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中國,沒有人不知道馬克思的名字。但你真的了解馬克思,懂得他的思想嗎?思考過馬克思主義與我們的關係嗎?這些疑問,看似難解。但有一個人卻能給你最深刻的回答。他,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的標誌性學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孫正聿。
    孫正聿是土生土長的吉林人。1946年11月,他出生於松花江畔的吉林市。在那個生活並不富足的年代裡,他最大的樂趣就是讀書。上初中時,他已經閱讀了《回憶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傳》等書目。1977年,他如願考取了吉林大學哲學系,1990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留校執教至今。
    回首過往孫正聿說,「我們刻苦讀書不僅僅是想改變個人的命運,更想改變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的命運。」
    一支粉筆、一杯清茶,成竹在胸、揮灑自如,這就是孫正聿的哲學課。
    「聽孫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他出現的教室,永遠都是爆滿。」談起孫正聿的教學點滴,他的學生如是說。
    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孫正聿以「有理講理」的教學理念培養人才,教導學生要認同學術、豐富學養、不斷提煉出具有學理性的新理論,要有深厚的文獻、思想、生活的積累。
    「學習必須學以致用,沒有應用就是紙上談兵,就會空談誤國。」孫正聿認為要帶著思考的實際問題去研究理論,用現實去活化理論,用理論去照亮現實。
    2016年,吉林大學為了表彰孫正聿在學術上的成就和貢獻,授予他吉林大學終身成就獎。
    用現實活化理論,用理論照亮現實。
    多年來,孫正聿以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引領了我國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以創造性的教學成果推進我國的教育改革,為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哲學學科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樂於每日學習,志在終生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孫正聿撰寫出版專著30餘部,以變革哲學觀念為主題的《哲學通論》共出版10個版本並收入《中國文庫》,成為當代中國人學習和研究哲學的必讀著作,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哲學教學與研究的改革進程,並在我國理論界和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產生廣泛的重大影響。
    而他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馬克思與我們》《思想中的時代》《崇高的位置》《辯證唯物主義黨員幹部讀本》《人的精神家園》《有教養的中國人》《理想信念的理論支撐》等著作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孫正聿曾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解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並為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中央黨校、團中央、教育部等部門進行專題講座百餘場。
    從教近40年來,孫正聿全年無休。「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還有好多書沒有看,好多事情沒有做。」
    為人師,嘔心瀝血;做學問,緊扣時代。
    在《崇高的位置》一書中,孫正聿曾經這樣寫到:「追求崇高的理想,獻身崇高的事業,完善崇高的人格,臻於崇高的境界,這是人生最大的意義和最高的價值。」
    孫正聿,用奮鬥繪就人生最亮麗底色!
    「最美奮鬥者」網絡投票二維碼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圖片由孫正聿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