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答應孫權,把女兒許配給他,蜀國的結局是否會不一樣?

2021-01-09 騰訊網

東漢末年,戰爭不斷,各路諸侯都想乘亂奪得更多的封地和權利,當今的皇帝也成為了傀儡皇帝,最後諸侯都被整頓,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在正史中,自從打贏了漢中之戰之後,魏蜀吳三方就發生了非常微妙的變化。

東吳受到了威脅,所以在危急時刻,東吳是一定會攻打荊州的,然而在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國》電視劇中卻不是這樣的,在劇情中孫權要求關羽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這樣的話蜀國和吳國就會聯手,這樣一來曹操就會收到非常大的損失,三國的歷史也會徹底的改寫。

那麼為什麼在史書上所記載的孫權又會違背當初的盟約,又來攻打荊州城呢?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關羽沒有將女兒嫁給孫權所導致的,但是真正的理由並不是這個,而是因為東吳害怕蜀國現在的實力在日益增大之後向東吳發起攻勢,所以才會像荊州發起攻勢。

根據歷史所記載,劉備是漢室的後裔,之後又和關羽、張飛在桃園三結義,再後來又得到了趙雲、諸葛亮、黃忠等人的協助創立了蜀漢。雖然劉備創立了蜀漢,但是實力和曹操比起來還是非常的小的,所以劉備就用手段來佔領了荊州,但是孫權又非常需要這位盟友,於是就沒有再和劉備糾纏。但是這一切在漢中之戰之後就發生了變化,因為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將三國之中最強大的曹操都給擊敗了,這讓孫權再度對蜀國警惕了起來。

要是按照電視劇中《三國演義》中的劇情,要是關羽答應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的話,孫權可能就不會去攻擊荊州,吳國和蜀國也有更大的可能去合作,這樣對魏國的衝擊又會變得更大,三國的局勢可能又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其實這一切的導火索並非是關羽拒絕將女兒嫁到東吳,而是劉備打敗了曹操才是最主要的原因,畢竟在那個時代,只有權力和封地才是在可靠的東西。

相關焦點

  • 關羽說虎女安能配犬子,他的女兒是誰,是關羽口中所說的虎女嗎?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既有能力又高傲的人,除了對劉備張飛等人尊敬之外,對其餘人的眼光就顯得有點那麼高傲了,說白了就是看不起別人。在小說中關羽因為一句話把孫權得罪了,這句話就是「虎女安能配犬子。」關羽為什麼說這句話呢?起因還得從荊州說起。
  • 關羽死後,他仙女級別的小女兒去哪了?最後下場如何?
    從這句詩中大家可以看出,在後人的眼中關羽的形象非常高昂,人們一旦提到關羽的時候,多半就會想到漢朝時期的韓信。會將兩者進行相互襯託。但人們在了解歷史的時候,一定要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和每一個人物。
  • 他為救關羽,不惜洩露天機,結果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
    相信有很多小可愛們都是諸葛孔明的忠實粉絲,小編不得不說諸葛孔明真的是在三國中最聰明的一個人了,劉備要不是有諸葛孔明的輔佐那麼他的蜀國是不會變得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是由於諸葛孔明的存在。諸葛孔明的智謀我們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這個是不容爭議的。不過除了諸葛孔明在三國中還是有很多非常有才能的人的。
  • 「虎女不嫁犬子」,關羽一句話拒絕孫權的提親,其中有何深意?
    關羽卻曾經將自己的女兒比作虎女,把孫權的兒子稱為犬子,這又是什麼緣故呢?《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吳孫權想給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關羽卻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吾虎女焉能嫁與犬子」,態度十分鮮明地拒絕了東吳使者的要求,並且在言辭之間顯示出了十分蔑視東吳的態度。
  • 關羽算不算名將,為何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數萬精兵一鬨而散?
    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關羽厚葬了他的父親,蜀國滅亡後,他將關羽一家屠盡!
    讀過《三國演義》,關羽的忠勇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看到關羽敗走麥城一節時,關羽父子二人的隕落讓筆者不禁失聲痛哭,但更加讓人遺憾的是,關羽的血脈卻未能流傳下來,這是為何了?原來他將關羽一家屠盡!他究竟是誰了?
  • 老外眼中的三國人物之關羽,忠誠與正義,帶有浪漫色彩的戰士
    他非常受人們的尊敬,是忠誠與信義和守護的象徵,在商業領域也有象徵著驅逐邪惡與守護財富的意思。總之對於很多亞洲人而言他非常的重要,人們都非常尊敬他的勇敢與忠誠信守承諾的精神。就像流傳歐洲的騎士文化一樣,可以說關羽不止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他更是亞洲文化的一部分。
  • 三國最忠義者的結局是被斬殺,雖身首異處,卻是最高榮譽,關羽
    他知道放走了曹操蜀漢和他自己將面臨什麼樣的後果,但是他是發自內心的同情曹操,這時他的忠義告訴他曾經曹操救過他的命,所以為了不違背內心,他將曹操放了。這是關羽最為人尊敬之處。實話說關羽本就長得一身正氣,不說歷史人物,那畢竟太久遠無法求證,就從羅貫中老師的筆下,關羽是典型的中國式美男。說關羽是名將,恐怕也不會有人反駁。他能文善武,武力超群,是響噹噹的武將,從這裡也看出劉備善於識人用人。
  • 魏國為何從來就沒有正眼瞧過蜀國?它對魏國的威脅不大嗎
    說孫權戰績有問題,那是他的問題,國力和戰績是兩回事啊!另外,關羽北伐後期,淮南方面沒調多少人過來,史書記載只有張遼,而且沒說是帶本部人馬過來還是獨自過來領中央軍,本部人馬上限也就五千人,魏國從來就沒有正眼瞧過蜀國。曹魏多次對東吳用兵,動輒就是皇帝御駕親徵,對蜀國基本就是派一員大將去抵擋。
  • 一代武聖關羽身首異處,背後原因令人驚訝
    關羽,五虎將之一,是劉備最信任的武將之一,也是桃園三結義,劉備的二弟,可是荊州戰敗,一代武聖關羽關雲長卻身首異處,對蜀國來說是最慘重的打擊,從此確立了三國版圖,若非這次失利,和後來劉備伐吳,絕對可以奠基蜀國在三國中絕對主導的地位。
  • 新疆出土一部古書,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關羽之死真相大白
    所以裴松之才敢自信地下判斷:關羽什麼時候死的,不好確定。後來,羅貫中採信《三國志》,除非特別關心這件事,否則很少有人會尋根究底,自然最後就成了:關羽是在臨沮戰死的,正好也順遂了他殉道者的身份。其實,即便拋開正史不談,僅從情理分析,孫權殺關羽也是極其不合理的。首先,江東與蜀漢都秉持聯合對方對抗曹魏的國策,雙方唯一的矛盾是荊州北部,尤其是江陵郡和南郡歸屬。
  • 關羽的女兒後來嫁給了誰?雲南澄江依舊有她故事
    關羽可能是口誤了,或者說諸葛瑾聽錯了。諸葛瑾代表孫權來求親的時候,都認為關羽說:虎女安能嫁犬子。其實我覺得這裡面應該存在誤會,極有可能是口音問題。關羽說的可能是:吾女安能嫁權子。虎和吾音調上本來就相近,犬和權那就更是只有聲調上的差別了。
  • 關羽勇猛無比 所向披靡 但這4人卻能與之匹敵
    關羽,在民間被尊為「關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仍心向劉備,藉機離開,去追隨劉備。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武功高強,被尊為蜀國的「五虎上將」之首。在演義中關羽所向披靡、天下無敵,但同樣在演義中有四人是關羽戰之不下的!
  •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劉備劇照劉備深諳此道,才能以一個毫無根據地的逐鹿者起家,一路贏得人和,最終建立蜀國。反觀那些曾輝煌一時的人物,如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等,皆是不善用人才之人。在曹操看來,只要人才有治國用兵之術,即使不仁、不孝也要通通收下,所以人們會有這樣的印象:劉備的謀士最精,孫權的謀士最拙,曹操的謀士最多。曹操陣營裡的許多人才都是由敵營投效過來的。曹操的主要謀士郭嘉、荀彧來自於袁紹的帳下,而荀彧來投更造成人才的「滾雪球效應」。
  • 歷史上的關羽早已被仇家滅門,為何如今有那麼多人自稱關羽後裔?
    歷史上的關羽早已被仇家滅門,為何如今有那麼多人自稱關羽後裔? 核心提示:公元二一九年,吳國大將呂蒙趁關羽北伐曹操且荊州空虛之際,率軍渡江,順利奪走了關羽的根據地,切斷了關羽的退路。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此時,關羽能迅速返師回救江陵,則荊州可保,羽軍可全。可惜,關羽不能判斷戰場形勢的變化,「猶豫不能去」,致使荊州軍不僅受挫於徐晃,而且延誤了回救南郡的時機。關羽所犯的致命錯誤,是其得知荊州失陷的消息後,不顧一切,冀圖奪回南郡。江陵、公安並非羽軍戰敗而丟失,而是傅士仁、糜芳二將投降所致,吳軍兵不血刃而得二城,未損一兵一卒,士氣正旺。
  • 關羽大意失荊州?事實如此嗎?我們需要更客觀的歷史大局觀
    所以,關羽只能算是一個先鋒大將,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主帥。 2、關羽的性格自負狂傲。這個說法主要就是因為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橋段——「虎女不嫁犬子」,說孫權派人為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親,結果關羽目中無人,說「虎女焉能嫁給犬子?」狂得沒邊,把自己比作老虎,把孫權罵成看門狗。所以孫權氣不打一處來,所以派呂蒙白衣渡江,趁亂偷襲。最後一步一步把關羽逼上了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