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可能就是潛在的燃料

2020-11-25 天極網資訊

(文/Lisa Grossman)拖著神秘、壯觀尾跡的彗星17P/Holmes已經被觀測到了3次,天文學家說,當它2014年回歸之時,可能拉響一氧化碳爆炸的警報。

Homles2007年10月震驚了世界,當時它的亮度突然提升了500000倍,從一個暗淡的土球變成了可用裸眼觀測的燦爛天體。它把1億噸的灰土拋向空中,總額可與Mount St. Helens釋放的塵土媲美,並很快膨脹到了超過太陽的直徑。

儘管有數百望遠鏡持續幾個月的觀測數據,Holmes劇烈爆炸的原因仍不為人知。

天文學家最初認為,Holmes接近太陽的過程中,核心外形成了灰土殼,把凍結的冰包裹在內。當它接近太陽時,表面被迅速加熱,內部的冰直接升華成氣體。氣體的形成直接衝破了外殼,把Holmes的「內臟」甩向空中。

然而燃料是什麼?最明顯的來源是彗星內部晃動、雜亂無章的水冰結晶成有序、雪花狀的細絲時放出的熱量。但是兩個波蘭研究者發現,結晶水冰產生的能量不足以導致如此大規模的爆炸。

他們提出了新的爆炸來源:一氧化碳。華沙大學地球物理學家Konrad Kossacki和波蘭科學院的Slawomira Szutowicz說,他們的仿真結果顯示彗星核內一氧化碳的壓力可以達到10千帕(100毫巴或1.45 PSI),同海平面到3280英尺高的壓力差相同。這樣的壓力足以使彗星脆弱的內核爆炸。而這篇文章即將發表在伊卡羅斯期刊上。

原文看這裡

科技名博微博

博主介紹: Lisa Grossman 2009年畢業於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科技交流專業。畢業後,她一直從事科技寫作工作,從碩士期間便在Science News等地方做編輯,現在在Wired上開博。她的博客內容涉及面相當廣,涵蓋各個學科。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

相關焦點

  • 讓燃料完全燃燒 是一氧化碳汙染防治的關鍵
    (原標題:讓燃料完全燃燒 是一氧化碳汙染防治的關鍵) 今天,「環保多一點
  • 用一氧化碳類氣體生產乙醇燃料
    用一氧化碳類氣體生產乙醇燃料 來源:環球能源網 2007-08-21 09:10     位於奧克蘭的蘭澤科技公司周一宣稱已經研發出一種由細菌消耗一氧化碳來生產乙醇的新工藝
  • 中科大解除氫燃料電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機
    原標題:我科學家攻克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關鍵難題     解除氫燃料電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機零排放、零汙染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代表著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
  • 新催化劑變二氧化碳為一氧化碳 CO2變燃料或成真
    (原標題:新催化劑變二氧化碳為一氧化碳 CO2變燃料或成真)
  • 環保科普小知識:讓燃料完全燃燒是一氧化碳汙染防治的關鍵
    今天,「環保多一點」關注大氣汙染物一氧化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一氧化碳(CO)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的產物。
  • 科學家稱有望利用大豆根部固氮細菌將一氧化碳變燃料
    這種酶名為釩固氮酶(Vanadium nitrogenase),還可以將常見工業副產品一氧化碳(CO)轉化為丙烷。 固氮菌將一氧化碳變燃料 丙烷是一種點燃後形成藍色火焰的氣體,全美火爐排放的氣體都含有丙烷。釩固氮酶通常可以從氮氣中生成氨。
  • 為何需要檢測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什麼是一氧化碳?  為了使燃料正確燃燒,您需要大量的氧氣。像設備滅火器, 滅火毯和噴頭都嘗試刪除從火中的氧(或熱或燃料),以使其更快地從火中走出去。  但是,如果您只有少量的氧氣(足以燃燒燃料,但不足以正常燃燒),會發生什麼呢?當燃料不完全在氧氣中燃燒時,會釋放出稱為一氧化碳的有毒氣體CO,因為沒有足夠的氧氣產生CO 2)。
  • 納米催化劑可耐受燃料電池中的一氧化碳,將不純氫轉化為電能
    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高性能的納米催化劑,可以耐受燃料電池中的一氧化碳,為零排放車輛開闢了新的廉價途徑。 紐約厄普頓—為了利用氫作為未來的清潔燃燒燃料,尋求完美的催化劑-增強化學反應的納米級機器。科學家必須調整原子結構,以實現反應性,耐久性和工業規模合成的最佳平衡。
  • ...研究項目局將就如何降低使用一氧化碳製造噴氣燃料的成本展開研究
    LanzaTech與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將就如何降低使用一氧化碳製造噴氣燃料的成本展開研究 字號:小大 2011-06-23 11:16 伊利諾州羅塞爾--(美國商業資訊)--清潔能源技術公司LanzaTech宣布,該公司已獲得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資助,將就如何通過低成本的創新方法,使用富含一氧化碳的資源生產噴氣燃料
  • 科學網—讓工業催化劑不再「怕」一氧化碳
    事實上,不僅人怕一氧化碳,工業上用的催化劑也怕它。微量一氧化碳導致貴金屬催化劑「中毒」,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化學工程界。 最近,《自然—納米科技》雜誌發表新研究成果稱,一種新型鉑—碳化鉬雙功能加氫催化劑,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現象發生。該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馬丁課題組、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研究員周武課題組與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溫曉東課題組合作完成。
  • 燃料不完全燃燒產生一氧化碳 開空調吃烤魚多人中毒
    記者昨日從第一醫院獲悉,短短1個月,該院就接診了9起因吃「烤魚」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7月20日傍晚6時,徐女士一家在江頭一間出租屋內吃著餐廳外送的炭燒烤魚。由於天熱,他們把空調打開,窗戶僅留了一條小縫。1個多小時後,一家三口都感到頭暈無力,徐女士暈倒在地,鄰居幫忙撥打120,緊急將一家三口送往第一醫院。醫院採取高壓氧艙治療等措施,三人病情逐漸穩定。
  • 天冷了,做好家庭安全防護,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在燃料不充分、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次使用普通家用電器時都會排出一氧化碳,從烘乾機、燃氣熱水器、空間加熱器到烤架、壁爐等等。這些設備越清潔,空氣品質越好。但是如果忽視維護、保養,燃料燃燒時有害殘留物會聚集並釋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且,這種由一氧化碳殘留受到的危害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深。 生活中常見的一氧化碳中毒誤區有哪些?
  • 二氧化碳轉化為航空燃料
    作者建議將他們的發明用於生產碳足跡為零的噴氣燃料,以減少航空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貢獻。該文章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人為原因之一。在歐洲,飛機約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百分之四。為了減少這一份額,有人建議將航空動力轉換為電力牽引:在太陽能電池板上或在 電池上。
  • 預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識宣傳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在生產和生活環境中,含碳物質燃燒不完全,都可產生一氧化碳。人一旦短時間過量吸入,會對人體造成急性健康損害,導致一氧化碳中毒,俗稱煤氣中毒。時值盛夏,空調環境下空氣不暢,在空調房內使用木炭燃料燒烤鍋具吃火鍋、烤魚等,木炭燃燒不充分產生一氧化碳後不易發覺,極易引起急性中毒。
  •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安全常識
    一氧化碳特性及對人體的危害▲▲▲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無味的可燃氣體,日常生活中,常因燃料燃燒不充分而產生,吸入對人體有十分大的傷害。一氧化碳中毒機理▲▲▲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大200-300倍,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比氧氣與血紅蛋白的結合更穩定,並且能置換氧合血紅蛋白中的氧氣,碳氧血紅蛋白的解離速度只有氧合血紅蛋白的1/3600。
  • 冬季取暖嚴防一氧化碳中毒,這些事情必須知道
    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視煤氣中毒危害,掌握必要知識,嚴防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質燃燒不完全時的產物經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機理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
  • 新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
    如今,美國研究人員報告說,通過開發出一種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多孔材料,他們已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了第一步。研究人員指出,新材料不但能夠清潔我們的天空,還可能成為製造源自可再生能源的燃料的新起點。幾十年來,化學家們一直試圖用二氧化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但二氧化碳是一種非常穩定且不易起化學反應的分子。
  • 解密冬季「隱秘殺手」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通常狀況下為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物理性質上,一氧化碳的熔點為-205℃,沸點為-191.5℃,難溶於水,不易液化和固化。中毒機理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對全身的組織細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對大腦皮質的影響最為嚴重。
  • 【石墨烯】瑞典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可用作汽車燃料
    最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利用其技術是有可能用二氧化碳和水選擇性地生產出甲烷、一氧化碳或甲酸。林雪平大學的Jianwu Sun及其同事正試圖模擬此種稱作「光合作用」的反應,即利用此種反應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甲烷、乙醇和甲醇等化學燃料。目前,此種方法還處於研究階段,科學家們的長遠目標是將太陽能高效地轉化為燃料。
  • 科學禦寒 謹慎取暖||做好一氧化碳中毒防範
    重度中毒者即使經搶救活下來,也可能留下後遺症。此外,還有另一類慢性中毒患者,主要表現為經常性的頭暈、頭痛、倦怠無力、噁心、不思飲食、失眠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二)一氧化碳中毒引起危害的機理一氧化碳吸入人體後,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排擠氧氣,造成人體缺氧,影響人體各系統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