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出土一部古書,內容顛覆歷史,學者:關羽之死真相大白

2021-01-14 田君良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威震華夏,曹操聯盟東吳,孫權命令呂蒙偷襲荊州,《三國志·關羽傳》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羅貫中採信了這句話,因此在演義中為關羽安排了同樣的死法,但關羽之死,在歷史上,並非如此,即便《三國志》內,陳壽的記載都有矛盾。《關羽傳》中所載,裴松之斷定陳壽主要依據了《魏略》,因為蜀國沒有官方史官,加之裴松之經過了詳細考證,問題應該不大。但《典略》、《蜀記》、《三國志辯誤》等許多三國時代之後的史書,對此記載都不相同。

[1]《典略》中記載,權遣蒙入荊州,蒙令潘璋、馬忠諸將言臨沮、夾石溯北,斷上庸道,擒羽及子平,並都督趙累。——《典略》[2]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蜀記》[3]權遣將逆襲羽,下之,歸吳。——《三國志辯誤》

都沒明說,有沒有殺。所以裴松之才敢自信地下判斷:關羽什麼時候死的,不好確定。後來,羅貫中採信《三國志》,除非特別關心這件事,否則很少有人會尋根究底,自然最後就成了:關羽是在臨沮戰死的,正好也順遂了他殉道者的身份。

其實,即便拋開正史不談,僅從情理分析,孫權殺關羽也是極其不合理的。首先,江東與蜀漢都秉持聯合對方對抗曹魏的國策,雙方唯一的矛盾是荊州北部,尤其是江陵郡和南郡歸屬。因之,江東已經拿下荊州全境,甚至當年劉備打下的荊州南部四郡都沒有放過,已經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其次,殺掉關羽,於江東百害而無一利,於公於私,都是如此。於公,關羽束手就擒,完全對江東無法再構成威脅,只需將其好好招待,完好無損運回蜀漢即可,再不濟,送到曹魏也行。於私,雖然關羽曾經罵遍江東,但在博弈中,孫權不可能讓這種無聊的個人感情參與進來。

相反,如果殺掉關羽,江東除了換來整個蜀漢的仇恨,什麼也得不到,這種完全賠本的生意,聰明如孫權者,是不可能做的。然而,新近在新疆出土的古籍,或許能夠為人們揭開謎底,讓這段歷史真相大白。二零一五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在新疆鄯善地區,出土了大量兩漢魏晉時期文物,在其中發現了《三國志補註》古代抄本,與《四庫全書》中的《三國志補註》有許多不同,其中涉及關羽被擒前後,有如下記載:

廿四年,吳擒羽歸柴桑,復歸建業,及冬,羽及子平自戕,獄物故。

大意是說,建安二十四年,東吳擒拿關羽,回到柴桑,接著才回到建業。等到冬天,關羽和其子關平就在獄中自殺了。

因此,如果我們採信《三國志補註》中的記載,那麼關羽的確是在荊州被擒,但並沒有立即死在荊州。相反,江東並沒有一開始就打算殺他,而是將他先帶回柴桑(東吳副都),然後又帶回建業。關羽兵敗約在二十四年八月前後,史料說他於當年冬天自殺,那麼可以推知,他柴桑駐足時間不長,可能最多不過兩月。這則記載,與《蜀記》中的記載頗能吻合。《蜀記》中明確說了,孫權開始並不想殺掉關羽,如同我們在前文推測的那樣,這樣做對東吳的利益一點好處都沒有,孫權不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三國志補註》說關羽是在獄中自殺的,這一點卻很能說通。一方面,這非常符合關羽的性格。一開始,他沒有自殺,是因為他抱有希望,如同他從樊城退軍之時一樣。後來他選擇自殺,是不願受辱,這與他的性格非常吻合。關羽極其看重忠義和榮譽,寧可斷頭,也絕不會苟且偷生。他用自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當然,我們不知道關羽是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點或許會永遠成為歷史之謎。

相關焦點

  • 長九尺的武聖關羽,放到現在有多高?看看新出土的漢尺就知道了
    在民間,關二爺更是成為了忠義二字的化身,江湖豪傑結拜兄弟之時,必然對著關二爺的神像扣頭起誓。當然,關羽之所以能夠受到如此推崇,也與他自身的英雄事跡分不開,而且關羽義薄雲天,豪氣幹雲,而且長像也十分英武魁壯。
  • 身長9尺的武聖關羽,放現在有姚明高嗎?1把新出土的漢尺揭開答案
    古代文學作品中,其他人的身高同樣震驚國人,比如說《三國演義》中曾經記載:「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按照我們的固定觀念進行換算,關羽身高將近3米,宛若行走的大樹,那麼關羽真的有這麼高嗎?
  • 關羽身長9尺,1尺≈33.3釐米,身高3米?一把出土的漢尺揭開答案
    ——《挽曹泰宇居士三首》01三國是我們大家樂於討論的一個歷史時代,這個時代混亂不堪卻又人才輩出,其中有很多猛將謀士都被後世津津樂道。要說在民間影響力最大的並非是詭譎多變的曹操,也不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而是與「文聖」孔子比肩的「武聖」關羽。
  • 一枚「鞋印」,推翻中華五千年歷史?專家:這塊化石有上億年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在史書上記載的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這也是根據近代的考古推測,但是在後來不斷有超過五千以前的遺蹟發現,這些證據在一步步的推翻中國只有五千年的這個歷史理論
  • 揭秘:中國新疆出土的三千年乾屍不腐之謎
    當在哈密、高昌、敦煌、樓蘭、小河墓地等許多地方的千年古屍被發現的時候,世界為之震驚,科學家瞠目不解。這些在天然狀態下保存下來的乾屍,如何能歷經千年而不腐,至今肌膚皆在,鬚髮尚存,就連身上穿戴的衣服也色澤鮮豔,至今仍是一個還沒有完全解開的謎。
  • 歷史上的關羽早已被仇家滅門,為何如今有那麼多人自稱關羽後裔?
    歷史上的關羽早已被仇家滅門,為何如今有那麼多人自稱關羽後裔? 核心提示:公元二一九年,吳國大將呂蒙趁關羽北伐曹操且荊州空虛之際,率軍渡江,順利奪走了關羽的根據地,切斷了關羽的退路。
  • 新疆喀納斯湖水怪之謎真相大白,據說是15米32噸的巨型哲羅鮭
    新疆喀納斯湖水怪之謎真相大白,據說是15米32噸的巨型哲羅鮭 2020-11-08
  • 新疆尉犁考古大發現,出土700多件唐代木牘,填補了歷史記載空白
    《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餘國分布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西域從漢武帝時期屬於漢朝管轄,並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三十六國,直至西漢王莽篡位,匈奴趁機統治西域。到了唐朝時期,唐軍消滅了回紇、突厥勢力時,西域除高昌不服統治被消滅以外,西域各國均臣服唐朝政府。唐朝曾設立安西都護府及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但安史之亂後,唐朝無力控制西域,西域各國又紛紛獨立。
  • 支書記載關羽身高九尺,換算過來是3米多?出土一文物得到答案
    我最想見到的其實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人,那就是武聖關羽。身高九尺?關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過五關斬六將是多麼的豪氣,但是最終卻敗走麥城,死在了東吳的手上。對於一個亂世將領來說,這算不上是精彩的收尾。但是不管怎麼說,過去的已經是歷史,然而歷史留給我們的謎題卻非常多。單就說關羽的身高,書中記載身高九尺,這就非常讓人懷疑。
  • 書中記載關羽身高九尺,如今來看有多高?出土的一把漢尺揭曉答案
    關羽、張飛、呂布這幾位都是高個子的英雄,他們的武力是歷史記載中的重中之重。還有,除了武力外,他們的義氣也是能使他們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光的。  洛陽曾出土過一把尺子,這把漢尺曾在東漢末年的時期被使用過。那個時候無論是木匠還是銀匠,都會使用這種漢尺。
  • 身長9尺的武聖關羽,相當於現在多高?一把新出土的漢尺給出答案
    值得一說的是,那些名人們的身高,也是不少人熱衷討論的一個話題,當然用身高來評價一個人肯定是不理性的,著名軍事家拿破崙也就168cm左右,但也絲毫不影響他在歷史上的成就,因為古代的名將身高便是成為了網友熱議的一個話題,能夠擔任名將,身高自然是矮不到哪兒去了,其中被稱為武聖的關羽,他的身高就曾引起過熱議。
  • 王羲之家族墓出土一件陶俑,專家據此推斷:關羽徐晃真可能用長刀大斧
    咱們今天的話題,是從出土文物和古代兵書中來看古代兵器的演化,為了方便起見,咱們把關羽徐晃請出來做示範,看看後漢三國年間,關羽徐晃能否使用長柄青龍刀開山斧。 在說關羽徐晃之前,咱們還要請出書聖王羲之,因為咱們說的出土文物,跟王羲之的家族有關。
  • 我國有一部很古老的書,記載的都是史前文明的風貌,全世界在研究
    說到神秘的史前文明,人們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些未解之謎,比如瑪雅人、亞特蘭蒂斯等,但是很少人知道,很多的未解之謎,卻被中國的一部古書所記載,也就是說,史前文明之謎的破譯密碼,居然隱藏在這部什麼古書之中,這本書就是《山海經》。
  • 蜀漢五虎將:關羽身首異處,趙雲壽終正寢,他實在死的可惜!
    蜀漢五虎將:關羽身首異處,趙雲壽終正寢,他實在死的可惜!文/解憂歷史團隊本文關鍵詞 五虎將 趙雲 關羽 本文共計1200餘字,閱讀約需4分鐘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最後在不斷地徵戰和消耗之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當時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維持國家安定的武將,東吳有四大都督,曹魏有五子良將,而蜀漢的就是五虎將,在三國演義的貶曹褒蜀的寫法下,我們也是對蜀漢五虎將更加了解,你知道他們的結局嗎?
  • 湖北發現關羽墓,專家鑽盜洞後,發現被鐵鏈吊著的一口「巨棺」
    一直到了三國的蜀漢時期,蜀漢的政權之人還為了祭奠關羽的魂魄,想讓其安息於是就在成都部位建立了一個衣冠冢。一直到了80年代之時,關羽的墓才受到了考古學家們的重視。因為專家們非常擔心這一座墓當中的文物再一次被這些盜墓者所盯上,隨即就立馬開啟了研究活動。
  • 古玉出崑崙——新疆和田玉在中華歷史上的發展故事
    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中,玉是有著極其特殊地位與文化特色的一種物資,玉自古有著豐富的精神內容與文化內涵,它象徵著高貴、純潔、友誼、吉祥、和平、美麗等諸多的寓意。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新疆的和田玉,則是我們中華玉石中的佼佼者,在中華原始社會的傳說中,就有了新疆玉器流傳到中原的記載。
  • 二爺關羽身長九尺,換算成現在多少米?剛出土的尺子給出了答案
    在眾多影視作品和史書記載中,我們的二爺關羽都是一個高大威武的形象,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身在曹營心在漢等眾多美談講的都是關羽。關羽也就成了「忠義」的代表,儒家把關羽視為天下「忠義仁勇」的楷模,在關羽死後追封為「武聖」和「文聖」孔子齊名,佛教則把關羽奉為教派護法神「迦藍菩薩」。而道教則把關羽封為「關帝」,有專門的道經來頌讚關羽。作為唯一一位被三教神話的武將,關羽的故事一直流傳在世人的耳邊,不僅我們中國人認識關羽,日本人也認識關羽。
  • 怎樣讀中國古書?
    從上面這個很簡略的討論,我們自可以得一種讀我國古書正當的態度了。不過一個人讀本國古書,往往另外有一種情操。自周孔以逮今茲,載祀數千,政俗迭變。凡諸法式,豈可施於晚近;故說經者所以存古,非所以適今也。先人手澤,貽之子孫,雖朽蠹粗劣者,猶見寶貴;若曰『盡善』則非也。
  • 身首異處的敗軍之將 關羽怎麼就被捧上了天?
    除了慷慨赴死之外,關羽恐怕萬沒想到,他這一死,竟死得何其偉大,竟死得無上光榮,竟死出了如虹的氣節,竟死出了蓋世的英名,竟死出了三國留存後世的第一聲望。在其死後的近兩千年裡,逐漸被神化為「忠義仁勇」的四字標杆,居然還能「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神州遍地的關帝廟、關聖廟、關王廟、老爺廟竟都是為他而建,供桌上的山珍海味金銀財寶竟都是為他而祭。
  • 關羽大意失荊州?事實如此嗎?我們需要更客觀的歷史大局觀
    陳壽《三國志》中就有「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當世虎臣」這樣的評價,不要覺得「萬人敵」就是呂布那樣有勇無謀的武夫,歷史上能稱得上「萬人敵」的將領,絕對不會超過十個。另外,歷史上真正的於萬軍之中取敵將之首級也就關羽一人(演義故事裡除外)。當然,這些只能說明關羽之勇,其實關羽在「智」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比如說「水淹七軍」這樣威震華夏的戰役就不是一般的庸將可以打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