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突然暴露在真空,應該這樣做!才能獲得90秒生存機會

2021-01-11 李論科學

真空的含義是指在給定的空間內低於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

我們打一出生,周圍就存在著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東西,其中之一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它不僅為我們的身體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氧氣,還向上延伸了約100公裡,在重力的作用下為我們身體各處提供了10萬帕斯卡的壓力。此外,空氣分子還通過與人體之間的頻繁碰撞,與我們交換熱量。

如果我們把周圍的一切,包括空氣都拿走會發生什麼呢?也就是說:如果暴露在真空的空間裡,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在電影《地心引力》裡,巴蒂舉起頭盔,馬上就被凍住了,這個正確嗎?今天就詳細分析下這個問題。

人體暴露在太空中會發生很多種可能性,每一種都有很好的理由作為支撐。

會發生爆裂、凍結、沸騰?

首先最直觀的想法就是:也許會發生爆炸!就像上圖中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在邁克·泰森(Mike Tyson)推理劇《月球重量級冠軍》(heavy Champion of the Moon)中邁克·泰森(Mike Tyson)摘下頭盔時發生的情形。這一想法很簡單,因為隨著大氣壓力的下降,我們知道太空中的水會先沸騰,然後再凍結,而我們身體裡70%的水沸騰時就會導致爆炸死亡。

除了身體內水沸騰,還有一個看似靠譜的想法:身體外部壓力下降,但身體內部的正常壓力會導致向外膨脹,發生爆炸?這想法聽起來也靠譜。

上圖:《地心引力》(2013)左;火星任務(2000)。

或者就像前面提到的《地心引力》或《火星任務》中的一樣,人體暴露在太空會立即被凍結,因為太空的真空首先會導致人體外層被凍結,霜凍會快速穿透身體直達核心?

或許,還有其他的物理作用?太空的真空,特別是從正常壓力環境到接近完全真空環境的快速轉變,這將與我們在地球上的經歷完全不同。那麼到底會發生什麼呢?

首當其衝就是肺部的氣體問題

首先需要擔心的是我們身體內像氣球一樣的肺,曾經在化學課中都學過一個最簡單的定律:波義耳定律。波義耳定律告訴我們,在其他條件(如溫度和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如果降低一個系統的壓強,那麼它的體積就會增加。如果壓強降低兩倍,體積就會增加兩倍;如果降低十倍,體積就增加十倍。

所以如果在真空中肺裡有空氣的話,這相當危險!在不到0.5秒的時間內從一個正常的壓力環境過渡到一個(接近)完全真空的環境,空氣將沒有足夠的時間從肺裡平穩的逸出,膨脹的空氣就像一顆炸彈在肺裡發生爆炸,這種現象被稱為爆炸性減壓。因此肺部創傷的風險非常高,死亡既可能非常迅速,也可能非常痛苦。對於旁觀者來說,這種現象看起來不會很壯觀,但對於一個正在經歷它的人來說,這將是一場災難。沒有人會在這種創傷中存活。

假設肺部減壓的速度非常緩慢,也許在暴露在真空時,瞬間呼出了所有氣體,只受到了一丁點的創傷。肺部這一關算過了,那麼接下來需要擔心什麼事情呢?

身體膨脹

我們知道,一個上升到超高海拔(達到超低氣壓)的氣象氣球會發生爆炸,也許人體本身會跟氣球一樣,無法承受真空的空間也會發生爆炸?確實,氣壓的下降會讓人體內外壓力失衡!如果我們從一個巨大的壓力環境(比如深海壓力)一路快速地進入真空狀態,這確實可能會造成人體發生爆裂。但「只有」一個大氣壓的下降,即使從1瞬間到0,也只能給人體造成輕微的腫脹傷害,並不會發生爆裂。上文所說的「理察·布蘭森」式的爆炸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人類的皮膚要比氣象氣球堅硬得多。

短時間內不會被凍結

至於其他的選擇,雖然人體最終會被凍結,但這需要很長時間才會發生。在真空中的只能通過熱輻射向外傳遞熱量,這個過程其實很慢,在地球上只有當人體接觸到非常冷的物質時,通過直接傳導熱量才會迅速被凍結;在真空的空間裡,沒有任何東西跟你接觸,只是向外輻射熱量。與此同時,在一段時間內人體還會從內部產生熱量。如果人體浸泡在比體溫低22攝氏度的水裡,都會比在真空的空間裡更快地凍死。

所以電影表現的方式都是錯的,人不會瞬間凍結,更不會爆炸!假設人體沒有因為快速減壓而導致肺破裂,那到底會發什麼?下面就是關於人體暴露在太空中的真實的描述,這也是為什麼一般的太空行走幾乎都是由太空人成對完成的,必須有兩名太空人。

暴露在真空中有90秒的存活時間

如果快速呼出肺部氣體,確實可以逃過肺破裂的傷害,但人體很快就會出現缺氧。由於身體組織的氧氣供應不足,在10到14秒就會失去意識。這段時間內人體仍然有能量控制肌肉和完成短時間的操作,但這段時間太短,無法實現自救,讓自己回到一個加壓的含氧環境。

暴露在真空裡,身體會碰撞到更大的體積,開始經歷一個更嚴重的症狀,那就是循環系統衰竭,這發生在減壓後的30秒左右,和一般的弛緩性麻痺,身體的肌肉無法收縮。從現在開始,還有60秒的時間可以讓其他人把你的身體帶到一個充滿氧氣的加壓環境。如果能在60秒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那麼所有的減壓症狀都是可逆的,並不會給你的身體造成永久性的損傷,但如果不能,細胞損傷和死亡將是永久性的。

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是最接近正確正確答案的一部科幻電影,其描述了弗蘭克·普爾的死亡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人類歷史上只有一次太空探索者以這種減壓的方式死亡,那就是1971年的聯盟11號災難,其導致了三名蘇聯太空人的死亡:弗拉迪斯拉夫·沃爾科夫、喬治·多布羅沃斯基和維克多·帕特薩耶夫。

暴露在太空中死亡後,身體會發軟,會膨脹到正常體積的兩倍,全身發紫。如果時間足夠長就會被凍結。

總結:遇到減壓事故應該怎麼做

其實人類之前也對狗、黑猩猩做過減壓實驗。因此才得出了暴露在真空中90秒的限制,在90秒的時間內加壓,狗會恢復意識,失明和腫脹會逐漸消失,大約10到15分鐘後,狗的行走能力恢復。然而,暴露在真空條件下120秒的狗幾乎都會死亡。從1965年到1967年的實驗中,黑猩猩可以在真空中存活到3.5分鐘(210秒),其中一隻在3分鐘後出現永久性腦損傷,另一隻在減壓過程中心臟病發作。

人類也有減壓事故!1965年,詹森航天中心的一名技術人員意外減壓,《科學美國人》這樣描述這個故事:

在休斯敦詹森航天中心的一個真空室裡,一名技術人員不小心弄斷了一根軟管,致使其太空衣減壓。12到15秒後,他失去了知覺。在他的太空衣被加壓到大約海拔3000米的壓力時,他在27秒的時候恢復了意識。這名男子事後說,他昏迷前最後的記憶是舌頭上的水開始沸騰,以及在事故發生後的四天裡失去了味覺,但除此之外他沒有受到任何永久性的損傷。

因此,遇到減壓,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憋氣,儘量讓肺部氣體快速排除,然後在最後10秒鐘失去意識之前,儘可能把自己的身體放在一個方便救援的位置上,如果救援人員在90秒內能儘快找到你並給你加壓,就有可能存活!

相關焦點

  • 人體在真空中會爆炸嗎?
    但是,當人類探訪大氣層之外以後,一些無意的真空暴露事故開始讓科學家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一個沒有保護的人被暴露在寒冷死寂的真空中 幾個實例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航天局做過一些低壓測試,以便了解人體對低壓的反應。1965年,在一次測試中發生事故,一位技術員被高度暴露在真空中,破損的防護服無法提供壓力,他在14秒後開始昏迷。令人驚訝的是,在增壓後,他甦醒過來,而且沒有受傷。
  • 人體暴露在太空中會怎樣?爆炸還是凍結?其實還有存活的希望
    太空與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在生存環境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它沒有大氣壓,幾乎是一個完全真空的環境,它極度寒冷,是最接近絕對零度的地方。所以,要在太空中活動就必須要穿戴專業的太空服,那麼如果一個人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暴露在太空中會怎樣呢?
  • 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能在真空下生存,卻成為全球變暖的受害者!
    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能在真空下生存,卻成為全球變暖的受害者!我們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可做保護環境的標語,對於我們來說這已經成為了生活當中的一個口號而已,真正的保護環境似乎從來沒有人落實真正的做過,或許在未來直到有一天,保護環境的問題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才會足夠引起人們的重視,在近幾年的時間內,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全球變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變得越來越多。
  • 人類暴露在太空環境會怎麼樣?用熱水進行真空模擬,看完就知道了
    我們在逛超市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真空包裝的食品,這些食品的包裝袋的封口常常都比較難打開,這是因為食品的密封性好,隔絕了食物與空氣之間的接觸,這樣的食物更利於儲存,不容易變質。科學家常常做一些實驗的時候,需要真空的環境,他們就會把空氣抽走,其實很多科學家也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太空環境的模擬,很多人就會慣性思維,認為真空環境等於太空環境,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兩者還是存在差異的。
  • 如果太空人不小心掉入太空,能夠生存多長時間?答案很殘酷
    於是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太空人不小心掉入太空,能夠生存多長時間?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旦太空人脫離了繩索的束縛掉入太空中,沒有及時救回的話,那100%只有死亡的命運。可具備太空人能夠在太空環境中生存多長時間呢?其實這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穿著太空人,另一種是不穿太空人。如果太空人在太空艙外工作的時候,因為意外脫離了牽引繩索的束縛,這個時候太空人就會掉入太空。
  • 90後秒選族是什麼意思?90後秒選族的特點?
    ,想想身邊的隊友分分鐘暴露出小學生水平,人生大起大落實在有點太快。90後秒選族不僅僅停留在話題圈,我們已經看到許多正能量的90後秒選青年正在追求夢想,並立即行動。91年的姑娘牛毅羚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後,本來有機會在北京從事一份體面、安逸的工作。但是,她卻毅然選擇遠赴湘西支教,為提升當地較為薄弱的英語教育揮灑最美的青春。93年的小夥李世超痴迷星空,他也是秒選族。他本可以成為一名高新"碼農",卻選擇出沒於深山野嶺,經常幾天不眠不休,就是為了捕捉到一副美到讓人落淚的星空奇景。如今,他拍攝的星空照片已經感動了上萬人。
  • 如果沒有了陽光,我們要做什麼才能維繫生存?
    生存,從最最本質的需求來說,那就是能量,如果世界末日來了,世界沒有了陽光,那麼我們要儘可能地維持長時間的生存下去的話,唯一能做的就是大量開發利用核能或者化學能來製造能量,從而繼續維持我們的生存,只有我們有了能量的存在,我們也才有可能進一步的製造食物,才有可能讓我們活得更久。
  • 水熊,迄今唯一可在真空生存的動物(圖)
    水熊,迄今唯一可在真空生存的動物(圖) 2008年09月16日 15: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太空中袖珍生物——水熊   中新網9月16日電 《澳門日報》刊文,介紹了迄今為止唯一可以在真空及強烈太陽輻射的惡劣環境下生存的動物
  • 四種可怕的太空死亡方式:暴露於真空 身體炸裂
    近年來,有關太空殖民的話題變得十分熱門,但許多人都忽視了飛向月球和火星的過程中蘊含著殘忍的真相:太空其實是一片寒冷、荒蕪、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有可能你第一次到那裡就遭遇不幸了。太空人們都很清楚這一點,但是對有志於成為太空旅客的人來說,有必要知道一些太空旅行可能面臨的致命危險。
  • 太空人如果暴露在太空中,那麼能活幾分鐘?
    我們對於太空的想像,很多是基於地球環境所想像的,比如:太空中很冷(或很熱),太空人不小心暴露在太空中會很快被凍死(或熱死)。其實這是不對的。很多不嚴謹的電影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在《銀河護衛隊》中,星爵的養父勇度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星爵,自己在無防護下進入太空,最終被凍死在太空中。
  • 人暴露在真空環境下會發生什麼?沒有先例可循,但我們可以猜測
    你可能不太會說克林貢語(電影「星際迷航」裡的外星語言),但是你應該對科幻小說並不陌生,你也應該對「科幻」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圖片來源:維基圖片/Pixabay圖片來源:Yuri_B/Pixabay你的血液會沸騰嗎?圖片來源:維基圖片你的眼睛會從眼眶中蹦出來嗎?
  • 如果地球突然失去氧氣5秒,會發生什麼?憋氣能活下來嗎?
    氧氣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如果沒有氧氣,地球就不會有動植物和水,甚至是人類也無法生存,因為氧氣是維持人類生命所必需的細胞內能量的主要催化劑,我們呼吸所賴以生存的氧氣約佔大氣層的21%,其中78%是氮氣,另外還有1%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雖然氧氣不是大氣中最豐富的氣體,但它不僅對人類而且對植物和其他生物也是最重要的。
  • 太陽如果突然熄滅,地球上多長時間才能知道?
    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的溫度會和太空上一樣,低至零下200攝氏度,屆時人類如果想要繼續生存發展下去第一就是尋找新的天體作為新家園,第二個就是住在地下,地心可能會是唯一的熱量來源了。首先來看光子從太陽表面上到達地球的時間,這個問題的描述中也說到了,大約是8分鐘20秒左右。如果太陽瞬間熄滅了,那麼熄滅瞬間表面的那一束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20秒。其次來說一下光子在太陽內部飛行的時間,太陽半徑大約是69.6萬公裡,光行時間大約2.3秒左右。但實際上這不是真正的結果,光子從太陽內核飛到太陽表面大約是17萬年的時間。
  • 人直接暴露在太空是先憋死還是先凍死呢?
    人直接暴露在太空是先憋死還是先凍死呢?眾所周知,太空是一個近似真空的狀態,沒有空氣,而且溫度極低,可達零下200度以下。所以,太空人如果想在太空裡執行任務是必須要穿戴太空衣的。問題來了:如果人直接暴露在太空是先憋死還是先凍死呢?
  • 在太空不小心暴露肉體會有什麼影響?
    我們知道,太空是一個近似真空的存在,在太空中,我們沒有了地球的氧氣、沒有了地球的大氣層、沒有了地球的磁場,唯一能夠依靠的只有太空衣,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來了,一旦我們在太空中脫掉太空人,將肉體暴露在太空中會有什麼後果呢?
  • 如何獲得科學的超高真空
    提起真空,相比大家都不陌生。簡單到日常的吸盤掛鈎,複雜到大型科學設備;小到拔火罐,大到廣袤的宇宙空間,都離不開真空的身影。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如何科學地獲取真空。在定義上,我們把低於一個標準大氣壓(105Pa)的氣體狀態都稱之為真空。憑藉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否可以獲得真空呢?
  •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了,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500秒後變化極大
    假如太陽突然消失了,平衡會被打破,太陽系也就不復存在,那麼我們地球接下來發生哪些重大變化呢?結果一定會出乎你的意料。500秒後,地球表面突然一片漆黑太陽用光拂照太陽系中每一個天體,就像長輩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如果沒有陽光,我們地球將沒有白天和黑夜,每天24小時都是一片漆黑,比現在的夜晚還要漆黑,因為除了遠處星空,你再也看不到其它亮光,夜空中的月亮、金星、本星也將會失去光輝。
  • 人類首次發現「太空動物」 可在真空中生存(圖)
    可以在太空真空環境中生存的動物——緩步類,也被稱作水熊雖然1-2毫米大小,它們卻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物種《美國科學報》9月8日報導,近日,歐洲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在太空真空環境中生存的動物不僅僅是太空,它們中的一部分還可以同時在真空和太陽輻射條件下生存,這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種可以在雙重嚴酷條件下存活的動物。幼蟲的身體只有0.5毫米長人類、大猩猩和犬類都可以在太空生存,但僅僅是幾分鐘。幾分鐘後,這些動物肺內的空氣開始膨脹,血液中的氣體開始變成泡泡,嘴裡的唾液也開始沸騰。
  • 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地球人類還能生存嗎?
    北京時間5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將會發生什麼呢?地球人類的生活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一些生物遭受的影響更大。▲月球對於地球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如果月球突然消失,人類生活會受到嚴重影響,但不至於從此消亡。懸掛在夜空的月亮不僅擁有美麗的面孔,它還幫助引導地球洋流和潮汐,與地球大氣運動、氣候變化和地軸傾斜度具有密切聯繫。
  •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我們就只有8分鐘了嗎?你知道多少?
    也就是說,如果太陽此時突然熄滅,那麼我們不會立刻就感覺到,而是在八分鐘之後我們才會感覺到天突然一下子就變得黑了,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但是呢,就算光沒有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夜晚的時候不是照樣沒有太陽嘛,不還是活的好好的,所以這種情況下短時間之內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黑暗可以用人工照明驅趕,我們還是可以照樣生活,但是這也只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