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得老百姓的喜愛。正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古代的名人和名聯相互映襯,名人因為名聯而名氣更大,名聯因為名人而流傳更廣。關注小編,一起來看看古代這些語帶雙關的經典對聯。
第1首: 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
根據《解人頤》的記載,上聯是明代大畫家唐伯虎出的。下聯是唐伯虎的朋友張靈對的。這個對聯中,賈島是唐代詩人,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名人對名人,十分貼切。特別是「賈島」和「假倒」同音,「劉伶」和「留零」同音,構思巧妙。
第2首:油醮蠟燭,燭內一心,心中有火;紙糊燈籠,籠邊多眼,眼裡無珠。
上聯是一個舉人出的,想要難住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據說是因為魏源平時揭穿了舉人的把戲。上聯語帶雙規,說自己像蠟燭一樣,對魏源十分惱火。
魏源也是十分機智,根本沒有被難倒,立刻就用燈籠的形象加以回擊,諷刺這個舉人是有眼無珠。
第3首:史鑑流傳真可法;洪恩未報反成仇。
這是用了明末清初兩個著名人物的雙關聯。史可法是抗清名將,最終死在揚州。洪承疇原來也是明朝大將,卻投降清廷,成了叛徒。上聯說史可法真的可以「效法」。下聯諷刺洪承疇只能「成為仇人」。
後來,又有好事者擴展了這首對聯: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第4首: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須梅。
這是明代神童程敏政的下聯。據說大學士李賢想要把女兒許配給程敏政,所以出了上聯,表面上看是因為有了荷花,才有了藕根。但實際上,荷通「何」,「藕」通「偶」,一語雙關,其實是在問:「怎麼樣才能得到好配偶呢?」
程敏政非常的聰明,立刻回答說:「有杏不須梅。」「杏」通「幸」,「梅」通「媒」,實際意思是說如果幸運的話,不需要媒人。
李賢非常的高心,就把大女兒嫁給了程敏政。
朋友們還知道哪些雙關的對聯呢?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