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談《流浪地球》:有一定科學依據,反映了獨特家國情懷

2021-01-08 澎湃新聞

中國軍事時政新聞權威發布平臺@學習軍團 3月4日消息,今天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兩會特別節目《央廣會客廳》訪談節目請到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全國政協委員、我國首位飛天航天員、航天英雄楊利偉。

在這期訪談節目中,航天英雄楊利偉都談論了哪些話題?軍團特意為大家梳理了一些訪談要點,供大家品讀。

一、楊利偉談《流浪地球》

雖然我沒有到影院觀看這部電影,但是關注了它的很多介紹。首先,藝術和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科幻文學、科幻電影等,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是有科學依據的。這部科幻電影,先不去看電影裡的科幻情節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僅從表現形式上就值得我們去推廣,因為在科學的基礎上去發揮人的想像空間,可以更好引領科技的發展。我也看過其他國家的一些太空主題的影片,我覺得《流浪地球》反映了中華文化對家園的一種獨特情懷,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人的團隊精神,希望今後有更多類似的科幻作品出現。

二、楊利偉談第三批航天員選拔,期待「專業太空記者」

去年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啟動,目前正按照初選、複選、定選三步的計劃進行,目前初選已基本完成。希望進入複選階段的備選對象,能夠積極的備戰,迎接下一步挑戰,取得更好的成績。我們國家的空間站實際上也是一個實驗平臺。隨著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將來其它行業的同志都可以到空間站工作。上次景海鵬和陳冬同志作為特約記者在太空中進行報導,我想,換做像陳欣你們這樣的專業記者效果可能會更好。這兩天開會,很多人也問我這個話題,說我們普通老百姓什麼時候也能去飛行?實際上從我們現在目前的技術來講,作為普通人去飛行已經不是問題了,只是我們現在的資源很有限。將來,隨著我們技術的發展,整個工程的拓展,希望有更多人參與進來。

三、 楊利偉談中國航天載人登月和航天員選拔條件

前不久,我們「嫦娥四號」取得很好成績,而「嫦娥五號」也可能會在今年發射,這對中國航天事業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我個人認為,今後載人登月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雖然目前還沒有立項,但是我們已經在做前期準備、關鍵技術攻關和深化論證工作。我想隨著這個工作推進,再有十年左右的功夫,我們登上月球還是可以期待的。

關於登月航天員的選拔,我們會針對不同的任務建立不一樣的選拔標準。比如這一次選拔的第三批航天員,不單單有駕駛員,又新增了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他們選拔標準就不一樣。作為登月任務來講,航天員不僅要完成近地空間出艙等工作,還要面對月球的重力、環境和溫度等因素挑戰。這樣的話,我想對航天員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四、楊利偉談航天事業國際合作

國際合作是一個大的趨勢。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也得益於我們多方面的合作。比如說我國神舟八號曾和德國進行過生物培養箱合作,神舟十一號與法國進行過醫學合作等等。現在我們也在與聯合國外空司進行合作。

去年5月份,我們發布了航天事業合作項目大綱,有27個國家、42個項目參與,近20個項目入圍,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組織專家評審,這也折射出我們合作共贏的理念。

五、楊利偉談差距和航天精神

從整個航天工程來看,我們一些單項已經走到世界前列,但是在整體發展上,我們與一些航天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們航天人去一直在努力拼搏。通過我們的這種不斷努力,向航天強國或者向領跑強國邁進的腳步會越來越快。

六、楊利偉回應「航天事業」投入大、產出少、距離民生利用遠等問題

其實,我們每一次航天飛行都會聽到很多這種聲音,這與我們的宣傳工作和科普工作還不太夠有一定關係。航天技術不像我們今年種下一粒種子,明年它就發芽了,大家就會看到收穫。但事實上,我們老百姓當前已經離不開航天技術了,比如說手機通訊,電視信號,太空食品、太空製藥、甚至連嬰兒用的尿不溼,這些技術都和我們分不開。這幾年,從民生到經濟發展,再到科技引領,載人航天事業都做了大量貢獻。等將來我們的空間站建成之後,會有更多的實驗惠及老百姓。這樣的話,大家就會更深刻地認識到航天事業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七、楊利偉談自己的2019目標,並寄語追夢太空的青少年

每個人每年都會有自己的目標。作為一名航天員,我會繼續堅持進行航天員訓練,保持良好狀態,隨時迎接下一次任務的挑戰。從工作角度來講,我希望能夠更好完成當前工作,為中國航天工程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於有志飛上太空的青少年們,我想說,通過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插上科學的翅膀,希望你們能夠飛越高,越飛越遠。

(原題為:當《流浪地球》遇到「載人登月」,聽聽航天英雄楊利偉怎麼說)

相關焦點

  • 這位「腹有詩書」的省長用《流浪地球》解構家國情懷
    【編輯/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影片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在於它有著科幻大片的大場面、大格局、大氣派,更在於整部影片都在講述尋找回家的路,以及在此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家國情懷、故土情結和奉獻精神。」5月19日,第二屆世界贛商大會在南昌召開,江西省省長易煉紅髮表主旨演講時,深情解讀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大白新聞了解到,原來,易煉紅意在以這部電影表達自己的江西的感情。其還發表不少金句,刷爆朋友圈。江西省省長易煉紅在第二屆世界贛商大會作主旨演講(圖片來源於中國新聞網)江西省長易煉紅深情解讀《流浪地球》5月19日,第二屆世界贛商大會在南昌召開。
  • 楊利偉點評《流浪地球》,雖說漏洞百出卻也成功,網友:不要較真
    電影《流浪地球》現在的話題度真的很高,熱議度也是最大。從當初的春節檔到如今,它不僅創造了高票房也創造了無數奇蹟,《流浪地球》讓人們相信沒有外來「好萊塢」的技術支持,自己也是能夠製作出很好的科幻片,而且還是用當年的三億收穫現在的45億。
  • 楊利偉點評《流浪地球》:航天大片也存在漏洞,其目的不言而喻!
    楊利偉點評《流浪地球》:航天大片也存在漏洞,其目的不言而喻!說到今年最火的春節檔電影,那麼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流浪地球》了吧,雖然當時的競爭非常的激烈,而且這部電影時間有點長,在拍片方面比較吃虧,只能夠通過質量取勝。
  • 2019年高考備考——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解題技巧(《流浪地球》)
    影片雖然最終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後推動主人公行動的是強烈的情感和意志。父輩的犧牲,家園的情愫,普遍的人性與中國式情感,將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拓展到更廣闊的天地,與全人類甚至整個宇宙嚴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誕生於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式科幻」。很多國外影評人都注意到這部電影的「與眾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類共同改變自己的命運」。
  • 感悟黃大年的「家國情懷」
    修齊治平、兼濟天下,共產黨人歷來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種自家而國、一脈相承、渾然一體的心靈感觸與人生追求。2009年,優秀共產黨員、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在結束了18年的海外漂泊後,毅然放棄優越條件選擇回國,為了科學事業後繼有人,他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了國家重要領域尖端技術的發展,他不計名利、殫精竭慮。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為「純粹的知識分子」「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 家國情懷是知識分子的高貴品質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 郇雷  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時指出:「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
  • 頭條|《院士訪談錄》(第一期)——趙振東的家國情懷
    7月2日推出第一期:《趙振東的家國情懷》趙振東,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農科院小麥育種專家,他幾十年如一日潛心小麥遺傳育種研究,帶領團隊培育出10多個優質高產小麥品種,先後獲得四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種植面積佔據山東半壁江山,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和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加快山東科技創新,海內外院士付出了辛勤汗水、作出了重要貢獻。
  • 《流浪地球》發布中國風海報 水墨渲染"地球求生之路"
    中國風水墨精心詮釋 筆觸瀟灑肆意塑造浩瀚逃離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電影,以具有中國特色的「家」為核心元素給大家呈現了一個恢弘的科幻故事,而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代表,常用濃、淡、破、漬等繪畫技巧將畫面的氣勢與氣韻展示在我們眼前
  • 《流浪地球》的火僅是因為吳京嗎?看看它得到的評價你就知道了!
    吳京出演的《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自年初一上映以來就被觀眾拿來當作討論的話題,能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這部電影能火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口口相傳才能夠引起人的注意和好奇心。現在開始說屬於我們自己的大片《流浪地球》,記得這部劇剛上映沒多久的時候便傳出了卻演員,卻經費,卻技術等一系列問題,最後是吳京出面並拿出自己的錢來投資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可以說讓吳京像拍《戰狼2》時那樣把自己的全部家當押了出來。原因前面小編說了深受「三毛特效」的毒害沒有人敢去觸碰,因為怕觸碰了到時會血本無歸,這就是電影界的行情,寧願打保守,不打風險。
  •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19-03-12 新華社 「科幻小說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讓我們擁有一個更開放的頭腦,能夠面對未知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8日在阿聯杜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17年前,航天英雄楊利偉乘飛船進入太空,如今他生活、工作如何?
    17年前,航天英雄楊利偉乘飛船進入太空,如今他生活、工作如何? 文/無計讀史楊利偉,曾經在全世界響亮了一個航天時代的名字。2003年10月15日,對中國來說,是載入史冊的一天。伴隨著「……三、二、一」的緊張口號,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
  • 聽楊利偉講端詳
    今天,航天英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王俊成,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任颺博士做客人民網,暢談這背後的故事。 「我們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家風對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傳承,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這本書主要還是以教育孩子為主體的。」楊利偉說,每一次的航天飛行,都有一些任務配重,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包括為一些很有意義的事情做宣傳。
  • 雙節來渭博 聽先賢故事 學家國情懷(組圖)
    陝西網訊(通訊員 楊娟)9月29日、30日,渭南市高級中學和渭南小學的七百多名中小學生走進渭南市博物館,參與該館正在舉行的「迎中秋 慶國慶 家國情懷」渭南歷史人物專題導賞和月相儀製作體驗活動。在了解渭南先賢故事和感受月相變化中歡度國慶中秋雙節,感悟家國情懷。
  • 天下士人的家國情懷
    天下士人的家國情懷什麼是「士」?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士,事也。」意為善於做事情有能力的人。班固在《白虎通·爵》中解釋為:「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又解釋為:「學以居位曰士。」範曄《後漢書·仲長統傳》中解釋為:「以才智用者謂之士。」
  • 不要談什麼流浪地球,畫地為牢才是我們的真解
    因為行星發動機除了為「流浪地球計劃」提供運動的動力,更主要的是提供地下城市的能量,畢竟對於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來講,有了能量幾乎就有了一切。但如此高的密集度並不是困擾我們的最大問題,難以消耗的熱量才是。生物圈2號的實驗場所,來源:公有領域2.自古以來的家國情懷
  •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新技術帶來無限可能
    談及2019年的中國電影,必提《流浪地球》。可以說,電影《流浪地球》的面世不但創造了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也讓該片導演郭帆更加堅定地相信,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還有無限可能性。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中,《流浪地球》摘得最佳視覺效果獎。
  • 《流浪地球》:有多少人在看過流浪地球後又刷了一遍星際穿越
    那麼我為什麼給流浪地球打了四分呢?因為我的期望值,從一開始,就是0啊。2014年去電影院看星際穿越的情形,我還歷歷在目。那個時候我在新加坡實習,從在美國的朋友那兒聽說有個不得了的宇宙科幻片在放映,我立馬聯繫了我在新加坡那數的過來的朋友,結果她們說「我們不喜歡看太空題材」。
  • 深度解析《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中滲透著東方文化的韻味。從地下城的不止過春節的場景,舞獅餃子等一系列的市井氣氛都是對作品中國文化的體現,也深刻地體現了中國人的家園情懷。以及在太陽即將毀滅時,人類必須離開已經不能適合生存的地球時,能想著帶地球流浪尋找新的生存地方,或許只有中國人民了。這種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溶於血液,對家庭的情感,對瑜伽的重視程度超乎想像。
  • 從《流浪地球》開始,我們只講希望,不談奢望!
    說到底,還是電影本身的科幻題材和劉慈欣的話題性給了一波「迷之助推」,而因為《流浪地球》的誕生,2019年被一眾電影人封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流浪地球》更是被捧上了「中國硬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之作。但如今,至少也能硬口氣說有了《流浪地球》,從1變2,沒什麼值得誇讚的,從0到1,才覺得牛逼!
  • 愛在,希望在,明天永遠在——觀《流浪地球》有感
    若有科幻話題,只能繞著走開。1我剛百度了《流浪地球》票房,已42.11億,一定會突破50億。豆瓣電影評分7.9分,我個人評分9.5分。檔期延兩個月,可見好電影還是被認可的。豆瓣對《流浪地球》的劇情簡介: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