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隻白犀牛「子二代」大壯與母親形影不離(韓希 攝)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的白犀牛在廣東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已形成30多隻的大種群,其中在廣州長隆誕生的首隻白犀牛已經升級為爸爸,這是國內首次突破性地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
據悉,全世界現僅存有犀牛科的4屬5種,因犀牛角的裝飾和藥用價值而被大量捕捉,因此犀牛被列入瀕危物種。白犀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生脊椎動物,體重可達3.5噸重,根據分布在非洲南、北不同區域而分為北方白犀和南方白犀兩個亞種。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蘇丹」去年去世,這一亞種只剩下一對無法自然生育的母女,目前科學家正研究如何通過科技「人工授精」延續該物種珍稀基因。
據長隆動物專家陳思明介紹,特殊身體結構及低生育率使白犀種群數量上升陷入困境。白犀牛壽命為35-45年,懷孕期長達540天,每胎僅產1仔,哺乳期大約為一年,所以至少3年才可能生產一次。此外,因體型龐大、四肢較短,也導致其交配困難。白犀牛大種群生存和繁衍保護成為全球關注的難題。為避免北方白犀牛的滅種悲劇重現,長隆早在1997年開始從南非引入犀牛飼養管理,其中在2009年3月3日,成功繁育第一隻南方白犀牛「小王子」。轉眼間,「小王子」已升級為爸爸啦!其兒子「大壯」在2018年6月19日出生,是在長隆出生的首隻南方白犀牛「子二代」,也是中國首例。
經過整個團隊的精心照料,「大壯」也從剛出生48kg長到了445kg,9個月實現400公斤的驚人漲重,是名副其實的大壯。白犀牛是唯一的食草的犀牛物種,3個月左右可以嘗試學吃草。「大壯」現在跟媽媽學習採食,滾泥浴,磨癢及如何跟其他犀牛相處等生活技能。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為這些瀕危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在自駕區設置了兩大犀牛展區,設有泥池,樹樁,懸木丰容展區等,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既讓這些龐然大物每天在這裡盡情玩耍,又確保了「牛脾氣」的它們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不至於經常打鬥受傷。
目前長隆擁有南方白犀牛24隻,黑犀牛13隻,共繁育成功黑犀牛8隻和4隻南方白犀牛,作為國內首例南方白犀牛繁育「子二代」,在珍稀物種繁育和異地保護上有著突破性意義,為世界瀕危物種的基因保存貢獻了重要的力量。
另據透露,目前廣州長隆通過檢查孕酮又確認有兩隻白犀牛懷孕,估計將於2019年11月、2020年上半年出生,長隆白犀牛的種群將進一步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