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出山獲新職務!還有一個好消息

2021-03-02 中國網

據介紹,10月15日下午,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首次聘任儀式在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獲聘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顧逸東獲聘空間科學首席專家,王忠貴、楊利偉、陳善廣、周雁飛、劉晉、鄧一兵、唐一華、張柏楠等8人獲聘副總設計師。

熟悉載人航天的,對其中每一位應該都不陌生。

但對於大部分網友而言,知名度最高的還是我國第一位飛天航天員楊利偉。

楊利偉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2003年10月15日9時,他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裡程碑式的作用。2018年1月25日,楊利偉同其他11名航天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18年4月,官方披露楊利偉出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

同年7月,楊利偉因達到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限,不再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根據組織安排正常轉崗,從事載人航天工程相關管理工作。

如今,這位備受矚目的「航天英雄」再次迎來新身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得知這一消息,網友紛紛點讚!

除楊利偉新職務外,中國載人空間站進展情況也是網友們關心的重點。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目前,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正穩步推進,工程全線積極備戰高密度飛行任務,計劃2020年執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區合練及首飛任務,瞄準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

消息公布後,評論區又是一片刷屏!

加油,中國航天!

相關焦點

  • 楊利偉出山獲新職,還有一個好消息
    10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宣的一條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其中,楊利偉新職務迅速衝上微博熱搜!
  • 航天員楊利偉職務晉升
    最新消息,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特級航天員楊利偉少將已出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此前他擔任該辦公室副主任。4月23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慶祝第三個「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暨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會頒獎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在發布環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楊利偉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啟動。
  • 我們的航天英雄楊利偉,讓國民驕傲的背後,又有誰知他喪女之痛?
    前言:這個男孩出生在天空中,站在地上.七英尺高的男孩有自己理想的抱負和理想.但是在每個男人的身後,還有一個支持和鼓勵他的妻子,以及活潑可愛的孩子.就像我們一樣著名的航天英雄楊利偉他的成功取決於對妻子的支持.
  • 美太空人盧傑在國際空間站上漢語問候楊利偉
    正在國際空間站上居留的華裔美國太空人盧傑,於美國當地時間15日用漢語向首次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致以問候。在美國宇航局電視頻道播放的錄像畫面上,盧傑和同樣身著藍色服裝的俄羅斯太空人尤裡·馬連琴科輪流拿著麥克風,祝賀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我們首先要表示祝賀,」盧傑說。「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 官方譴責造謠誹謗楊利偉言論
    剛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官方微博發布消息,譴責造謠誹謗「航天第一人」楊利偉的言論——去年7月,楊利偉同志因達到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限,不再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根據組織安排正常轉崗,從事載人航天工程相關管理工作。近期,個別人在網絡上惡意詆毀航天英雄,造謠誹謗楊利偉同志,這是對航天英雄、中國飛天第一人的嚴重污衊和惡意中傷。
  • 我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特級航天員,副軍級,現在什麼身份?
    說起楊利偉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就連小編幼時的夢想就是成為像楊利偉一樣的太空人。那麼作為中國的「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現在究竟怎麼樣了呢?短短五年時間,楊利偉就成功晉升成為少將軍銜以及副軍級職務。不僅如此,他還是中國的特級太空人。人們常說技多不壓身,對於楊利偉來說這屬於榮譽在身。
  • 事業單位人員退休了,職務和職稱還有用嗎?
    如果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在以前的時候,職務和職稱非常有作用。2014年10月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職務和職稱的作用在逐步弱化。不過未來仍然會持續有作用,時間可能長達幾十年。
  • 新榮耀正式官宣,還有一個好消息和兩個懸念
    在缺少晶片供應的情況下,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給榮耀團隊和渠道商一個更大更自由的空間,打出一片天下。榮耀團隊都是由原華為人組成的,保留了華為員工超強的戰鬥力和組織體系,華為出售榮耀,就是播撒一顆希望的種子,也就是薪火相傳。經歷了兩個月的動蕩,單飛後的新榮耀逐漸走上正軌,也即將交出新的成績單,就是年度旗艦V40。按以往的新品發布節奏,榮耀V系列一般在12月份發布。
  • 楊利偉談《流浪地球》:有一定科學依據,反映了獨特家國情懷
    中國軍事時政新聞權威發布平臺@學習軍團 3月4日消息,今天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兩會特別節目《央廣會客廳》訪談節目請到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全國政協委員、我國首位飛天航天員、航天英雄楊利偉。在這期訪談節目中,航天英雄楊利偉都談論了哪些話題?軍團特意為大家梳理了一些訪談要點,供大家品讀。
  • 楊利偉太空發現了什麼?
    楊利偉是大家都熟悉的人,是中國第一個成功飛上太空的人,但是有人提出楊利偉在出太空艙的時候嘴角有血跡,不過後來就沒有了明顯是被直接擦掉了,而後面楊利偉很多舉動有些不正常,人們更有了不同的猜想,楊利偉到底在太空有了什麼驚人發現呢,和探秘志一起探究一下。
  • 楊利偉解密航天服 央視「重現」出艙畫面
    航天英雄楊利偉帶著兩套航天服現身,不僅與科學顧問張雙南一起講解航天航空實驗原理,還與13歲中學生一起「再現」經典出艙畫面。   楊利偉解密航天服袖口鏡子 觀眾點讚設計巧思   當艙內、艙外兩套航天服赫然陳列在《加油!向未來》的舞臺上,便成為「加油」、「未來」兩隊隊員的視覺中心。
  • 楊利偉: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nasa|楊利偉|月球|太空人|宇宙
    作為中國首位航天員,自從「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球之後,楊利偉就不再屬於他自己了。他變成了一個符號,象徵著所有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不過在這個時候我們大概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楊利偉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他不過是代表我們大家去完成了一次外太空的體驗,這次非凡的旅程一定有它非常個人化的一面。
  • 好消息!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獲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好消息!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獲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喜 訊高安市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
  • 當年的太空英雄楊利偉,現在怎麼樣了?
    太空人楊利偉一·成長:出身普通,崇拜英雄1965年的6月21日,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的一個普通家庭一家五口,家裡還有姐姐和弟弟。上世紀70年代,那是一個崇拜英雄的年代,楊利偉也不例外。他最崇拜的是邱少雲·黃繼光這樣的英雄人物。當時為了買到關於英雄故事的小人書,他就撿廢品一分一分地攢錢。上學後,他當時叫作楊立偉,但他覺得「利」更有氣勢,更有英雄氣概,於是改名楊利偉。小小的楊利偉挺有英雄氣概,當同伴落水時,會遊泳的他將其救上岸。從那以後,他就被叫做楊哥。
  • 楊利偉背後的女人:若不是她,楊利偉不可能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
    成功者的背後,總有一個好女人在支持。默不作聲也是一種優秀,一種無言的優秀。歷史記載、歌頌著花木蘭、穆桂英等女英雄、女豪傑,至今仍讓我們耳熟能詳,她們埋藏在歷史長河中,只有通過文人的一些筆跡殘存,才能看得見其中殘存的記錄。恐怕大家對楊利偉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作為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這個名字簡直就是一無所知,無人不曉,風光無限。
  • 兩位副部級領導卸任後再「出山」,擔綱中央巡視重任
    許傳智 資料圖許傳智早年一直在中央紀委任職,時間長達34年。2014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同時決定在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全國人大機關、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機關等中央和國家機關新設7家派駐紀檢機構。2015年3月,中央紀委駐國辦紀檢組成立,辛維光出任首任組長。監察體制改革後,他的職務調整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辦紀檢監察組組長。
  • 返鄉潮變「冷清」,多地農民返鄉難,還有一個好消息
    導讀:返鄉潮變「冷清」,多地農民返鄉難,還有一個好消息文/一種記錄(原創內容,抄襲必究)在農村鄉下,掙點錢是不容易的,除了種地沒有什麼好的營生。但外出打工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去哪一個城市,幹零活也好,正兒八經的企業廠子也好,工資都是固定給到的,有的農民一天200,有的一天300,。所以這種「穩定」是農民們羨慕的,也是極力想外出務工的原因。但是在外打工並不容易。遠離家鄉,背負著重擔,只能硬著頭皮幹。有時候累了,也不敢多消息。甚至在工地上謀生的農村人,連正經睡覺的地方都沒有。筆者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深知農民的不容易。
  • 【燕趙新作為致敬40年】「神舟五號」:楊利偉上天了!
    一段歷時21小時23分的太空遨遊,讓全世界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然而直到發射前夜,楊利偉都不知道自己已被選中。凌晨3點,醫生來敲門,第一個叫醒楊利偉,其他兩名航天員立刻知道了答案;他們拿出酒杯,在白開水裡加了一滴幹紅,為楊利偉喝壯行酒,祝他旗開得勝。
  • 楊利偉首次證實:神舟二號返回時降落傘沒打開,若載人必死無疑
    前不久,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同志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專訪。當被問到「如果是普通正常人坐著你當時的神舟五號能活著回來嗎?」的時候,楊利偉略一思考後說:「活著,是沒問題的。」楊利偉這樣回答是由有原因的。在整個「神舟五號」飛行過程中,楊利偉經受了兩次重大考驗:一次是長達26秒的共振,全身使不上力,內臟很難受;另一次是返回時衝回稠密大氣之後,降落傘破了一些,返回艙急速落地後一下彈起,再摔下去。楊利偉整個人向右肩方向撞去,頭部猛甩過去,麥克一下把他的嘴捅破。隔14年,楊利偉嘴唇下方的白色傷疤仍清晰可見。這不是神舟飛船第一次因為降落傘問題出現重大故障了。
  • 楊利偉背後的女人:如果沒有她,楊利偉成不了中國航天第一人
    作為我國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可以說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人,而作為第一個駕駛神舟飛船遨遊太空的中國人,他也堪稱是中國航天第一人。不過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性,楊利偉也是如此,可以說如果沒有其妻子對他的絕對支持的話,那麼他很難有如此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