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聯盟授課場景(資料圖片)
7月17日,本報頭版刊發了《法國部長撰文闡述對外文化新政》的消息。日前,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從語言傳播、國際教育、文化產業、目標受眾等角度,對這項21世紀對外文化新政做出了進一步解讀。
7月17日,為期2天的法國文化合作與行動網絡會議在裡爾美術宮閉幕。閉幕式上,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就日前撰文闡述的對外文化新政進一步解讀。
文化長久以來都是法國外交影響力的核心。法比尤斯認為,在法國,沒有文化寸步難行,對於外交也一樣。法國是最早有意識地將文化作為外交輔助手段的國家之一。今年是法語聯盟成立130周年,自成立以來,它一直是法國推廣法語的主要執行機構,是法國海外法語教學的主力軍。如今,推廣法語依舊是法國文化外交的基石。面對非洲人口的逐漸增多,法比尤斯強調,法語在非洲的影響力將隨著當地人口的增長而提高,講法語的人數也將從現在的2.2億人增至7億人。此外,去年秋天通過的一項行動計劃再次將法國國外語言教育體系視為文化外交的支柱。
為了更有效地傳播法語,使人們對法國有更為直接、形象的認識,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法國逐漸建立了一個覆蓋全球五大洲的對外視聽網絡。該網絡主要由法國國際廣播電臺、電視5臺和法國國際頻道3部分組成,旨在向全球法語愛好者和精英人士提供了解法國的機會。如今,向全世界介紹法國電影的法國電影聯盟、24小時不斷更新的France 24等新的對外視聽通道的建成,更加豐富了世界各地獲取法國信息的手段。「無形」的視聽網絡與法語聯盟、文化中心和學院等構成的「有形」的文化網絡相輔相成,因此還獲得了「大網絡」的美譽。但對於這些媒體間的協同合作以及不同受眾的定位,法比尤斯表示,還需要進一步規劃。
法比尤斯認為,一個大國應有的姿態是歡迎、招募國外優秀的學生和研究人員。他鼓勵法國高等教育、科研機構和企業能夠有更加國際化的發展。法國外交部於1996年專門設立了法國國際教育署,用以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法國高等教育。除了推廣,政府還鼓勵法國學校通過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等方式與國外開展高等教育合作。
今天,隨著赴法留學人數的增多,法比尤斯提出了新的構想。他希望法國教育服務中心與曾經在法國留學的外國學生建立網絡聯繫,這樣不僅能了解外國留學生的情況,還能藉由他們提高法國在各國民眾中的影響力。「如果建立這樣的網絡,將在世界各地出現成千上萬名『法國大使』,對法國文化做身體力行的推廣。」法比尤斯說。他表示,法國外交部已經開始為優秀學生和研究人員簡化籤證程序,籤證服務的簡化也將起到鼓勵電影跨國拍攝和促進旅遊的作用。
在歐債危機的持續影響下,文化產業為法國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和財富,文化產品的出口已佔到總出口的5%。法比尤斯認為,當務之急是在全球文化市場增加法國創造的份額,委託圖書、音樂、電影、電視、電子遊戲、建築、設計、當代視覺藝術領域的相關負責人,在文化傳播中推廣法國的生活方式、工藝、美食等,擴大法國品牌的知名度。
數位化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使得法國對外文化推廣有了新的風向標。法比尤斯認為,數位化改革在文化外交方面仍需堅持,數字工具在文化推廣方面的使用也應該增加。法國學院支持的「aFripédia」計劃開發維基百科上法語的非洲內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外交部決定支持影院數字投影,使本國電影在對外傳播時運用最先進的技術。
除了這些文化外交優先的主題,法比尤斯還提出,在制定文化推廣策略時應因地制宜。他認為,對於文化推廣已經涉及的國家,要根據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推廣重點放在高潛力國家,尤其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
具體說來,在歐洲,法國文化外交的主要目標是開發一個共同的文化和知識空間,傳播法語和法國的文化藝術,支持文化多樣性;在地中海沿岸的南部和東部地區,通過文化輸出加強法國在這個區域的作用;在非洲法語國家和南美洲地區,以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基礎提供援助,為填充數字鴻溝(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爭取公眾獲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而努力,加強法語的影響力和法語家庭的團結;在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工作重點放在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上,而不僅僅是文化演出等領域的交流。
此外,對於法國文化推廣的目標受眾,法比尤斯提出,活動應針對精英、年輕人、新興中產階級等。因為每個國家情況不同,在文化策略上也應該有所不同和側重。法比尤斯希望建立一個文化推廣公眾評估系統,反饋公眾的意見,幫助政府部門制定更靈活的政策、提供更好的活動。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