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
2021年1月1日,燈塔研究院和微博電影聯合發布《2020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盤點報告》,中國電影市場2020年總票房204.17億。
雖然與2019年的600多億相距甚遠,但對於疫情陰影始終籠罩的2020年來說,這樣的成績已經足以令人歡欣鼓舞。
2020年,在中國電影史上,會是極其特殊的一年。
176天的影院停工,數以萬計的院線員工待業,電影的上下遊產業連結連遭受重創……整個電影行業的生態也隨之發生著種種變化。
如今,夢幻2020年已經隨著時間流轉而成為歷史。但它給電影界帶來的影響卻難以磨滅,這種影響甚至可能會在未來數年中持續發力。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變化在悄然發生著。這是我們共同見證的歷史,也是我們要一起迎接的未來。
「窗口期」縮短
奧斯卡修改評獎規則
電影界對疫情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導演徐崢。
徐崢的「囧」系列電影第三部《囧媽》原計劃登上2020年春節檔。
2020年1月24日,影院進入停工狀態。面對這一突發狀況,徐崢《囧媽》所屬的歡喜傳媒與字節跳動公司達成合作,由字節跳動購買版權,將《囧媽》改為網播,宣布於大年初一(2020年1月25日)與大家如約見面。
如此一來,《囧媽》成了史上第一部改為免費網播的春節檔電影。
雖然徐崢此舉引發了業界諸多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徐崢大膽地做出了一次將電影由院線轉網播的嘗試。
之後在影院因疫情關門的日子裡,《猛龍過江》、《春潮》、《大贏家》、《我們永不言棄》等電影也都放棄了院線上映,改為線上播出。
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院線電影上網的速度越來越快了。國內院線電影與網上播出原本一個月的窗口期,正在慢慢縮短。
2020年12月11日在影院上映的《沐浴之王》,2021年1月1日就已上線,窗口期只有20天。2020年12月4日在影院上映的《赤狐書生》的窗口期更短,院線上映兩周多,便開始在網上付費播出。而2021年1月8日將在院線上映的《長安伏妖》,更是宣布上映當日就將在網上付費播出。
2020年12月4日凌晨,全球最大的影視娛樂製作公司華納兄弟宣布了一項震驚好萊塢的操作,2021年上映的17部院線影片,在上映當天將同步流媒體HBOMax同步上線。不過,華納方面也強調,這種發行方式只針對2021年。
對於這種現象,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帶來了電影發行的巨大改變。雖然人們更願意在大屏幕上欣賞自己期待的電影作品,但是疫情陰影之下,電影發行和消費的終端會越來越從「在場」轉向「在線」,這是不可逆的行業趨勢。
流媒體的普及,「窗口期」的縮短乃至消失,這對影院來說是衝擊,也傷害了一些從業者的職業情懷,但對電影本身,未嘗不是一次柳暗花明的變局。
就在華納公司取消2021年「窗口期」的同時,行業內另一個重磅新聞也悄然發生——奧斯卡組委會宣布,明年奧斯卡評選,將取消「參選影片必須在洛杉磯地區的影院上映七天」這條規則。
截至目前,這一輪奧斯卡呼聲很高的幾部電影:《曼克》、《藍調天后》、《邁阿密的一夜》、《誓血五人組》和《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全部首發於流媒體平臺。
觀影習慣需重新建立
影院元氣尚有待恢復
2020年,對於影院的工作人員來說,一定是終生難忘的一年。
方德梅是杭州新華影都的影院經理。今年是她加入電影行業的第12個年頭。
對於自己熱愛的這個行業,她從來沒有一年像今年這樣迷茫過,也從來沒有一年像今年這樣辛苦過。
影院停業的日子裡,雖然不能開門做生意,但是方德梅一直也沒閒過。做好疫情防控,想方設法減少損失等等,耗費著她的心力。
影院復工後,她更是要操心如何挽回損失,如何擴大營收,如何做穩定人員隊伍等等。即便如此,今年一年的收入也不到去年的40%。
也有令人寬慰的好消息。2020年下半年,先後出了《八佰》、《金剛川》、《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幾部叫座的好片子,撐起了這半年的票房。得益於《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火爆,元旦檔的票房甚至超越了以往同期。
影片排期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以前,一部十分叫座的片子,能夠連續排一個月,現在最多三周就會下線。而一些口碑一般的電影的排片量,在首周末之後就會迅速降下來。
雖然國家已經對影院放開了觀影人數上的管控,但是觀眾對影院的信心顯然沒有完全恢復。方德梅說,時至今日,還會有人打電話來問,影院現在能不能看電影了。影迷的觀影習慣在經歷了半年的休眠之後,想要完全恢復元氣尚有待時日。
跟方德梅一樣,大部分影院從業人員對於新的一年,既有期待又有擔憂。外部環境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觀眾的觀影習慣也需要重新建立,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有更多的高質量、好口碑的影片在2021年接力跟上。而2020年由於很多電影拍攝工作的中止和延期,片導致2021年能與觀眾見面的影片大受影響。故此,實在太多未知之數。
但經歷過2020年那樣的至暗時刻之後,相信堅持下來的電影人,都更加有信心迎接前行道路上所有的喜悅與憂愁。他們懷著信心,等待著電影行業全面恢復,等待著院線經濟更勝以往。
90後影院場務孫嘉健
如今有了新職務
今年8月,我們採訪了一個名叫孫嘉健的年輕人。這位90後是一名杭州的影院場務。
在當時還看不到頭的影院停工的日子裡,孫嘉健把自己的心聲《一個中國電影人的獨白》放到了社交網絡上,僅微博上的總播放量就超過20萬。
這份心聲也在行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一個中國電影人的獨白》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有很多人給孫嘉健發來微博私信,還有一些同行找到他,表示很有感觸。一個圈內人跟他說,大半個電影圈的人都讀過這篇文章了,就算沒讀過也聽說過。就連導演陸川都加入了他發起的「中華電影聯盟」微信群。
轉眼,小半年又過去。孫嘉健的生活也早已進入了正常狀態。他八點起床,九點出門,九點半到公司打卡。正常情況下,他的下班時間是下午五點半,但是大多數時候,他都要忙到晚上八九點。
因為如今的他,已經成為影院的場務主管,工作量自然也比以前多了許多。晚飯後的時間段又是大家觀影的高峰期,所以他常常主動留下來加班。
比起半年前的迷茫狀態,他現在的生活要充實得多。有時候想想,他覺得那半年就像做夢一樣。所以現在的他,十分珍惜現在的尋常生活。
新的身份帶來新的責任。半年前的他,擔心再這麼停工下去,自己的生計會成問題。半年後的此時,他擔心的是,馬上過年了,正是影院最忙碌的時候,可是恰恰此時事人員流動最大的時候,如何保證人員隊伍的穩定,降低離職率,確保影院順利達成賀歲檔的目標。
新的一年已經來臨。對於新的一年,他也有自己的願望。希望這一年,影院上映的片子質量好一點,希望有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看電影。對自己未來兩年的發展,他心裡也有了規劃,準備踏踏實實走下去。
電影市場的恢復還需要一些時間,電影人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累並快樂著,大概沒有人比2020年的電影人更懂這句話的意思。
孫嘉健說,累就對了,沒有不累的工作。
對他來說, 再忙再累,也比獨自待機半年要好得多。
對很多人來說,大概都是如此。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