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是植物,卻具有胎生習性,像動物一樣繁育後代;紅樹林生長在泥土裡,「根」卻反竄出來,露出地面呼吸;紅樹林的枝葉都是綠色的,卻叫「紅樹」。
難道紅樹名不符實?
紅樹林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灘涂上。主要由紅樹科植物構成,這些植物富含「神奇」的單寧酸,一旦刮開樹皮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迅速氧化成紅色,紅樹林之名便由此而來。
紅樹林的分布受地形地貌、潮位、海水鹽度、氣溫和海浪等因素影響。總體上,它們喜歡風浪較小的隱蔽環境,在河口、內灣平緩的泥質灘涂常常會見到它們的身影。目前,紅樹林廣泛分布在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的124個國家或地區。
資源君
紅樹林生長於海與地的相擁處。潮漲潮落、海水浸蝕、海浪侵襲……紅樹林都練就了哪些「獨門絕技」。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紅樹植物的「胎生」現象。當紅樹植物在春、秋兩季完成開花結果後,果實並不急著落地發芽,而是繼續在母樹上生長,萌生出胚軸,胚軸成熟後才會離開母樹,散落到海灘上,當遇到適宜的環境,便會紮根發芽。
資源君
紅樹植物根系異常發達。由於紅樹林生長的海岸環境風浪大,土壤泥濘鬆軟且厭氧,紅樹植物為能「立足」,發育出了功能各異的根系。
為抵抗海浪的衝擊,它們的支柱根從樹幹基部長出,牢牢抓住地面,形成了穩固的支架,使得紅樹林在風浪摧殘中屹立不倒;為呼吸到足夠的氧氣,紅樹植物讓部分根露出土壤,背地向上生長,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內部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從而提高了氧氣和水分的輸送。
資源君
為自己「代鹽」,是紅樹植物的另一個「絕招」。一般來說,植物大多都依賴淡水生存,紅樹林卻生活在高鹽的鹹海水中,要想生存下來,它們就必須學會自己「代鹽」。大多數紅樹植物的根系都有「拒鹽」的本領,其特殊的「半透膜」體系能夠過濾海水鹽分,並從中吸收淡水。此外,紅樹植物還會通過葉片的分泌腺體將含鹽體液排出體外,水分蒸發後,葉片上會析出白色鹽晶,這就是神奇的「泌鹽」本領。
正是這些奇妙的生存「絕技」,讓紅樹林歷經風雨,傲然屹立,鬱鬱蔥蔥。
資源君
我們知道紅樹林有很高的生態、科研、觀賞價值,那醫藥功能又有哪些?為什麼說紅樹林全身都是「寶」?
在紅樹林大家族中,一些紅樹品種的果實可供食用。果實成熟後像茄子的秋茄,果實如椰樹、種仁可食的水椰,樹皮可以止血、通便、治療惡瘡的角果木,木材燃燒能散發沉香味、具有白色乳汁的「牛奶紅樹」(海漆)。
資源君
紅樹林植物分為真紅樹林植物和半紅樹植物。其中,真紅樹植物是指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海岸潮間帶灘涂上生長的木本植物,具有較強的藥用功能。例如,紅樹樹皮入藥,可治肺虛久咳;角果木樹皮搗碎可以止血、收斂、通便和治療惡瘡,種子榨油可以止癢;欖李,葉片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可用於治療鵝瘡、溼疹和皮膚瘙癢等。
半紅樹植物是指既能生長在海岸潮間帶,也能在陸地非鹽漬土生長的兩棲木本植物。半紅樹林植物也是各具特色。例如,銀葉樹種子富含澱粉,可食用亦可榨油。海檬果,木材質地輕軟,常用於製造箱櫃、木屐等。
資源君
我國沿海居民利用紅樹植物治病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許多人利用木欖樹皮治療燒傷。近年來,一些企業還把紅樹植物作為海洋藥物開發和新藥研究的藥源之一。其實,不少紅樹林品種還是很好的蜜源植物。例如,海蓮、桐花樹等花多、花期長,是沿海主要蜜源植物,有科研機構就在紅樹林嘗試養蜂,實現育林釀蜜兩相宜。
資源君
這裡有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鳥類、昆蟲……紅樹林就是生物的「天堂」啊!
沒錯!紅樹林有著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涵養著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紅樹林伴生植物及水體浮遊植物等,消費者有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鳥類、昆蟲,分解者有微生物,還有無機環境。
當潮水靜靜漲上來時,幾乎全部淹沒紅樹林枝幹,只露樹冠;潮水退卻時,棲息於紅樹林內種類繁多的魚、蝦、蟹、貝、浮遊生物及鳥類紛紛「登臺唱戲」。在這一漲一退之間,紅樹林裡包裹所有來自陸地和海洋的信息、物質、能量就此交流。
資源君
紅樹林是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紅樹林生長茂密的地方一般都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
紅樹林中豐富的魚類,吸引著活動於此的鳥類前來覓食。紅樹林下的底棲動物吸引了鷺類、鷸類等潛藏其中;紅樹林上層,枝繁葉茂,很多種類的紅樹一年四季開花,招引了大量的昆蟲,為太陽鳥、啄花鳥、繡眼瞪林鳥提供食物;傍晚歸巢的鷺鳥、椋鳥多喜歡在紅樹林裡休息。
資源君
夏日炎炎,酷暑難耐,成片的紅樹林,覆蓋在海邊,猶如大自然的「空調」,讓這裡的溫度低上幾度。優良的環境、適宜的氣候、豐富的食物,使得紅樹林成為候鳥遷徙的「落腳點」和「加油站」。每年冬天,不少觀鳥愛好者都會守在這裡一睹群鳥翔集的壯麗場景。
資源君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包括公眾號)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註來源:i自然全媒體。i自然投稿郵箱:izrqmt@126.com。電話: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體
記者:陳佳邑 高 悅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自然資源報
原標題:《資源君問答:神奇的紅樹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