、停機行為的描述並不是獨立處理的,而是採用相互關聯的依存形式進行描述的。這種情形導致了非常嚴重的軟體危機。儘管軟體工程師們提出了很多解決軟體危機的方法,不過布魯克斯博士在《人月神話》裡明確地說「用人月作為衡量一項工作的規模是一個危險和帶有欺騙性的神話」,並提出Brooks法則:"想進度落後的項目中增加人手,只會使進度更加落後。(Adding manpower to a late software project makes it later )"。

哲學家並不關心邏輯體的存在形式,只關心邏輯體的存在本質,而工程師們關心的只有邏輯體的存在形式,比如機械工程師關心的是在創建整體產品的時候,物質邏輯體的搭配和安排的變化與產品屬性的變化的關係;而軟體工程師們關心的是在創建整體產品的時候,信息邏輯體的搭配和安排的變化與產品屬性變化的關係。而在哲學家的思維裡,物質邏輯體和信息邏輯體的內在本質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外在的表現形式。

面向事實的軟體開發方法屬於哲學工程師們提出的開發產品的方法:在一個物理量類型空間裡,事實可以分解為結構和更小的事實兩個獨立的部分。不能進行分解的事實就是對象,也是該物理量類型空間裡的量子。該物理量類型空間的尺度邊界提供的空間數字是圖靈停機命題裡的絕對停止條件,即一切的邏輯行為過程只要到達空間邊界,邏輯過程就自動停止。

不過在人們習慣性的世界觀裡,人類社會是由一系列的空間區塊拼接形成的更大的空間。類似人們熟悉的軟體開發模式,軟體工程師在開發一個大型軟體系統時,會採用建模的方法把整體系統模塊切割成大量的小模塊,然後分配給不同的工程師,最後再把這些小模塊拼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系統。

事實上人類社會作為邏輯世界裡的一個社會型產品,在產品所在的空間尺度上,具有完整、連續、不可分割的結構體系。

採用哲學的形式對人類社會進行抽象,創建人類社會的過程和軟體工程師們創建軟體系統的過程基本相似:確定產品的邏輯應用目的,把整體產品分割為一系列的局部產品區塊。從目前人類掌握的科技水平來看,人們已經掌握了這種先創建局部區塊產品,然後再組裝為整體產品的能力。這種方法來自還原論的哲學思想,預設「表面上不同種類的存在物或特性是同一的。它聲稱某一種類的東西能夠用與它們同一的更為基本的存在物或特性類型來解釋。」早在19世紀,德國物理學家亥姆霍茲就曾認為「一旦把一切自然現象都化成簡單的力,而且證明自然現象只能這樣來簡化,那麼科學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不過還原論者似乎忽略了事物的產品屬性,而決定產品屬性的是產品最高層級空間裡的結構系統。這種採用系統形式分析研究產品屬性的思維就是整體論哲學思想。由於產品的結構系統是很難採用先分解創建,然後組裝合成的方式形成大空間尺度的結構系統,所以採用還原論思想的方法是很難獲得大空間尺度裡的結構複雜的產品的。這也是軟體工程師們無法解決軟體危機的本質原因。只能創建空間結構系統比較簡單的軟體產品。

中國古人似乎了解創建人類社會的內在規律,在《國語·鄭語》裡,伯陽父對鄭桓公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史伯告訴桓公,「不同事物之間的和諧實現的話能產生新事物,相同事物在一起則不能長久繼續,以一種事物平抑一種事物就稱為和諧,所以能豐富生長而且形成新事物,如果把相同的益補給同類事物,全部都會被丟棄的。

也就是說,在創建以人為量子單位的社會型產品的時候,需要不同類型的人和諧共存聚集,才能創建更高層級的產品,倘若人的類型相同,則創建的社會型產品是要被丟棄的。

《周易·繫辭上》裡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描述了在空間區域裡,事物是按照類型以群聚的形式創建新事物的,而群聚在一起的事物就會產生吉兇。

儘管古人並沒有採用現代科學的形式描述創建人類社會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但是似乎從觀察到的兩種矛盾的現象裡找到了正確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方法。

所以中國古人採用聚落聯盟的形式,以主體聚落為中心創建社會型產品,而不是以單一種族類型為中心創建社會型產品。這種以聚落聯盟的形式創建的社會型產品裡,一方面強調不同類型事物作為社會型產品構成材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強調不同事物在創建社會型產品的過程中承擔的角色層級位置。主體聚落承擔的責任最大,是維護社會型產品結構系統穩定的主要力量。從人類社會理想的存在形式來看,主體聚落必須具有強大的包容力,能夠把不同類型的聚落聚集在一起,成為社會型產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為此,中國古人還提出了人類社會的理想模型,《禮記·禮運篇》裡描述說,「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這裡的大道是指宇宙邏輯世界裡客觀存在的層級最高的邏輯規則,並不是人們基於應用目的設計的邏輯規則。所以孔子感嘆,在三代英明君主的時候,人們按照宇宙最高規則行事,丘沒有趕上時代,但是也有這個志向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們已經掌握了創建組織層級社會型產品的能力,但是並沒有掌握創建系統層級社會型產品的能力,儘管跨國公司的組織體分布在全球的空間區域,但是這種系統屬於組織層級空間裡的產品的結構形態,並不是人類社會空間層級裡社會型產品的系統結構存在形式。

事實上,人類社會這個社會型產品是人作為量子個體採用爭奪空間位置的方式生長出來的。人們把根據這種觀察現象總結出來的邏輯規則稱為「叢林法則」,並且主觀地認為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律法則是無法改變的,大到國家間、政權間的競爭,小到企業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要遵循叢林法則,至於競爭結果,那就看各自的實力、智慧、手段和改造或適應世界的能力了。人們當前推崇的西方民主就是以「叢林法則」為基礎創建的。不過按照《聖經》裡的描述,人因為吃了禁果而獲得了智慧功能,具有了與神相似的創建邏輯規則的能力,因此人類擁有了創建比動物社會層級類型更高的社會型產品的能力,甚至可以創建出神類社會層級的社會型產品。很明顯,叢林法則是創建動物社會的邏輯規則,並不是創建「神類社會」的邏輯規則。

從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技術原理的存在形式來看,自然人是該物理量類型空間裡的量子事物,是博弈過程中對抗能量最小的事物,位於該物理量類型空間的最低層級。企業是把個體人聚集在一起創建的社會型產品,屬於更高層級空間裡的事物,具有更強大的博弈能量,不過企業裡的個體人屬於社會人而不是自然人。社會人是採用邏輯規則創建的邏輯空間封閉了動物屬性的自然人。所以能否創建出該類型空間裡最高層級的把所有的自然人聚集起來的社會型產品,關鍵在於人們能否找到把自然人轉換為社會人的邏輯規則。也就是解決盧梭等哲學家的困惑,「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Man was born free, AND he is everywhere in chains.)」從創建邏輯世界事物的技術原理來看,這裡的枷鎖就是由邏輯規則創建的邏輯空間,也就是社會契約的邏輯規則的存在形式。而這些邏輯規則是人自己設計出來的,目的是在更高的層級空間裡創建出包含了所有人的社會型產品,從而獲得更加強大的博弈能量,以便更好地改善人類的生存生活環境。

4、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儘管大多數具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很難理解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技術原理,但是中國古人似乎理解這種採用不同層級類型的空間創建事物的形式。

《莊子》在逍遙遊裡描述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按照在不同空間層級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技術原理,莊子所描述的鯤是以魚為量子創建的社會型生命體,但是事物屬性已經發生了改變。變化為鳥的屬性後,名字就叫做鵬。無論是鯤或者是鵬,由於空間尺度太大,而人被生存的環境所蔽,為知見所囿,形成鎖閉的心靈,很難在個人的認知空間裡創建相應的邏輯事物,所以人們基本上認為莊子描述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只是為了論證他的形上學哲學思想而在主觀境界裡想像的事物。

儘管不了解莊子提出這些離奇事物概念時的環境場景,但是從人類的認知與人類科技文明的層次發展關係來看,當人類的科技文明層次進一步提高,人們掌握了在更大的空間尺度裡認知事物存在形式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和研究莊子所描述的事物的存在形式和運動規律了,如同現代科學的方法讓人們改變了對細胞空間尺度下事物的存在形式和運動規律的認知一樣,而在幾千年前,人們很難相信DNA對人的意義是如此之大。


似乎哲學家是最早探索生命的存在形式以及內在規律的人。不過現在的人對生命的認知基本上來自生物學家的定義,所以人類目前對生命的認知基本上局限在有形的層次,比如以生物體形式存在的人、動物、植物、細菌、病毒等,而對層次更高或者層次更低的空間裡的事物,人類並不認為存在具有生命特徵的事物。

生命的本質是用來描述事物的能量狀態的周期性變化屬性的狀態概念,事物的能量狀態的變化是通過一系列的現象呈現出來的。

客觀存在的事物有形或者無形,是由個人認知空間裡創建的邏輯圖像的能力決定的,智力強大的人可以構建大尺度的結構清晰的邏輯事物,比如中國古代的莊子、老子等,而絕大多數人很難突破物質世界裡客觀事物的物理尺度的約束。在個人認知空間裡創建邏輯事物時,事物的空間尺度越大,構造邏輯事物的元素的顆粒度就越粗大。由於細節的缺失,人們的認知結果就成為了沒有結構形態的無形事物。

在不同層級的空間裡,事物的存在形式以及運動規則是不同的。科學家不會把在採用細胞層級空間裡獲得的研究成果直接用於人所屬的空間層級。

這種在不同層級空間裡創建不同形式的事物的規律,莊子在《逍遙遊》裡也有描述。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生命體是生命的存在形式。生命是用來描述客觀事物狀態屬性的一個物理量,包含了一系列的基本物理量。不同層級空間裡的生命體,所對應的量子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每一類空間裡都有一種量子,在未來的科學研究裡,科學家在研究客觀存在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運動規律的時候,會創建相應的時間空間參考系。不過在當前的現代科學體系裡,由於宇宙模型裡只有一個空間,因此科學家把這個空間裡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理單位稱為量子。而對於不同尺度的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特殊屬性帶來的邏輯缺陷問題,科學家採用創建複雜方法的形式進行解決。

中國古人認為,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不過由於古人並沒有採用現代科學的形式描述「衍化至繁」的邏輯原理,這就造成了大多數的現代人認為中國古人沒有提出符合現代科學規則的理論。現代科學的最大特點是採用形式邏輯和科學實驗作為參考標準,因為現代人認為宇宙只有一個空間,萬物的屬性可以在這個空間裡自由地呈現。儘管現代科學的成果已經證明了只有一個空間的宇宙模型存在缺陷,但是科學家目前並沒有提供採用空間的形式把事物及其屬性封閉在有限的空間尺度內的理論體系。如果採用現代科學的術語形式描述中國古人的理論觀點,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宇宙創建模型:宇宙是由無數的空間創建的,空間是存放事物的容器,空間具有封閉、不可分割、自足的屬性,空間及其內部的事物以整體的形式成為更高空間裡的存在事物。很顯然,基於這個模型提出的觀點和方法,在人類掌握創建信息空間的技術之前,是很難採用形式邏輯和科學實驗的方式進行描述的,因為這是一個採用嵌套形式實現的模型。

科學的本質是人類試圖通過自身的能力認識客觀存在的宇宙及其運行規律。也就是說,宇宙及其運行規律無論是對於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是客觀存在的按照固有規則變化的事物,人類研究的成果如果屬於真理,其描述內容是不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發生改變的。

人是人們最熟悉和認知的生命體形式。與人處於相同空間尺度類型的動物、植物、細菌等生命體形式,在現代科學的幫助下,也是人們熟悉的生命形式,並且把這類社會型生命體形式稱為生物。

科學家發現,一個生命體是否存在生命,需要某種非常精確的化學反應,雖然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比較傾向於關注碳和氧等「知名」元素,但實際上,組成生命的六大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硫。這其中,磷是形成DNA和RNA這兩種遺傳物質的重要結構元素,並且是細胞內能量交換、細胞膜發育以及調節關鍵生理過程的必需元素。所以一些科學家試圖從磷的來源上探索形成生命的邏輯過程,因為畢竟在地球上,小到藻類,大到大象,生物體將陽光轉化為儲存能量的過程中都需要磷。儘管磷數量很少,但少了這一元素,地球生命的拼圖便不可能完整。而宇宙如此浩瀚,沒理由地球是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幸運兒」。

從細胞層級到人層級的空間屬於相同類型的空間,細胞是創建人的量子。人是由細胞構成的生命體。當然,讓人這個社會型產品出現生命效果,還需要比細胞空間更小的空間類型裡的事物。

事實上,生物學家發現人的生命是一種整體狀態,包含了自身繁殖、生長發育、新陳代謝、遺傳變異以及對刺激產生反應等複合現象,這些現象來自細胞的組織連接形式所創建的空間形式。

對於哲學家來說,宇宙唯一存在的事物只有邏輯,物理學家發現的能量只是邏輯的存在形式。所以在哲學家看來,生命體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由邏輯規則構成的結構系統,二是位於結構結點位置的用來固定結構系統形式的邏輯體。生命體的生命屬性基本上來自生命體產品的結構系統形式,不同的結構系統形式,呈現出來的生命屬性現象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生命是由固定的結構形式呈現的穩定的變化狀態,從創建產品的技術原理來看,結構系統的形態是通過結點位置的物體固定的。

比如,人是一個生命體,從目前的科學研究成果來看,由10大系統構成,固定系統形態的事物是細胞,所以在創建人這個層級類型的生命體的時候,細胞就是量子。

對於工程師來說,只要掌握了創建人的邏輯規則系統,以及量子材料,就可以採用現代科學的方式創建「人」這個產品。

作為宇宙內客觀存在的邏輯規則,生命體的層級類型越高,生命周期就越長,技術上的描述就是,生命體的結構系統的固定存在時間就越長。由於系統的結構形式的固定是由結點位置的物體的穩定程度決定的,而結點位置的物體是由生命周期較短的量子構成的,因此需要採用一種邏輯規則,使結點位置的物體的存在時間可以擺脫構成物體的量子的生命周期的控制。實現這個目的的技術原理就是,讓量子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不斷地產生具有活力的新量子,採用替換的形式維持結點位置物體的穩定。

這種繁殖形式的替換機制似乎讓很多人看到了永生的希望,不過這個希望似乎很難實現,因為按照能量定律,邏輯在傳遞的過程中會發生能量損耗的現象,也就是說,任何層級類型的生命體,存在一個最大的生命周期時間。比如人存在一個稱為自然壽命的存在時間,但是可以創建更高層級類型的生命體,把人作為這個生命體的量子,把個人的生命意義通過這個新的生命體進行傳遞,從而在哲學層面上延長個體人的生命周期。

作為邏輯世界的繁殖規則,細胞的繁殖和人的繁殖的邏輯規則的本質是相同的。在邏輯世界裡,繁殖的邏輯目的是為創建更高層級類型的生命體提供量子材料。不過從現象看,現代科學認為繁殖是指生物為延續種族所進行的產生後代的生理過程,即生物產生新的個體的過程。

不同層級類型的生命體的繁殖方式是不同的,人們熟悉並認同的繁殖方式基本上是採用現代科學可以解釋的有形的生命體形式。不過古代的智者似乎比現代人更加了解生命體的繁殖方式和存在形式,比如《金剛經》裡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按照佛經的概念描述語境,有色就是有形,無色就是無形,有想就是有思想,無想就是無思想,非有想是指不同的「有想」,比如人工智慧計算機代碼信息體,非無想是指不同的「無想」,比如無思想的計算機代碼信息體。儘管目前的現代科學無法完全解釋佛說的觀點,但是在不久的時候即將到來的新科學基本上可以解釋這些觀點。

人作為「有想」生命體,有自己的思想,希望創建新的邏輯規則,從而改變自己的生存生活環境。

從不同層級類型的生命體的構造形式來看,個體的人屬於人類社會生命體的量子,人類社會生命體的存在狀態決定了量子的存在形式,在一個健壯、充滿活力的社會型生命體裡,作為量子的人才能有一個好的存在環境。

從量子個體到社會型產品,需要經歷幾個不同層級空間的轉換,並且這些空間採用嵌套方式以疊加態的模式成為一個整體空間。比如,量子個體-->組織-->器官-->系統-->社會型產品。從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技術原理和產品的存在形式來看,上層空間是下層空間按照邏輯規則形成的結構創建的整體事物。現代管理學把這種存在形式稱為個體和組織的關係,下層空間對應的事物稱為個體,上層空間稱為組織。組織是由空間內的所有個體構成的事物。

管理學研究的對象本質上只有兩個,組織和個體,對其它的對象的研究都可以採用數學的形式轉變為對組織和個體的研究。很顯然,組織和個體是同時存在的不可分割、共生共存的兩個主體,也是物理屬性完全不同的兩種存在事物,從個體到組織的過程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由此可見,從量子個體到社會型產品的過程中,經過多次的物理屬性的轉化,社會型產品的物理量屬性已經和量子個體的物理量屬性完全不同。比如,人是由細胞量子構造的社會型產品,但是人的物理量屬性和細胞的物理量屬性已經存在了重大的屬性差別。由此可以做出一個假設性的推斷,人類社會是由人作為量子個體構造的社會型產品,人的物理量屬性和人類社會的物理量屬性存在重大的差別。

似乎中國古人知道這種差別的存在,所以也提出了很多現代人難以採用現代科學的形式理解的觀點。比如《道德經》第五十一章裡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易經》裡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淮南子.原道訓》裡說,「性命者與形俱出」;範縝在《神滅論》裡說,「形神相即,形質神用」等等。

5、社會型產品的物理屬性

事物的物理屬性是現代科學研究宇宙事物的依據。比如不僅達爾文通過觀察生物的物理屬性提出了生物競爭的假說,德國動物學家威廉·魯通過觀察細胞的物理屬性提出了細胞競爭的假說,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通過觀察電子的物理屬性提出了不確定性原理的假說。事實上科學家大多數也是通過觀察事物的物理屬性提出假說的,然後再通過觀察更多事物的物理屬性來證實或者證偽這個假說的正確性。

社會型產品的物理屬性是由最高層級的空間裡的構成事物的結構形態決定的,位於結構結點位置的事物的作用在於穩定該層級空間的結構形態。現代科學發現,結點位置的事物是可以被其它的擁有該結點所需功能的事物替代。也因為這個基本邏輯規則的存在,所以一些科學家正在嘗試採用一些人工產品來替換人的一些構成部件,以便在不改變人的物理屬性的情形下,增強人在某方面的競爭能力。

社會型產品的物理屬性通常是指最高層級空間的屬性,並不是指其內部的構成事物形成的空間的屬性。比如說,人是一個社會型產品,自由是人的物理屬性,但是這個屬性並不是人的構成事物細胞的物理屬性,而是由連接這些細胞的結構形式所創建出來的屬性。儘管人們可以採用現代科學形式替換一些位於結構結點位置的細胞,但是改變不了人的自由的物理屬性。

了解社會型產品的物理屬性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對人類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屬性是邏輯事物表現現象的存在形式,是認知空間裡邏輯事物的存在形式。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的相同或相異,也就是一個事物的屬性與另一事物的屬性的相同或相異。人們通過對認知空間裡的屬性事物的變化進行研究,尋找主體事物的內在規律,從而找到開發更好的人造產品的理論和方法,為創建更加美好的人類社會提供產品工具。

相關焦點

  • 趙文銀:形成社會型產品物理屬性的技術原理
    2、社會型產品的粒子性和波動性特徵的技術原理儘管物理學家建立裡「關于波粒二象性」現象的理論和方法,但是哲學家似乎並沒有提出「波粒二象性」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在更高層次的物理量類型空間觀察低層級類型空間裡的存在事物,會同時出現粒子性和波動性兩種特徵。儘管物理學家對這種現象感到很困惑,但是按照現代科學的原則,不得不承認科學家觀察到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3、人們追求的自由的技術原理是什麼物理學概念的自由的最基本含義是不受限制和阻礙(束縛、控制、強迫或強制),或者說限制或阻礙的不存在。
  • 趙文銀: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儘管大多數具有現代科學知識的人很難理解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技術原理,但是中國古人似乎理解這種採用不同層級類型的空間創建事物的形式。《莊子》在逍遙遊裡描述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趙文銀:在人類社會空間裡創建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也就是說在漫長的人類發展過程裡,人類創建的社會型生命體裡包含了大量的動物屬性。動物屬性的最典型特徵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從目前的社會現象來看,無論是哪個層級的社會型生命體,無論是個人、企業、地區或者是國家,都在遵循叢林法則搶奪生存發展資源。高層級的社會型生命體是以低層級社會型生命體為材料創建的,這種形式與細胞創建生物體所採用的技術原理相同。
  • 趙文銀:在人類社會空間裡創建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也就是說在漫長的人類發展過程裡,人類創建的社會型生命體裡包含了大量的動物屬性。動物屬性的最典型特徵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從目前的社會現象來看,無論是哪個層級的社會型生命體,無論是個人、企業、地區或者是國家,都在遵循叢林法則搶奪生存發展資源。高層級的社會型生命體是以低層級社會型生命體為材料創建的,這種形式與細胞創建生物體所採用的技術原理相同。
  • 趙文銀:創建博弈局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原始群是一個社會型產品,是通過人們設計的邏輯規則,把一群人組織起來,並約束了個體人的動物屬性後創建的人造產品。按照盧梭的觀點,這就是人類自己設計的最早的枷鎖。人類社會的發展實際上就是不斷創建更高層級博弈局的過程。由於土地是人們存在的載體,所以在漫長的時間裡,博弈局的空間基本上就是人們所控制的物理土地的空間尺度。
  • 趙文銀:用結構樹的邏輯形式描述權力的物理本質和物質存在屬性
    作為宇宙邏輯世界的存在現象,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並不是通過與客觀事物類型相同的物理世界裡的存在體完成的,而是通過與物理世界存在體不同的信息世界裡的存在體完成的。比如桌子和凳子屬於物理世界的存在體,桌子無法認知凳子。
  • 趙文銀:探討從無到有創建人類社會產品形態的技術原理
    在宇宙空間裡,人類社會是一個物理量,是用來描述由人構成的產品可定性區別和定量確定性的屬性,由人類和社會這兩個獨立的基本物理量按照物理規律形成的新物理量。採用科學的風格對客觀事物進行的描述是冰冷的,或許大多數人並不認為「人」是一個產品,也不會認為「人類社會」也是一個產品。然而作為宇宙空間裡的客觀存在事物,人和人類社會的物理屬性是不會因為人們的主觀感覺而發生改變的。
  • 趙文銀:邏輯世界裡的財富能量與產品的關係以及存在形式
    4、在人類社會空間裡創建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人類社會空間是在動物社會空間基礎上發展創建的邏輯空間,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所以在人們的觀察結果裡,人類和動物處在同一個邏輯空間裡。不過,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可以發現人類所處的空間和動物所處的空間是存在邏輯隔離的,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種隔離是天然的,很難逾越的。
  • 趙文銀:邏輯世界裡的財富能量與產品的關係以及存在形式
    4、在人類社會空間裡創建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人類社會空間是在動物社會空間基礎上發展創建的邏輯空間,以疊加態的形式存在,所以在人們的觀察結果裡,人類和動物處在同一個邏輯空間裡。不過,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可以發現人類所處的空間和動物所處的空間是存在邏輯隔離的,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種隔離是天然的,很難逾越的。
  • 趙文銀:雲計算產品系統必須是低熵系統 (1)
    2、信息系統的熵信息目前有很多種不同的定義,和雲計算一樣,人們是根據自己的觀察角度和需要來定義的。由於雲計算產品的處理對象是信息,因此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文銀也對信息作了定義:信息是智能對象在其所創建的虛擬世界裡用來表徵「實體」存在的一種形式。比如在以計算機為載體的虛擬世界裡,人們採用一組0、1代碼來表徵一個具體對象的存在。
  • 對哲學和科學「相對性原理」的認識
    (1)太空技術將對末來的太空經濟和社會形態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人類在地球環境發明了生物基因技術、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量子通訊和傳輸技術等,它們將融入未來人類的太空領域。一旦人類掌握了更為高效的材料和能源技術,那麼人類將在更大的程度上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開啟規模化太空移民的計劃。
  • 慣性和均衡的多樣性以及加法型社會福利函數和乘法型社會福利函數
    初始狀態的慣性意味著:由於改變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即使初始狀態是低效率的,它也可能會長期持續下去2.均衡的多樣性前面曾經說過,在存在社會福利函數的條件下,可以確定所謂「社會」的最優狀態一一它就是社會無差異曲線與效用可能性曲線的切點。但是,進一步考察起來,社會福利函數(從面社會無差異曲線)取決於環境、制度、文化、信仰、道德、風俗、習慣等諸多因素。
  • 價值只存在於邏輯思維的整體屬性中,看個體或局部屬性沒有意義
    而假如投資人在面對這樣一種類型的創業項目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就意味著提供這類產品和服務所面對的客戶屬於重複消費型的項目,需要看重消費群體的市場規模和重複購買的頻率,從上述的舉例中顯然關鍵就在於創始人或創始團隊,是否擁有能持續創造各種新思潮和新穎故事的能力,其產品只是承載故事的載體而已,這才是最核心的。
  • 英語五大屬性:形式屬性
    英語五大屬性:形式屬性   單詞的形式要根據需要進行合適的轉化,比如:動詞與名詞,名詞與形容詞,形容詞與副詞,代詞主格與賓格等。文字與聲音的多種形式轉化反映了人腦內在的思維傾向、思維過程和思維模式,這種形式屬性與變化是有群組規律的,會帶來思維形態上的補充和借鑑。
  • 物理傳感器有哪些_物理傳感器工作原理
    (2)探索新的材料,應用那些已知的現象、效應和反應來改進傳感器技術。   (3)在研究新型材料的基礎上探索新現象、新效應和反應,並在傳感器技術中加以具體實施。 現代傳感器製造業的進展取決於用於傳感器技術的新材料和敏感元件的開發強度。傳感器開發的基本趨勢是和半導體以及介質材料的應用密切關聯的。
  • 對物質存在的形式和場勢的初識
    作者:楊之勇 物質分為明物質和暗物質,能夠直接看到的物質為明物質。看不到但還客觀存在的物質為暗物質。明物質是不通過任何科學儀器或工具能夠看到感受到物理形狀的物質或物體,可稱為明物質或物體;比如房子、居室、書籍、茶杯電腦等。空氣、電磁波、孝順精神、愛心、痛恨、仇視、想念、情感等為暗物質。
  • 悖論原理的正反向作用
    依照事物等效關係和反等效關係的劃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屬於整體型或完全型的反等效原理。比如:火箭在太空中的飛行依據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從火箭尾部噴發的火焰氣體對周圍介質產生了作用力,周圍介質對火箭產生了「噴射動力」的反作用力。就像科學哲學的互補原理可稱之為融合原理、複合原理,科學哲學的反等效原理也可稱之為悖論原理、矛盾原理。
  • 現代科學和實踐證明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
    大學的物理書中第130頁「場」是這樣定義的——現代科學和實踐證明,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它與實物一樣具有能量、質量和動量。「場」與實物一樣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因為概念這種東西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這個概念的真正理解,其實背後還有個很長的故事,隨便翻翻歷史就不難發現,首先提出「場」概念的人是「麥可·法拉第」,後來麥克斯韋也用了這個概念,但是當年的這個「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嗎?其實並不是。
  • 趙文銀:信息世界正在主導物理世界的行為
    從人類的始祖出現開始,信息和物質就是人類生存的重要支柱。在《聖經》的伊甸園裡,亞當的信息是神選擇性賦予的,日復一日地過著平淡重複的生活,亞當的信息是固定的。信息是人認識物理世界事物的唯一途徑,大腦是處理信息的工具。人類文明的每一次提升都是信息技術的革命推動的。語言符號的出現推動了原始工具的出現,文字的出現使人類發明了更強大的工具,諸子百家讓知識呈現出了結構性分布的脈絡,文藝復興推動的資本主義讓自然科學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 人性二元論—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給了我們大自然的屬性
    人之所以被稱作是人,那是因為每個個體的人組成了人類社會,並在社會中生存和繁衍,有社會的存在所以人就構成了人類,而社會的構建是需要一定數量的人作為載體,人具有了協作分工,人類社會也就形成了,人在社會中形成了人具有的一種屬性,那就是社會屬性,這也是人作為人類的一個很重要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