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分鐘窗口、5條軌道設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 題:50分鐘窗口、5條軌道設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

新華社記者胡喆、陳凱姿、周旋

南海之濱,徹夜無眠。11月24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芯級和助推器全部採用液氫、液氧、煤油等無毒無汙染推進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由於「體型」又粗又胖,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親切地稱為「胖五」。因為採用了液氫、液氧等低溫推進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獲得了「冰箭」的稱呼。

此次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是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最重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約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對運載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胖五』可以將這麼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註解。」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一院黨委書記李明華介紹。

此次發射的「分量」還體現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上。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是一次接近於「零窗口」的發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的發射窗口只有50分鐘,一旦在發射窗口時間內不能實施發射,嫦娥五號的奔月計劃就會受到影響。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為確保火箭準時發射,研製團隊採用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針對50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每條軌道對應10分鐘的發射窗口,在發射窗口期內,可根據發射時間通過軟體自動選擇發射軌道,提高了軌道切換效率,為長徵五號火箭實現「零窗口」發射奠定了基礎。

此外,作為大型低溫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在發射日的工作項目繁多而複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火箭發射時間的推遲,甚至錯過發射窗口。為確保發射日工作精準、高效開展,研製團隊在管理上也採取了創新的方法,對發射前流程進行精細化再造。

「採用發射日流程精細化管理後,發射日當天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項目和每一道工序都有清晰、明確的要求和指導,每個崗位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達到什麼標準、杜絕什麼問題,都一目了然,提高了發射日的工作效率,有效防止了低層次問題的發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說。

作為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在多項重大航天工程中承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實施深空探測、載人空間站建設、大型高軌衛星發射的主力火箭,是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進軍的重要標誌之一。

「十三五」期間,長徵五號火箭實現了從研製到首飛、從試驗到應用的多次跨越,闖出了一條「大火箭」的發展之路。「十四五」期間,長徵五號火箭將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建設貢獻力量。

按計劃,在未來2到3年內,我國將應用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載人空間站的核心艙和試驗艙,完成載人空間站主體建設。

此外,「十四五」期間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還將在深空探測、星際探測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並在衛星發射上實現新突破。同時,在發射低軌衛星方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可通過「一箭多星」 的方式實現快速組網,大幅縮短星座組網周期。(參與採寫:姜哲)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 題:50分鐘窗口、5條軌道設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完成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新華社記者胡喆、陳凱姿、周旋南海之濱,徹夜無眠。11月24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大推力低溫液體運載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
  • 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在夜空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
  • 2020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3次執行發射任務。此前,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成功首飛;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李明華告訴記者,受地月相對位置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是一次接近於「零窗口」的發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的發射窗口只有50分鐘,一旦在發射窗口時間內不能實施發射,嫦娥五號的奔月計劃就會受到影響。
  • 為啥說嫦娥五號是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航天發射
    11月24日凌晨,我國現有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六次發射,也是2020年第三次執行發射任務。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月球|長徵五號...
    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3次發射,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也是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最重的載荷。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2020年最具「分量」發射此番「長五」送「嫦五」,被視為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探測器發射任務。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中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今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重約5噸;此前中國發射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重量約為4噸。
  • 長徵五號火箭刷新歷史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通訊員 高崇芮  廣州日報:這次任務是探月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對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提出哪些新要求?研製團隊是怎麼應對的?  「長五」團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大型液體運載火箭。對「長五」火箭來說,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是全新的。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大力士」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4噸級,運載能力位居世界現役火箭前列,足以將目前人類研製的最重無人探測器之一——嫦娥五號直接送入預定地月轉移軌道。
  • 織女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2顆衛星失蹤!長徵五號即將發射嫦娥5號
    對於織女星運載火箭來說,大家並不陌生,因為去年這款運載火箭就經歷過一次失敗的發射,當時搭載的阿聯衛星眼看著就要被送上預定軌道,但是誰能想到,織女星運載火箭在僅僅發射2分鐘之後就偏離了軌道,這次發射以失敗而告終,而阿聯的衛星也沒有了蹤影,對於阿麗亞娜航天公司來說顯然是巨大的打擊,同時也給這家航天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而今年的這次發射,大家都希望阿麗亞娜航天公司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訓,能夠重振旗鼓一氣呵成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也是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最重的載荷>「窄窗口多軌道」技術保障奔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是一次接近於「零窗口」的發射,發射窗口只有
  • 「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文昌發射升空,中國探月第三步拉開序幕
    昨天,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團隊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有關情況。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為了確保準時發射,團隊採用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針對五十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五條發射軌道,在發射窗口期內,可根據發射時間通過軟體自動選擇發射軌道,從而確保實現「零窗口」發射。
  • 設計42條軌道像打「移動靶」
    廣州日報:這次發射在軌道設計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婁路亮:按照以往深空探測的設計,每天一條軌道就行了。但這次由於地球和火星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如果把發射比作打靶,這次「打靶」打的是移動目標,我們不能一直瞄準一個固定的目標,而是要隨著目標移動,進行瞄準。所以我們這次對發射軌道進行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設計。
  • 長徵5號重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11月3日20點43分,我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徵5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中國第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起飛重量為870噸,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4噸。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及其發射服務展望
    作為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於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飛,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及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的組合體準確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躋身國際前列,為我國空間站工程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 ...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
    文 / 冷靜2020-11-23 18:51:41來源:FX168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低溫推進劑 計劃24日凌晨發射】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
  • 寫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之際
    按照設計指標,這枚將近20層樓高、箭體直徑達5米的大火箭,全箭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長徵五號總指揮王珏介紹說,未來,執行嫦娥五號任務時,「胖五」還將把8噸多重的「嫦娥五姑娘」直接送入遙遠的地月轉移軌道。此時此刻,有誰能想到,中國第一枚火箭的第一次高空之旅,高度竟然只有區區8000米!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加注低溫推進劑 計劃24日凌晨發射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至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
  • 「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我國火箭在不同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分別為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約5.5噸(長徵三號乙火箭)和近地軌道(LEO)約13.5噸(長徵七號火箭)。長徵五號火箭的運載能力突破原有極限,「作為我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的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左右,為建設空間站而研製的長徵五號B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
  • 從「新」出發,解碼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那些新特點新功能
    長徵五號B的超大整流罩長度達20.5米,比長徵五號整流罩長了近8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火箭整流罩。從用途上看,長徵五號B搭載的「乘客」更特殊了。長徵五號主要用於發射高軌道大型衛星以及各類深空探測器,例如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火星探測器等;長徵五號B則是用於發射近地軌道的大型衛星及飛船,如載人空間站的核心艙等。從運載能力看,長徵五號B的「肌肉」更發達了。