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首次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4月4日宣布,該園區誕生的一隻白犀牛升級當爹,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突破性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這隻小白犀牛於當日成功合群。 陳驥旻 攝

中新網廣州4月4日電(王華 麥念萍)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4月4日宣布,該園區誕生的一隻白犀牛升級當爹,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突破性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這隻小白犀牛於當日成功合群。

白犀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全世界現僅存有犀牛科4屬5種,均被列入瀕危物種。白犀牛是僅次於大象的第二大陸生脊椎動物,體重可達3.5噸重,根據分布非洲南、北不同區域而分為北方白犀和南方白犀兩個亞種。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蘇丹」已於去年去世,這一亞種只剩下一對無法自然生育的母女,該物種正式進入滅絕倒計時。目前,科學家正研究如何通過「人工授精」延續該物種珍稀基因。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4月4日宣布,該園區誕生的一隻白犀牛升級當爹,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突破性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這隻小白犀牛於當日成功合群。 陳驥旻 攝

廣東長隆集團1997年起從南非引入犀牛,至今擁有南方白犀牛24隻、黑犀牛13隻。其中成功繁育成功了黑犀牛8隻、南方白犀牛4隻,此次成功繁育內地首例南方白犀牛「子二代」,這在珍稀物種異地保護上具有突破性意義。

據長隆動物專家陳思明介紹,特殊身體結構及低生育率使白犀種群數量陷入困境。專家團隊採取擴大犀牛活動範圍、夜間放展、控制採食量等措施,降低雄性白犀牛體重,並對懷孕母犀單獨照顧,於2009年3月3日,成功繁育第一隻南方白犀牛「小王子」。轉眼間,「小王子」升級當爸,兒子「大壯」在2018年6月19日出生,這是中國內地首隻南方白犀牛「子二代」。

母犀「南鳳」則是2015年1月從南非引進的,是位「母愛爆棚」的新手媽媽,對首次產子及帶崽都很緊張。現在隨著「大壯」長大,媽媽已經不盯得那麼緊了,「大壯」也從剛出生48公斤長到了445公斤,9個月實現800斤的驚人漲重,名副其實的大壯。如今「大壯」已經長出雙犀角,體肥、粗壯短腿,外表分外萌,性格卻鬼馬好動,撒嬌本事一流。

當日,大壯成功與犀牛群合群,不僅跟著大部隊學習採食、滾泥浴,還敢與「叔叔」頂牛玩。

記者現場看到,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自駕區設置了兩大犀牛展區,設有泥池,樹樁,懸木丰容展區等,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讓這些龐然大物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記者當日還了解到,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通過檢查孕酮又確認有兩隻白犀牛懷孕,估計將於2019年11月、2020年上半年出生,長隆珍「犀」種群將進一步壯大。(完)

相關焦點

  • 國內首隻白犀牛「子二代」在穗成功繁育
    中青在線訊(麥念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林潔)近日,在廣州誕生的首隻白犀牛已經升級為爸爸,長隆珍「犀」大家族再添「大壯丁」,國內首次突破性地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目前,瀕危物種犀牛在廣州已形成30多隻的大種群。
  • 中國首隻白犀牛「子二代」公開亮相
    中國首隻白犀牛「子二代」大壯與母親形影不離(韓希 攝)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的白犀牛在廣東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已形成30多隻的大種群
  • 山東濟南 我國北方首次成功繁育南非雙角白犀牛
    山東濟南 我國北方首次成功繁育南非雙角白犀牛
  • 世界瀕危動物南非雙角白犀牛在濟南成功繁育
    【解說】近日,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通過自主科研技術成功繁育一隻南非雙角白犀牛。該頭犀牛幼崽於10月17日出生,目前健康狀況良好。  【解說】10月20日,記者在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的監控畫面中看到,小犀牛依偎在犀牛媽媽朵朵的身邊,一會豎起小耳朵傾聽周圍的聲音,一會用厚重的腳掌輕踩腳下的乾草,仿佛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據該園區動管部副部長苗慶琪介紹,小犀牛經過犀牛媽媽懷胎16個月才得以降生,在此之前,園區工作人員克服了諸多困難,保證其被順利生產。
  • 中國江北首隻南非雙角白犀牛在濟南繁育成功 健康狀況良好
    中國江北首隻南非雙角白犀牛在濟南繁育成功 健康狀況良好 2020-10-20 19:09:19    濟南野生動物世界近日成功繁育出一隻南非雙角白犀牛,這在中國江北地區尚屬首例。
  • 濟野成功繁育南非雙角白犀牛系江北地區首例
    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開園五周年之際,喜上加喜再添「重量級」新成員——通過自主科研技術成功繁育南非雙角白犀牛一隻。
  • 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成功繁育世界瀕危南非雙角白犀牛
    10月17日凌晨,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成功繁育一頭南非雙角白犀牛,目前已成功吃到初乳,健康狀況良好。濟南野生動物世界作為國內重要的野生動物易地保護及珍稀野生動物繁育技術科研攻關單位,為豐富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增加外來物種保有量,合理優化外來物種優勢血統,2014年12月,成功從南非進口雙角白犀牛6頭至園區進行公眾自然保護教育及種用科研繁育。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科研團隊歷經五年自主繁育技術實踐,終於喜獲成果。
  • 江北第一隻雙角白犀牛在濟南野生動物園自然繁育成功
    12月26日,山東省濟南野生動物園人工圈養自然繁育的雙角白犀牛「奔奔」首次與觀眾見面,這標誌著我國北方自然繁育珍稀野生動物的水平再上新臺階。據了解,小「奔奔」出生在2020年的10月17日凌晨,「奔奔」媽媽「朵朵」經過了493天的辛苦孕育,終於順利產下了「奔奔」。
  • 瀕危物種南非雙角白犀牛在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繁育 系江北地區首例
    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開園五周年之際,喜上加喜再添「重量級」新成員,通過自主科研技術成功繁育南非雙角白犀牛一隻。該頭犀牛幼崽於2020年10月17日凌晨出生,目前已成功吃食初乳,健康狀況良好。濟南野生動物世界作為國內重要的野生動物易地保護及珍稀野生動物繁育技術科研攻關單位,為豐富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增加外來物種保有量,合理優化外來物種優勢血統,2014年12月,成功的由南非進口雙角白犀牛6隻至園區進行公眾自然保護教育及種用科研繁育工作。
  • 濟南野生動物園剛出生白犀牛寶寶首次和觀眾見面,名叫「奔奔」
    12月26日,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犀牛館,兩個多月前出生的小犀牛寶寶首次與觀眾見面。這隻小犀牛屬於我國江北首例誕生的白犀牛寶寶,十分珍稀。據飼養員介紹,目前已經長到了150多斤,小犀牛活潑可愛、憨態可掬,讓首次見面的小朋友們興奮異常。
  • 懷胎十六月,華東唯一白犀牛寶寶誕生杭城(組圖)
    懷胎十六月,華東唯一白犀牛寶寶誕生杭城(組圖) 發布時間:2016-05-03 14:38:03 星期二  來源:杭州網 這可是近八年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誕生的第一隻白犀牛寶寶!而這次又創下了華東地區八年來首次白犀牛寶寶誕生的記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八年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也曾誕下一隻小白犀牛,名字叫犇犇,填補了當時華東地區白犀牛寶寶誕生的空白。想當年,犇犇可是紅極一時的明星動物! 目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共生活著兩公四母六隻白犀牛。
  • 南方白犀牛成「代孕媽媽」 助力北方白犀牛繁衍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一頭南方白犀牛經人工授精成功懷孕,若能懷足月,有望成為「代孕媽媽」,幫助面臨滅絕危險的北方白犀牛生育後代。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研究人員16日宣布,這頭名為「維多利亞」的南方白犀牛懷孕兩個月。
  • 力挽狂瀾:人們有望將北部白犀牛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白犀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一個存在於圖片文章視頻中的物種,就連去動物園都不一定能見到。而我們對白犀牛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除了頭上的犀牛角,我們可能都想不出來白犀牛的具體模樣。犀牛現存五種,分別是白犀牛、黑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印度犀牛,所有犀牛都是瀕危物種。
  • 全球最後一頭雄性白犀牛被24小時持槍保衛(圖)
    白犀牛蘇丹被護林員持槍守衛。居住在肯亞自然保護區的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今年已經43歲了。2009年,蘇丹和兩頭雌性白犀牛從捷克共和國的動物園搬到了肯亞的自然保護區中,他們此行的任務是為自己的種族繁育後代。在它們來到自然保護區前,大家都信心滿滿,希望蘇丹能將白犀牛的生命繼續延續下去。但是繁育子嗣的計劃到現在都沒有成功,壞消息卻不期而至,另外一頭雄性白犀牛蘇尼在去年十月死去,蘇丹成為了世界上最孤獨的一頭白犀牛。
  • 世界犀牛日:拯救北白犀的一線生機
    沒有了雄性個體,北白犀就失去了自然繁育的機會。這樣的情況下,拯救北白犀還有希望嗎?有的。就讓我們從故事的始端娓娓道來。。。。。。北部白犀牛的古往今來1903年,一頭在蘇丹白尼羅河附近獵殺的犀牛被展出後,科學界才首次知道了這個物種。
  • 瀕危物種豹紋鯊在珠海首次繁育成功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記者24日從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獲悉,該園近期成功孵化兩尾豹紋鯊「寶寶」。  這是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首次成功繁育豹紋鯊,也是廣東省首次成功繁殖。
  • 跨國協力拯救瀕危白犀牛
    8月18日,四川洪澇災害已造成341.9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164.2億元,該省啟動史上首次I級防汛應急響應。由於持續強降雨引發的江水暴漲,樂山大佛自1949年以來首次被洪水淹沒腳趾。目前江水水位已退至佛腳平臺以下,景區管理單位開始進行清淤及修復工作,預計本周內將重新對遊客開放。
  • 廣東首次成功繁育瀕危物種豹紋鯊
    廣東首次成功繁育瀕危物種豹紋鯊(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珠海6月27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鄧泳怡)日前,兩尾豹紋鯊廣東珠海成功孵化,這是廣東首次成功繁育該物種,也為我國豹紋鯊物種繁育積累了經驗。年幼的豹紋鯊全身覆蓋粗大的黑白條紋,因此也稱為斑馬紋鯊。
  • 中國首次人工繁育世界最大最兇猛網紋蟒成功/圖
    本報訊(記者龍露)經過87天的孵化,世界上最大也最兇猛的蟒蛇——網紋蟒的變異品種白化網紋蟒在北京動物園繁殖成功,這也是中國國內首次人工繁育成功網紋蟒。目前,已破殼的11條小蟒都在兩爬館的孵化室生活,另一枚卵還在孵化中。
  • 滅絕邊緣現重大轉機 全球僅存兩頭北方白犀牛取卵成功
    央視網消息:保存有世界上最後兩頭北方白犀牛的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23日發布消息稱:在德國、義大利、捷克、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以及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多方合作和努力下,一支獸醫團隊於當地時間22日成功從世界上僅存的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各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