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遠望7號船12月14日電 (記者溫孟馨)遠望7號海上測控任務進入第二周,陽光和風浪都變得越來越大,我出現了遲到的暈船反應,在床上躺了一天,仍舊昏昏沉沉。
船艙內的廣播通知,現在海浪已有兩米多高了,但全體船員都不能停下工作。工程師們顧不得風浪,數次攀上高高的天線做檢查,他們說,測控任務容不得半點閃失。
11日下午的1:1模擬演練,全船都進入了緊張狀態,甲板上、機房裡,到處可見工程師們忙碌的身影。
演練的過程出乎意料的漫長,下午2點多,就開始要對天線進行檢查。3點,演練正式開始,「5、4、3、2、1——點火,發射」,每一個步驟都和正式任務執行時一模一樣,一直持續到晚上近8點。
而對我而言,這大概是最疲憊的一周。完全沒有時間看遠海美麗的海景,或是如出發前預想的那樣,有許多空閒時間可以看電影、看書。事實上,執行航天任務的日程是很緊湊的,留給船員的休閒時間並不多。
12日,全區合練,早上我幾乎是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拍攝,而工程師們早已在機房準備就緒了。此次合練又持續了一天,許多工程師結束合練後也沒有休息,一直在機房工作到夜裡。
這天晚上開始,遠望7號的顛簸越來越明顯,我雖然住在相對平穩的船隻中部,卻仍感到一陣明顯搖晃,桌上的防曬霜也被搖倒了。因為搖晃厲害,夜裡我甚至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在坐過山車,那忽上忽下的失重感覺格外真實。船上的氣象預報員告訴我,目前的浪高在2.5米,風力也有4-5級。
合練結束後,任務前的準備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船上通信帶寬有限,為了保障任務,船上開始限制對外通訊,我不再能隨時隨地給家人、同事打電話,先前製作的報導也只能在限定的時間段內回傳。通信的不便讓船上的兩個記者和三個宣傳員陷入了異常焦慮的狀態,我每天給負責回傳稿件的宣傳員打七八個電話,只為了確認報導是否已經發送。
發射前13個小時,船上舉辦了任務前動員大會,在甲板上,全體船員排成整齊的隊伍,表情堅毅,五個部門輪番喊出口號,誓要圓滿完成任務。
動員大會後,各部門還各自召開了生活會,對船員進行鼓勵。由於發射時間定在凌晨,這個晚上對船員們來說,註定是無眠的。對我也是一樣。晚飯後,我本想立刻上床睡覺,在任務前爭取到8個小時的睡眠,誰知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怎麼也睡不著。也難怪,此次發射的嫦娥四號,標誌著嫦娥工程首次實現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感受重大航天任務的我,又怎能平復內心的激動呢?
4點,我到後甲板拍攝氣象預報員釋放探空球,那是一種能夠探測高空中溼度、溫度等數據的大氣球。我很想趁此機會好好看一看海上的星空,可夜晚的海水和天空都漆黑如墨,我想像中的漫天繁星並未出現。氣象預報員說,這是因為人的眼睛不適應黑暗,所以不能一下看見細小的星光。於是我在甲板上等待了十幾分鐘,漸漸地,星星仿佛穿透黑暗一般,出現在我眼前,星星點點的微光密密麻麻,是城市裡不可能看到的壯景。
船時5點正是北京時間凌晨2點,快到發射的時候了,所有人都聚集在船艙最低一層的測控大廳,屏息等待。5、4、3、2、1,我眼瞅著火箭在我面前的大屏上起飛,聽著參試人員喊著「發現目標」,第一次感到自己距離祖國的航天事業這麼近。
船時6點,任務圓滿結束,正好趕上日出時刻,我悄悄從測控大廳溜出來,一個人跑到後甲板上,等待日出。這天的雲層很厚,但清晨的霞光依舊美不勝收。
等待日出的時候,由於任務完成,遠望7號開始轉向,準備駛向下一個任務地點。朝霞漸漸被船身擋住,於是一心想要看日出的我又著急忙慌地跑上駕駛室。駕駛室是全船最搖晃的地方,上樓梯時,我明顯感覺無法維持平衡,幾乎要摔倒,必須扶著牆才能勉強行進。但一進到駕駛室,我眼裡就只有面前緩緩升起的朝陽,船頭飛舞的海鷗,仿佛完全感覺不到顛簸和搖晃了。
雖然整夜沒睡,但回到房間的我完全沒有睡意。親歷嫦娥四號發射的激動、第一次看到遠海美景的新鮮感,一起侵襲著我,讓我精神無比,直到上午9點才沉沉睡去。
下午1點多,我才醒來,和許多船員一樣,我錯過了午餐。因為大多船員前一晚都沒有睡覺,這時大家都在補眠,中午餐廳就餐人數或許達到了最低點,不過晚上它就將迎來一個高峰——任務成功後的慶功宴。
大概是大海知道我們任務已經結束,可以盡情搖晃了,似乎任務後船上的晃動就特別厲害,我的書本用品甚至都被搖下了桌。不過這並不影響船員們的胃口。慶功宴上的華麗佳餚琳琅滿目,每個人臉上都掛著興奮滿足的笑容。其實平日裡船上夥食也不錯,營養均衡味道可口,但慶功宴上的飯菜種類更多,也更精美,生魚片、烤羊肉、清蒸魚、炸藕夾……讓人挑花了眼。
晚上,我聽到船上的娛樂室裡傳來歌聲。圓滿完成任務的喜悅此刻依舊籠罩著遠望7號。下周開始,這艘巨輪又將駛向下一個任務海域,開啟它新的篇章。(完)
[責編:戰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