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在中國電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藝術作品,它選擇用中國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對人類命運和地球的未來作深刻思考,通過表現生命與死亡、希望與絕望來反映科技與使命、道德與倫理。很多觀眾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觀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廣袤,人類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與有限,為人類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恆的意義。唯其如此,科技從物質層面、哲學從精神層面為人類預期了更加具有現實可能性的未來。
文學藝術離不開生長的土壤,科幻電影也不例外。《流浪地球》看似異軍突起,實則厚積薄發。誕生在中國電影工業蓬勃發展大背景下的這部電影,還「恰巧」產生於中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再到2011年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2017年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進入太空,中國不斷向宇宙深處探索。2019年年初,「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被世界稱為「了不起的科技壯舉」。中國科技的迅速發展,為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發展提供了沃土。科技與科幻相結合,《流浪地球》將人們的視線引向了航天領域,也將無邊的想像力放飛於廣袤無垠的宇宙中。《紐約時報》就發現了《流浪地球》與「嫦娥四號」著陸在時間上的「巧合」,聯繫中國在太空實現裡程碑式跨越的時代背景,指出「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和科幻片領域都是後來者,但現在這種局面就要改變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質是將極致的想像力與厚重的現實相結合,對人類發展和未來命運始終飽含著深沉的關切。影片雖然最終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後推動主人公行動的是強烈的情感和意志。父輩的犧牲,家園的情愫,普遍的人性與中國式情感,將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拓展到更廣闊的天地,與全人類甚至整個宇宙嚴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誕生於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式科幻」。很多國外影評人都注意到這部電影的「與眾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類共同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樣的理念,是對好萊塢科幻電影敘事套路的突破,它將中國獨特的思想和價值觀念融入對人類未來的暢想與探討,拓展了人類憧憬美好未來的視野。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劉慈欣曾說,如果生在別的時代,自己可能不會成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現在的中國充滿未來感,也促進了科幻小說的繁榮。顯然,這是充滿現實感的未來感,它從現實中來——源自中國經濟日益繁榮的現實,源自中國科技實力、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的現實——源自中國國力日益增強的現實。沐浴著時代的春風,中國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臺的中央,不斷給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和美好。
材料二:現代科幻小說作家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指出:「幾乎從所有科幻小說的簡單定義中,都可以讀到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的現實主義推測,它建立在充分的知識基礎之上。」如果說基於時間的歷史,所形成的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認同;那麼,對於未來的科學幻想,則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智慧、勇氣和希望。劉慈欣的文學著作《流浪地球》為同名電影的敘事提供了紮實的文本基礎,原著超凡的文本創意及其所具有的民族性的人文精神,也為影片敘事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蘊含冒險與災難元素的科幻電影,將地球作為一個巨大的「太空飛船」,帶它逃離即將毀滅的太陽系,這一故事創意本身就在視點與想像層面,超越了一般好萊塢災難科幻電影「人類文明終結論」的創作範式。同時,以人的主體能動性與創造力,以及個體的自我犧牲精神,構成影片最核心的拯救視點。攜帶地球尋找新的家園,本身反映的就是植根於中國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情結與家園情懷,是對好菜塢科幻電影最具影響的「文化與政治主題」「人類文明終結論」的超越。
正如美國文學研究家詹姆遜所言,「文化其實是講故事」。敘事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是文化在發生作用。因此,如何敘事反映出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信仰與文化內涵。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民族都呼喚英雄。英雄與拯救在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中,已然構成一種「綁定」的關係。當「拯救」成為一種話語,甚至是一種文化權力之時,如何「拯救」,以及為何而「拯救」,就在精神指向層面成為一種文化的感召力量。
《流浪地球》的「中國式科幻」拯救策略,所表達的不是英雄對故土、家園的拋棄,更不是「人類文明終結論」的悲觀主義情緒,而是希望與自我犧牲精神。它有別於好萊塢電影的拯救視點,親情構成了人物戲劇性行動的內驅力,智慧和勇氣在戲劇性進程中互為轉化。科學的智慧賦予勇氣以理性和意志,而勇氣則藉助科學的智慧彰顯出極具創造性的力量。這其中,面對木星所釋放出的災難性強大引力,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化」的智慧與科學的智慧融為一體,超越了西方二元論中主體對客體的徵服與構造,化不利為有利,化災難性引力為拯救地球命運的反作用力,顯然是構成拯救行動的重要因素。
如果說當代科幻電影的發展,體現出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那麼其中既包括了一定的科技實力,更包括蘊含著一個民族精神信仰的文化軟實力。它需要利用語言的社會化功能,有效地建構一個故事世界,更需要塑造飽滿的人物,呈現出個體人物的厚重感及其人性的光輝。因為,民族的精神信仰與文化內涵,直接反映在對敘事命題的意圖表達與解釋層面。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曾經指出,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
1.下列成語用來形容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有賴於中國科技迅速發展,最準確的一項是()
A異軍突起 B厚積薄發 C與眾不同 D翻天覆地
解析:原文相關表述為「文學藝術離不開生長的土壤,科幻電影也不例外。《流浪地球》看似異軍突起,實則厚積薄發。誕生在中國電影工業蓬勃發展大背景下的這部電影,還『恰巧』產生於中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這句話中「《流浪地球》實則厚積薄發」揭示了《流浪地球》產生的條件即成功之因,恰好對應選項B中成語「厚積薄發」,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A項「異軍突起」,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現「看似異軍突起」的意思便是否定了「異軍突起」。C項,「與眾不同」,跟大家不一樣,原文中沒有和別的比較的意思,而是要說明,《流浪地球》成功有賴於科技的迅猛發展,不合語境。D項,「翻天覆地」,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也指鬧得很兇。強調的是影響力,也不符合文意。故選B。
2.下列詞語在文中不是比喻文學藝術創作基礎的一項是()
A土壤 B沃土 C廣闊的天地 D時代的春風
解析:文中跟文學藝術相關的比喻句「文學藝術離不開生長的土壤」對應A項「土壤」; 「中國科技的迅速發展,為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發展提供了沃土」對應B項「沃土」; 「沐浴著時代的春風,中國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臺的中央,不斷給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和美好」對應D項「時代的春風」;C項,「廣闊的天地」出現在「父輩的犧牲,家園的情愫,普遍的人性與中國式情感,將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拓展到更廣闊的天地」中,而該句中「廣闊的天地」陳述的話題是「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拓展」的範圍,並非題幹中「比喻文學藝術創作基礎」。故選C。
3.下列對「裡程碑」式的電影作品《流浪地球》產生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電影工業蓬勃發展。B中國太空探索實現跨越式發展。
C中國當代科幻電影後來居上。D中國當代科幻小說日益繁榮。
解析:本題C項,「中國當代科幻電影後來居上」不合文意,文中相關表述為「《紐約時報》就發現了《流浪地球》與『嫦娥四號』著陸在時間上的『巧合』,聯繫中國在太空實現裡程碑式跨越的時代背景,指出『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和科幻片領域都是後來者,但現在這種局面就要改變了』」,文中意思是「中國當代科幻電影即將擺脫落後狀態」而並非「已實現後來居上」,不能把未然等同於已然;另外文中還有這樣的意思:「沐浴著時代的春風,中國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臺的中央,不斷給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和美好。」正在走近中央,意思是還沒走近,所以「後來居上」錯誤,誇大其詞。故選C。
4.下列對電影《流浪地球》所體現的「中國智慧」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將人類的想像力拓展到宇宙空間。
B將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與全人類、宇宙契合。
C傳達了「人類共同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理念。
D中國獨特的理念突破了好萊塢科幻電影的敘事套路。
解析:本題A項,「將人類的想像力拓展到宇宙空間」這是科幻片中稀鬆常見的現象,並非獨特的「中國智慧」。故選A。
5.下列對好萊塢災難科幻電影敘事特點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人類文明終結論」為創作範式。
B以超級英雄拯救人類文明為拯救策略。
C以主體對客體的徵服與構造為文化內涵。
D以塑造飽滿的人物彰顯人類的樂觀與希望。
解析:本題D項「塑造飽滿的人物彰顯人類的樂觀與希望」不合文意,原文相關表述為「很多國外影評人都注意到這部電影(《流浪地球》)的『與眾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類共同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樣的理念,是對好萊塢科幻電影敘事套路的突破」,由此可推斷好萊塢災難科幻電影側重個體的品行,而非人類共同行為,《流浪地球》表現的是人類共同的東西。故選D。
6.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電影《流浪地球》為例,闡述了中國科幻作品的特點,且各有側重。
材料一側重寫:中國科幻作品的發展與現實發展(科技發展)的關係。(2分)
材料二側重寫:中國科幻作品的敘事特點(中國科幻作品敘事與民族文化的關係)。(2分)(意思對即可)
7.閱讀材料一、材料二後,假如你觀看科幻影片,請解說你將從哪些角度進行觀賞。
評分要點:
(1)角度明確(如:關注影片反映的科技發展狀況,關注影片體現的文化價值觀念,關注影片的敘事藝術特點),3分;
(2)解說合理,3分(意思對即可)。
2019年高考備考之材料分析題:5G,超速!無敵!無懼!
2019年高考考前強化寫作訓練:審準題,寫「正」文,向高飛
晶片!晶片!晶片!2019年高考備考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和方法
2019年考前強化訓練:論述類文本閱讀+文言文理解
2019年高考備考指導: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