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記:嫦娥四號發射那天,我看到了星空和日出

2020-12-05 光明網

  中新網遠望7號船12月14日電 (記者溫孟馨)遠望7號海上測控任務進入第二周,陽光和風浪都變得越來越大,我出現了遲到的暈船反應,在床上躺了一天,仍舊昏昏沉沉。

  船艙內的廣播通知,現在海浪已有兩米多高了,但全體船員都不能停下工作。工程師們顧不得風浪,數次攀上高高的天線做檢查,他們說,測控任務容不得半點閃失。

  11日下午的1:1模擬演練,全船都進入了緊張狀態,甲板上、機房裡,到處可見工程師們忙碌的身影。

  演練的過程出乎意料的漫長,下午2點多,就開始要對天線進行檢查。3點,演練正式開始,「5、4、3、2、1——點火,發射」,每一個步驟都和正式任務執行時一模一樣,一直持續到晚上近8點。

  而對我而言,這大概是最疲憊的一周。完全沒有時間看遠海美麗的海景,或是如出發前預想的那樣,有許多空閒時間可以看電影、看書。事實上,執行航天任務的日程是很緊湊的,留給船員的休閒時間並不多。

  12日,全區合練,早上我幾乎是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拍攝,而工程師們早已在機房準備就緒了。此次合練又持續了一天,許多工程師結束合練後也沒有休息,一直在機房工作到夜裡。

  這天晚上開始,遠望7號的顛簸越來越明顯,我雖然住在相對平穩的船隻中部,卻仍感到一陣明顯搖晃,桌上的防曬霜也被搖倒了。因為搖晃厲害,夜裡我甚至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在坐過山車,那忽上忽下的失重感覺格外真實。船上的氣象預報員告訴我,目前的浪高在2.5米,風力也有4-5級。

  合練結束後,任務前的準備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船上通信帶寬有限,為了保障任務,船上開始限制對外通訊,我不再能隨時隨地給家人、同事打電話,先前製作的報導也只能在限定的時間段內回傳。通信的不便讓船上的兩個記者和三個宣傳員陷入了異常焦慮的狀態,我每天給負責回傳稿件的宣傳員打七八個電話,只為了確認報導是否已經發送。

  發射前13個小時,船上舉辦了任務前動員大會,在甲板上,全體船員排成整齊的隊伍,表情堅毅,五個部門輪番喊出口號,誓要圓滿完成任務。

  動員大會後,各部門還各自召開了生活會,對船員進行鼓勵。由於發射時間定在凌晨,這個晚上對船員們來說,註定是無眠的。對我也是一樣。晚飯後,我本想立刻上床睡覺,在任務前爭取到8個小時的睡眠,誰知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怎麼也睡不著。也難怪,此次發射的嫦娥四號,標誌著嫦娥工程首次實現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感受重大航天任務的我,又怎能平復內心的激動呢?

  4點,我到後甲板拍攝氣象預報員釋放探空球,那是一種能夠探測高空中溼度、溫度等數據的大氣球。我很想趁此機會好好看一看海上的星空,可夜晚的海水和天空都漆黑如墨,我想像中的漫天繁星並未出現。氣象預報員說,這是因為人的眼睛不適應黑暗,所以不能一下看見細小的星光。於是我在甲板上等待了十幾分鐘,漸漸地,星星仿佛穿透黑暗一般,出現在我眼前,星星點點的微光密密麻麻,是城市裡不可能看到的壯景。

  船時5點正是北京時間凌晨2點,快到發射的時候了,所有人都聚集在船艙最低一層的測控大廳,屏息等待。5、4、3、2、1,我眼瞅著火箭在我面前的大屏上起飛,聽著參試人員喊著「發現目標」,第一次感到自己距離祖國的航天事業這麼近。

  船時6點,任務圓滿結束,正好趕上日出時刻,我悄悄從測控大廳溜出來,一個人跑到後甲板上,等待日出。這天的雲層很厚,但清晨的霞光依舊美不勝收。

  等待日出的時候,由於任務完成,遠望7號開始轉向,準備駛向下一個任務地點。朝霞漸漸被船身擋住,於是一心想要看日出的我又著急忙慌地跑上駕駛室。駕駛室是全船最搖晃的地方,上樓梯時,我明顯感覺無法維持平衡,幾乎要摔倒,必須扶著牆才能勉強行進。但一進到駕駛室,我眼裡就只有面前緩緩升起的朝陽,船頭飛舞的海鷗,仿佛完全感覺不到顛簸和搖晃了。

  雖然整夜沒睡,但回到房間的我完全沒有睡意。親歷嫦娥四號發射的激動、第一次看到遠海美景的新鮮感,一起侵襲著我,讓我精神無比,直到上午9點才沉沉睡去。

  下午1點多,我才醒來,和許多船員一樣,我錯過了午餐。因為大多船員前一晚都沒有睡覺,這時大家都在補眠,中午餐廳就餐人數或許達到了最低點,不過晚上它就將迎來一個高峰——任務成功後的慶功宴。

  大概是大海知道我們任務已經結束,可以盡情搖晃了,似乎任務後船上的晃動就特別厲害,我的書本用品甚至都被搖下了桌。不過這並不影響船員們的胃口。慶功宴上的華麗佳餚琳琅滿目,每個人臉上都掛著興奮滿足的笑容。其實平日裡船上夥食也不錯,營養均衡味道可口,但慶功宴上的飯菜種類更多,也更精美,生魚片、烤羊肉、清蒸魚、炸藕夾……讓人挑花了眼。

  晚上,我聽到船上的娛樂室裡傳來歌聲。圓滿完成任務的喜悅此刻依舊籠罩著遠望7號。下周開始,這艘巨輪又將駛向下一個任務海域,開啟它新的篇章。(完)

[責編:戰釗]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為何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有何用途?
    (原標題:解釋嫦娥四號為何分兩次發射?月球背面有什麼神秘之處,嫦娥四號的用途?)
  • 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
    本報北京12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任務於201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實施,包括中繼星和探測器兩次任務。今年5月21日,「鵲橋」中繼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進入環地月拉格朗日L2點使命軌道,目前狀態正常。
  • 【航天魂】航天學院開展慶祝「嫦娥四號」發射成功系列主題活動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 羅瑾 ‖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研究之三⑦:探月
    嫦娥一號發射升空(圖片來自網絡)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月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千百年來,關於月亮的傳說數不勝數,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渴望與探索。從奔月神話到太空「網紅」——嫦娥、玉兔和鵲橋的故事浩瀚星空,皎潔明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前進,「奔月」的神話傳說有了變成現實的可能。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結束休眠,嫦娥四號如何探索月球背面?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8月晝工作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傳回首張月球背面清晰影像。嫦娥四號如何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乘坐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離開地球,經歷了27天太空之旅,並在太空中度過了新年。    嫦娥四號開創了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歷史。布滿撞擊坑和奧秘的月球背面,迎來首個「地球行者」。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
  • 【2018年】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18年12月8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由著陸器與巡視器組成,巡視器命名為「玉兔二號」。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結束休眠,嫦娥四號如何探索神秘的月球背面?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8月晝工作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傳回首張月球背面清晰影像。嫦娥四號如何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 完美日記攜手女性航天工作者,尋色宇宙星空,探索內心力量
    11月24日,嫦娥五號順利升空,將實現我國首次在月球表面採集土壤並返回地球。每一次的發射,都離不開航天工作者的努力,以及他們堅毅不拔的航天精神。而在成功發射的兩天後,我們看到了一組來自中國新時尚美妝品牌完美日記的航天女性工作者的時尚大片。她們剛與柔並濟、情與理並蓄、美與力並融,她們是中國航天女性工作者。
  • 中繼衛星「鵲橋」明日發射:聯合嫦娥四號探索月球背面
    據報導,5月21日,我國將發射嫦娥四號項目的中繼通信衛星——「鵲橋」,事關整個嫦娥四號任務的成敗。這顆衛星將被放置在地月拉格朗日2點,距離地球約48萬千米,距離月球約8萬千米,負責地球與未來嫦娥四號通信的中繼接力。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碩果纍纍,嫦娥五號任務將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再次踏上奔月之旅。此次探月任務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有哪些看點呢?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國探月工程的光輝歷程。
  •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黨中央決策實施探月工程,圓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飛天攬月之夢。月球探測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人類認識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
  • 「嫦娥四號」看到的月球和背後的故事
    1月10日零點,「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出月午設置,恢復工作。   截至1月11日8時,「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巡視器和「鵲橋」中繼星狀態穩定,各項工作按計劃實施。
  • 厲害了我的國!「嫦娥五號」發射前瞻:玉兔號淚目「我壞掉了.」
    和嫦娥一二號一樣,三號依舊需要克服很多的難題,首先就是"軟著陸"的問題,相較於嫦娥一號的"硬著陸",軟著陸對技術要求十分苛刻。最終研究團隊設計的是,在接近月球表面的時候,採用反作用力,讓著陸器短時間將速度降為零,實現最後階段嫦娥三號自由落體著陸。
  • 嫦娥四號獲取的高清月面圖像和科研數據發布
    中國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已經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一周年了,值得慶賀一番!為此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探月工程指揮部在今年1月3日,也就是著陸整一周年的那天,發布了嫦娥四號著陸器獲取的月球背面的高清圖像以及相關的科學數據。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北京時間12月8日凌晨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
  •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人類探月事業的又一裡程碑
    然而就在此刻,這層面紗正被慢慢揭開…3、2、1、發射!嫦娥四號正在飛向月球背面!2018年12月8日凌晨2點2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帶著全人類的好奇心將嫦娥四號送到了月球背面。嫦娥四號即將完成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 「嫦娥四號」發射時間未定 落月計劃可能取消
    昨天,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江蘇省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承辦的「航天科技連著你和我——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啟動。在接受採訪時,我國長徵三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告訴現代快報 (微博)記者,目前,「四姑娘」會不會落月,完成什麼任務,目前都還沒定。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孫自法 攝  航天專家稱,月球背面具有獨特的電磁場環境和地質特徵,特別適合開展低頻射電探測等空間天文學研究和月球物質成分探測等科學研究。月球背面著陸探測尚屬國際空白,也有利於增進人類對宇宙未知奧秘的認知。
  • 「嫦娥四號」將於12月8日凌晨在西昌發射升空!
    12月8日凌晨02:14-02:36,我國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發射嫦娥四號的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搭載荷蘭、德國、瑞典、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科學載荷,對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著陸巡視探測,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