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君問答:神奇的紅樹林

2021-01-09 澎湃新聞

紅樹林是植物,卻具有胎生習性,像動物一樣繁育後代;紅樹林生長在泥土裡,「根」卻反竄出來,露出地面呼吸;紅樹林的枝葉都是綠色的,卻叫「紅樹」。

難道紅樹名不符實?

紅樹林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灘涂上。主要由紅樹科植物構成,這些植物富含「神奇」的單寧酸,一旦刮開樹皮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迅速氧化成紅色,紅樹林之名便由此而來。

紅樹林的分布受地形地貌、潮位、海水鹽度、氣溫和海浪等因素影響。總體上,它們喜歡風浪較小的隱蔽環境,在河口、內灣平緩的泥質灘涂常常會見到它們的身影。目前,紅樹林廣泛分布在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的124個國家或地區。

資源君

紅樹林生長於海與地的相擁處。潮漲潮落、海水浸蝕、海浪侵襲……紅樹林都練就了哪些「獨門絕技」。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紅樹植物的「胎生」現象。當紅樹植物在春、秋兩季完成開花結果後,果實並不急著落地發芽,而是繼續在母樹上生長,萌生出胚軸,胚軸成熟後才會離開母樹,散落到海灘上,當遇到適宜的環境,便會紮根發芽。

資源君

紅樹植物根系異常發達。由於紅樹林生長的海岸環境風浪大,土壤泥濘鬆軟且厭氧,紅樹植物為能「立足」,發育出了功能各異的根系。

為抵抗海浪的衝擊,它們的支柱根從樹幹基部長出,牢牢抓住地面,形成了穩固的支架,使得紅樹林在風浪摧殘中屹立不倒;為呼吸到足夠的氧氣,紅樹植物讓部分根露出土壤,背地向上生長,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內部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從而提高了氧氣和水分的輸送。

資源君

為自己「代鹽」,是紅樹植物的另一個「絕招」。一般來說,植物大多都依賴淡水生存,紅樹林卻生活在高鹽的鹹海水中,要想生存下來,它們就必須學會自己「代鹽」。大多數紅樹植物的根系都有「拒鹽」的本領,其特殊的「半透膜」體系能夠過濾海水鹽分,並從中吸收淡水。此外,紅樹植物還會通過葉片的分泌腺體將含鹽體液排出體外,水分蒸發後,葉片上會析出白色鹽晶,這就是神奇的「泌鹽」本領。

正是這些奇妙的生存「絕技」,讓紅樹林歷經風雨,傲然屹立,鬱鬱蔥蔥。

資源君

我們知道紅樹林有很高的生態、科研、觀賞價值,那醫藥功能又有哪些?為什麼說紅樹林全身都是「寶」?

在紅樹林大家族中,一些紅樹品種的果實可供食用。果實成熟後像茄子的秋茄,果實如椰樹、種仁可食的水椰,樹皮可以止血、通便、治療惡瘡的角果木,木材燃燒能散發沉香味、具有白色乳汁的「牛奶紅樹」(海漆)。

資源君

紅樹林植物分為真紅樹林植物和半紅樹植物。其中,真紅樹植物是指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海岸潮間帶灘涂上生長的木本植物,具有較強的藥用功能。例如,紅樹樹皮入藥,可治肺虛久咳;角果木樹皮搗碎可以止血、收斂、通便和治療惡瘡,種子榨油可以止癢;欖李,葉片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可用於治療鵝瘡、溼疹和皮膚瘙癢等。

半紅樹植物是指既能生長在海岸潮間帶,也能在陸地非鹽漬土生長的兩棲木本植物。半紅樹林植物也是各具特色。例如,銀葉樹種子富含澱粉,可食用亦可榨油。海檬果,木材質地輕軟,常用於製造箱櫃、木屐等。

資源君

我國沿海居民利用紅樹植物治病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許多人利用木欖樹皮治療燒傷。近年來,一些企業還把紅樹植物作為海洋藥物開發和新藥研究的藥源之一。其實,不少紅樹林品種還是很好的蜜源植物。例如,海蓮、桐花樹等花多、花期長,是沿海主要蜜源植物,有科研機構就在紅樹林嘗試養蜂,實現育林釀蜜兩相宜。

資源君

這裡有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鳥類、昆蟲……紅樹林就是生物的「天堂」啊!

沒錯!紅樹林有著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涵養著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紅樹林伴生植物及水體浮遊植物等,消費者有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鳥類、昆蟲,分解者有微生物,還有無機環境。

當潮水靜靜漲上來時,幾乎全部淹沒紅樹林枝幹,只露樹冠;潮水退卻時,棲息於紅樹林內種類繁多的魚、蝦、蟹、貝、浮遊生物及鳥類紛紛「登臺唱戲」。在這一漲一退之間,紅樹林裡包裹所有來自陸地和海洋的信息、物質、能量就此交流。

資源君

紅樹林是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紅樹林生長茂密的地方一般都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

紅樹林中豐富的魚類,吸引著活動於此的鳥類前來覓食。紅樹林下的底棲動物吸引了鷺類、鷸類等潛藏其中;紅樹林上層,枝繁葉茂,很多種類的紅樹一年四季開花,招引了大量的昆蟲,為太陽鳥、啄花鳥、繡眼瞪林鳥提供食物;傍晚歸巢的鷺鳥、椋鳥多喜歡在紅樹林裡休息。

資源君

夏日炎炎,酷暑難耐,成片的紅樹林,覆蓋在海邊,猶如大自然的「空調」,讓這裡的溫度低上幾度。優良的環境、適宜的氣候、豐富的食物,使得紅樹林成為候鳥遷徙的「落腳點」和「加油站」。每年冬天,不少觀鳥愛好者都會守在這裡一睹群鳥翔集的壯麗場景。

資源君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包括公眾號)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註來源:i自然全媒體。i自然投稿郵箱:izrqmt@126.com。電話: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體

記者:陳佳邑 高 悅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國自然資源報

原標題:《資源君問答:神奇的紅樹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連線新知識,認識紅樹林
    嗶哩嗶哩視頻網站的直播平臺上開展了以訪談專業人士和知識問答為主要形式的直播連線活動,旨在為觀眾科普紅樹林的知識,幫助觀眾了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價值,從而宣傳紅樹林生態保護措施和提高觀眾生態保護意識。本次直播連線邀請了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級工程師張葦(以下稱呼為張工)、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鮑錕山老師和郭程軒老師參與。三位嘉賓分別以「湛江紅樹林溼地資源及其保護措施」「紅樹林溼地與海平面上升」以及「認識紅樹林」為主題進行介紹。
  • 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漲潮時,很多紅樹林被淹沒在水裡,又被稱為「海上森林」。圖片來源:福田紅樹林保護區紅樹林明明是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據說許多年前,馬來人在伐木作柴時發現裸露的木材呈現紅色,就連砍刀的刀口也變成紅色,於是利用木欖的樹皮提取紅色染料,紅樹林其此得名。
  • 在海南紅樹林溼地公園第一次看到了神奇的胎生植物,真的太有趣了
    離海口市區大約30分鐘車程的海南紅樹林溼地保護公園是我到海口後查了攻略才發現的旅遊景點,因為在海口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好逛的。一大早我就坐車去到這裡,景區人不多,空氣很好,一下車就能聞到溼潤的空氣。在我來到紅樹林之前,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胎生植物,一直都以為植物成熟後果實就落下來,然後才會生根發芽長出一株新的植物。但到了紅樹林才見識到紅樹的胎生現象。
  • 世界海洋日丨明明是綠色的,紅樹林為何叫紅樹林?
    漲潮時,很多紅樹林被淹沒在水裡,又被稱為「海上森林」。  紅樹林明明是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據說許多年前,馬來人在伐木作柴時發現裸露的木材呈現紅色,就連砍刀的刀口也變成紅色,於是利用木欖的樹皮提取紅色染料,紅樹林其此得名。  紅樹林由紅樹科植物構成,這些植物富含「神奇」的單寧酸,一旦刮開樹皮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迅速氧化成紅色。
  • 世界海洋日,認識紅樹林
    今天我想給你介紹一類神奇的植物,紅樹植物。這是一系列植物的統稱。其實我認識這類植物,是因為一個挺特殊的契機,那就是這周一(6月8號),是世界海洋日。這次海洋日的主題,在咱們國內被定為「保護紅樹林」。紅樹林長什麼樣,我在文稿裡放了一張圖,你一看就知道了。
  • 科普解密| 紅樹林的「生態密碼」
    然而,人們走進紅樹林卻發現,這裡的樹全是綠色的。難道紅樹名不符實?紅樹林的確因「紅」而名。紅樹林主要由紅樹科植物構成,如木欖、秋茄、海蓮、紅樹等,這類植物的祖先原本與陸地上的其他植物無異,只是在進入海洋邊緣後,經過極其漫長的演化過程,加上潮漲潮落間海水的周期性浸淹,使這些植物群落富含「神奇」的單寧酸,一旦刮開樹皮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迅速氧化成紅色,紅樹林之名便由此而來。紅樹林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灘涂上,猶如在海與地之間的「世外桃源」。
  • 世界海洋日|直播解密紅樹林,帶你了解這些默默無聞的「海岸衛士」
    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為提升全民保護海洋的意識,在全國海洋文化教育聯盟各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系列活動正式上線。
  • 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紅樹林?
    帶來這個「幸運」的,正是海岸線上茂密的紅樹林。防風消浪,「海岸衛士」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上,一種根系發達且能在海水中「呼吸」的神奇植物群落。人類活動致其加劇退化但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有近5萬公頃的紅樹林,到2001年卻只剩下了2.2萬公頃——我們失去了超過一半的紅樹林。天然紅樹林的境況岌岌可危,而紅樹林生態系統為我們人類提供的生態服務也漸漸退化。
  • 紅樹林植物葉片觀察體驗
  • 「一葉一世界」——紅樹林植物觀察體驗
    小樹姐姐說:你不可能在紅樹林裡找到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對生的兩片老鼠簕葉子是不是一模一樣呢?地球上的植物約有50萬種,你知道植物學家如何快速、精確的分辨和查找它們的嗎?植物的葉子裡面,又隱藏著哪些植物的秘密呢?生活在海邊「潮間帶」的紅樹林裡面的植物,葉片又有那些特殊的本領來適應惡劣環境?葉片的作用又是什麼?
  • 被高樓大廈包圍的惠州大亞灣紅樹林,滿滿的負氧離子,你去過嗎?
    跟著導航,我們很快到達紅樹林,但是下了車發現這紅樹林跟我想像中的紅樹林差別很大,我之前去過海口的紅樹林,那裡的紅樹林一望無際很大,周邊也很遼闊,但是大亞灣紅樹林周邊都被樓房圍起來了,雖然覺得有點怪怪的,但是換個角度想,房子買在這裡多好啊,滿滿的負氧離子。
  • 紅樹林裡的極致美味
    ,在這裡,有著超過1000公頃的連片紅樹林群落,天然的生態景觀之下,孕育著極其鮮美的食材。 紅樹林深處不僅隱藏著美味,還有著大量巨大的蚊子和不知名的毒蟲,一咬就是一串的大包。要在紅樹林裡挖掘泥丁,非得「全副武裝」不可。捋起褲腳,挖蟲人無視淤泥深處的欖樹根莖或其他雜物,赤腳在茂密的紅樹林及膝深的淤泥中跋涉。即便是如此艱難的尋覓,也依然有許許多多的挖蟲人從退潮時便出發,忙碌到潮水及膝才肯收工,帶著滿身的泥水與疲憊,從紅樹林深處一步一陷地艱難走出。
  • 北海紅樹林,明明綠色的,為何叫紅樹林呢?
    在廣西北海,有一片紅樹林。1990年10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五個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1991年5月被國家海洋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定為"國家級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全長50公裡。 在這個保護區內,紅樹林的品種多達十餘種。因為紅樹林的存在,保護著灘涂的生物鏈,讓這片灘涂的海產品與眾不同。
  • 紅樹林長鼻猴螢火蟲
    紅樹林長鼻猴螢火蟲這是沙巴最熱門的一項活動,也是其他海島所沒有的。長鼻猴是當地特有的野生動物,紅樹林裡也會出現長臂猿,獼猴、白鷺、蜥蜴等野生動物。晚上在雨林深處去尋找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奇觀,宛如一個夢幻的童話世界。
  • 深圳西灣紅樹林,國家保護級的紅樹林真美呀!
    深圳西灣紅樹林是以走近紅樹林為特色,是集休閒、遊憩、科普於一體的高品質濱海景觀示範段。我們趁著日落前來到了這裡,下車映入眼帘的就是深圳西灣紅樹林公園幾個大字。深圳西灣紅樹林心情頓時激動起來,迫不及待快步奔向大海。海浪一浪又一浪的拍打著岸邊的巖石。濺起海花又落下惹得海邊的小朋友忍不住想去追逐!大人的阻擋孩子的嚮往形成了一場拉鋸風景線。
  • 地理百科——紅樹林
    紅樹林(Mangrove)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溼地木本生物群落。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圖/張奇輝)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這就是紅樹林!
    你知道紅樹林嗎? 因此,稱它為紅樹林。 紅樹林主要生長在河口、海灣的淤泥處,分布在淤泥較深,海水鹽度較低,水流速度緩慢的地方,經常處於被潮水淹沒的狀態,空氣非常缺乏,因此,許多紅樹林植物都具有密集而發達的呼吸根或支柱根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舉辦世界海洋日...
    今年的海洋日系列活動以「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日宣傳活動由往年的線下轉到了線上舉辦。江蘇省自然資源省廳第一時間在官方網站開設了海洋日主題專欄,製作懸掛了宣傳條幅標語,並通過省廳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官方抖音帳號等平臺開展宣傳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