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擁有這款超先進防空系統,擊落B 2隱形轟炸機將輕而易舉

2020-12-02 騰訊網

一、雷達系統以及其他幾種主流的偵察敵方軍事目標的探測手段

雷達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電磁波去發現周圍的存在的移動中的戰機。雷達,正是一種特別的偵測儀器。世界各國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發雷達,美國人甚至研發出了能夠偵察到超高音速戰機的雷達,這對美國應對威脅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後盾。

當前,玩過模擬戰爭遊戲的玩家都知道,雷達的屏幕上顯示的是點狀物體。真實情況是雷達只能偵察到能夠反射電磁波的物體,包括巖石、空氣中的粒子都對電磁波有反射作用。只不過,不同的材料對電磁波的反射能力的強弱是不同的。

在人們的認識中,要想發現B2轟炸機,就必須要通過雷達。可是,如果這些人保有這樣的認知,那麼他們的認知就是不準確的。如果他們固執己見,那將令人笑掉大牙。他們也需要根據自己的認識對現狀進行判斷,這樣才能夠確保自己的知識不會老掉牙,能夠獲得最新程度的更新。

除了雷達,還有紅外探測系統,衛星成像系統等都是有效的探測手段。紅外探測系統,是通過探測戰機周圍的熱量來感知到戰機的紅外線系統。在日常的維護秩序和治安的行動中,警察最喜歡準備紅外探測系統來應對一些複雜的救援行動。

除了以上兩種有力的偵察手段之外,還有衛星成像系統,更是能夠清晰地看到戰機的動向,讓戰機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能夠被一清二楚,是一款正在研製中的終極偵察兵器,能夠讓指揮官知道非常多的別人不知道的東西。

可是,沒有升級過的偵察系統都不能夠準確觀察到隱形戰鬥機,當前的隱形戰鬥機之所能夠隱形,秘密就是披在它的表層的材料。未來,中國還將生產出披著等離子材料外衣的隱形戰鬥機。這給探測到這些戰機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

在飛機燃料中加入添加劑銫,當尾部氣流開始噴射的時候,在戰機周圍形成一層等離子體,改變周圍電離環境,從而實現隱身,可是,這種燃料對機體的傷害太深了,因此,它非常少被使用,美國人正在研究其他的方法實現該技術。

隱身的原理是機身周圍或一些容易接觸敵方雷達波的敏感部位的空氣電離,從而形成一個等離子體覆蓋層,那麼,當敵方雷達波照射過來後,就能夠有效地吸收他們,使其不能反射回去。

等離子(電子)隱身衣,納米隱身衣和量子隱身衣,都是在人類的想法中正在實現的物品,擁有這些黑科技,固然可以成為絕對強大的大國,可是,沒有破解的方法也會非常危險。

二、雷達系統分類多樣,中國的雷達系統已居世界前列

為了有效地應對隱身兵器的系統,偵察系統的升級也將是必然的結果,它將帶領我們向太空進軍,走出天際,走向廣袤無垠的宇宙。

雷達,是英文Radar的音譯,源於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

早在二戰時期,單脈衝角度跟蹤、脈衝都卜勒信號處理、合成孔徑和脈衝壓縮的高解析度、結合敵我識別的組合系統、結合計算機的自動火控系統、地形迴避和地形跟隨、無源或有源的相位陣列、頻率捷變、多目標探測與跟蹤等新的雷達體制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了。。

雷達系統分類多樣,一般為軍用雷達。通常可以按照雷達的用途分類,如預警雷達、搜索警戒雷達、引導指揮雷達、炮瞄雷達、測高雷達、戰場監視雷達、機載雷達、無線電測高雷達、雷達引信、氣象雷達、航行管制雷達、導航雷達以及防撞和敵我識別雷達等。

中國的雷達系統的精度在世界前列。無相控陣雷達,就是證明中國雷達研究處於世界前列的產物之一。中國的雷達能夠探知到一切有威脅的目標。

可是,雷達並不能夠完全偵察出對方的形狀,在雷達顯示屏上顯示的是一個亮斑,無論目標是飛機還是坦克或者艦船,都不能一眼看出來,雷達不能夠顯示出對方的完整形體。

因此,雷達得出的信息只能是一種大概範圍的參考數據,因為它甚至無法判斷出對方的機型,這就很難讓一方及時的根據自己已經得到的消息做出判斷了。

都卜勒效應中無線電波的波長和頻率,和速度之間的關係是,都卜勒效應的應用就是B超:

雷達探測距離和收到信號的面積的公式是:

三、紅外探測原理以及紅外探測儀

紅外探測原理是通過紅外成像探知對方的形體,利用在自然界,任何高於絕對溫度(- 273度)時物體都將產生紅外光譜,不同溫度的物體,其釋放的紅外能量的波長是不一樣的。

簡單來說,紅外探測儀就是通過利用分子的能量的不同導致分子震動的頻率的不同探測出能量變化的一種儀器。

紅外探測儀全稱是被動式熱釋電紅外探測器,在民用領域就是遠距離體溫測試計,紅外探測原理也被應用到此次疫情的探測中,並且幫助工作人員能夠有效地探測出那些偵測的體溫。

紅外探測儀是分子級別的儀器, 因此,比起量子計算機的高科技程度,它還是要遜色不少的。

四、太空中的對地衛星以及地面的高強度光學望遠鏡1、人類對太陽系外宇宙的探索的最新進程要到數十年後得知

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取得了四項非常重要的發現: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被稱為"四大發現",這些都是由光學望遠鏡完成的。

射電望遠鏡看太陽系外的星球,可是,它只能夠看到電磁波,根本無法見到可見光成像。可見光也有可能"透視"肉身,可見光也具有非常神奇的能力,

目前,人類在地面上,不通過繞月衛星,還不能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的情景,而火星離地球的距離遠遠大於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所以更沒有可能直接看清火星表面的情況。

現在,人類看月球,就是通過繞月衛星以及月球上的月球車轉播的圖像看到情況的,這的確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件,是直接通過可見光成像的一種手段。

現在的關於太陽系外的星球的圖像,都是通過向太陽系外發射的探測器傳回來的,以及藉助電腦合成手段合成的,是非常多年以前的圖片了。

2、可見光可以讓人更清晰地看到外太空,可是它的的傳輸能力弱

當前,可見光正在讓人更清晰地認知到外太空,可是,它的傳輸能力相對電磁波家族中的其他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微波、X-射線的發射頻率是不同的,這導致它們的速度產生了一定的差距。這也導致當前的射電望遠鏡一般都是首先接受到頻率更低的電磁波。

空氣中光折射率不一樣,對比紅外線,紫外線的速度會慢一點,可在真空中的不同的光波都是有相同的速度的。

從天體投射來並匯集到望遠鏡焦點的射電波,必須達到一定的功率電平,才能被接收機檢測到。射頻信號的功率首先在焦點處放大10~1000倍﹐並變換成較低頻率(中頻),然後用電纜將其傳送至控制室,在那裡再進一步放大﹑檢波,最後以適於特定研究的方式進行記錄、處理和顯示。

波長與頻率的關係式為:λ = c/f,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則所需時間越短,無線電波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射頻頻段的電磁波。無線電波的波長越短、頻率越高,相同時間內傳輸的信息就越多。因為長波擁有更高的能量,所以射電望遠鏡電磁波接受到的信息一般都是長波發出的。

3、射電望遠鏡要完成一份工作,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

可是,接受到射電波後,並不代表射電望遠鏡的探測工作就完成了。從天體投射來並匯集到望遠鏡焦點的射電波,必須達到一定的功率電平,才能被接收機檢測到。

首先,射頻信號的功率在焦點處放大10~1000倍﹐並變換成較低頻率(中頻),然後用電纜將其傳送至控制室,在那裡再進一步放大﹑檢波,最後以適於特定研究的方式進行記錄、處理和顯示。

根據人類有名的科學定理學,一般的射電望遠鏡只會被動接收而不會主動發射。當然有少數射電望遠鏡是例外,如著名的阿雷西博回望遠鏡則具有大主動發射的功能(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雷達了)。

在使用綜合孔徑或者說幹涉測量方法之後,射電望遠鏡的解析度會比光學望遠鏡的解析度高,射電望遠鏡是接受電磁波,再通過軟體分析合成圖像,射電望遠鏡並不產生圖像,甚至比不可能接受到可見光。

這意味著,只要具備了足夠高的能量,那麼,使用超科技的"光學望遠鏡"去接收可見光就是有可能的。那麼可見光消失的能量去了哪裡?這到今天仍然是一個謎團,可是,正是出於這種神秘性,才引得後來人不停地朝著這一個方向追趕,相信某一天某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能夠看透這一切的。

五、結合高科技探測系統的防空飛彈系統1、高科技探測系統推動人類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當前,人類的探測手段正在增加,人類凝聚起來的智慧產物正在推動人類不斷在科學的道路上前進。

高科技探測系統正在促使人類不斷向更多的神秘的地方進行探索,讓人類認知威脅,提前對威脅做出預防,能夠有效地規避掉可能對人類產生的威脅,從而延續全人類的生存,並能夠找到一條適合人類生存下去的道路。

高科技探測手段正在讓人類誕生出越來越多的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都是為了和平與發展,如何更好地改善生活,並增加社會中的物質或者服務的總量,

2、高科技防空飛彈系統將成為地球最有力的武裝

這套新型的防空飛彈系統,作為高科技防空系統的重要環節,它能夠有效擊落眾多的隱形飛行目標,能夠讓隱形的目標徹底喪失掉喪失躲藏起來的空間,任何的偽裝在它的面前將毫無意義。

防空飛彈系統是防禦類的遊戲,是一種針對對方入侵的目標做出反擊的遊戲。在這種遊戲中,人類擁有非常高的自由度,創造性也非常強。

新的防空飛彈將能夠對防護地球外層空間做出貢獻,能夠對行星做出防護, 類似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將不會再次發生,新的防空飛彈是能夠飛出地球的繞軌炸彈。

在小說三體中有一個巨大的屏障,利用的就是人造星體的原理,而如果說這一個"屏障"像是"盾牌",那麼新型的防空飛彈就是具備強大防禦力的"長矛"。

地球將如同一個強大的衛士,能進能退,可攻可守。地球上的人類將不斷實現文明的躍升,地球上的人類將不懼一切威脅,地球上的人類也可以安安樂樂地生存下去,從此開啟永恆的新的篇章,一直延續千秋萬代, 永不斷絕。

相關焦點

  • 美國B2轟炸機有多牛,被稱為「外星人」產物,先進程度讓人咋舌
    >  b2目前是世界上隱身性能最好,攻擊力最強,定點攻擊最準的戰略轟炸機,任何戰機都不是它的對手  ,美國方面想取得絕對的制空權  研究這款戰略轟炸機也是用來對付蘇聯90年代可能部署的防空系統,1981年就開始研製了這種原型機,1989年開始首次試飛,後來經過多次改動,形成的今天非常著名的b2轟炸機,具有高低空突防能力
  • 中國擊落美國的隱形轟炸機B2,未來大概就要靠它了!
    在人們的認識中,要想發現B2轟炸機,就必須要通過雷達。可是,如果這些人保有這樣的認知,那麼他們的認知就是不準確的。如果他們固執己見,那將令人笑掉大牙。他們也需要根據自己的認識對現狀進行判斷,這樣才能夠確保自己的知識不會老掉牙,能夠獲得最新程度的更新。除了雷達,還有紅外探測系統,衛星成像系統等都是有效的探測手段。
  • 美軍轟炸機又來了,這次是兩架,我軍有能力擊落嗎?
    而且從飛行軌跡上看,其擺明了是想來中國附近打打「擦邊球」,周邊除了中國也沒有其他值得其出動兩架轟炸機的角色了。美國騷擾我國最常用的轟炸機就是這款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該轟炸機具有隱身和超音速兩個特點,它在中東地區戰功赫赫。
  • B-2隱形轟炸機單位重量是黃金的3倍 如今在做絕密試驗
    美國國防部最近公開了2016年11月28日,一架B-2隱形轟炸機在美國軍方益菲爾德電磁波測試中心,進行隱身性能測試的照片。B-2「幽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1981年由諾斯洛普/波音團隊開始研製先進技術轟炸機計劃(The Advanced Technology Bomber, ATB),最終研製成功的新一代隱身轟炸機。1997年,首批六架B-2轟炸機正式服役,而至今一共只生產21架。每架B-2造價為24億美元,2009年市值。若以重量計,B-2的重量單位價格比黃金還要貴兩至三倍。
  • 美國的B2轟炸機領先世界幾十年,有哪些國家的雷達可以探測到呢?
    該機不僅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隱形的重型轟炸機,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隱形的轟炸機,目前已經問世了這麼多年,依舊是傳奇般的存在,因為當今世界上還沒有其他國家研製出來採用飛翼式布局的戰略轟炸機,由於該機外形比較科幻,該機又被稱為外星科技的產物。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不僅威力強,但該機單價也非常的貴,有人稱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是「會飛的金塊」,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 中國聲波武器「擊落」美軍隱形戰機F-22
    的文章稱,2008年上半年美軍發生的幾次西太平洋地區墜機事件,是因為侵犯中國領空而被中國殲-10戰機和另一種先進武器擊落的。  美媒的文章首先說,近半年以來,西太平洋上空先後發生多次美制軍機失蹤或被擊落事件——美軍損失了一架B-2隱形轟炸機及多至3架最先進的F-22戰機,臺灣失掉一架F-16戰機,韓國也有一架空軍偵察機墜毀,連串意外是個別事件,還是另有內情?
  • 中國行我也行!印度重啟國產隱形轟炸機項目,模型做工非常精湛
    自B-2轟炸機出現以來,擁有一款隱形轟炸機就成了各個大國的共同追求。由於研製大型隱形轟炸機的難度太大,只有中美俄三國在研製H-20、B-21和PAK-DA,其他國家因為技術和資金等條件的制約無力效仿。與此同時,各國紛紛上馬門檻更低的無人隱形攻擊機項目。
  • B-2轟炸機一次性出動20架,威力有多大?能毀掉一個中等國家嗎?
    B-2轟炸機,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可以隱形的重型轟炸機,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隱形的轟炸機,可以說美國沒少用這個大殺器去威懾其他小國家,該機造型非常的科幻,被稱為外星科技的產物。它的機身和三角形主機翼連在一起,沒有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機頭呈鷹嘴形狀,總體外形有點像蝙蝠飛行時的形狀。
  • 翼龍2在戰場遭遇噩夢,彩虹7隱形攻擊機來救場,徹底改變遊戲規則
    近年來,無人機攻擊開始在戰場上嶄露頭角,而中國研製彩虹5和翼龍2成為了國際市場上的名牌。令人遺憾的是,這類無人機在2020年就暴露出了致命缺點,在面對防空實力有限的「正規軍」時變得脆弱不堪。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25無人機被擊落,過去5年總共才被擊落23架。
  • 神話已被終結,我軍這款雷達發現了世界最先進的隱身戰機
    F22是全球最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之一,具備雷達可探測性低的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超信息優勢等優異的性能,為世界上第一款首先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是美國空軍橫行世界的利器,該機於1997年首飛,比殲20早了整整14年,F22出現後,我國空軍服役的還是老舊的殲7、殲8為主的二代機,以及少量的三代機防衛我國空域
  • 專家:F-35生存力不足無法規避中俄防空系統
    由於缺乏F-22戰機的高空滲透與超音速巡航能力,美軍即將大批列裝的F-35戰機屆時將成為多數現代中/遠程地對空飛彈的獵物。  中俄積極發展反隱形雷達  文章稱,在未來衝突中,隨著其突破防空系統的傳統武器系統逐漸被淘汰,美國對隱身戰機的依賴性將不斷增強。為應對這種情況,俄中兩國目前正積極開發反隱形技術。
  • 傳奇「夜鷹」的隕落:塞爾維亞如何擊落隱形戰機F117
    10-10 17:42:07 來源: 浩翔說娛 舉報   洛克希德F117,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隱形的戰術攻擊機
  • 六代戰機新概念 隱形飛機行將過時?
    將突出超高速、超遠程打擊武器的應用;五是超維度物聯。如果說五代機是基於信息系統,那麼六代機就是基於物聯網;六是超域界控制。未來的六代機,既可以是有人機,也可以是無人機。而美國則熱衷於旨在擊落隱形飛機的技術是IRST技術,這是一種針對隱形飛機的武器級追蹤技術,即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和低頻雷達。該報導稱,事實是,B-2轟炸機最終將失去滲入敵方領空的能力。為了達到隱形的目的,隱形飛機犧牲了諸多性能,使其本身的作戰能力相對弱化,由於其具備隱身能力,所以其隱蔽的突防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陷。美國的新一代B-21為此也比最初方案縮小了許多。
  • 當年我軍擊落5架U2 既靠技術更靠戰術
    人民解放軍地空飛彈部隊首次開戰,在19000米高度將其擊落,飛行員王英欽斃命。這一時間比蘇聯擊落U2早7個月,創下了世界防空作戰史上地空飛彈首次實戰擊落戰果。1960年5月1日,也就是巴黎四國首腦會談的前15天,美軍飛行員鮑爾斯駕駛一架U2從巴基斯坦白沙瓦起飛,對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和普列謝茨克附近的飛彈基地進行偵察,並計劃偵察結束後在挪威降落。
  • 新型戰略轟炸機亮相!航程達12000公裡載彈60噸,遠超B-2戰機3倍
    美國是當今世界綜合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先進的科技配合雄厚的國力支持,美軍的裝備可以說應有盡有,海軍坐擁11艘10萬噸級以上的核動力航母,空軍擁有各類性能優異的戰鬥機,僅五代戰機就有F-35和F-22兩款。
  • 中國擁有世界頂尖反導系統,也無法攔截
    這些年中國軍事實力提升的非常快,火箭軍當中有著好幾款大殺器,比如反艦彈道飛彈當中的東風-17,以及洲際彈道飛彈的東風-41等。這幾款飛彈的出現可是讓我國軍事實力大幅增強的不少。而目前我國的防飛彈系統是無法攔截東風-41、東風-17飛彈的。
  •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反隱形雷達?
    一、數字甚高頻(VHF)雷達  近十年來,俄羅斯等有關國家一直研究反隱形雷達。雖然,美國隱形戰鬥機在規避釐米波雷達和分米波雷達方面很有效。然而,俄羅斯的數字甚高頻(VHF)雷達,很可能使美國隱形戰鬥機現出原形。  俄羅斯等國目前廣泛使用的老式甚高頻雷達和相關的防空飛彈系統也可進行數位化升級,成為探測美軍隱形戰鬥機的重要手段。
  • 拉-17,中國第一款無人靶機,實彈測試中61枚飛彈擊落7架
    下圖是二戰美軍訓練轟炸機機組成員射擊方式,訓練手段確實相對原始。同時有人駕駛偵察機在越發先進的防空飛彈面前生存率極低,這也帶來無人偵察機的需求,於是蘇聯開始了第一代無人靶機/偵察機的研製——拉-17。1950年,蘇聯拉沃契金飛機設計局開始研製無人靶機,代號「拉-7」,主要用於空軍訓練。1954年該機試驗定型,翼展7.5米,機長8.15米,最大起飛重量3.1噸,載重495千克,採用一臺РД-900亞音速衝壓發動機。
  • 美國讓轟炸機打空戰是胡扯?並不是,冷戰時就想對蘇聯動刀
    近日,美國《空軍雜誌》引述美太平洋空軍部隊航空和網絡運營總監Scott·Pleus少將的說法稱,「如果將未來激烈對抗環境所需的飛機只想成戰鬥機就太狹隘了...一架擁有空戰能力的B-21轟炸機與一個系統體系協同保護自己並發揮隱身優勢可能才是第六代戰機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