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10月30日晚,在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機庫,江西航空在家門口接收了第三架ARJ21飛機。這距離其接收首架ARJ21飛機「井岡山」號不過大半年時間。「阿嬌」在江西生活得怎麼樣?帶著這個關切,《大飛機報》記者日前來到這家年輕的航空公司,探詢ARJ21飛機的「井崗腳步」。
一個「特殊的機務」
早晨7點剛過,記者跟隨江西航空機組車輛來到了南昌昌北機場505停機位,江西航空引進的第一架ARJ21飛機「井岡山」號正在進行航前檢查。按計劃,這架飛機將於9時10分執行當天第一個航班南昌-淮安。
與之間隔兩三個機位,江西航空引進的第二架ARJ21飛機「景德鎮」號也同樣做著航前準備。這架飛機將執行8時40分南昌-南京的飛行任務。
塗陽登上「井岡山」號,對照手中的機務檢查單,逐一檢查飛機各項系統。他熟練地插拔一個個按鈕,一切井然有序。
這是塗陽在江西航空工作的第三個年頭,他是首批接觸ARJ21飛機的機務。「經過前期培訓,ARJ21飛機上手挺快的。」塗陽告訴記者,「能夠成為一名國產飛機的機務,我非常自豪。」
十月底的南昌天氣已經轉涼,早晨的停機坪冷風嗖嗖,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塗陽又開始了繞機檢查。這時,只聽見另一頭的同事衝著塗陽喊了句什麼,由於噪音太大,記者完全沒有聽清喊的內容,但塗陽似乎很清楚發生了什麼,淡定地湊近記者大聲說,應該是我們總經理來了。
「我們總經理是來了解一下飛機的狀態,一切正常,他就放心了。」塗陽一邊繼續著自己的工作,一邊告訴記者。據江西航空機務工程部副總經理孫紹林介紹,只要在公司,張志忠總經理每天早晨必到停機坪,檢查當天ARJ21飛機首個航班的飛行和機務準備情況,目送飛機安全起飛後才離開。
「在我們張總眼裡,ARJ21飛機不是江西航空的,也不是廈航集團的,它代表的是中國製造,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飛機。」
找到那條屬於「阿嬌」的「航路」
在「井岡山」號和「景德鎮」號雙機運營的這段時期,經過前期磨合,江西航空逐漸開始安排每架飛機每天執行4個航程。比如,南昌出發的兩個往返(如南昌-浦東-南昌-廈門-南昌)或者南昌出發在外場短停後前往第三地接著原航線返回(如南昌-南京-景德鎮-南京-南昌)。
江西航空運控中心牟壯表示,「一個新的機型在運營初期,出現些小問題很正常,這就要求航空公司未雨綢繆做好預案,隨時應對突發情況。從這半年的實際運營來看,我們對ARJ21飛機還是很有信心的。」
牟壯告訴記者,目前ARJ21飛機籤派可靠率令人滿意,江西航空正在考慮進一步提高ARJ21飛機的日利用率。
「作為一款我們中國自己的飛機,從決定引進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研究如何用好它。」杜鵬所在的江西航空國產民機運營中心便是專門為ARJ21飛機而誕生的。
多年來,杜鵬一直從事航空公司市場營銷工作,加入江西航空後不久,便開始著手研究ARJ21飛機的市場開拓,在他看來,要用好一個機型,一定要找到合適它的航線。
經過一段時間對客座率等數據的觀察,杜鵬發現,南昌-廈門航線非常合適ARJ21飛機。於是,江西航空決定使用ARJ21飛機與其他機型混飛這一航線。「混飛主要是考慮到航線有時客流量較大,需要使用更大的機型來執行航班。比如,11月初的幾天,我們就安排了更大機型來飛這一航班。」杜鵬說。
混飛帶來了更靈活的運營方式,在部分時間段裡,使用ARJ21飛機為江西航空帶來了更好的營收業績。
杜鵬辦公室的窗戶正對機場跑道,剛好能看到在昌北機場降落的飛機。採訪進行到一半時,「井岡山」號剛好飛過窗口。
「最近,我們用ARJ21飛機新開了南昌-淮安航線,這架應該剛從淮安飛回來,希望也能取得較好的業績。」杜鵬充滿感情地望著徐徐降落的飛機。他告訴記者,江西航空正在與不少支線機場接洽,進一步拓展ARJ21飛機航線網絡,「有些支線機場雖然希望增加航班,但比較看重飛機的載客量,這也是我們在拓展航線方面遇到的較大困難之一。」
關注旅客的乘機體驗一直是江西航空服務的重中之重,他們稱之為「待客之道」。據江西航空旅客服務部副總經理張瑋介紹,ARJ21飛機運營至今,從旅客的體驗反饋來看與公司其他機型並無明顯差別,「還有一些飛友專門來『刷航段』,首選就是ARJ21飛機的航線」。
此外,江西航空還大力推行「一機一城一文化」ARJ21飛機主題客艙服務模式。繼第一架「井岡山」號,第二架「景德鎮」號後,第三架又與宜春市聯手推出「宜春」號。
杜鵬表示,「一機一城一文化」看重的其實並不是廣告收入,「與地方政府合作展示城市形象,我們是希望能夠延續廈航的文化蘊涵,同時又有所創新」。據杜鵬介紹,此前,江西航空深耕主基地南昌,借著引進ARJ21飛機,他們想通過5架飛機展現江西各座城市的風採與文化。
瞧,中國天空上的「新一大家子」
為了能更好地運營ARJ21這款飛機,江西航空國產民機運營中心還成立了ARJ21飛行工作坊和ARJ21機務工作坊,解決飛行和機務在運營中發現的問題,並總結問題、解決問題。
「工作坊有點像飛行員沙龍,平時大家主要就是忙於飛行任務,在這裡大家定期聚一聚,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切磋經驗的舞臺。」「頭牌機長」安全總監申海一邊介紹,一邊從飛行工作坊的柜子裡取出一疊文件,「交流的過程往往很輕鬆,但這樣的氛圍更能夠產生成果,這些就是我們通過交流發現並改進的問題。」
「我們的飛行工作坊就是在一次次討論中,解決了ARJ21飛機實際運營中遇到的問題。」申海說,「遇到問題當然可以向製造商尋求幫助,但江西航空ARJ21的機長都是優中選優的,有些可以用經驗解決或者暫時克服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自己去做好。在江西航空,誰都希望把我們的國產飛機用好。」
與飛行工作坊一牆之隔的機務工作坊裡放著的文件則是江西航空機務兄弟們為ARJ21飛機運營提出的合理化建議。
正如江西航空副總經理吳興旺所說:「江西航空引進了ARJ21飛機,我們與中國商飛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互相幫助就是分內事了,如果我們在某個領域更有經驗,一定會主動幫助中國商飛的。」
最近,吳興旺接連3次來到中國商飛各所屬單位,為飛機研製、服務等領域的職工授課。在廈門航空、江西航空的工作經歷中,吳興旺親歷了數不清的飛機交付。準備接收第一架ARJ21飛機的那一刻起,他就拿中國商飛與其他國際主流商用飛機製造商對標,「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差距,迎頭趕上」。
「其實,我非常樂意到中國商飛來給大家講課。」吳興旺對記者表示,他長期與製造商、供應商打交道,很希望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已經是「一家人」的中國商飛,「我們會努力用好ARJ21飛機,也希望這款飛機成為更多航空公司願引進、願運行的好飛機。」
短短兩天的採訪,讓記者深深感受到江西航空對國產飛機的精心呵護和全力支持。讓「阿嬌」變成「阿驕」,是江西航空和中國商飛共同的願望,我們亦相信,有越來越多像江西航空這樣的客戶加入國產飛機的運營隊伍,「阿嬌」一定能飛得更高、飛得更穩、飛得更遠、飛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